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上的霍金》說課稿
《輪椅上的霍金》主要講述了被稱為“宇宙之王”的霍金在嚴重的癱瘓的情況下,通過自身異于常人的努力和天才的奮斗,最終成為了一位非凡的科學家的故事。文章的語言并不華麗,卻在真實的敘述中表達了霍金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造就奇跡所凸現的人格魅力,使學生體會到面對逆境應該昂起頭,永不放棄追求的人性魅力。
根據課程標準和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從提供的詞語中選兩個造句。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命運對霍金的殘酷。
本課教學的對象是六年級的同學,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而且通過這幾個學期的訓練,也有了一定預習課文的能力。本課采用以默讀為主的方法,以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搭設學生與文本之間交流的平臺,使他們經歷閱讀的親近、內化、超越的過程,感受與文本對話的充實。這節課在設計上注重引導學生走進霍金,切身體會他的生活的艱難、痛苦之處。
一、導入新課。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布魯納認為:“教師的作用是創設情境,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進行探究式學習,它能激發學生的內部動機,注重反饋,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學習能力將產生深遠的影響。”輪椅上的霍金的生活與大部分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著很大的差距,學生不太容易理解霍金在生活中所面臨的困難,為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我從一組表現人物不屈不撓意志的詞語入手,讓學生自己說出比較熟悉的桑蘭、海倫凱勒、貝多芬等,并交流霍金的有關資料,此時相機導入課題《輪椅上的霍金》,并齊讀課題。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為學生后面的學習作了鋪墊。
二、檢查預習。
進入高年級,語文課堂上,預習工作的質量決定了學習效果的好壞。對于課文的生字,要求學生在預習時,熟練掌握其音、形、意,達到能默寫的要求,除生字以外,其實在長長的課文里,還隱藏著一些學生沒見過的詞語,今天我采用的是找近義詞和說一句話的方法,讓學生達到理解詞義的效果。其次預習還要做到的就是熟練的朗讀課文,那因為課文較長,所以課堂上不容許逐小節檢測,所以就挑選了課文里一些比較難度的句子。
三、有任務的默讀。
《新課程標準》強調第三學段學生的默讀并且有一定的速度,根據學成導航的課堂范式,本堂課,我主要給出了兩種默讀的任務。第一種是基于準確理解的默讀,即在檢查完預習以后,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并通過找到過渡段落的方法,指導學生為課文分段,這樣既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又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第二種是增強體驗的默讀,本課為了讓學生了解命運對霍金的殘酷時,引導學生默讀課文,并寫下感受,然后通過交流和對關鍵詞句的品讀來體會命運對霍金真的很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