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七子之歌(節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1.今天,咱們一起來聽一首歌——《七子之歌》。
2.聽了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3.這是澳門回歸祖國之前誕生的一首歌,這優美的音樂,這深沉的情感,把我們帶入了歌中描述的境界。你明白歌曲中蘊涵的內容和情感嗎?我們仿佛聽到,澳門在呼喚祖國母親,在呼喚回歸。你知道嗎,這首歌的歌詞并非為了1999年迎接澳門回歸而作,它在1925年就誕生了。
4.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歌——《七子之歌》。
5.這首詩歌的名字來源于詩經中的一首詩,表達兒子對母親撫育勞苦的感激和懷念。
二、初讀詩歌,把詩歌讀準讀通
1.這首詩作者是誰呢?(聞一多)
簡介作者聞一多。可以由學生根據搜集的有關資料來介紹。
1925年3月,留學美國的聞一多先生,親身經歷美國的種族歧視,深為祖國遭受外國列強侵占、為同胞所受的侮辱而憤怒。他更加思念祖國,渴望回歸。為了抒發這種迫切愿望,詩人創作了組詩,并取名為《七子之歌》。
2.理解題目的意思。“七子”指的是什么?根據搜集的資料,了解“七子”是指: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和大連。作者把它們比作祖國的七個兒子。
3.教師范讀詩歌。
4.自由讀詩歌,讀準生字讀音。邊讀課文邊將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畫記出來,借助課后的生字表讀準字音,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也可以先讀課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讀準字音,再讀課文。如果課文中除了生字還有不認識的字,可請教同學或老師。
5.同桌互相聽讀詩歌,將詩歌讀準讀通,交流對課文中詞語的理解。
6.指名讀生字“澳、虜、啕”,組詞,如:澳門、俘虜、號啕
7.指名讀詩歌,注意讀準“襁褓、啖、嗍、號啕、獰惡”的字音。
8.交流詩歌中不理解的詞語,如:
媽港:葡萄牙人給澳門起的名字。
襁褓: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
獰惡:(面目)兇惡。
號啕:形容大聲哭。
三、再讀詩歌,把課文讀流利
1.將生字放回到課文中,讀一讀詩句。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
3.學生就課文質疑。
如:這首詩是在什么背景下寫的?……
四、指導學生寫字
1.觀察本課要書寫的6個字,說說書寫時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