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樂園一
三、填一填
1.過渡:剛才我們領略了《開國大典》的熱烈,現在讓我們一起去古詩句中漫步。
2.自由讀一讀,填一填。
3.讀古詩,發現填空的規律:所填都是花名。依次填:梨花、紅杏、桃花、白蓮。
4.背一背這幾首詩。
5.你還知道哪些含有“花”的詩句?
四、古詩誦讀
1.過渡:梨花、紅杏、桃花、白蓮……這么多可愛的花兒,被詩人爭相吟誦,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首古詩,也和花有關,想讀嗎?
2.讀文題:花影(板書:花影)
誰了解這首詩的作者?簡要介紹蘇軾。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他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后的文壇領袖,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3.自由讀一讀這首絕句。
4.指名讀,集體正音,讀準幾個多音字:重(chónɡ)、教(jiào)、將(jiānɡ)
5.讀出古詩節奏韻律: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6.理解古詩大意。
重重疊疊:指無數花影交叉疊映。
瑤臺:指美玉砌成的臺,言其華麗。
幾度:幾次。
教:讓。
亭臺上的花影一層又一層,幾次叫童兒去打掃,可是花影為什么掃不走呢?傍晚太陽下山時,花影剛剛隱退,可是月亮又升起來了,花影又重重疊疊出現了。
7.帶著自己的體會誦讀這首古詩。
第二課時
一、引入“語文生活”
1.朗誦詩歌《七子之歌》。
2.引入。
《七子之歌》表達了詩人聞一多對中國臺灣、香港、澳門等七塊土地的深深眷念,詩人的愛國熱情令人感動。你了解這些地方的今昔變化嗎?同學們一定搜集、整理到了許多有關的資料,等著向大家作介紹吧!
二、分小組合作討論
1.檢查資料搜集、整理的情況,可以是文字、圖片或者錄像等。檢查學生是否用筆記本、卡片等把有用的資料抄寫、描述下來;是否有學生做剪報;是否注明資料的出處。
2.分小組,先把大家找到的資料匯總在一起,分成幾個類別,比如關于香港歷史的為一類,關于香港回歸的為一類,關于香港現在的情況為一類。
可以有別的分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