《給家鄉孩子的信》課堂實錄與反思
師:同學們,巴金爺爺不僅愛家鄉的孩子,他還愛祖國、愛同胞。
(出示“不要把我當成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對我的祖國和同胞有無限的愛,我用作品表達我的這種感情。我今年八十七歲,我思索,我追求,我終于明白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
師:自己讀一讀這段文字,看看巴金爺爺明白了什么?
生: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
師將這句話點擊變紅。
師:齊讀這句話。
師:巴金爺爺奉獻了什么?
生:對祖國和同胞奉獻了自己的愛。
師:他是如何表達對祖國和同胞的愛的?
生:用作品。
師:是啊,(出示巴金爺爺的部分作品)巴金爺爺的一生在用很多的精力,很多的時間完成很多的作品,他的每一部作品字里行間都滲透著對祖國和人民的愛。(板書:精力 時間)
師:齊讀這段話。
師:巴金爺爺不僅付出了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完成了很多的作品,他還付出了自己的同情。(板書:同情)巴金爺爺不是富翁,他是中國作家中唯一一位幾十年不要工資的作家,全靠自己的稿費生活,但他卻始終沒有忘記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自1995年以來,巴金爺爺向希望工程捐款59萬5千7百多元,即使在病重期間,他還沒有忘記叮囑他的兒女們,別忘了定期向希望工程捐款。多么可敬的巴金爺爺呀!
師:(出示: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維持我們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為別人花費了他們,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一心為自己,一生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相信大家對巴金爺爺又有了更深刻地認識,誰想再讀一下這段話。
師:讓我們齊讀出這段話。
[通過引導學生體會巴金爺爺同樣把更多的“精力、時間、同情”花費在了別人身上,讓學生再次深入地感受“生命開花”的意思,通過學生的再次感情朗讀這段話,能聽出學生對“生命開花”有了更深刻地認識]
師:巴金爺爺在信中還說,(出示:我和別人一樣,也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開花。但是我不可能再活一次。)巴金爺爺是多么想再次延續自己的生命,繼續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結果,但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巴金爺爺把希望寄托在了我們身上。
師:巴金爺爺給我們提出了什么希望呢?同學們快到課文中看看。
生:珍惜時間,好好學習。
師:學習是為了什么?
生:為了將來能給社會做更大的貢獻。
生:為了能給別人付出更多的愛心。
師:是啊,巴金爺爺希望我們也能像他那樣,把更多的愛,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時間花費在別人身上。
師:(出示巴金爺爺圖片,播放《同一首歌》音樂)同學們,相信讀完這封信后,大家都深深地愛上了這位可敬的巴金爺爺,但是他已經于2005年10月17日走完了他101歲開花結果的一生,在他的追悼會上,很多來自不同地方的小學生都前來悼念他,他們有的手中捧著自己親手折疊的千紙鶴,上面寫著:“巴金爺爺您一路走好,我們一定會像您一樣,把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花費別人身上,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結果。”同學們,讓我們再次齊讀這段話,也讓我們向巴金爺爺學習,讓自己的生命開花。(出示: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維持我們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為別人花費了它們,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一心為自己,一生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