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學預案
教學本課時,我首先抓住了情感主線——美,讓學生們通過讀,找出文中反映景美的幾個句子
,通過讀去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嶺、林、花)的特點,從而回到“美”這個總的特點上。整
堂課上下來,條理蠻清楚的,但是不足之處卻是很多,具體如下:
1.在總體把握上,把“美”作為該課的主線,盡管在理論上似乎是不錯的,但對整篇課文來講
,似乎是太籠統了些,本篇文章的主線應該是“親切與舒服”,在教學中我應該在“美”的基
礎上引導學生再深入一些,進而引出主題,讓學生的學習再明確一些。
2.在朗讀方面情感還是不夠。盡管我的這次的研究主題是“以讀悟情,以讀表情”,但是從課
堂上的學生的表現來看,還是未能達到我預期的目標。追其根源,主要是因為我未能明確地引
導學生領會朗讀的技巧。如:在教學“嶺”時,我只是告訴學生要讀出“嶺”的溫柔,而沒讓
學生交流如何讀出這種感覺,使朗讀教學顯得有些表面化,以致讓學生的讀顯得有些平平淡淡
的。另外在時間進度等方面都是有待改進的。
14、蒙蒙細雨
教材分析:
課文記敘的是一件極平常的事:一個細雨蒙蒙的早晨,“我”那當老師的媽媽冒雨去學校上班
,在快到校門時,突然想起忘了帶準備借給班里學生穿的“我”的那件藍制服。為保證班級正
常參加歌詠比賽,又不耽誤學生上課,媽媽不顧路遠體弱,匆匆冒雨趕回家來,來不及換下淋
濕的衣服和帶上雨傘,取了衣服,又匆匆趕往學校。全文可分為三段。第一段(第1—3自然段
)主要寫媽媽身體不好,冒雨上班,使“我”很為她擔心。第二段(第4—15自然段)主要寫媽
媽發現忘了帶歌詠比賽要用的藍制服,趕回家來拿了衣服,又冒雨匆匆走了。第三段(第16自
然段)寫雨繼續下著,還是那么小,那么細。課文“以小見大”,通過對媽媽語言行動的具體
描寫反映她的崇高精神境界。
課文開頭、結尾對雨景的簡略描寫,文字不多,作用不少,應啟發生領會其深刻的象征意義。
對于課文中那些具有較強表現力的句式要著重引導學生積累。
教學目標:
1.能通過比較,認識有關句子的句式特點和表達作用。
2.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4個詞語的意思。
3.了解教師工作既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感受“媽媽”對工作高度負責,為培養下一代無私
奉獻的精神。
4.學懂課文開頭、結尾找寫雨景句子的象征意義和表達作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經比較,認識有關句子的句式特點和表達作用。
難點:學懂課文開頭、結尾描寫雨景句子的象征意義和表達作用。
教學準備:錄音、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不同的朗讀方法,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8個詞語的意思。
3.了解教師工作既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感受“媽媽”對工作高度負責,為培養下一代無私
奉獻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語言積累訓練。
同學們,你們聽過這首詩嗎?
課件出示:“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問:這首詩寫的是什么?(春雨)你能說說形容春雨的詞語或句子嗎?(生自由回答)這里有
一個詞語表示雨下得很小很小——蒙蒙細雨(出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
2.板書課題,讀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