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和大樹說課稿
基于這些,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首先,學習課文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生詞。
其次,理解文中“小草”和“大樹”的深刻含義,感受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第三,品讀“她的生命艱辛而又壯麗,像一朵傲放于風沙中的仙人掌花”“他們硬是用鋼鐵般的意志,敲開了文學圣殿的大門,硬是用汗水和心血將小草澆灌成大樹”。
第四,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我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教師指導,引導他們積極思維,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
具體做法如下:
1情景設置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討論法——積極參與,體現閱讀個性。
4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5感悟朗讀——學生品讀,感受形象。
其中討論法和自主探究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新課標中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感悟朗讀法將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在以上目標、方法的指導下,我預設了以下教學過程。
環節一:激趣揭題,質疑定標
首先,我出示《簡愛》這本書,然后簡介小說的內容和情節,接著問學生“你想了解什么”以此導入,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這樣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疑,思之始,學之端。”接著可以對學生發問:通過預習,你產生了哪些疑問?根據學生的疑問,巧妙地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
環節二:落實基礎,整體感知。首先,我請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惴惴不安、桂冠、撇下。這為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來,教師請數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同時請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理清文章脈絡,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文章脈絡。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
環節三:研讀賞析。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首先,我出示要求,讓學生找出文中幾處出現小草和大樹?接著首先圍繞第一處引導學生感悟“小草和大樹”的含義,我還適時出示當時的歷史背景,拋出這樣一個問題“從騷塞的話你讀懂了什么?”通過學生的自主感悟讓學生感受騷塞的諷刺,挖苦,以及對當時婦女的歧視和偏見。接著問“遠不止使她失望的回信除了失望,還有什么?”教師以多媒體出示要求,請學生先默讀再分組討論。在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接著通過“騷塞的信無疑是一盆冷水,讓夏洛蒂從頭涼到腳,無疑是一把利劍,把夏洛蒂的心刺得血淋淋的。然而,夏洛蒂并沒有在痛苦中一蹶不振,她痛定思痛。”過渡到“她在一陣錐心的羞慚和痛苦中昂起頭,把這封浸透冷酷和偏見的信釘到床頭,讓它隨時刺激、鞭打自己的靈魂”的品讀中來。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我沒有自己提問,而是問學生“那個詞讓你心靈為之一震?”讓學生在思考中討論,在討論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在朗讀中收獲。這樣的設置,更能體現新課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接著,我們共同學習第二處。首先,讓學生說說什么樣的精神才稱得上是“鋼鐵般的意志”,接著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地問“夏洛蒂有嗎”,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從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從而過渡到全文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既沒有面面俱到之嫌,又讓教學回歸到整體。既對教材進行了恰當的取舍,又把握了重點,突破了難點。當然,此處的“小草”“大樹”指什么,也就躍然腦中。在此基礎上,再過渡到“她的生命艱辛而又壯麗,像一朵傲放于風沙中的仙人掌花”的品析也就順理成章,艱辛、壯麗、傲、風沙背后的東西也就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