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 《學與問》教學設計
五、自學質疑,學思結合 六、總結全文,理性升華1、有了問題要向別人請教,當別人也不知道時該怎么辦呢?默讀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時侯碰到什么疑問,他是怎么做的?
2、沈括是什么人?
3、指名介紹沈括身上發生的事,思考:舉沈括的例子要說明什么? 4、完成題目。 a、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 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這句詩出自____代詩人_____的《 》。 “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始盛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c、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意思:_______________。后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 5、齊讀《大林寺桃花》 6、沈括在詩中發現了什么問題? 7、他是怎么解決這個疑問的呢? 8、從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9、小結:一個善問的人,不會滿足于別人給的模糊的解釋,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自己的大腦去思考, 得出科學的答案。(板書:觀察思考)。 10、出示名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最后作者得出了一個怎樣的結論呢?你是怎樣理解的?(出示最后一段) 2、說說“相輔相成”和“兩只強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板書:勤學、好問的習慣) 指導朗讀 3、總結全文:學完了《學與問》這篇說道理的文章,我們不難發現作者除了和我們講道理,還舉了哥白尼、沈括的兩個事例介紹,這種寫法是說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擺事實,講道理。這樣文章才有說服力。以后想要和別人講道理時,可以想想這篇文章的寫法。 5、送給大家一首詩:問到底(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