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讀書示子聿》教學反思
3、有效整合利用,拓展教材。
教學古詩不僅展示了寫作背景和陸游生平,在學生已經能夠理解詩意,明白詩理的時候,我又不失時機地將教學引向了新的語言鏈接與積累:交流關于“躬行”的名言警句。本詩的教學由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積累自然而然地導入,又借助學生已經形成的認知合理地拓展延伸,這讓我認識到:教者合理地開發與組織教學資源是教好一首詩的基本保障;課堂上,教者對資源的恰到好處的利用更是對教學資源價值的有效提升。
五、整體把握,熟讀背誦
始終關注誦讀,讀中提升,是我本節課力求做到的一點。古詩誦讀應有層次:初始讀通,讀出節奏;繼而讀出情感;最高層次是讀出詩味,與詩人產生共鳴。感悟深刻,朗讀方能到位;指導得當,學生才能悟到方法。我讓學生想想詩人在教育自己的兒子時會是什么態度語氣,并聽了范讀,這樣加深了理解,接下來的朗讀真是有滋有味。
六、課堂檢測
這是對學生一節課學習的總結與檢測,學生大部分掌握還是較好的,個別沒有很扎實地理解。
談幾處遺憾:
一、對學生的激勵不夠。課堂上有的學生回答問題很精彩,理解談得
很深刻,我的表揚力度卻不夠,否則課堂氣氛會更活躍,學生的熱情會更高漲。這充分說明評價的重要性。
二、教師對文本的理解不透徹,以致對學生引導出現錯誤。在對“無遺力”的理解中,學生聯系了很多成語故事,有“鑿壁借光”的苦讀,有“程門立雪”的求學態度,有“懸梁刺股”的堅韌不拔和默默守望,有“聞雞起舞”的勤奮和志向,但課堂中我對學生提出的“程門立雪”提出了質疑,說明教師本身對文本沒有很深地進行挖掘,所以課后我認真思考了又對自己的說法進行了糾正。
三、目標中很明確指出本節課要背誦古詩,但后來的時間不很充分,就只進行了集體背誦,沒有讓學生互相抽背,課后評委老師檢測時發現學生對與詩詞理解都很好,獨這背誦不過關,他們說其實只要給學生一分鐘的時間背誦,這個目標就可以完成很好,我一想也是,看來自己還要不斷地磨練,在失敗中找到成功的道路。
《冬夜讀書示子聿》教學反思
《冬夜讀書示子聿》是一首說理詩,文字淺顯易懂,寫的是詩人陸游用冬夜讀書生發的感想來教育兒子子聿:做學問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詩句并不是一件難事,所以我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先根據我出示的重點詞語的注釋進行自學,然后再交流討論,結合實際。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認為做得比較好的有以下這些: 一是情境創設,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二是抓住了本課的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詩中“少”“老”對比“知”“行”對比所闡發的道理。三是教學中能以關鍵詞句為出發點,激活孩子已有的能夠佐證這一哲理的知識儲備,豐富詩境,加深理解體會。四是師生合作,共同創作歷史小話劇(回顧課文《負荊請罪》),引領學生鞏固課堂學習內容(包含對本首詩的以及小話劇劇本創作),并鼓勵學生自主排練小話劇,激發學習興趣,培養相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