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兒教學反思
示兒教學反思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的臨終絕筆。全詩文字言簡意賅,通俗易懂,似乎不費時力,就能讓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一腔愛國熱情。但是理解詩意并不難,學生讀上幾遍,再疏通一下幾個字的字義,如“元”、“但”、“定”等的意思,學生就能理解個八九不離十了。但學古詩詞,遠不止理解詩意那么簡單。體悟詩人能過短短的二十八個字所表達的詩情,才是重中之重。這首詩,以“悲”為感情基調,抒發了詩人對收復失地,祖國統一的渴強烈望,愛國熱情一表無遺。但是要讓學生真正地懂得陸游的拳拳愛國心,豈是一首詩所能做到的。陸游一生追求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雖多次遭受排擠、打壓、卻仍不改其報國之心。他一生寫下了大量的愛國詩篇,抒情言志。
所以,在學完《示兒》后,為了讓學生更多更深入地了解陸游的性情、陸游的志向,我又向學生出示了他的另兩首詩: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三萬里河東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遺民淚盡胡塵里, 南望王師又一年。
三首詩,寫于不同的時期,寫的內容也不盡相同;人老時,做夢時,乃至臨終時,詩人都在憂國憂民。三首詩表達了詩人同一個情懷:一心為國、渴望祖國統一。
三首詩學下來,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為陸游強烈的愛國情懷深深震撼了。陸游也成了學生心目中真正意義上的愛國詩人。
《示兒》教學反思
古詩是中國燦爛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人文教育和語言文字學習的豐富資源。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了數十首古詩,因此,古詩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新大綱在“附錄”中推薦了70首小學生古詩詞背誦篇目,由此數量上的增加,可以明顯看出,其目的是為了加強古詩教學,擴大小學生對詩詞的閱讀。這應當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這首詩通俗易懂,寫出了詩人陸游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作者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熱情。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學過不少的古詩,對古詩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且這首古詩也較為淺顯易東,所以我放手讓學生自學,然后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共同品析重點詞句。
上課伊始,讓學生初讀詩文后,自己去弄懂課題和詩句的意思,然后讓學生緊扣全詩的情感基調,感受詩人的“悲”,然后通過簡介有關背景,讓學生了解詩人的"悲愁"心事,讓學生理解詩人陸游的臨終之“悲”。為了使學生深刻體會詩人的“悲憤”教學中,我插入了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及林升的《題臨安邸》,從中也讓學生感受詩人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用堅定的激情表現出詩人一生為多難的祖國吶喊的愛國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從中體會詩人那種悲哀凄涼之心情。但從詩人的情感流向來看,有著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萬事空”這話看來平常,但就全詩來說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現了詩人生死所戀,死無所畏的生死觀,更重要的是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襯作用。朗讀時,“死”字應讀得急促,很快地帶出“去”字,以顯示詩人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元”、“空”二字要讀得強勁有力,以反襯出詩人那種“不見九州同”則死不瞑目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