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導學案(精選6篇)
伯牙絕弦導學案 篇1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導學案
課題:25、伯牙絕弦
主備人:
審核人:
課型:自學探究+展示提升
總課時:2課時
使用人:
學習目標:
1.我能讀出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我還要嘗試背誦課文。
2.我要結合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學會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學習流程:
第一課時:自主預習20—小組交流10
第二課時:明確目標1—預展8—展示提升20—達標練習10
學前準備
1.讀課文至少三遍,讀準、讀通。
2.讀138頁資料袋。
闖關一.我要讀出古文韻味
自讀課文,用鉛筆標出停頓,反復練習。
闖關二.我能讀出自己的理解
1.思考文意,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在書上批注,有疑問的用紅筆標出)
*看課文注釋。 *聯系上下文理解。
善:善于、擅長 善哉:好啊
念:想 謂:以為
2.思考問題
a、伯牙為什么“絕弦”?
b、什么是“知音”?為什么伯牙視子期為知音?
3.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闖關三.我能讀出感情
1.不同形式的合作讀:
一讀伯牙, 一讀鐘子期
伯牙善鼓琴, 鐘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 鐘子期必得之。
贊美、欣喜若狂、悲痛欲絕浩瀚、雄偉…
子期死, 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2、我要想像人物心情,讀出不同的語氣。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配樂讀:
這時候的伯牙絕的僅僅只是弦嗎?扯斷琴弦的時候,他還斷絕了什么?
闖關四.我要熟讀成誦
課堂檢測
1、翻譯句子
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2、想象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練習句式仿寫。
白雪皚皚 楊柳依依 春雨綿綿 烈日炎炎
伯牙鼓琴,志在 清風,鐘子期曰:“ 善哉 ,徐徐兮若清風 !”
伯牙鼓琴,志在 ,鐘子期曰:“ !”
伯牙鼓琴,志在 ,鐘子期曰:“ !”
伯牙 ,鐘子期 。
3.學了本課,你對友情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預展提示:組長迅速明確任務,合理分配任務,速度要快
任務一:我能讀出古文韻味:第 組
板書:課文,用雙色筆標出停頓(例:伯牙/善/鼓琴 (負責人:
我來讀一遍, 請指正。(負責人:
請大家跟我讀一遍
請大家齊讀一遍
任務二:我能讀出理解:第 組
板書:1.重點詞的意思;例:善:善于、擅長
2.問題答案;例:伯牙為什么絕弦?:因為 (使用雙色筆)負責人:
逐句講解,提示重點詞意思(負責人:
交流問題答案:我認為伯牙絕弦是因為:(負責人:
我覺得“知音”就是
我從 看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因為
我來完整地講講這個故事。
我能熟讀成誦(第 組)
板書:合作讀:男生讀:伯牙 女生讀:子期
前三組讀 后三組讀,
讀出必得之,讀出知音相知相遇的默契
伯牙絕弦導學案 篇2
學習目標: 伯牙鼓琴,志在 清風,鐘子期曰:“ 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
1.我能讀出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我還要嘗試背誦課文。2.我要結合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學前準備:1.讀課文至少三遍,讀準、讀通。2.讀138頁資料袋。知識鏈接:伯牙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曾任晉國大夫,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琴。當伯牙彈琴志在高山時,子期便從琴音感到峨峨若泰山;當伯牙志在流水時,子期又感到洋洋若江河。子期死后,伯牙便絕弦不彈,因為再也沒有人能像子期那樣懂得他的音樂了。學習過程:一、復習:仔細觀察這個詞的組成結構:楊柳依依 你能照樣組嗎?把下面的詞語補充完整清風 明月 楊柳 芳草 云霧 炊煙 流水 春雨 白雪 霞光 二、自主學習:初讀課文,憑借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1、我新認識的字有這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認為比較難讀的句子有: 3、我能理解的詞語、句子有:(請用和同伴討論、查字典、看注釋、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善哉”的意思是 “峨峨”的意思是: “峨峨兮若泰山” 的意思是: “洋洋”的意思是: “洋洋兮若江河” 的意思是: 4、我認為難懂的詞語、句子有: 5、我對“知音”的理解是這樣的: 三、合作探究:我能讀出自己的理解1、伯牙為什么“絕弦”? 2、什么是“知音”?為什么伯牙視子期為知音? 3、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四、拓展延伸:我能讀出感情1、不同形式的合作讀:一讀伯牙, 一讀鐘子期伯牙善鼓琴, 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 鐘子期必得之。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2、我要想像人物心情,讀出不同的語氣。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3、配樂讀。五、課堂檢測1、翻譯句子 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2、想象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練習句式仿寫。白雪皚皚 楊柳依依 春雨綿綿 烈日炎炎
伯牙絕弦導學案 篇3
學習目標: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懂課文:借助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讀好課文: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
4.背誦課文:積累中華經典詩文。
學習重難點:
1.重點: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2.難點: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學習過程:
一、初學課文: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注意讀出節奏,讀出韻味。
a.教師示范讀,把語句讀通順(配樂朗讀)
b.指名讀,引導學生讀出文言文的節奏。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2、借助注釋理解詞句。
a、能夠知道句子意思的有:
b、不理解的句子是:
c、我要這樣弄懂這些句子的意思,這些句子的意思是:
3、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
二、細讀品味
1、伯牙是春秋時期楚國的一位著名的音樂家,而鐘子期只是一個靠打柴為生的樵夫。伯牙和子期是什關系?
2、從課文哪些地方描寫中可以看出他們是這種關系?
2、組織交流:
a既然說伯牙善鼓琴,那善彈的伯牙一定不僅能用音樂表現出高山流水,還能表現很多美好的景物。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呢?
b、我也能體會伯牙的心聲: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清風時,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會怎么贊嘆?
當伯牙志在明月里,你會發出怎樣的贊嘆?
c、“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叫 。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 !
四、拓展延伸
鏈接:伯牙在楚國做宮廷樂師。一天,楚王君臣飲宴,請伯牙彈琴助興。伯牙彈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彈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寫的紅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風、雨、雷、電等變幻多端的海上風光表現得淋漓盡致。但他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首優秀的樂曲,卻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絲毫興趣。楚王聽了這首樂曲連連搖頭說:“太嘈雜了,換首別的彈彈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張,換了一首《高山流水》。這時,楚王君臣已經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聲中已昏昏睡著了。伯牙又氣憤又傷心,在這所謂的上流社會里,藝術竟然遭到如此的踐踏。他心中產生了疑問——天底下究竟有沒有知音?
是呀,雖然聽者無數,但無人真正聽懂他的琴聲,可以想象,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時,沒有人能向子期那樣贊曰
當他鼓琴志在流水時,沒人贊曰
所以他一個人來到山澗排遣內心的寂寞和孤獨,他萬萬沒有想到,此時、此地、此人——鐘子期,卻能聽懂他的琴聲。
⑵伯牙苦苦尋覓的知音找到了,此時他的心情如何?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他最想對子期說什么?
⑶短暫的相遇讓兩人成為知音。之后的離別卻又那么難舍。兩人相約第二年八月十六再相見。伯牙日夜期盼、苦苦等待,好不容易等到了見面的日子,卻傳來子期已經去世的消息。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鐘子期。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⑷此時,你能想象伯牙的心情嗎,如果你在當場,你會對伯牙說些什么呢?
⑸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子期死了,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經不堪承受。這種無人能夠傾訴的痛苦,最后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這時候的伯牙絕的僅僅只是弦嗎?斷絕琴弦的時候,他還斷絕了什么?你還想對說些什么?
五、作業:
背誦課文。
伯牙絕弦導學案 篇4
備課人 張梅 單位 慶華小學 審核人 學科 語文 年級 五年級上冊 選用教材 人教版
一、復習:仔細觀察這個詞的組成結構:楊柳依依 你能照樣組嗎?把下面的詞語補充完整清風 明月 楊柳 芳草 云霧 炊煙 流水 春雨 白雪 霞光 二、 初讀課文,憑借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三、通過預習1、我新認識的字有這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認為比較難讀的句子有:—————————————————————————————————————————————————————————— 3、我能理解的詞語、句子有:(請用和同伴討論、查字典、看注釋、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善哉”的意思是 “峨峨”的意思是: “峨峨兮若泰山” 的意思是: “洋洋”的意思是: “洋洋兮若江河” 的意思是: 4、我認為難懂的詞語、句子有: 5、我對“知音”的理解是這樣的: 四、讀了這篇文章,我想對伯牙說: 五、這篇文章有哪些詞語、句子你不理解,請畫出來。六、你對這篇文章有哪些疑問或問題,請提出來。 1、2、《 伯 牙 絕 弦 》導 學 設 計
課 題 伯牙絕弦 學習目標 知識: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技能: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情感:通過學文,體會伯牙為知音子期破琴絕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學習重點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 2、通過學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學習難點 通過朗讀,體會伯牙為知音子期破琴絕弦的情感。 學習方法 以讀代講 情境感悟 點撥引導 教學準備 學生:完成導學提綱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師導學 學生活動 一、談話,揭題導入 齊讀課題 二、解題,初知大意 1、說說“伯牙絕弦”是什么意思? 2、伯牙為什么要“絕弦”? 思考,指名回答 三、初讀,整體感知 我們以前學過《楊氏之子》這篇文言文,回想一下,文言文 1、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有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再讀,根據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頓恰當。 教師導學 學生活動 應該怎么讀? 3、指名讀,評價。 4、師范讀。 5、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四、合作,疏通文意 課文讀得很有古文韻味了,我們現在就來讀懂其中的意思吧!想想我們以前有哪些理解古文的方法? 1、小組合作學習,理解全文的意思。 2、學生通過自學,合作學習,弄懂課文意思。 五、感悟,深入學習 1、伯牙為何要絕弦呢? 2、為何鐘子期死,伯牙要絕弦呢? 3、什么叫知音?從哪里看出鐘子期是他的知音? 4、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過伯牙的琴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導朗讀。 5、伯牙善鼓琴,作為一位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請你想象一下,伯牙的琴聲肯定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象:皎皎明月、蒙蒙細雨、裊裊炊煙、等(課件出示這些詞語) 6、在遇到鐘子期前,有沒有人贊美伯牙呢?你想那些人會怎樣贊美伯牙?子期呢? 思考,指名回答。 劃出相關句子。 指名讀。 了解四個“善”字不同的用法。 指導讀好贊嘆的句子,深化理解。 學生回答。 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 接讀:“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課件出示句子]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導學 學生活動 伯牙面對子期這樣善聽、這樣難得的知音,他一定會對鐘子期說什么? 7、感受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和歡悅。 8、配樂師深情敘述“知音之死” 子期死,伯牙怎么就會認為世上再無知音了呢? 在這里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弦的同時也斷絕了什么? 六、拓展,深化升華 1、子期死后,伯牙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子期 。 2、你能用什么詞語來形容伯牙此時的心情? 3、假如你是子期,你想對伯牙說些什么? 七、熟讀,當堂背誦 你能通過讀體現伯牙與知音相遇的喜和痛失知音的悲嗎? 八、總結,深悟知音。 學生說一說。 課件出示:“知我者,子期也!” 再讀這段話。 引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引導學生理解、體會后回答。 認真聽,也可輕聲讀,理解,體會。 指名學生回答。 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學生有感情地讀文、誦文。 附板書 伯 牙 絕 弦 (知音) 子 期 死
伯牙絕弦導學案 篇5
一、學習目標。
1.我們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我們要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感受伯牙和鐘子期之間的感情。
3.通過學習,我們要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點,感受祖國古文化的燦爛。
二、互助合作學習。
1.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把全文讀熟練,達到文從字順,瑯瑯上口。
讀好文言文,我有竅門:一把朗讀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頓得當,三讀出不同句式的語氣。
2.讀懂文言文,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結合課文中的注釋和平時掌握的語言表達特點,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大概意思。★★
(1)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3)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4)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我們還有如下收獲:
1. 2.
3. 4.
三、學以致用:
請你運用前面學到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問題。★ ★ ★
師曠鼓琴,通乎神明。“玉羊,白鵲翱翔,墜投。”(古人,以五羊白鵲為“玉音協和,聲教昌明”的瑞征)師曠曾為晉平公奏“清徽”,一奏,“有玄鶴二入”,再奏,“而列”,三奏,“延領而鳴,舒翼而舞”;又奏“清角”,遂有玄云從西北方起,風雨驟至,“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
1.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2.描寫師曠技藝精湛的句子有哪些?請找出來并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伯牙絕弦導學案 篇6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懂課文:借助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讀好課文: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
4.背誦課文:積累中華經典詩文。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2.難點: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記載了兩個好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
二、出示學習目標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懂課文:借助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讀好課文: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
4.背誦課文:積累中華經典詩文。
三、初讀感知
出示自學提示1
1、自由讀課文,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注意讀出節奏。
2、學生自由讀----指名讀-----指導評價-----再讀(讀出節奏,讀出韻味)
課文讀得很有古文的韻味了,我們現在就來讀懂其中的意思吧!
四、自讀感悟
出示自學提示2
請再讀讀課文,借助注釋理解詞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1、學生借助注釋理解詞句。
2、組織交流。重點指導四個善的意思。
3、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
五、細讀品味
出示自學提示3
伯牙是春秋時期楚國的一位著名的音樂家,而鐘子期只是一個靠打柴為生的樵夫。伯牙和子期是什關系?
從課文哪些地方描寫中可以看出他們是知音,劃出相關句子,認真體會。
1、學生自主學習,體會。
2、組織交流:
a、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理解“善哉”)
b、說話訓練:
既然說伯牙善鼓琴,那善彈的伯牙一定不僅能用音樂表現出高山流水,還能表現很多美好的景物。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學生想象)
我也能體會伯牙的心聲:
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清風時,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 [出示課件訓練題]于是你怎么贊嘆?當伯牙志在明月里,你感受到了嗎?于是發出了贊嘆……
好一個善鼓的伯牙,好一個善聽的鐘子期。
c、“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四、拓展延伸
⑴補充資料:伯牙在楚國做宮廷樂師。一天,楚王君臣飲宴,請伯牙彈琴助興。伯牙彈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彈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寫的紅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風、雨、雷、電等變幻多端的海上風光表現得淋漓盡致。但他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首優秀的樂曲,卻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絲毫興趣。楚王聽了這首樂曲連連搖頭說:“太嘈雜了,換首別的彈彈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張,換了一首《高山流水》。這時,楚王君臣已經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聲中已昏昏睡著了。伯牙又氣憤又傷心,在這所謂的上流社會里,藝術竟然遭到如此的踐踏。他心中產生了疑問——天底下究竟有沒有知音?
是呀,雖然聽者無數,但無人真正聽懂他的琴聲,可以想象,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時,沒有人能向子期那樣贊曰——
當他鼓琴志在流水時,沒人贊曰——
所以他一個人來到山澗排遣內心的寂寞和孤獨,他萬萬沒有想到,此時、此地、此人——鐘子期,卻能聽懂他的琴聲。
⑵伯牙苦苦尋覓的知音找到了,此時他的心情如何?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他最想對子期說什么?(引導學生說符合當時情景的話。)(知我者,子期也!)
知音相遇,真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讓我們以喜悅的心情再讀讀這些句子。
⑶短暫的相遇讓兩人成為知音。之后的離別卻又那么難舍。兩人相約第二年八月十六再相見。伯牙日夜期盼、苦苦等待,好不容易等到了見面的日子,卻傳來子期已經去世的消息。讀課文的句子。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鐘子期。
出示詩歌學生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⑷此時,你能想象伯牙的心情嗎,如果你在當場,你會對伯牙說些什么呢?
聽了你們的見解,老師也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難道不是在苦苦尋覓嗎?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
⑸總結: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子期死了,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經不堪承受。這種無人能夠傾訴的痛苦,最后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這時候的伯牙絕的僅僅只是弦嗎?斷絕琴弦的時候,他還斷絕了什么?(斷絕了他的希望,斷絕了他的前程,斷絕了希望,斷絕伯牙對藝術的追求)
6、后人根據這個動人的傳說,也譜寫了一首同樣優美的樂曲《高山流水》,讓我們在這優美的樂曲聲中一起朗讀課文,再次感受一下這個感人的故事。(學生朗讀)
六、背誦課文
其余時間誦讀,背誦課文。
七、作業布置
我們中華民族非常重視友情,歷史上贊頌友誼的名言佳句不計其數,為了更深刻的理解文章,老師給大家布置了一個課下作業,大家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