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教學實錄案例分析
案例:
教師:錢學森在回途中會想什么?
教師出示:“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他多么希望腳下不是輪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艙壁呀!”(齊讀)
師:從這句話中你們讀懂了什么?
生:錢學森十分愛國。
生:從“魂牽夢繞”一詞,我體會到錢學森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國。
師:誰來說說“魂牽夢繞”的意思。
生:“魂牽夢繞”形容思念很深的心情、情緒。
師:能結合自己平時的體會,具體說說錢學森是如何“魂牽夢繞”地思念祖國的嗎?
生:他因為思念祖國,可能飯也吃不下,覺得什么好,吃的也不香。
生:他還會睡不好覺。
生:可能睡著了也會在夢中回到故鄉。
……
師:說得真好,錢學森就是這樣“魂牽夢繞”地思念祖國和親人。從這句中還讀懂了什么?
生:火箭的速度比輪船要快好幾倍,錢學森希望自己是站在火箭的艙壁上,可以看出他想回到祖國的心情十分急切。
師: 大家體會得很好,道出了錢學森的心聲。如果你此時面對著錢學森,你會問些什么?
生:難道在美國不好嗎?您為什么如此急切的回來呢?
生:我夢想有一天能到美國去,您怎么就回來了呢?
生:當時的中國那么窮,那么落后,回來有什么意義
生:現在那么多的中國人出國后都不回來了,有的在國外還獲得諾貝爾獎,您當年為什么不留在那兒?
……
師:同學們能聯系生活實際和常理,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怎么解決還得靠大家,請認真閱讀課文2-6自然段思考,然后交流。
評析:
教育的宗旨在于引導學生挖掘自己的智慧,協助學生發展自己的智慧,指導學生應用自己的智慧,培養學生創造自己的智慧。教育要讓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得到發展。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一把鑰匙。古人云:“學貴有疑,疑能得教益。”愛因斯坦曾說過:“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孫雙金老師說:“學會質疑是創新的開端,學會質疑是啟智的關鍵。”語文課堂上問號的消失,標志著智慧火花的熄滅。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我先引導學生理解文中的關鍵句子,接著在學生看似無疑的地方引導學生質疑。在當今出國熱潮,以及崇尚外國生活的背景下,學生對當年錢學森毅然回國的選擇還是有些不理解的,。因此,一個個問題自然而然地冒出來?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呢?正如哈爾莫斯所說:“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動手——提問、解決問題。最好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提問、解決問題……”我深諳此中道理,巧妙地將“球”又回傳給學生。這個教學環節不僅掀起了一個小高潮,而且充分體現了我的智慧,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同時也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