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教學設計(人教版)
要善于做聽眾,用心去感受自己的文字,要像讀課文那樣讀自己的文章。
詩一般的語言,一個默默地拉,一個靜靜地聽。這個感人的畫面一直銘刻在我的心中。 配樂齊讀最后一段。
2、課文中妹妹的角色是必須有的嗎?
四、檢測反饋、拓展延伸
1、人世間最動聽的話語是關愛的語言,最感人的故事是真情故事,最偉大的力量是愛的力量。老師這兒還有一個故事,大家想不想看呢?閱讀《心靈有耳》,思考:短文中的老人與《唯一的聽眾》中的老人有什么相同之處,有什么不同之處?
2、在你成長的過程中,一定也得到過許多人的幫助和關懷,選擇一件寫一寫,表達你的感激之情。
五、教師寄語
課文學完了,老師有一句話送給大家:
一個人的成功,既離不開別人的鼓勵、欣賞,也離不開自信、努力。只有在愛的土壤里,只有在汗水的澆灌下,人生才會開出美麗的花朵。
12* 用心靈去傾聽(教案)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
2、 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和幸福。體會“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
3、 領會文章的寫作手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重點: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和幸福。
難點: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傾聽。上課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地傾聽老師和同學的話語?
2、板書完整課題。交流學案:課文寫了誰用心傾聽誰的話語?
3、明確蘇珊的身份以及和“我”的關系。
二、了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
1、“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究竟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課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或短語,用圈圈出來。
2、交流詞語,師板書。
小時候 有一天 那天 從那以后 一天 長大以后 終于有一天 過了一段時間
4、 用心讀一讀這些詞語或短語,你發現了什么?(交往時間長、交往次數多)
5、 我們究竟是怎樣一步一步交往的呢?抓住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跳讀課文,想想那幾件事情是詳細寫,那幾件事情是簡單寫的?
小結:為什么有的詳寫有的略寫呢?詳寫的事情應該是作者印象深刻的事。可見,我們寫文章也要做到有詳有略。試試用上這些詞語,用簡要的語言說說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
6、 如果用上一些連接詞說交往過程會更加順暢。如先,再,然后,接著,最后
教師小結:抓住詳寫的事情和連接詞能幫助我們更加完整更加簡潔地說主要內容。
三、聚焦重點內容,交流感動之處
1、 在小時候的“我”眼中,蘇珊是什么?長大后,我又把蘇珊當做什么人?
板書: 第二個母親
2、 小精靈這個詞語讓我們聯想到“可愛、聰明等”,而母親的稱呼卻讓我們感受到溫暖。從小精靈到第二個母親,我們能感受到“我”對蘇珊的感情發生了變化,我對蘇珊的感情越來越深。面對一個從未謀面的人,面對和我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陌生人,我卻在心里把她當做了“我”的第二個母親,這是為什么?
3、 請你在文中的事例中選擇一件最讓你感動的事例,用心讀一讀,同時畫出關鍵詞句。想想從哪些詞句中讓你體會到蘇珊對“我”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