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七子之歌(節(jié)選)
2.相關(guān)歷史資料:
1842年8月,清政府簽署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規(guī)定中國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列強瓜分中國的序幕從此拉開。
1860年,中英簽署《北京條約》,九龍半島南端割讓給英國;1898年,清政府被迫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新界租給英國99年。
1887年,中葡簽署《友好通商條約》,葡萄牙強據(jù)澳門。
1895年,中日簽署《馬關(guān)條約》,中國臺灣、旅順和大連割讓給日本。
1898年,中英簽署《訂租威海衛(wèi)專條》,威海衛(wèi)租借給英國。
1899年,中法簽署《廣州灣租借專條》,廣州灣被租給法國。
到19xx年,帝國主義列強已在中國土地上強行開辟商埠上百處,在10多個城市劃定租界20余處!捌咦印痹谟ⅰ⒎、日、俄等帝國主義列強的淫威下四散飄零。
3.七子之歌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詩人作凱風(fēng)以愍之。吾國自尼布楚條約迄旅大之租讓,先后喪失之土地,失養(yǎng)于祖國,受虐于異類,臆其悲哀之情,益有甚于凱風(fēng)之七子。因擇其與中華關(guān)系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興云爾。國疆崩喪,積日既久,國人視之漠然。不見夫法蘭西之a(chǎn)lsace-lorraine(即阿爾薩斯—洛林地區(qū),普法戰(zhàn)爭后割予德國,凡爾賽和約后歸還)耶?“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誠能如斯,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澳門(略)
香港(略)
中國臺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中國臺灣。
我胸中還氳氤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zhàn)。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威海衛(wèi)
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白海,
這邊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
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jīng)到了!
我背后葬的盡是圣人的遺骸。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廣州灣
東海和硇州是我的一雙管鑰,
我是神州后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么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
母親呀!讓我忙回到你膝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