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鷗》教學設計
師:(針對四句)老人的話雖然是對旁人說的,可是海鷗們聽見了,它們感受到了老人對它們的無限關愛。
⑷ 神態:
老人邊給它喂食邊對它親昵地說著話。(可讓學生描述一下此時老人的表情。)
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動起來。
(可讓學生描述一下此時老人的眼神。)
老人望著高空盤旋的鷗群,眼睛里帶著企盼。
師:是呀!老人的每一個眼神,海鷗們,他的子女們一定看在眼里,印在了心里呀!板書:神態。
3、回扣第二個場景:老人海鷗相別,道世間真情長存:
⑴ 過渡:可是這一切卻已經隨風而逝了,再不會回來,海鷗們只能佇立在老人的遺像前,默默回憶。(播放媒體圖片及音樂。)
⑵ 師:讓我們再跟著老師來讀課文第二部分。引讀:海鷗們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
(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么大事。)
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
(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
照片上的老人──
(默默地注視著周圍盤旋翻飛的海鷗們,注視著與他相伴了多少個冬天的“兒女”們……)
過了一會兒,海鷗──
(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后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
(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
四、拓展升華,激情薄發
1、這便是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故事,讓我們隨著大屏幕,再一次和海鷗一起進入過去的回憶:
播放課件: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故事。
師伴著音樂敘述:
“來了,來了。獨腳,老沙……我來喂你們了。”一位老人站在昆明市翠湖湖畔呼喚著海鷗,這呼喚聲回響在11年的每個冬季。
這位70多歲的老人名叫吳慶恒,是昆明化工廠的工人。1984年,吳慶恒辦理了退休手續。那一年,他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于是,與海鷗相伴,成為一直獨自生活的吳慶恒退休生活的重要內容,而海鷗也成了他與人交流最重要的話題。
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群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為兒女,給他們起名字,喂餅干,照顧病傷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熟悉了,只要聽到老人的呼喚,它們就聚集到老人周圍搶著吃老人帶來的餅干和饅頭;就餐完畢,海鷗圍繞著老人轉來轉去,似乎是向他致謝。每逢此時,老人就一只只地叫著海鷗的名字,親熱地和海鷗說話。海鷗也眷顧著孤獨的老人,久久地守在他的身旁,因為他們知道這里是安全的,老人不允許任何傷害到他們舉動的發生。
1995年的冬季,海鷗們沒有等來老人熟悉的身影,也聽不到老人親切的呼喚。老人因病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他記掛的海鷗群。彌留之際,老人對鄰居說,我要去天國了,只是舍不得海鷗,想拍點海鷗的照片帶去,還想看看海鷗睡覺的地方。老人去世后,人們去收拾他的遺物,發現他的屋子里除了簡單的被褥、炊具之外,幾乎什么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