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 《伯牙絕弦》教學實錄(通用15篇)

《伯牙絕弦》教學實錄

發布時間:2023-01-27

《伯牙絕弦》教學實錄(通用15篇)

《伯牙絕弦》教學實錄 篇1

  第一課時

  一、欣賞圖片,找出要求,明確單元主題

  展示圖片,學生欣賞并說出感受。

  師:其實生活中不論是一首歌一幅畫,還是一篇文章一部電影,都是美的藝術,都能讓我們的心靈受到美的熏陶和啟迪。在第二單元中老師將和大家一起走進藝術的殿堂,感受藝術的魅力。打開第二單元導讀,快速讀讀,看導讀為我們的學習提出了哪些要求?

  學生讀導讀,劃出學習要求。

  師:明確了學習內容和要求,我們一起學習本組第一篇課文《伯牙絕弦》。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生齊讀課題,師強調“弦”字讀法。并投影出示沒有標點的古文。

  師:這是一篇什么文?

  生:文言文。

  師:大屏幕上的文章沒有標點,這就是古時候的文章,它需要你憑借自己的理解來斷句讀,自己試試。

  生練讀。

  師:有什么感受?

  生:不知道在哪停頓。

  生:很難讀。

  師:誰來讀給大家聽聽。

  生讀。

  師:現在老師降低難度,加上標點,你再來試著讀一讀,注意這次要讀準生字,讀通句子。

  生練讀師指名讀。

  師:你讀得很準確,句子也很通順。有幾個生字老師想提醒大家注意。

  師板生字,并讓學生跟讀書空。

  師:知道峨字的意思嗎?

  生:高。

  生:巍峨。

  師:怎么知道的?

  生:課文下面的注釋有。

  師:課文的后面有一些生詞或者生字的解釋,這就是注釋,看注釋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那若字又是什么意思呢?聯系上下文想想。

  生:像,好像。

  師:誰能聯系這兩個生字的意思,說出“峨峨兮若泰山”的意思。

  生:高高的像泰山一樣。

  師:你的理解能力很強,認識了生字我們一起讀讀課文。

  生齊讀課文。

  師:大家讀得很不錯,有一句大家節奏把握得很準,注意了兮和若之間的停頓。

  投影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峨峨兮若泰山。

  師:知道兮字的意思嗎?

  生:語氣詞相當于啊。

  師:它是和峨峨連在一起的,所以我們讀到這時要稍作停頓。像老師這樣,師范讀。

  生跟讀兩遍。

  師:大家覺得這樣讀比剛才更怎樣了?

  生:比剛才更有感情了。

  師:現在老師也這樣有感情的為大家范讀文章,你仔細聽,用心感受。

  師配樂朗誦。

  師:你也像老師一樣投入感情的讀讀,注意在老師劃斜線的地方稍作停頓。

  出示劃出節奏的古文。

  生練習朗讀。

  指名讀。

  生:他讀出了韻味。

  生:他讀的很有感情。

  師:誰能再來試一試,比他還有感情。

  生再讀。

  師:你真的讀出了古文的味道,我們也被感染了。現在我們男女生配合讀,一起感受古文的魅力。

  男女生配樂朗讀。

  三、再讀課文,讀懂讀透

  師: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們先來看看題目,誰知道絕的意思。

  生:斷絕。

  師:伯牙斷絕了什么?

  生:伯牙斷絕了琴弦。

  師:換句話說也就是?

  生:伯牙不再彈琴了。

  師:伯牙在楚國當時是一流的琴師,前途無量,為什么不再彈琴了呢?帶著這個問題,請同學們抓住重點詞語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讀讀課文,同桌互相說說文章的大概意思。

  投影文章并在重點字詞下加點。

  生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查字典讀課文,同桌互相講故事。

  指名講故事。

  師:你的故事講的很流暢,如果能把加點的字詞理解透徹,故事內容就會更生動了。現在我們交流一下,你讀懂了哪一個生字詞?

  生:我知道了第一句話中的善字的意思,是擅長的意思。

  師:能說說整句話的意思嗎?

  生: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擅長聽琴。

  師:文中還有兩個善字,你能猜出什么意思嗎?

  生:好啊。

  生:真妙啊。

  師:這是子期對伯牙的贊美之詞,我們還可以怎么理解?

  生:真棒啊。

  生:太妙了。

  師:我們應該怎樣朗讀這句話呢?

  生:用贊美的語氣來讀。

  師:我們來讀一讀。

  生讀。

  師:你還讀懂了那個生字的意思。

  生:我知道了峨峨和洋洋是高高和廣大的意思。

  師:這兩個詞是用來形容高山和江河的。

  生:志的意思是想。

  師:你的理解能力很強,文中的念字其實和它的意思是一樣的。

  生:我知道了也是心里想到的意思。

  師:這兩個字體現了伯牙心里想到了什么就能彈出什么,可見伯牙的彈奏水平怎樣?

  生:很高。

  生:鐘子期必得之的必是一定的意思。

  生:是都的意思。

  師:大家的理解都可以,古文的解釋是豐富的。

  師:理解了這些重點字詞之后,誰能結合理解再來講講這個故事?

  生講故事。

  師:這次你的故事講的更充實了。

  四、品讀課文,讀情悟境

  師:理解了內容,現在誰來說伯牙為什么不再彈琴了呢?

  生:因為子期死了,伯牙覺得世界上再沒有知音了,所以摔破琴扯斷弦,不再彈琴。

  師:用文中的話怎么說呢?

  生齊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投影展示這句話。

  師:什么樣的人稱之為自己的知音呢?

  生:了解自己的人。

  生: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人。

  師:伯牙為什么把子期當作自己的知音呢?快速讀讀課文從中找到答案并劃出來。

  生讀課文,劃出答案。

  生:我認為這句寫出了他們之間的知音之情。“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這句話的意思是,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高山,鐘子期聽了贊嘆到:好啊,就像高高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心里想到流水,鐘子期聽了感嘆地說:“真妙啊!就像寬廣的江河在我心里流過。”

  師:你從這句話中還能讀出什么?

  生:無論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鐘子期都能說出來。

  師:他們真是心意相通。

  生:我還能讀出伯牙的彈奏水平很高。

  師:從哪可以看出來。

  生: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師:如何理解。

  生:伯牙心里想到高山,琴聲就表達出高山,心里想到流水,琴聲就表達出流水。

  師:能用自己的話形容伯牙的彈奏水平嗎。

  生:出神入化。

  生:獨一無二。

  生:登峰造極。

  師:大家的詞匯真豐富。請同學們看圖,此時伯牙身邊青松翠柏,云霧繚繞,他在動情地彈奏一首高山流水,子期在欣賞著陶醉著,并贊美著,能猜想出子期眼前出現了怎樣的高山流水嗎?

  生:巍峨的高山,澎湃的江河。

  師:帶著你這種感受讀讀。

  生讀。

  生:子期眼前仿佛出現了高聳入云的高山,奔騰不息的江河。

  師:讀出你的這種感受。

  生讀。

  師:你讀的很有氣勢,誰還能讀出這種氣勢。

  生自由讀。

  師:如此豐富的畫面,我們是從哪個詞中體會到的呢?

  生:峨峨和洋洋。

  師:只有簡單的四個字卻讓我們浮想聯翩,這就是古文的魅力呀,我們再來讀讀體會一下這種魅力。

  生讀。

  師:伯牙的音樂來源于大自然,那他的琴聲肯定不僅僅表現了高山流水,還有可能表現大自然的哪些場景呢?

  放音樂生閉眼想象。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藍藍的天空,自由的飛鳥。

  生:蒼茫的大地上,郁郁蔥蔥的森林在旺盛的生長,林間歡快的動物們在高興的飛奔。

  生:我仿佛看到了皎皎明月掛在天空,徐徐的清風迎面而來,好一個寧靜淡雅的夜晚。

  師:能不能用子期一樣的語言贊美一番呢?

  師生配合讀。

  師:這真是伯牙所念。

  生:鐘子期必得之。

  師板書。

  師:這就是心意相通的知音啊!知音相遇心情怎樣?

  生:激動高興。

  師:帶著這種感情讀一讀,體會體會。

  生齊讀。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感受情意

  師: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伯牙絕弦》感受到了伯牙與子期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情意,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感受一下。

  生讀。

  師:世事難料,就是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知音,卻染病而死,離伯牙而去,試想一下此刻伯牙心情怎樣?

  生:悲傷。

  生:難過。

  生:悲痛欲絕。

  師:能讀出這種感受嗎?

  生讀。

  師:我真的體會到了伯牙的悲痛心情。為什么如此悲痛呢?

  生:因為再也沒有人聽懂他的心聲了。

  師:是啊,當他彈琴心里想到高山的時候,再也沒有人會像子期一樣贊美他。

  生:善哉,峨峨兮若高山。

  師:當他彈琴心里想到流水的時候,再也沒有人會像子期一樣贊美他。

  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師:所以伯牙才……

  生: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伯牙此時斷絕的僅僅是琴嗎?他還將什么一并斷絕了?

  生:前途。

  生:音樂。

  生:心靈。

  師:是啊,他將自己的心靈大門關閉,留給自己的是無邊的痛苦和孤獨。

  師:讀一讀,體會這種感情。

  生讀。

  師:讀出了伯牙的悲痛。

  二、誦讀課文,讀出感受

  師: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感受這份高山流水深相知的情意。

  生齊讀配樂。

  師:關于伯牙與子期之間成為知音的傳說在哪部書中有記載呢?資料袋介紹的很清楚,請同學們讀一下。

  生讀資料袋。

  師:正是由于這個傳說,人們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者樂曲高妙。

  三、課外拓展,加深理解

  師:據史料記載,子期死后,伯牙在他的墓前作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讀讀。

  投影這首詩歌。

  師生配樂讀讀。

  四、展開想象,課堂練筆

  師:短短的一首詩,把伯牙的痛苦心情展現無余,可是人生路漫漫,伯牙能這樣一直消沉下去嗎?如果此刻,你置身于春秋時期的楚國,作為伯牙的新朋友,你會如何勸慰他,開導他積極樂觀的面對今后的生活呢?結合你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展開想象,把你想對伯牙說的話寫下來。

  生寫。

  全班交流。

  師:正如大家所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只要我們用欣賞的眼光,贊美的口吻對待周圍的人,你就會擁有很多的朋友,這節課大家學的認真,讀得投入,真是“善哉,善哉”,課文能否背上來呢?

  學生練習背誦。

  檢查背誦。

《伯牙絕弦》教學實錄 篇2

  課前談話:

  師:我們來做一個文字游戲,老師說一個“楊柳依依”,你們也說幾個這樣的詞。

  生:白雪茫茫虎視眈眈……

  師:老師再說幾個這樣的詞。課件出示:清風徐徐楊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煙裊裊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綿綿

  這些詞都是描寫什么的?

  生:美麗的景物

  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這些詞語,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課文導入:

  師:有一個故事千古傳誦,流傳至今,這就是大家手中的文章《伯牙絕弦》,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們以往學的都是現代文,也就是白話文,今天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歡。

  自由、大聲讀課文,至少讀3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生:自由大聲地讀課文。

  師:讀通順了嗎?讀流利了嗎?但是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要讀出節奏。再次朗讀課文,這次要求讀得有節奏。

  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生1:讀課文。師評:第一次接觸文言文就讀得這么好,把掌聲送給她。誰還想讀?

  生2:讀課文。

  師評:真好,我最喜歡她讀的三個地方。第一個地方是“峨峨……”,第二個“必得之”第三個是“終身不復鼓”掌聲送給她。一起再讀課文,注意感受節奏。

  生:一起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師:我們放慢節奏再讀一遍。

  生:再讀課文。

  師:真是讀得越來越有滋味,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嗎?說說“伯牙絕弦“的意思。

  生:伯牙再也不彈琴了。

  師:真會讀書。能夠說出字表達的意思。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

  生: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生;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師: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后交流。

  生1: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很喜歡彈琴,鐘子期很喜歡聽。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

  生:4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兩個“善”可以怎么說?

  生1:啊!生2:好啊!

  師:相當與現代的什么?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

  生1:真棒啊!生2:了不起!生3:真厲害!……

  師:由此可以看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其他同學讀懂了什么?

  生1: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伯牙在鼓琴的時候,心理想著高山,琴聲里就會出現高山……

  師:這位同學理解的真好,我要忍不住對你說“善哉”。

  生2:我覺得伯牙彈琴的技術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彈出什么。

  生3:我讀懂了“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就是說,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師:你們又從哪里看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生:伯牙善鼓,鐘子期善聽。

  師:假如現在你是子期,聽著伯牙的琴聲,你仿佛聽到了什么?你怎么贊嘆?

  生自由發表意見。

  師:我們的課外資料里也有介紹,伯牙是音樂家,他的琴聲里肯定不僅僅是泰山、江河吧?還會有哪些景色?

  生1:還會有鳥語花香。生2:春天百花盛開。生3:冬天白雪皚皚。……

  師:是啊,也許他的琴聲還表現了“清風徐徐”(再次出示詞語讀一讀)現在你就是伯牙,我們都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師: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這就是——

  生答:知音。

  師: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鐘子期前,他會缺少贊美嗎?為什么偏偏視鐘子期為知音?

  生:因為其他人聽不懂,而鐘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

  師:那么,別人對他的贊美是什么樣的?

  生:表面的。膚淺的。

  師:你能想象別人那種空虛的贊美嗎?

  (學生自由說)

  師:這樣的贊美有沒有價值?

  生:鐘子期最能明白伯牙內心深處的表白。

  師;可以想象,當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峨哦兮若泰山。

  師:當伯牙志在流水。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洋洋乎若江河。

  師:當他聽不到子期的贊美時,心情會是怎樣的?

  生1:失望。生2:寂寞。生3 :憂慮。生4:渴望。……

  說;他在心里一定會忍不住發出呼喚。我的知音——

  生:你在哪里?

  師:后來,終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樣的?

  :生1:快樂。生2:激動。:生3:充滿希望。生4:欣慰。……

  教師簡介資料。

  師:此時,他們僅僅是音樂上的知音嗎?

  生:我認為他們還是生活上的知音。

  師;是啊,是人生的知音。

  生;他們還是生命的知音。

  師:是啊,他們的相遇是心靈的交融,

  :生:應該是快樂的,幸福的。

  師;真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知音,真是太少了,再來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

  生:齊讀課文前4句。個別朗讀。

  師:這位同學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不幸的是,子期得病而死,伯牙——

  生齊讀課文最后一句。“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伯牙為什么認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

  生1:因為子期能聽懂伯牙的琴聲。

  生2:因為他們之間就像親人一樣。

  ……

  師:是啊,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也沒有人贊他——

  生齊讀句子:善哉,峨哦兮若泰山。

  師:志在流水,再也沒有人贊他——生齊讀: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師:他在斷絕琴的時候,也斷絕了什么?

  生1:斷了他的前程。生2:斷了他的心弦。生3:斷了他的希望。……

  師:伯牙在斷了琴弦,留下無邊無際的孤獨、寂寞。當你理解這樣的心情的時候,再讀讀這段話。

  生再讀最后一句。

  師:有記載,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經來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寫下了一首短歌。(配樂,教師深情朗誦)

  生再一次朗讀全文。

  師:讀了這個故事,你感動嗎?你想安慰他、贊美他或是鼓勵他嗎?將你此刻內心的想法寫出來。

  學生動筆寫感受。交流:

  生1:伯牙,我同情你,你一定很寂寞,振作起來,你一定能找到新的知音。

  生2;俗話說得好,不要把內心的大門永遠關閉,你不要再傷心了。……

  師:聽了你們的見解,老師也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難道不是在苦苦尋覓嗎?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事情不在于結果,而在于追求。愿你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溫暖。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讀課文。

  生齊讀課文。

  師:……《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后人還根據這個故編寫了一首樂曲《高山流水》。

  播放《高山流水》音樂,全班學生再次在音樂聲中朗讀課文。

《伯牙絕弦》教學實錄 篇3

  一.預習反饋(略)

  二.初讀古文(約8分鐘)

  師:已經把它讀通順、讀流利了,誰讀給大家聽,好,漸漸地舉的手多了,請各不舉手的。

  生(林雨嫻)讀:全文。

  師:首先表揚你,讀得一字不錯,很正確、很流利,不過古文與現代文最大的區別是什么呢?讀起來要有節奏,你們再去試試看,能讀出古文的節奏嗎?

  生:自由練讀。

  師:有誰感覺到自己初步讀出了節奏,試試看。

  生(趙文銳):讀

  師:我怎么聽著聽著覺得他把文中一個人的名字斷開讀。

  生(齊):鐘子期

  師:鐘子期是古文中的一個人名,你再來讀讀第一句。

  生(趙文銳)讀第一句。

  師:對了,誰接著讀第二句。

  生(林祥然):讀3句。

  師:他讀得非常投入,但是你覺得他忘記了老師的哪點提醒?

  生:只用讀一句

  師:你覺得一句該讀到哪兒?

  生:峨峨兮若泰山

  師:你把這一句整個讀出來。

  生(丁奕翔)讀第二句。

  師:好,你把句子讀清楚了,不過,林祥然剛才在讀的時候,峨峨兮這兒讀得特別好,我想再聽一遍。

  生(林祥然)讀:峨峨兮若泰山。

  師:大家也來一次。

  生(齊)讀:峨峨兮若泰山。

  師:你會發現還有半句跟這里非常相似。

  生齊讀:洋洋兮若江河。

  師:對了,但是,古文除了讀出節奏之外,語氣詞讀好也非常重要,你找找看,哪些句子里有語氣詞?

  生:自由找。

  師:找到了先練一練。

  師:陳詩意,你先把有語氣詞的句子拉出來,讀給大家聽聽。

  生(陳詩意)讀: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找得很對,讀得怎么樣?

  生:沒感情

  師:要求可真高,我們在現代文里讀語氣詞的時候,如好——啊,這個語氣詞要又輕又短,那么古文也一樣,碰到語氣詞要讀得又輕又短。

  生:自由讀。

  師:請這一大組試試看。

  生(一組)讀: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哪個語氣詞不夠好。

  生(齊)答:峨峨兮

  師:他們不好了,你們在他們的基礎上看有沒有進步。

  生(一組)讀: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怎么樣?

  生:紛紛議論

  師:看來還是不怎么樣,看來我們得請個人讀。

  生(一人)讀:善哉,峨峨 兮若泰山

  師:不對,請大家看黑板,板書:峨峨兮若泰山,有人說是兮若泰山,我想,我這樣一寫,你就能更清晰地知道該在哪兒停頓,噢,對了,實在兮那兒停頓,這個兮又是語氣詞,那么,這部分該怎么讀呢?

  生:男生讀——女生讀——齊讀

  師:聽課的老師們也在讀,這里怎么讀是對的,

  陳雪華老師:停頓是對的,強弱還要凸現,范讀: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生:跟讀

  師:這樣讀著讀著,是不是覺得文言文讀起來比我們現代文更有韻味。

  三.細讀古文

  師:很多人在預習本里摘錄下了某些字詞的意思,現在來說說看(指課題)這個伯牙絕弦,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很輕

  師:聲音太輕,不過同學們專注地聽,這么輕的聲音還是聽得清。誰再來說說,朱璟,你來說說。

  生(朱璟):很輕講述梗概

  師:剛才老師大概了解了,兩個同學講的都是故事的大概,如果我們就看著黑板上的這四個字——伯牙絕弦,是什么意思?

  生(葉豪):伯牙是人名,絕就是斷絕的意思,弦就是現在的琴,就是伯牙把琴摔碎了。

  師:他這個方法很好,先把一個字一個詞地拆開來講意思,然后再合起來講一講,誰也能這樣來試一試。

  生(林祥然):伯牙是一個人的名字,絕可能是斷絕

  師:可能

  生(齊):就是

  師:繼續

  生:絕就是斷絕的意思,弦就是琴,連起來就是一個叫伯牙的人不再彈琴

  師:你剛才說什么

  生:弦不是琴,弦是琴上的

  師:對,我們看一個字的時候,先把它的字面意思說對,連起來的時候大家最終的看法都是相同的。在古文的文章里頭,還有哪里提到伯牙絕弦。

  生(何璐):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 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找對了,讀得怎么樣?

  生:讀得太輕了

  生:有些地方應該拖開

  師:你把乃的這里再讀一讀

  生(何璐)讀

  生(齊)讀

  師:這句話里僅僅寫出了把琴摔斷嗎?還宣告了什么?

  生:終身不彈琴

  師:好,我們把這句話再讀一遍

  生齊讀

  師:古文我們在小學里還是學第幾次,

  生:第二次

  師:曾經還學過一篇

  生:楊氏之子

  師:這僅僅是我們學的第二篇古文,林老師建議大家學古文要仔仔細細地學,逐句逐句地把它學懂,比如說課文的第一句,我們都讀得很清楚,你懂它的意思嗎,講講看

  生(陳勍):伯牙就是擅長打鼓

  生:彈琴

  生:伯牙善鼓琴就是伯牙很會彈琴,鐘子期擅長聽音樂

  師:覺得他講的對的舉手,誰有補充

  生:伯牙善鼓琴就是,伯牙很會彈琴,鐘子期很會聽他的音樂。

  師:剛才陳勍理解這句話的時候把這個字理解得特別好。

  生:善就是擅長

  師:你會發現這句話里有兩個善,而這篇古文里又有幾個善,老師把這些句子放在大屏幕上。出示句子

  生(齊)讀: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善哉……善哉……

  師:這么一遍讀下來,你覺得這里頭的四個善意思一樣嗎?

  生:善哉是好啊

  師:兩個善哉都是好啊,第一句里的善是擅長比較難寫,我建議在句子旁邊寫一寫

  生:書寫擅長

  師:很多人還要看看黑板上的才能寫對,那就寫兩遍吧。我們讀懂了第一句話,我們把它講出來。

  生: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師:把它記下來,記在腦子里,

  生紛紛背

  師:這句話背下來了,哪里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找一找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師:老師看到很多人在讀這一部分,你是怎么感覺到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生(葉豪):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就是伯牙鼓的琴志在高山,伯牙彈志在高山類曲子的時候,鐘子期他就是說他彈出來峨兮高大得像泰山一般,他要彈流水的曲子時候,鐘子期就會說,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就是彈得像流水一樣

  師:林老師真想提醒你,如果你看注釋時能看得全面的話,會講得更好,剛才哪一點沒看注釋

  生(李奕翰):志在高山,是想著高山,是彈出來的與高山有關,他根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是聽他彈的琴能知道伯牙在想什么

  生(黃炳皓):我感覺傅宏易這里有點說的不恰當,因為他說只有鐘子期才會聽,我感覺應該是只有鐘子期才會聽得懂,下面的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也就是說,子期死了后,伯牙在世上找不出第二個聽懂他音樂的人,于是就摔了琴。

  師:我看到他們講的時候你在畫畫,你聽到他在講什么

  生:就是說鐘子期死了后,伯牙再也找不了聽懂他音樂的人,就摔了琴

  師:我們就把目光聚焦到這部分,看著它,大家通過課外資料已經知道,伯牙是春秋時期有名的音樂家,我想,他彈奏曲子的時候肯定不只彈出高山泰山江河一樣的曲子吧,他除了彈奏出這些之外,還會彈奏哪些呢?

  生:

  師:這里僅僅寫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一個有名的音樂家應該還能彈出豐富多的曲子,他還會志在什么?

  生:泉水 高山 森林 草原 密林 樹林 樹林里的動物

  師:看來,自然間的很多景物都會在伯牙的琴上流淌出來,我覺得在學這兒的時候,如果讓你來填,你會怎么填

  生:伯牙鼓琴志在密林,鐘子期曰:善哉,密密兮

  師:我覺得有一些人是單鄭逢在預習的時候摘錄在本子上,可供大家借鑒

  出示:皎皎明月 徐徐清風 依依楊柳 滾滾波濤 淙淙流水 綿綿春雨

  師:讀錯這個字了淙,正音

  我們再去讀讀這些美妙的詞語

  生齊讀。

  師:現在再去填,你會怎么填?

  生:伯牙鼓琴,志在月亮,鐘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鐘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白玉盤

  生:伯牙鼓琴,志在草原,鐘子期曰:善哉,青青兮若草原

  師:還會彈奏出,有些同學讀了一些詞語,就能把它用起來,運用詞語的能力很強,這樣吧,我們把書上圖畫空白的地方寫下來。

  生寫。

  師:同桌之間可以互相讀一讀。

  師:有人在打哈欠有人在伸懶腰,有沒有同桌寫的不一樣的舉手,先來聽聽這些寫的不一樣的同學,看誰是放聲朗讀

  生:伯牙鼓琴志在青煙,鐘子期曰:善哉,裊裊兮若青煙

  生:伯牙鼓琴志在山泉,鐘子期曰:善哉,汩汩兮若清泉

  生:伯牙鼓琴志在花木,鐘子期曰:善哉,依依兮若楊柳

  師:聽到這兒,我發現你們三個人總是把鐘子期割裂開來,希望下一個不會了

  生:伯牙鼓琴,志在芳草,鐘子期曰:青青兮若芳草

  師:像他這樣該怎么讀,大家讀一遍

  生:青青兮 若芳草

  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鐘子期曰:皎皎兮若明月

  師:又有問題,該怎么讀

  生:皎皎兮 若明月

  生:伯牙鼓琴志在清水,鐘子期曰:善哉,清清兮若清水

  生:伯牙鼓琴,志在云煙,鐘子期曰:善哉,裊裊兮若云霧

  師:鈴聲響了,同學們講了那么多,這就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課先上到這兒,后來他們兩個之間又發生了什么樣的事,下節課再學習。

《伯牙絕弦》教學實錄 篇4

  一、引入

  師:對于關系最好的朋友,我們可以用哪些詞語來描述?

  生:知音。

  生:密友。

  生:親密無間。

  生:心有靈犀。

  師:你們的知識面很寬。有一個詞我不理解,兩個最好的朋友應當是“知心”,彼此知道對方的心靈,可為什么不稱“知心”而叫“知音”呢?有沒有誰知道“知音”這個詞的來歷?如果知道,請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生:古時候,有個叫伯牙的人,特別會彈琴。有一天,他在深山里正彈得入迷,忽然來了一個樵夫,他說,彈得真好呀!我好像看見了高高的山峰。伯牙又彈了一曲,樵夫贊嘆道:好哇,我好像看到了浩大的海洋。這個樵夫叫做鐘子期。后來,鐘子期不幸去世了。伯牙對別人說,這個世界上他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挑斷了自己的琴弦,摔破了那把琴,一輩子再也沒有彈過琴了。

  師:非常不錯,我們給他一點掌聲。如果讓你剛才講的這個故事取個標題,你覺得取什么好?

  生:《伯牙絕弦》。

  師:呵呵,就用了課文的標題,是嗎?難道只能用這個標題?有沒有不同的想法?

  生:就叫《知音的故事》

  生:《知音的來歷》

  生:《伯牙與鐘子期》

  師:都很好,可見答案永遠是豐富多彩的。其實,“知音”這個詞到現今已有快三千年的歷史了。剛才,這位同學用今天的話講述了這個故事,你們想不起知道將近三千前的古人是怎樣記載這個故事的?

  生(齊):想。

  二、自讀

  師:我數了一下,如果不計標點的話,這個關于知音的故事,我們的先祖只用了77個字就記下了,并且記得極為生動而曲折。這里面一定藏著很多很多的奧秘,一定有許多表達的密碼。讓我們一起來探秘。

  請大家翻開書,每人先將文章自讀一遍。我提兩個要求:第一,用小三角形標記難讀的字詞;第二,對照注釋,用小圈圈標記難以理解的字詞。

  指名學生朗讀,正音。(多媒體展示)

  弦(xian)哉(zai)  峨(e) 兮(xi) 曰(yue)

  三、導讀

  師:我們一起看看課文的標題,叫《伯牙絕弦》。這里,“絕”是什么意思?

  生:斷絕。

  師:對,“絕”就是“斷”,絕斷絕斷,這兩個字的意思一樣。一個字的意思總有它最原始的意義,就像每條河都有它的源頭一樣。“絕”的最初意思就是“斷”。到今天,一些成語中也有這個“絕”字,比如說:恩斷義絕中的“絕”,“斷子絕孫”中的“絕”,都是什么意思?

  生:斷。

  師:很好。學習文言,就是學習最初的文字,就是到文字的源頭那里去看看。現在,我想問你們一個常識性問題。憑你的經驗,你說是坐在舞臺上彈琴更難,還是坐在臺下聽琴更難?彈琴可以成為一門特長,聽琴可不可能成為一門特長?

  生:我覺得聽琴更難。因為,聽琴的時候,要能理解琴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生:聽琴者更難,因為聽琴者需要對琴技、琴聲非常熟悉。

  師:(微笑)都覺得聽琴更難呀?今天學校招特長生的時候,彈琴可以成為特長,聽琴可以嗎?

  生:我認為還是彈琴的更難,因為彈奏好一首曲子,需要長時間練習。

  生:彈琴不容易,彈一支曲子的時候,他要通過小小的指尖將自己的心聲完美地表現出來。

  生:我還是認為善聽者更難,因為善聽者需要很好的感受能力,才能聽出琴音里的意境。

  師:其實,彈琴與聽琴都是一種藝術享受。我們一起看看課文開頭如何寫的?

  齊讀第一句:“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生讀)

  師:這就是近三千前古人所寫的文字,經過了這么長的歲月,我們今天還能懂嗎?(能懂)知道為什么嗎?這是因為,在文言中,有些字的意義,幾千年不變,像這個句子中的“琴”“聽”,還有“伯牙”與“鐘子期”這樣的人名;還有些字,意義跟今天的差不多,比如“善”,可以解釋為什么?(善于,擅長。注意:擅長的 “擅”是如何寫的。)假如文言中全是這樣兩類字,那我們讀文言的感覺與讀今天的話沒有多大區別。問題是,還有些字的意義,古今差異很大。這就是我們學習文言所要重點關注的。比如這個“鼓”,是什么意思?(彈),今天說“鼓”呢?(打鼓或是另外一種樂器)。

  故事打頭一句就說“伯牙善鼓”與“鐘子期善聽”。注意,在這里,“善鼓”與“善聽”是平起平坐的。從后面的文字看,文章是怎樣寫伯牙“善鼓”與鐘子期“善聽”的?我們分角色來朗讀下面的文字。

  (學生分角色朗讀)

  男: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女: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全班男同學與女同學分角色讀,交換角色讀)

  師:剛才我們說了,學習的重點是那些古今意義變化較大的字詞?現在,如果你是小老師,要給同學們提醒學習重點的話,你會提醒哪些地方?

  生:“志在高山”中的“志”,這里是“想”的意思,今天是“志向”。

  師:有個詞語叫“意志”,“意”就是“志”。“志在高山”相當于“意在高山”,就是心理想著高山。

  生:“哉”與“兮”都是文言里的語氣詞,今天都不用了。

  師:今天有哪些相應的語氣詞?

  生:啊,呀,哇噻!

  生:我提醒大家“峨峨”是“高”的意思。

  師:峨可以組詞為“巍峨”,巍與峨都是“高”的意思。

  生:我提醒大家朗讀的時候要注意,是“峨峨兮若泰山”,“兮”與“峨峨”連在一起,而不是“兮若泰山”。

  師:真是好老師,這個提醒相當重要。

  生:我提醒“若”是“好像”的意思。

  師:有個成語叫“若無其事”,那個“若”是什么意思?

  生:也是好像的意思。

  師:“洋洋”這個詞,你們沒有提醒。猜猜它是什么意思?

  生:寬廣。

  生:浩蕩。

  師:“浩蕩”更好。

  師:我發現一個秘密:這幾句都在寫鐘子期“善聽”,好像并沒有寫伯牙“善鼓”呀?這是為什么?

  生:實際上也寫了伯牙“善鼓”,因為,鐘子期總說“善哉”!

  師:呵呵,“善哉”是什么意思?(就是“好啊”)真、善、美,古人將“善”看成最好的標準,叫“止于至善”。你們看電視劇《西游記》里,誰最喜歡念“善哉,善哉”呀?

  生:唐僧。

  師:如果不是伯牙彈得好,鐘子期就不會發出“善哉”的贊嘆。這是哪個角度的描寫?

  生:側面描寫。

  生:還有,伯牙想到高山,想到流水的時候,就能用琴聲來表達,這當然是“善鼓”。

  師:很好。但我們看起來,這里的側重點依然是在表現子期“善聽”。其實,如果聯系上下文,你會發現,這也是有原因的。為什么要側重寫“善聽”?

  生:越是寫出鐘子期“善聽”,越是體現他是真正的“知音”。這樣寫,就會后面寫到的“絕弦”舉動,作了鋪墊。

  師:你太厲害了!我非常認同你的觀點。不過,伯牙真是如此“善鼓”,鐘子期真是如此“善聽”嗎?我想問:他們是不是只有在彈奏高山、流水這些曲子的時候才能這樣心意相通呢?

  生:不是。

  師:請你在文中找找證據。(指一名未舉手的學生)

  生:(稍等)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師:對。但這里還是藏著問題。請你們討論:前面都說“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這里卻說“伯牙所念”。我想將“念”改成“志”,行不行?說說理由。

  生:不好。伯牙彈琴彈得特別好,一點點念頭,一點點想法,都能表達。而這一點點念頭,居然都被鐘子期感受到了。這更能體現他們是“知音”。

  生:“念”是名詞,它表達的是伯牙彈琴時所想到的東西;“志”是動詞,是伯牙一邊彈奏一邊想著。

  師:你的分析有道理,但“念”在這里,不是名詞。

  生:“志”好像是一個曲子的主題,而“念”沒有那樣明確,一個念頭,一點念想都可能。子期就像在伯牙肚子里,什么“念”都曉得,都理解。

  師:“念”寫出了“善鼓”與“善聽”的境界。以前,有個同學默寫課文時,漏了這個句子中的“必”字,你覺得會有影響嗎?

  生:有影響。“必”是“必然”“必定”的意思。

  生:“必然”說明沒有一次意外,伯牙在琴聲里表達的,都能被子期理解。

  師:理解百分百。是嗎?我們一起再次齊讀這兩句,思考:你發現,鐘子期的話有什么特點?

  (生齊讀)

  生:我發現,鐘子期的話里都用了“善哉”這個感嘆詞。

  生:鐘子期的話都用了“兮”這個語氣詞。

  生:鐘子期的話里都有一個像“峨峨”“洋洋”這個的重疊詞。

  生:鐘子期的話是對仗著寫的。長短一樣,句式差不多。

  師:對。剛才說“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真是這樣嗎?我們一起來試試自己的創意力與表達力。仿照“志在高山”這樣的句子,來造句。

  (多媒體演示)

  志在春風,鐘子期曰:“——————————”

  志在明月,鐘子期曰:“-------------------     -”

  (生躍躍欲試)

  生:志在春風,柔柔兮若輕撫。

  生:志在春風,徐徐兮若微風。

  生:志在春風,柔柔兮若母愛。

  生:志在明月,朗朗兮若玉盤。

  生:志在明月,皎皎兮若玉璧。

  師:同學們的創造力相當強!我想問,如果文章只寫到這里,那題目能叫“伯牙絕弦”嗎?生:不能。根本還沒有寫到“絕弦”的事兒。

  師:如果不叫“伯牙絕弦”那可以叫什么呢?

  生:《伯牙覓知音》。

  師:呵呵,鐘子期就在他面前,要“覓”嗎?

  生:《伯牙遇知音》。

  生:《伯牙巧遇知音》

  師:是啊,要是這一對知音永遠這樣琴瑟和諧就好了。然而,生命總是有限度的,子期死了。你想想,子期死了,伯牙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悲痛。

  師:不是悲痛,而是極其悲痛。

  指名讀最后一句:“子期死……終身不復鼓。”

  師:“死”字該怎樣念?

  生:低沉,飽含悲傷。

  師:(齊讀)體會“死”字如何讀。

  師:這里有個“謂”,是什么意思?

  生:認為。

  師:“謂”的古今差異很大,在古代它是“對……說”的意思。

  師:請圈出句子的“知音”。如果我再問你,“知音”的字面意思是什么?能回答我嗎?

  生:就是懂得音樂,懂得琴聲。

  師:懂得琴聲就是懂得心聲。

  師:看看“破琴絕弦”這一句。今天我們說“破琴”是指破爛的琴,這里也是這個意思嗎?

  生:不是。這里的“破”是個動詞。摔破。

  師:很好。能想象當摔琴的情形嗎?

  生:伯牙摔琴的時候,眼里一定噙著淚水。

  生:伯牙摔琴的時候,心量一定很舍不得。

  生:伯牙摔琴的時候,他一定有悲傷的嘆息。

  師:伯牙那么卓越的一個琴師,照理說,一個琴師愛他的琴,就是將軍愛他的馬一樣呀。為什么他舍得讓它的弦斷掉?你怎樣評價“伯牙絕琴”的舉動?

  生: 世上只有鐘子期是他的知音,知音死了,他的彈琴再也意義。因為摔爛它,挑斷它。

  生:他彈的曲子無人能欣賞,留著琴沒有用。

  生:他跟鐘子期那么知心,現在鐘子期死了,伯子看著它傷心,不如摔了。

  師:你們的理解都很深,觀點卻都差不多。

  生:我覺得伯牙沒必要摔琴,他應當在子期死的時候,跟他再彈一曲,然后將琴與子期一起埋葬。

  生:我覺得伯式可以借這把琴來表達他對鐘子期的思念。

  師:你們都非常懂得感情。真不錯!

  四、拓展

  師:文言文,最初沒有標點,也不分段的。我們今天學的《伯牙絕弦》,只有一段文字。(多媒體展示)現在,如果讓你來按“回車鍵”給這些文字分段,哪些地方該敲“回車”?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生:“鐘子期善聽”之后要分開。這里是“總寫”。“必得之”之后要分開,這里具體寫了伯牙子與鐘子期如何心靈相通的。最后,是故事的結局。

  師:理解得非常好。相信大家都會認同這個思路。

  (生點頭)

  師:伯牙鼓琴時所想的是高山,是流水,所以高山流水后來亦指知音。伯牙是幾千年前的古人,怎樣評價他的這種心理?如果換上是一個現代人,一個現代城市人,你說,他可能會“志”在哪里?

  生:可能會志在別墅。

  生:可能會志在美女。

  師:呵呵,你們由此能引發怎樣的感想。這個留待課后去思考。 現在,我想讓大家做一回“鐘子期”。我們一起欣賞一段曲子,看你聽了這個曲子之后,能想到哪些場景?

  多媒體播放二胡獨奏《賽馬》。

  生:我想起過年時那種歡快的氛圍,一群人在那里載歌載舞。

  生:我想到了競爭,想到了劃龍舟,敲鑼鼓。

  生:我想到的舞龍燈熱鬧而歡快的場景。

  生:我想到了草原,想到蒙古包,想到馬兒的奔跑。

  生:我想到了奔跑的馬,他們在競賽,一會又在休息,準備下一輪沖鋒。

  師:你告訴我,此前是否聽過這支曲子?

  生:(搖頭)沒有。

  師:(笑)一定,肯定以及確定?

  生:肯定。

  師:那你是了不起的“鐘子期”

  五、背誦。

  結合板書背誦課文

《伯牙絕弦》教學實錄 篇5

  一、文本解讀

  《伯牙絕弦》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一篇文言文。故事蕩氣回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于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鐘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借助注釋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點評:文未見已感動。老師對此篇文章的解讀不僅全面,而且字字句句充滿了情感。老師對文本的解讀是實現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所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老師應在進行教學設計前,先在文本解讀上下功夫。)

  二、設計理念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計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學中堅持自學為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領,以讀為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淀的方式,帶領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訓練點:學生通過教師引導以及小組自主合作,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復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

  過程方法引導點: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學習的方法。(根據注釋、聯系上下文讀通、讀懂、熟讀成誦。)

  情感態度滲透點:學生能從文中體會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能從課內外延伸結合中進一步了解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 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五、說學情

  本課教學,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習,盡管短小、淺顯,又有古詩文學習的基礎在,但遇到困難如何消除畏難情緒,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有學習興趣,達到思維興奮點是組織教學的關鍵,因此在“備教材”的同時,我也在“備學生”上下了功夫。

  1.發揮范讀榜樣作用,增強學習動力。

  文言文教學的重點和關鍵都落在朗讀上,要樹立“朗讀第一位”的教學觀,但對于學生來說這是不易的,所以老師的精彩范讀往往可以促進學生朗讀欲望的產生,形成學習的動力。

  2.自主合作,改變學習方式;團結協作,減輕學習壓力。

  學生學習新知的過程,是思維火花互相碰撞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聽說讀寫的過程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并進的過程,這無疑會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因此,在突破本課教學難點―――讀懂課文內容這一環節的處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改變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3.以讀為主線,教方法、養習慣。

  以讀為主線,初步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學習文言文的習慣也是相當重要的,這將為以后初中文言文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我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讀通、讀懂、熟讀成誦,感悟學習方法,同時也讓學生在批批劃劃中養成學習習慣。

  (點評:老師進行教學設計,必須從學情方面去精心考慮。“一切為了學生”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已,需要真真切切地落實在每節課上,落實在每個教學活動中。從上面老師對學生的分析可以看出,老師注重到了教學的基點是學生,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時以學定教。)

  六、說教法,學法

  教法: 運用“以讀代講”法, “”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學法:  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文言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生在本課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讀。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全文,讓學生經歷初讀——再讀——細讀 ——精讀——美讀——熟讀成誦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悟相結合,除此之外,為了突破教學難點還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讀懂了課文內容。

  七、說教學過程

  課前有一個想象詞語意境的簡單交流,“楊柳依依”“白云悠悠”“清風徐徐”“炊煙裊裊”讓孩子想象出來優美的意境,用心讀出這些詞語的聲音、畫面、味道,感受語文是一門美的學科,不僅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孩子的語言積累,而且能夠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學的展開。為課文的美讀和拓展做好了鋪墊,為幫助孩子理解課文內容,為孩子的說話訓練鋪好路。

  (點評:教學有時間——課堂時間一般是40分鐘;教學無時間——凡是呈現在學生面前的資源對學生都起著教育教學的作用。此時,老師在課前,看似無意卻實屬有心的安排了一個想象詞語意境的詞語交流,用想象意境讀 “楊柳依依”“白云悠悠”“清風徐徐”“炊煙裊裊”這些詞語,將學生的思緒、情感,學習的氛圍帶入到了課堂的學習中。)

  (一)音樂引路,揭題激趣:

  播放《高山流水》。在大屏幕上播放高山流水的風景畫,配上動聽的音樂,讓學生靜靜的欣賞聆聽,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輕松下來,同時也為下文伯牙與子期因音樂而成為知音的學習做好了鋪墊。教師介紹:這段優美動聽的音樂就是中國十大古典名曲之一《高山流水》,它記載了一段千古流傳的佳話,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古文《伯牙絕弦》。拉近了文本和學生的距離。

  (點評:音樂的引入已逐漸成為了語文的一種教學形式。形式應為內容服務。此時,學生由課前的讀詞想意境的美,進入由音樂引進的本課的主題《高山流水》記載的千古佳話——伯牙絕弦,學習的意境非常美。這樣的導課非常自然,課前課始美境一體。同時,這樣的教學意境潛意識地為本文后面要呈現的悲壯做了鋪墊。)

  (二)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本層次的教學采用自悟交流法。讓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直到把課文讀通順 。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了解學生讀書時遇到的困難,根據學生的困難進行指導,教給學生文言文的停頓,教師的范讀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幫助學生們讀通課文,從而體會文言文的節奏美,為下面的理解和朗讀奠定基礎。

  (三)依法自學,疏通文意:

  讀懂課文內容是學習文言文的難點,學習既是每個學生的事,又是師生,生生共同的事。學生應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想要真正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應該營造一個合作學習的民主氛圍,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基礎。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先讓學生回憶思考理解古詩文的方法,經過交流,運用看注釋、請教老師同學、查工具書等方法自讀自悟,揣摩句子的意思,然后在小組內匯報自己的理解,最后在班上交流感悟,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這樣的設計一方面是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時也為為那些不愛發言的學生提供一個可以自由表達的空間和機會。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做有效的點撥引導,理解善鼓琴,善聽的善是善于、擅長的意思,而“善哉 ”的善表示贊嘆,好的意思。了解了“念”在本文中表示想的意思,再讓孩子們聯系上下文,找和它意思相近的“志”字。最后指名說全文大意,相機指導學生疏通文意。教師小結:在剛才的學習中,我們既抓住了善字同字不同意的特點,又理解了志和念的同意不同字。重復中有對稱,凝煉里有變化,古文就是這樣簡約而不簡單。文章不厭百回讀,再來讀一讀這千古絕唱,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吧。

  (點評:1、教學需要的是扎扎實實,來不得半點虛假。老師在讓學生讀通課文中采用了自悟交流法,對學生初讀課文提出了明確要求,且要求中有方法:“讀準字音”是要求,“把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是方法。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相機輔導。“老師了解學生讀書時遇到的困難,根據學生的困難進行指導,教給學生文言文的停頓”等。2、老師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思考的引導。學習課文時,老師先讓學生回憶思考理解古詩文的方法,然后才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

  (四)想象意境,感情朗讀:

  通過想象情境,在頭腦中、在學生的眼前想象山的巍峨高聳,水的浩蕩無邊,讀出“峨峨”的重音和“洋洋”的綿長,教師和學生的引讀既讓這一畫面定格,又更突出了伯牙的善鼓,鐘子期的善聽;引領學生們思考“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知”語言背后暗含的意思,從所念的有高山流水,到仿照句式補充說話“善哉,悠悠兮若白云。”“善哉,依依兮若楊柳”理解所念的還有美好動人的事物后,教師引導:讓我們靜下心來,再想一想,伯牙的琴聲只是在表現這些美好的事物嗎?古人往往詩以言志,借物抒情,他在琴聲還表達了什么?學生討論交流出所念的還應有理想、抱負、情操、志向、心情等。教師升華總結:如此理解我心意的朋友,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叫—— 知音!

  師:人與人之間需要的正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伯牙與鐘子期心心相印,他們就是一對真正的——知音。所以才會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看視頻,讀《警世通言》,了解伯牙和子期之間的深厚友情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通過補充資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無邊孤寂和懷念之情,讓學生為伯牙痛苦絕望的悲涼之情發出了深深感嘆,理解千古知音最難覓,把聽,說,讀有機的結合起來,師生再用富于感情的語言朗讀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朗朗的書聲,是小語課堂上永恒的經典。在誦讀中,學生所能夠領悟到的文本意義,絲毫不會遜色于單純文字分析時所能夠獲得的信息。在一遍遍朗讀中,學生也體會到伯牙絕弦,絕弦二字不僅僅是不再彈琴的意思,更表現了伯牙子期的深厚情誼,課文難點的突破,水到渠成。這樣,以圖畫展現情景、以語言描繪情景的方法被有機的結合起來。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同時更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

  (五)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后人感動于他們之間的情誼,譜寫了《高山流水》,讓我們再一次靜靜地聆聽,細細的品味。

  師:孩子們,再一次來看課文, 全文僅僅77個字,卻讓我們讀出了伯牙、子期的相識相知,讀出了情深意長;只有77個字,卻化作了一段情景交融,蕩氣回腸的故事千古流傳,這就是我們祖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真是簡約而不簡單。同學們用心地讀吧,把這凝練、精美的語言留在我們的心中。

  至此,從開始要求讀通順,讀流利,到讀得有節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讀,引讀,換詞讀,配樂讀等。每次的朗讀并不是簡單機械的重復,而是環環相扣,步步提升。而這樣多層次,多元化的朗讀,都由一條“情感”主線緊緊地牽引,那就是教師抓住文本的“情脈”——伯牙與子期的心心相通,花大力氣地品味語言的情思,毫不保留地敞開愛生的情懷,不遺余力地溝通互動的情意,在不經意間,學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來了。

  文章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對知音情深的描述,從古唱到今。

  這一份份深厚的友情讓人動容,郭老師也特地選了兩本描繪朋友間情誼的書送給大家,想讀嗎?感受友情的美好,珍惜朋友間真摯的友情吧!老師的語言更能蕩滌人的心靈,引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去讀、去思、去交流。

  (點評:1、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是我們教學應該關注的重點,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的重點句子時,不僅引領學生感悟課文的句子,同時,引導學生將課前交流詞語和此時的句式結合,加以練習運用,可謂是匠心所在,前后照應,教學前瞻后顧,均是為了學生。2、為進一步幫助學生的對文本的理解,豐富學生的情感,老師相機進行拓展,補充《警世通言》中的資料。通過補充資料,使學生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無邊孤寂和懷念之情,讓學生為伯牙痛苦絕望的悲涼之情發出了深深感嘆,理解千古知音最難覓。而這也恰恰是此故事流傳百世的原因所在。)

  八、說板書

  伯 牙 絕 弦

  善鼓     知 音 情 深      善聽

  這一板書的設計,內容精當簡約,布局合理,美觀大方,能體現文章的中心寓意,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伯牙絕弦》教學實錄 篇6

  【教材分析】

  《伯牙絕弦》已然成為中華文化中關于“知音”最為生動、最為震撼的注解之一。它講述了春秋時期,俞伯牙與鐘子期以琴相識,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絕弦、遂成絕響的故事。全文共77字,5句話。1句為起,2.3.4句順承而下,5句急轉而后合,語言凝練典雅,抑揚頓挫,生氣郁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順理成章。它所折射的藝術美感──那種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風骨,直達“大音希聲”、“大璞不雕”、“大美無言”的境界,滿足了我們對于這個千古絕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讀《伯牙絕弦》,帶來的不僅是對于故事內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勝唏噓的神往以及那種透徹心肺的審美體驗。詩人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而在這里,伯牙子期又該經過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

  教學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誘地引領學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閱讀體驗,感受這篇課文特有的語言現象;其次,繼續滲透文言文的基本閱讀方法,在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的基礎上還能用現代語匯去補充;再有,依托語言層層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內涵,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學習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使學生實現文化意象的傳承,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比較、聯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2.初步運用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詞匯,增加文言文的閱讀體驗。

  3.緊扣單元教學目標,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確朋友相交的真摯深沉,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教學準備】

  在學習本文之前,學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話文的閱讀基礎,因為在五年級學過《楊氏之子》《猴王出世》《臨死前的嚴監生》等等,而且就詞句的理解來說,此文詞句更容易理解。當然就課文的內涵和意蘊來講,文章所講述的“知音文化”更為豐富和玄妙。我期待呈現學生從無到有,從未知到已知的學習提升過程,因此,課前不讓學生準備任何對課文的預習,只憑借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和情感體驗,循序漸進地推進學習。教學中,我準備了相關的音樂和簡單的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縱情吟誦識知音。

  (一)讀題解題。

  1.讀好課題,強調“弦”的讀音。

  2.齊讀課題。

  3.理解“絕弦”、“伯牙絕弦”的意思,質疑導入。

  (二)初讀感知。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課文讀正確。

  2.聚焦難讀的句子,扎扎實實讀好課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讀好語氣詞“哉”、“兮”,初步體驗古文朗讀的節奏和韻味。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

  ──理解“謂”、“乃”的意思,以詞句的理解提升朗讀質量。

  3.齊讀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一)打開語言。

  課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寫出了“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又真的善聽”呢?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理解句子意思,滲透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語言補充的古文閱讀方法。

  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義”的語言現象。

  運用詞語、詩句聯想的方式豐厚語言,豐滿形象,指導朗讀。在此過程中滲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這兩個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

  (1)讀著這個峨峨兮,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泰山?把這樣的感覺讀出來。

  (2)江河在古文里邊特指“長江”和“黃河”。想到長江與黃河,你的腦中又跳出了哪些詩句?

  (二)體驗“知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1.理解“念”和“志”,體味“異字同義”的語言現象。

  2.聚焦“志”,循序漸進地感受體味“知音”的內涵。、

  (1)理解鐘子期與俞伯牙不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靈上的溝通,志向、情懷的悅納。

  (2)補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內心的寂寞與孤獨,反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3)練筆感受伯牙得遇子期,會有怎樣的感慨。

  (4)拓展閱讀《列子·湯問》中伯牙的原話,理解后借助成語體會“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3.師生配合朗讀、同桌互讀,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與快樂。在相互配合朗讀的過程中直觀感知文本前四句語言“對仗工整、瑯瑯上口、情感扶搖直上”的特點,為熟讀成誦打下基礎。

  三、破琴絕弦祭知音。

  (一)痛失知音。

  從“子期死”這一文本留白處入手,體驗文本語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二)想象補充。

  出示:“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想象補充,感受伯牙痛失知音。

  (三)縱情朗讀。

  四、朗朗誦歌懷知音。

  (一)提領一頓。

  正是這破琴絕弦,正是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卻又痛失知音,使得這個故事更加的蕩氣回腸。從此,人們不斷地在傳說和吟誦著它!

  (二)熟讀成誦。

  借助資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傳,并誦讀全文。

  板書設計:    伯牙絕弦

  知音    

  附:教學實錄:

  課前談話

  師:誰知道我來自哪所學校,猜不出來,得觀察。

  聽到六一班,我感到親切,知道為什么?這得靠猜。

  聽音樂放松放松。

  你聽到什么?

  生:山林中的蟬鳴,瀑布飛流,古色古香的古箏彈奏

  師:再聽一段。聽到什么感覺。

  生:很悲哀的感覺

  生:凄涼悲哀的感覺

  師:名字叫《流浪者之歌》,結合這個名字你感受到什么?

  生:一個衣衫襤褸的流浪漢,拿著打狗棍在街上走……

  師:再聽一段(高山流水)

  聽到什么?

  生:聽到一個人在竹林里彈琴。突然風吹起來了

  生:海浪拍擊沙灘的聲音

  師:我們要真正理解有些難為大家。這種用古琴演奏的成為高雅之樂。

  一、縱情吟誦識知音

  師:(板書課題:伯牙絕弦)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古文,講述的是發生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的一個故事,誰來讀讀這個課題?

  生:伯牙絕弦。

  師:念得真準,一板一眼,尤其是最難念的“弦”你也念準了,我們一起來。

  生:(齊讀課題)

  師:“絕弦”是什么意思?

  生:“絕弦”是彈完這一曲,這一生就再也不彈琴了。

  師:那么“伯牙絕弦”呢?

  生:伯牙是個人,他把琴弦割斷,從此再也不彈了。

  師: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請大家把課本打到137頁,按照自己的感覺至少讀三遍,努力把它讀正確。

  生:(自由朗讀課文三遍以上)

  師:一讀就能明白,課文講述的是誰?

  生:伯牙和子期。

  師:抓住了這兩個人物,我們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畢竟是古文啊,你們覺得哪些句子比較難讀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

  生: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有些語言,我們是因為不理解才覺得它難讀,誰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出示)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生:鐘子期去世了,伯牙認為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所以就把琴摔了,把琴弦也剪了,這一生再也不彈琴了。

  師:這里的“謂”是什么意思?

  生:想。

  師:古文中的有些字眼確實不太好懂,沒有注釋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借助工具書。(出示)你覺得“謂”在這里應該是什么意思?

  謂:①稱為    ②認為,以為    ③評論

  生:認為、以為。

  師:那么“乃”呢?

  生:“乃”是“于是、就”的意思。

  師:理解了之后,我相信能讀得更好。

  生:(朗讀此句,讀得準確而且有韻味)

  師:真有古文的味道。還有哪個句子比較難讀?

  生: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我覺得這句話比較難讀,是因為要在字和字之間分開,尤其是這個“兮”字后邊要做一下停頓。

  師:你知道了怎么斷句。我想問問你,為什么要在“兮”字后邊斷句?

  生:因為注釋里說“兮”是個語氣詞。

  師:你看,借助注釋不僅能幫助我們理解,還能幫助我們朗讀呢。這個“兮”和前邊的“哉”一樣都是語氣詞,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啊——”,在這樣的詞后邊一停頓,一延長,古文的味道就出來了。不信我們來找個同學讀讀。(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朗讀,讀得很有韻味)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注意讀好“哉”和“兮”后邊的停頓。

  生:(齊讀)

  師:難讀的句子都會讀了,誰能一口氣把這篇古文讀下來?

  生:(朗讀全文,很有韻味。全場掌聲)

  師:沒讀幾遍就能把一篇古文讀成這樣,我真想說一句:善哉。(笑聲)老師也想來讀一讀。(范讀,全場掌聲)

  生:(齊讀,朗讀明顯有進步)

  二、高山流水明知音

  師:我們能從課文哪些句子中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鐘子期又真的善聽呢?

  生:可以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體會到。

  師:怎么理解?(提醒可借助注釋)

  生:伯牙鼓琴,心里想到高山,鐘子期就說:好啊,高高的猶如泰山一樣。心里想到流水,鐘子期就說:好啊,廣大的像江河一樣。

  師:注意到沒有,他在理解這兩句話的時候,有注釋的就借助注釋,沒注釋的就聯系著上下文用自己的話來補充,這是學習古文的好方法。(出示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師:這兩個句子中的“善哉”和第一句當中“善鼓琴、善聽”的“善”意思一樣嗎?怎么個不一樣,你要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生:這里善哉的“善”是“好”的意思,第一句當中的“善”是“擅長、善于”的意思。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擅長聽。

  師:你會聯系上下文學,真好。這種一字多義的現象在古文里很常見。這里的“善哉”是子期聽了伯牙琴聲后一種由衷的稱贊。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

  生:好啊!

  生:真美妙啊!

  師:在古代就說成——

  生:(齊答)善哉!

  師:誰來讀一讀,看能不能把這種由衷贊嘆的感覺讀出來。

  生:(讀得很有韻味)

  師:善哉!“哉”字后邊一延長,好像琴聲都落到心里去了。我覺得你不僅“善哉”讀得好!你這個“峨峨兮”、“洋洋兮”也讀得真好啊!當你讀著這個“峨峨兮”的時候,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景象?怎樣的畫面?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高高的泰山,顯得很巍峨。

  師:巍峨高聳的泰山,請你再讀,讀出這種畫面來。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高聳入云的、頂立于天地之間的泰山。

  師:體會得真好,把這樣的畫面讀出來。

  生:(男生齊讀,很豪邁、很有感覺)

  師:不愧是鐵骨錚錚的男子漢,不愧是頂立于天地之間的泰山。第二句誰來讀?

  生:(女生齊讀,很有感情)

  師:真是“巾幗不讓須眉”啊!好像讓我們看到了那寬廣的“江河”。呼應著上邊的泰山,這里的“江河”也不是一處隨意的江河。“江河”在古文里是有特指的,我覺得咱們班的同學肯定能猜出來。

  生:我認為這里的“江河”是指長江和黃河。

  師:你的古文底子真厚。是的,這里的“江”是指我們中國最大的江——長江,“河”是指我們中國最大的河——黃河。想到這長江與黃河,你的腦中跳出了哪些詞語或者詩句?

  生:我的腦中跳出了“波瀾壯闊、波濤洶涌”。

  師:我聽你說這兩個詞語的時候,一點波浪都沒有。(笑)

  生:(很有氣概地)波瀾壯闊、波濤洶涌。

  師:就是這樣“波瀾壯闊、波濤洶涌”的江河,請你來讀!

  生:我想到了一句詩“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濤風簸自天涯”。

  生:(朗讀,掌聲)

  師:正是這樣磅礴雄偉的泰山,正是這樣洶涌澎湃的江河,一起讀。

  生:(齊讀,讀得很有氣勢)

  師:無論你伯牙彈什么,我鐘子期都能知道。用課文中的一句話講——

  生:(齊答: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師:(出示)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師:這里“伯牙所念”的“念”與前面句子當中的哪個字意思一樣?

  生:這里的“念”和前面的“志”意思一樣,都是“心里想”的意思。

  師:找一個字,那就是——

  生:想。

  師:沒錯。有時候咱們就可以用現代詞匯去代替古文詞匯來理解古文的意思。無論伯牙所志、所念、所想,鐘子期必得之。我想問問,鐘子期必得的到底是什么?

  生:伯牙心里的想法。

  師:看來善聽的子期不僅聽懂了琴聲,還聽懂了伯牙傾注在琴聲里的心聲。這樣想來,鐘子期說“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說的也不僅僅是伯牙的琴聲吧?(出示)

  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生:它也說出了伯牙的心聲。

  生:它不僅說出了伯牙的琴聲,還道出了伯牙的志向和胸懷。

  師:你可了不起了!你叫——王天宇,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天宇的智慧。

  生:鐘子期不僅聽出了伯牙的琴聲,還聽出了伯牙傾注在琴聲里的志向和胸懷。

  師:什么樣的志向?什么樣的胸懷?

  生:像泰山一樣屹立在人間的志向,像江河一樣心胸寬廣、能撐萬里船的胸懷。(全場掌聲)

  師:原來鐘子期不僅在說琴聲,也說出了伯牙傾注在琴聲里的——(出示)

  峨峨泰山一般的志向,洋洋江河一樣的胸懷。

  生:(齊讀)

  師:這樣想來,伯牙的“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不僅僅是想,那是“志存高遠”的志,“胸懷大志”的志啊!(板書:志)

  師:老師課前去查過資料,我發現好多古書上都說到伯牙琴藝妙絕天下!許多人都以聽到他的琴聲為榮幸,他們也都能感受到伯牙琴聲的美妙,但是伯牙寄托在琴聲中的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懷他們能得之嗎?

  生:(齊答)不能得。

  師:唯有誰能得之?

  生:鐘子期!

  師:誰能必得之?

  生:鐘子期!

  師:這才是——

  生: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師:(板書:念)請你想象,假如你就是伯牙,一直以來都沒有人能真正聽懂你的琴聲,你的內心充滿了無邊的寂寞與孤獨。可是在這里,無論你彈什么,無論你寄托著怎樣的志向和情懷,鐘子期都能“善哉、善哉”地“必得之”時,你是怎樣的心情?你又會有怎樣的感慨想對子期說呢?拿出課前發下的練習紙,請你順著“伯牙得遇鐘子期,感慨道——”接著往下寫。(出示)

  “伯牙得遇鐘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                ”

  生:(練筆,背景音樂《知音》)

  師:你想伯牙得遇鐘子期,什么感覺?

  生:非常高興。

  師:是啊,欣喜若狂啊!該怎么說?

  生:(很有感情地)伯牙得遇鐘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世間知音唯有鐘子期也。

  師:相識滿天下,知音只一人!

  生:伯牙得遇鐘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此人知我所志,明我所念,真乃知己也!(全場掌聲)

  師:真妙啊!“知我所志,明我所念”,多會說話啊,我看你不僅是伯牙的知音,也是文言文的知音哪!

  生:伯牙得遇鐘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終有人懂我心,懂我志向,懂我胸懷,懂我者,鐘子期也!

  生:伯牙得遇鐘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子期也。

  生:伯牙得遇鐘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吾終有知音,此乃幸事,吾不再孤也!(全場笑聲、掌聲)

  師:以前我是欲覓知音難上難,如今我是得遇知音——

  生:不再孤!

  師:想知道伯牙當時是怎么說的嗎?(出示)

  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

  師:(激情朗讀后)好啊好啊,先生你聽我的琴聲,聽到的志向和情懷簡直和我心里所想的——

  生:(齊答)一模一樣。

  師:志想像猶吾心,這兩個人之間的默契,用我們常用的一個成語講——

  生:心有靈犀、心心相印。

  師:(板書:心)是啊,只有這樣心有靈犀,心心相印,只有這樣知志、知念又知心的人,才可以叫做——

  生:(齊答)知音。

  師:(板書:知音)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出示)老師和大家配合著來讀。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師生:(逐句對讀,讀完后換角色再對讀。)

  師:就是這樣的心靈相契。讀著讀著,你發現這些語言有什么特點?

  生:感覺每一句的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是相對應的。

  師:一句伯牙,

  生:一句子期!

  師:這樣的形式好像讓我們看到了當時的伯牙和子期,一個鼓

  生:一個聽!

  師:一個傾訴

  生:一個回應!

  師:寫得多妙啊!讓我們仿佛看到伯牙和子期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默契!何等的和諧!從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

  三、破琴絕弦祭知音

  師:傳說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讓伯牙和子期都相見恨晚。他們約定了第二年中秋再來相會,終于等到第二年的中秋,當伯牙興致滿滿地趕來與子期相會,只可惜天意弄人啊!(背景音樂《伯牙悼子期》)伯牙面對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此時高山默默,流水無語,天地之間也為伯牙的痛失知音而黯然失色啊!(逐字顯示)

  子期死,

  生:(朗讀)

  生:(朗讀,一字一頓)

  生:(朗讀,緩慢,有悲戚)

  師:(出示)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從此還有人能知我之志嗎?(擦去板書:志)

  生:(齊答)沒有!

  師:還有人能知我之念嗎?(擦去板書:念)

  生:(齊答)沒有!

  師:還有人能知我之心嗎?(擦去板書:心)

  生:(齊答)沒有!

  師:子期已逝,知音不再,知音難覓啊!(擦去板書:知音)一起讀!

  生:(齊讀此句)

  師:伯牙絕弦,那是絕了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愿望,這真是一曲肝腸斷,天涯無處覓知音啊!

  生:(再次齊讀)

  四、千古傳唱懷知音

  師:同學們,正是這破琴絕弦,正是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卻又痛失知音,才使得這個故事更加的蕩氣回腸。從此,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地在傳誦著它!課文后邊有個資料袋,就講述了這個故事的源遠流長,請你快速地瀏覽一下。(出示)

  俞伯牙、鐘子期相傳為春秋時代人,關于他們二人成為知音的傳說,《列子》、《呂氏春秋》等古書均有記載,也流傳于民間。我國古詩常有提及,如,“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弦絕已無聲”“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風酒一樽”“鐘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根據這個傳說創作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由于這個傳說,人們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

  師:同學們,伯牙和子期,這知音的故事感動和溫暖著一代又一代渴望心有靈犀、心心相印的中國人。就在故事發生300多年后的戰國時期,古書《列子》就記下了這個感人肺腑的故事,記下了這對知音的名字(出示)——一齊讀!

  生:(齊讀)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師:時間在流逝,500多年過去了,秦朝的《呂氏春秋》依然為我們呈現了這對知音相遇時那最美好的瞬間(出示)——男生一起讀!

  男生:(齊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師: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弦絕已無聲,1000多年后的唐代,人們在古詩中也都為那伯牙的破琴絕弦嘆息不已(出示)——女生一起讀!

  女生:(齊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2000多年后的明朝,人們又用小說傳誦著這個千古佳話(出示全文)—一齊讀!

  生:(齊讀全文)

  師:2500年后的今天,就在這個課堂上,我們六(1)班的孩子也在無限神往地傳誦著這個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能背的背,不能背的就捧著書朗誦。(隱去全文)

  生:(集體激情背誦)

  師:同學們,學習了今天這個故事,我想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了很知心的人,你就可以稱他是你的——

  生:(齊答)知音。

  師:(再次板書“知音”)盡管我們知道,知音難覓,知音難求,但我們依然將懷抱著愿望,在生命中尋尋覓覓著我們的——

  生:(齊答)知音!

  板書:                伯牙絕弦

  志

  知音      念

  心

《伯牙絕弦》教學實錄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故事的興趣。

  2、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能借助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用自己的話初步講講這個故事。

  3、通過朗讀,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學重點】: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讀出自己的感悟。

  【教學難點】:體會伯牙和鐘子期之間相互理解的真摯友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講伯牙絕弦的故事,設置疑問,導入新課。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強調“弦”的讀音。學生試讀“弦”。

  3、解題質疑,理解“絕弦”,并提問學生通過什么知道的。滲透根據注釋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4、讓學生說一說讀了課題后有什么疑問,伯牙為什么絕弦?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課件出示課文,學生自由讀課文,將課文讀流利。

  2、指名讀課文,適當讓學生評議。

  3、范讀課文。感知課文節奏。

  4、學生自由讀課文,讀出節奏。

  5、齊讀課文。做到有感情的朗讀。

  三、讀懂課文,理解文意。

  1、通過幾遍讀下來,我們已經知道課文中有兩個人物。讓學生找出來,指名說。板書:伯牙、鐘子期。

  2、這兩個人各有什么愛好呢?在課文找一找。指名讀第一句話,引導學生理解“善”的意思。板書“善鼓琴”、“善聽”。

  3、從課文中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自己讀課文,把你讀懂的交流一下。

  4、學生匯報,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第二、三句話。提問學生這里的 “善”表示什么呢?還可以怎么說?用自己的話替換一下。并視頻展示伯牙和鐘子期相識部分。提問:你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剛才的視頻 嗎?學生匯報。

  5、是啊,伯牙所想到的,鐘子期就能從琴聲里聽出來,這就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讀一讀,品一品。

  6、故事的結果是怎樣的呢?誰知道?你是怎么理解的?學生交流,視頻展示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內容,感悟何為知音,板書:知音。

  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伯牙為何破琴絕弦。學生練讀,體會伯牙失去知音的悲傷情感。

  四、深入體會,品味文情。

  1、我們都知道伯牙是音樂家,在遇到鐘子期以前他的得到的只是表面的贊美,膚淺的贊美。體會伯牙遇到鐘子期時,心情怎樣?學生自由說。

  2、無奈知音已去,朗讀課文最后一句話,再次體會知音離世之悲。

  3、有記載,鐘子期死后,伯牙在鐘子期墳墓前寫下了一首短歌,課件出示詩歌,學生讀詩歌,進一步感受伯牙的悲痛心情。

  五、回味內容,升華中心。

  1、善鼓的伯牙為什么而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讓學生說說原因。2、學完了課文你能把這個故事講一講嗎?

  3、學生交流,指名用自己的話講一講故事內容。

  4、如此動人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背下來呢?自由朗讀,試背課文。

  5、這的確是一個動人的故事,《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后人根據這個故事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音樂。

  6、讓我們再次在音樂聲中誦讀全文。

  六、作業:將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伯牙絕弦》教學實錄 篇8

  一、談“朋友”導入我很高興能

  1、今天,我來到嶄新漂亮的甌北七小,看到了幾十張可愛的笑臉,真高興,能與我交個朋友嗎?老師先做個自我介紹,我姓呂,來自于你們的兄弟學校甌北六小。誰也想跟我交個朋友,(學生自我介紹)你能介紹你的一位朋友讓我認識嗎?

  2、很高興能認識這么多新朋友---------同學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朋友之間往往會發生許多難以忘懷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于朋友之間深厚友誼的故事-----伯牙絕弦(個別生讀題)

  3、這“弦”字比較難讀,我們再來讀一次。

  4、這是一篇文言文,古人只用了77個字,卻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現在,我們就一同去品味文言文所帶來的獨特的魅力。

  二、整體感知,讀出韻味

  1、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地讀,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

  2、文章讀通了嗎?誰來讀讀看,請你吧!

  (評:聲音很響亮,讀得較通順,讀得字正腔圓)2

  3、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的朗讀是不同的,光讀通讀順還不行,還要讀出文言文特有的節奏和韻味,老師給文章加了停頓,自己試著練練吧。

  (個別讀,評:你很用心在體會停頓;你讀得越來越有韻味了;讀得有板有眼)3

  4、文中有幾句的停頓特別難度,聽老師來讀一遍。

  誰來讀讀?“兮”這個語氣詞后面可延長并停頓一下,你再來讀一遍。很好有進步,這樣一詠三嘆,頗有音樂美!(多生)我們一起來讀一遍。

  5、看來,讀好停頓是讀好文言文的關鍵所在,注意停頓的同時,你也可以激情澎湃讀,也可以搖頭晃腦讀。好,讓我們一起讀。

  三、解題,明方法

  書是越讀越有滋味了,這時候,讓我們再來讀讀課題,題目中的“絕”是什么意思?你懂了嗎?你是從哪兒知道的?(根據學生回答黑板貼出示)

  1、“借助注解來理解”古文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2、“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3、老師今天再向大家介紹一種方法,就是“借助現代漢語中的詞來理解”。譬如:封筆、絕交

  四、讀中理解、讀中悟

  過渡:文章的課題已經讀懂了,我相信你們用上這些方法,自己就能把文章的意思弄懂。請你默讀文章,邊讀邊思考句子的意思,呆會我們來交流:

  你讀懂了那一句?2-3

  1、交流:你讀懂了哪一句?(生談)

  2、哦,你讀懂了這句話,出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這個“善”字是什么意思?(擅長)誰再來讀讀這句。

  3、文中哪句話具體描寫了“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呢 ?請拿起筆吧它劃出來。(出示) 2—齊讀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同學們,讓我們重溫2000多年前那一次難忘的相遇,請大家閉上眼睛,靜下心來,用心來聆聽伯牙的琴聲吧!(配樂)

  (1)伯牙席地而坐,他志在高山,揮指之間,蒼勁渾厚的琴聲在山間飄蕩。子期呀,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高山?于是,你情不自禁地高聲贊嘆----(多生、齊讀)

  (2)當伯牙志在流水,轉軸撥弦,輕靈激蕩的樂曲在山間流淌。子期呀,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江河?于是,你情不自禁地高聲贊嘆------(多生、男女生、齊讀)

  這句話中“善哉”用現在的表達方式可以說?(好啊、妙啊)

  這個“善哉”的“善”與上文的“善鼓琴、善聽”的“善”意思不一樣。 我們能用自己的朗讀讀出來嗎?

  5、好,現在我請你們來推薦一位朗讀高手與老師合作讀。我來當伯牙,你來當子期。------ 現在,我們全班都是子期。

  6、伯牙善鼓琴,心里想著高山和流水,就能用琴聲表達出來,伯牙的心里想的僅僅是高山和流水嗎?他想用高山和流水表達什么呢?善聽的子期透過伯牙的琴聲,能聽得懂嗎?(出示)

  子期從伯牙的琴聲中還聽出了伯牙希望自己有著山一樣的------,有著海一樣的-------。(志向、理想、意志、目標;胸懷、心胸 )

  7、這樣,伯牙心里想的,子期都能聽懂。這正是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這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啊!像這樣心心相印,心心相通的兩個人,我們稱之為---------“知音”。(板:知音)

  五、在絕弦中,體味知音難覓,唯有珍惜。

  1、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作為楚國著名的宮廷樂師,伯牙當時的境遇如何呢?請看下面的一段資料。(師述)

  2、 讀了這資料,讓我們再來看看,當伯牙你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出示)

  3、 伯牙當時的心情怎么樣?(激動、興奮、驚喜)

  4、因此,伯牙與子期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他們多么希望他們倆能像高山流水一樣相伴相隨,永不分離。他們灑淚惜別,相約來年再見。一年后,伯牙帶著琴來找子期,可是等待他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那冰冷的墓碑。

  (1)面對冰冷的墓碑,他想起了去年高山流水般心心相印的日子,他悲痛萬分,所以------

  (2)面對冰冷的墓碑,又會有誰能懂伯牙的心呢?于是,他大聲哭喊-----

  (3)面對冰冷的墓碑,伯牙內心絕望,他覺得自己再也找不到像子期這樣的知音了,于是------

  5、伯牙破琴絕弦,剩下的只是無邊的寂寞,留下的只有《伯牙絕弦》這個故事。讓我們再一次齊讀課文,能背的同學背下來。

  6、千百年來,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后人根據這個故事還編寫了一首動聽的歌曲------高山流水。聽!

  6、聽著這千古絕唱,讀著這動人的故事,你感動嗎?面對伯牙,也許你想安慰他,也許你想贊美、鼓勵他,也許你還想到了別的,請將你的想法寫下來。(生交流寫作并小結:是呀,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也許,我們無法遇到知音,或像伯牙和子期一樣曾經擁有卻不幸失去,那么請你不要悲傷、不要哭泣,因為幸福在于過程。也許,我們會有幸尋覓到自己的知音,那么請你好好珍惜。)

  7、千百年來,有許多文人墨客也寫下了許多關于友情的名言佳句,誰來說說?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唐·王勃)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 王維)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唐 李白)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

  人生所貴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親(唐·李賀)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幾人?(唐·白居易)

《伯牙絕弦》教學實錄 篇9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見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2.難點: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師: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伯牙絕弦》。(板書課題)

  現在同學們打開書,看看今天學習的文章和以前學習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生:這是一篇文言文,也叫古文.而我們以前接觸的都是白話文。

  師:想不想聽老師把這篇文言文讀一遍,同學們想一想它與我們所學的白話文有什么區別?

  (師聲情并茂地朗誦課文)

  生:節奏不同,韻味不同……

  師:同學們真了不得,能聽出它與我們所學白話文的不同。我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能夠開始喜歡文言文,喜歡文言文特有的味道。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

  2.指名讀文,把文言文讀通,讀順。

  三、讀懂課文內容

  1.師:現在我們已經把文章讀通讀順了,老師想交給大家一個更艱巨的任務,根據老師的自學提綱,把這首文言文讀懂了。

  (1)自讀文言文,對照注釋自我閱讀。

  (2)對照文中出現的疑難字詞利用工具書解決。

  (3)試著說每句話的意思,可以小組交流。

  (4)不理解的字、詞、句、問題,可以圈出來準備質疑。

  2.學生自學,小組交流。弄懂課文的意思。

  3.匯報交流。

  生1:我讀懂了題目的意思是伯牙再也不彈琴了。

  生2:我補充,我認為這首文言文中最后一句也是對題目的解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它的意思是子期死后,伯牙覺得世界再也沒有知音了,于是把心愛的琴摔壞,弄斷琴弦,以后再也不彈琴了。

  生: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很喜歡彈琴,鐘子期很喜歡聽。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

  生:4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兩個“善”可以怎么說?

  生:啊!  生2:好啊!

  師:相當與現代的什么?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

  生:真棒啊!  生2:了不起!生3:真厲害!……

  師:由此可以看出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其他同學讀懂了什么?

  生: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伯牙在鼓琴的時候,心理想著高山,琴聲里就會出現高山……

  生:我覺得伯牙彈琴的技術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彈出什么。

  生:我讀懂了“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就是說,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師: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知音。

  4、剛才,同學們對這篇文言文的意思有所了解。不過我們只是對其中的一句,兩句進行了注解。我們能不能加入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一講。

  5、師: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覺得他們之間感情非常深厚。

  生:我覺得他們心有靈犀一點通。

  生:我覺得他們是真正的知音……

  6、質疑:為什么伯牙死后會有如此極端的行為?

  三:品味知音之情

  (一)相遇相知

  1、師:伯牙當時已經是楚國著名的音樂家,在遇到鐘子期之前,他還會缺少贊美嗎?

  生:不會!

  師:不缺少贊美,那他為什么獨獨把子期看作知音?

  生:因為伯牙想到什么子期都能知道。

  生:別人的贊美都是空虛的贊美,并沒有真正的了解、懂得伯牙內心深處的感情,沒有聽得懂伯牙彈奏的曲子的韻味,而鐘子期懂了,所以伯牙就把鐘子期視為知音。

  師:你能設想一下別人那些空虛的贊美是怎樣的贊美嗎?

  生:別人會說:伯牙,你真厲害!真不愧是我國有名的音樂家!

  生:別人的贊美始終是膚淺的,是表面的,根本說不出哪里好,只是說你好,沒說出哪個地方好。

  師:當伯牙聽到那些毫無價值的、沒有意義的、空虛的、膚淺的贊美的時候,他是一種什么心情?

  生:一種很失望的心情!他看到來聽他彈琴的人中沒有一個人真正懂得他琴聲的韻味。

  生:他還有一種無奈!因為他想表達的情緒的高潮部分卻無人能夠聽懂,因此他感到無奈!

  師:那時候的伯牙心中一定千萬次地發出一種呼喚,他呼喚什么?

  生:我的知音,你到底在何處啊?

  師:然而終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鐘子期!面對如此善聽的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俞伯牙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生:俞伯牙的心中一定是心潮澎湃的!

  生:很快樂的,一定要在音樂事業上走得更遠,一定要有成就,是鐘子期帶給他的希望。

  生:俞伯牙的心中是十分興奮的,因為他終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

  生:我覺得鐘子期和俞伯牙不僅是音樂上的知音,是生命中的知音。因為鐘子期能在俞伯牙的琴聲中知道伯牙的心情,十分關心俞伯牙,所以我覺得他們是生命中的知音。

  師:這真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而那樣能夠完全了解自己的知音,在我們的人生路上,如果能夠遇到,真是太難得了。知音歡聚,一定是一幅非常歡樂、非常融洽的場面,是嗎?現在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話,請同學們感受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歡樂。

  生: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的確,多么歡樂的相聚,多么難忘的時光!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二)知音之死:

  學生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這是怎樣的痛苦,這是何等的決心!伯牙怎么就會認為世再無知音了呢?

  生:伯牙認為鐘子期是他的知音,除了鐘子期沒有人能理解他,所以他就終身不復鼓了。

  師:伯牙覺得除了子期再也沒有別人了,是嗎?

  生:我覺得他們之間已經建立了一種非常深刻的友誼,子期死后,伯牙就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人來作他的知音了。

  生:因為只有子期才能聽懂伯牙的心聲,聽懂伯牙心中在想什么,子期一死,伯牙就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

  生:他在斷絕琴的同時也斷絕了他在音樂道路上輝煌的前程!

  師:所有的快樂都隨著子期的離去而化為泡影!伯牙在斷絕琴弦的同時也斷絕了希望,斷絕了快樂,斷絕了對一切美好事物的追尋!只留下一片無邊無際的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你再讀讀這句話。

  生:子期死,伯牙謂世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四、回味絕弦:

  1、師:子期死后,伯牙來到子期墓前,曾經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鐘子期。

  出示短歌,師范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2、生談體會

  3、師:我們感受到了伯牙的傷心無奈,你能用你手中的筆勸勸伯牙嗎?

  4、生練筆,匯報交流。

  五、小結全文

  聽了你們的見解,老師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難道不是在苦苦尋覓嗎?有道是“自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事情不在于結果,而在于追求,愿你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人間的溫暖。讓我們再次深情地朗誦課文。

  板書:

  25.伯牙絕弦

  伯牙    善鼓琴   所念 

  (知音)

  鐘子期   善聽   必得之 

《伯牙絕弦》教學實錄 篇10

  音樂:古琴樂(配有流水聲)

  當我深情地凝望著大家的時候,你們卻深情地凝望著大屏幕。看來我設計的課件比我穿得新衣服還好看啊?

  我今天特意穿了一件花衣服。

  我有一個問題,深深地埋藏在我心里已有兩天,你們學校有那么多的六年級,為什么獨獨選了六零七班?

  生:這還用說嗎?當然是我們班優秀了!

  師:面對全體老師再說一遍。

  既然是明星班級,讓我想到了明星的演唱會。

  說說周杰侖。喜歡周杰侖的歌詞。方文山

  聽音樂

  當你聽到了這樣的音樂的時候,你眼前浮現了怎樣的情景。

  大自然的天籟之音。

  上課

  1、這是發生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的故事,誰來讀一讀課題

  伯伢絕弦

  2、自讀課文

  說說你的感覺

  這些詞語不是我們常見的,特難讀。很不順口,要理解意思,如果不理解意思就不好讀了。

  3、跟老師一起讀這篇古文

  一句一句跟老師讀

  伯伢善古琴,鐘子期善聽……老師讀一句,學生跟讀一句。

  最后一句再讀一遍:子期死,伯伢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4、自己再讀課文。

  請一生讀課文。

  第一次讀古文就能讀得如此通順、正確,真讓我嘆為觀止。誰再來讀。

  第二名學生在讀的時候,老師打斷了一下,因為洋洋兮若江河沒有停頓好,請其他學生能正確地讀一讀,讀后再請那位同學繼續讀。

  讀正確還不算,還讀出了古文的味道來了。

  5、請學生再練讀,讀出古文的停頓來。

  再次齊讀課文。

  三、理解課文

  課文主要寫了兩個人:伯伢、鐘子期

  讀句子:伯伢善古琴,鐘子期善聽

  你了解了他們的什么情況?

  伯伢喜歡彈奏古琴,鐘子期喜歡聽。

  你怎么看出了他們的喜歡?(善)

  善僅僅是喜歡嗎?(善于)

  再讀課文,課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伢善古琴,鐘子期善聽。”

  邊讀邊劃

  交流:

  第二、三兩句話。

  讀讀第一句,從哪里可以看出

  心中所想,全部意念,你從哪個字當中可以看到?(志)

  讀一讀這句話。

  鐘子期心中浮現了怎樣的高山?

  峨峨之泰山

  誰來讀讀這句,讀出這巍峨峻跋的高山。(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請學生朗讀

  跟老師讀。

  古人用一個峨峨兮若泰山,寫出了那巍峨的感覺。

  善哉之哉表示一個贊嘆的語氣。

  誰來贊嘆一下。讀: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我覺得你泰山這個詞讀得特別有味道,能說說這個詞嗎?

  泰山非常高,孔子曾登泰山而小天下,可以看出泰山是很高大的。

  誰來讀一讀這五岳之尊的氣勢。

  其實這句話當中,能體會這樣情感的語氣詞不止一個哉字,還有哪個字?(兮)

  短短的一句話,為什么用了兩個語氣詞呢?

  情不自禁地用了兩個語氣詞!強烈地感嘆

  誰來讀一讀,讀好這兩個語氣詞。

  關注“善”,課文中的兩個善一樣嗎?

  上面的善是指善于,很會做某種事情,下面是指他琴彈得非常好。

  像子期一樣來贊美一樣伯伢,再讀這句話。

  出示另外一句: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誰來讀一讀。

  一生讀后:聽出了那種江河的氣概,誰再來讀一讀。

  再請一生來讀。

  關注學生讀得比較好的地方,講講你是怎樣理解的。

  請了好幾個學生來讀。

  小結:伯伢彈什么,鐘子期都能聽懂,這真是——伯伢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你有何理解?

  從學生的回答中,回歸到文中的“字”。如果,伯伢所想到的。你是從哪里看出來是伯伢所想到的?——引到“念”字。

  出示課文第二、三兩句。

  讀一讀。

  其實他倆人是偶然的相遇,讀讀大屏幕中的內容,你會有更多的了解。

  (補充他倆人相遇時的內容,配古琴和蕭的音樂)

  你覺得伯伢此時心情怎樣?(非常激動,非常高興……)

  如果你是伯伢,此時你會向鐘子期說什么?把想說的寫在紙上。

  交流:

  子期啊,你真可謂是我的知音啊,只有你可以聽懂我的琴聲和心聲啊!

  知我者,莫過于子期啊!

  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一個知音足矣啊!)

  ……

  再來讀讀這高山流水,體會伯伢的志向和胸懷。

  指名讀。

  古人常說,仁者見山,智者見水,你分明讀出了一個大人大致的伯伢。

  齊讀

  伯伢的心聲鐘子期真的都聽懂了嗎?(聽懂了)為什么如此的肯定。

  關注:鐘子期必得之。(必)

  胸懷也懂,志向也懂,音樂也懂,這才是真正的知音啊!

  他們多想永遠這樣相互理解,他們約定來年再次相會。然而當他再次來到這里的時候,等到的不是鐘子期的人,而是冰冷的墓碑。此刻他多想在墳前再為鐘鼓一段啊,他內心的痛楚全都化為了琴聲。(課件隨即播放鼓琴的音樂——顯得雜亂,最終斷弦而絕)

  你從琴聲中聽出了什么?

  雖然不如從前好聽了,但是我能聽出了他好像在說,你為什么不等等我呢?

  我聽出了他對鐘的思念

  聽到了他對鐘的訣別!

  師:伯伢再也見不到自己的知音了了,能把伯伢當時的心情讀出來嗎?

  生讀最后一句。

  斷的只是弦嗎?絕的只是琴嗎?

  道是無情卻有琴!讓我們記住著千古絕唱!

《伯牙絕弦》教學實錄 篇11

  課型:新授課

  知識與技能:1)朗讀.背誦課文.2)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過程與方法:能根據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情感、態度、價值觀: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教學重點: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方法:運用“以讀代講”法,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朗讀法談話法教學用具:課件

  學法:采用“自讀自悟”,“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一)古文引路,揭示課題。

  課前同學們背誦了很多首古詩、詞、曲,很有節奏。我們還學過一篇文言文叫《楊氏之子》,誰愿意給大家背一背,會的同學可以跟著小聲的背好嗎?

  我們學習了這么多的古文,能說說你對古文的感受嗎?看來每個人學的時候感受是不同的。古文雖然有點難,但覺得挺有意思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一篇文言文,題目是《伯牙絕弦》一起讀。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能進一步的了解文言文,喜歡文言文。

  這篇課文只用了77個字,卻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感人故事,現在我們就一同走進這個故事好嗎?

  (二)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1、自由讀課文,把子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

  2、指名讀文,其他同學仔細聽,也可以跟著默讀。

  (教師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讀“dé”。還有哪些字要注意呢?)

  你在讀書時有沒有讀不好的句子?)

  3、齊讀課文。要注意剛才提到的幾個字,注意停頓和節奏。

  4、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話。(在兮和若后邊停頓很好,最后一句我和你們讀的都不一樣。師范讀,學生跟著讀)

  小結:有進步,看來古文多讀幾遍就不難了。古文要讀出節奏和韻味來也不難,只要我們在讀的時候注意停頓就能讀好。可以用“/”畫出停頓。我想如果你們理解了課文內容,會讀的更好的。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1、理解課題

  1)讀課題,你是怎么理解的?

  (理解“絕”和“絕弦”的意思。總結學習方法: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以及不能機械的翻譯應該學會變通)

  2)伯牙為誰而絕弦?(板書:鐘子期介紹:俞伯牙和鐘子期都是春秋時期的楚國人)伯牙為什么絕弦呢?

  2、理解大意

  1)自瀆課文,試著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內容。

  2)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

  3)班上匯報交流:

  (1)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其他的組可以補充。(2)哪句話你的理解和他們不一樣?(3)理解“善哉”表示感嘆,用現在的話還可以怎么說?“哉和兮”都是語氣助詞,沒有具體的解釋。“善”在課文中出現幾次,意思一樣嗎?(理解同字不同意的現象。)

  (4)誰能用贊嘆的語氣讀這句話?練讀

  (5)剛才他你們說伯牙彈琴時心里想到高山,就能彈出來,哪個字是心里想到的意思?(板書:志)還有哪個字也是這個意思的?(板書:念)(教師小結同意不同字的現象,說明中國的漢字多么豐富哇!)

  4)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同桌聽,看誰講的生動?

  3、感悟知音

  1)伯牙為什么絕弦呢?

  2)他們是什么關系?(好朋友,知音)從哪兒能感受到他們是知音呢?

  3)看圖:此時兩個人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中了。他們互相的欣賞著,互相的贊美著。

  4)善聽的子期僅僅從伯牙的音律中聽出高山流水嗎?還聽出了什么?(像山一樣的志向,像海一樣的胸懷)

  4、想象說話

  善彈的伯牙不僅能用音樂表現出高山流水,還能表現很多美好的景物。就讓我們在音樂中想一想好嗎?

  1)播放音樂《高山流水》

  2)你就是善聽的子期,你能試著把你聽到的,想到的,用課文中的方式表達出來嗎?

  5、點明中心無奈世事難料,鐘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1)齊讀最后一句話,用一個詞來概括伯此時的心情。能夠感受到什么?(感情深厚)

  2)我們再讀這句話的時候感情就不同了。讀書就是要讀出不同的感情來對嗎?

  3)這句話是故事的結果,也點明了中心思想。

  (四)拓展延伸,體會情感。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根據這個傳說創作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收在〈警世通言〉中。我找到了一首俞伯牙在鐘子期墳前寫的悼念詩。

  2、出示詩學生讀

  3、后人感動于他們的情誼改編了一首同樣感動的樂曲〈高山流水〉。讓我們在樂曲中再一次的朗誦課文,能背下來的可以跟著背。

  總結:這就是高山流水覓知音,千古知音最難覓。希望在座的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六、作業:

  收集體現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伯牙絕弦》教學實錄 篇12

  一、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爭取背誦課文。

  2、能根據課文注釋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到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到知音難覓。

  三、教學難點

  通過反復朗讀、品味,體會伯牙為紀念知音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練習導入

  1、(課件出示)填空練習(照樣子在下列括號內填入一個疊詞):

  巍巍的高山   滔滔的江河    (  )的清風   (   )的流水

  (  )的明月   (  )的白雪   (   )的春雨

  2、全班同學交流,然后一起朗讀一遍上述練習。

  3、教師深情描述,引導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奇妙:巍巍高山直插云天,滔滔江水洶涌澎湃,徐徐清風吹面不寒,淙淙流水叮咚歌唱,皎皎明月灑滿清輝,皚皚白雪純潔無瑕,綿綿春雨潤物無聲。這些文字在我們面前展現出了一幅幅多么美妙的圖畫啊!其實,不止是文字,音樂也會為我們展示這樣奇妙的景象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所講述的就是一個關于音樂的千古傳誦的感人故事。

  4、齊讀課題,正音:弦xián

  (二)朗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兩遍。

  2、指名試讀,教師相機進行指導:文言文要讀出節奏。

  3、教師范讀一遍,學生根據教師的朗讀畫下節奏。

  4、全班齊讀一遍,要求讀準字音和節奏。

  5、教師指導:文言文不僅要讀出節奏,還要讀出韻味,師再次范讀,引導學生體會文言文朗讀的韻味。

  6、全班再次齊讀一遍,嘗試讀出韻味。

  (三)理解文意

  1、文言文和現代白話文不同,往往運用比較少的語言蘊含比較豐富的意思,我們怎么才能夠讀懂文言文的意思呢?

  2、學生談談應該怎樣理解文意。(提示:反復朗讀;借助注釋;請教老師或同學;查找工具書等等。)

  3、學生運用自己的方法學習課文,理解文意。

  4、與自己的同桌說說課文的意思。

  5、指名說說意思,教師相機進行引導:

  (1)文中出現了四個“善”字,它們的用法相同嗎?有什么不同?(相機板書:善鼓琴、善聽)

  (2)“哉”和“兮”是什么意思?(教師引導:文言文有一個特點,語氣詞多)這兩個語氣詞分別表達怎樣的語氣?怎樣讀好這種語氣?(引導學生朗讀好這兩種語氣。)

  6、師講述故事:俞伯牙是當時時期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為人們交口稱贊,但他仍然時常感到苦悶,因為沒有人能聽懂他在彈些什么,他時常獨坐深山老林,一個人彈奏。一天,他正在長江邊上忘情地彈奏時,忽然聽到山中砍柴的樵夫鐘子期由衷地贊嘆:“多么巍峨的高山啊!多么浩蕩的江河啊!”俞伯牙沒有料到,一個樵夫竟然能聽懂他的琴音,二人至此結為兄弟。然而鐘子期不幸意外去世,俞伯牙心痛之余,認為世上再沒有人能夠聽懂他的琴音,便摔琴謝知音,畢生不再彈琴。

  (四)品味課文

  1、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他以這樣極端的方式表達了對鐘子期的深情厚誼。俗話說,“千金易得,知己難求。”從哪些句子可以知道他們是知音?

  a 學生找出相關句子,在書上畫下來。

  b 引導學生體會,指導朗讀。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c 拓展訓練:“鐘子期必得之”

  伯牙善鼓琴,他的琴聲中一定不只是表現了高山流水,鐘子期也能聽懂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課件出示拓展訓練: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鐘子期曰:“善哉!(   )兮若明月!”志在清風,鐘子期曰:“善哉!(   )兮若清風!”志在白雪,鐘子期曰:“(                  )!”

  志在細雨,鐘子期曰:“(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板書:所念、必得之)

  我心所想,朋友必知曉。這就是知音啊!

  (2)體會未遇知音之前的苦悶

  伯牙當時已經是非常有名的音樂家了,他的琴聲得到了眾人的交口稱贊,為什么他單單把鐘子期當成了知音?其他人的贊美可能是怎樣的?伯牙聽到這樣的贊美心情怎么樣?他的心中一直渴望著什么?

  (3)體會遇到知音之喜

  終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鐘子期!面對善聽的鐘子期,伯牙又是怎樣的心情呢?(知我者,鐘子期也!)

  (4)再次朗讀相關句子,加深體會。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伯牙遇到了鐘子期,心中的那份激動、快樂、欣喜自然是溢于言表,讓我們一起把這種心情朗讀出來吧!齊讀(課件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高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2、感悟“知音離世之悲”

  (1)引讀,體會心中之悲

  無奈世事難料,鐘子期不幸去世。從此以后,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沒有人會像鐘子期那樣說——當伯牙鼓琴,志在流水,再沒有人像鐘子期那樣說——,當伯牙鼓琴,志在白雪,再沒有人像鐘子期那樣說——高山依舊,江河依舊,可是子期卻再也不見了!伯牙的心中充滿了——

  (2)出示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的短歌,引導體會俞伯牙心中之悲。

  沒有了知音,無人理解,伯牙心中充滿了痛苦,他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他的《警世通言》一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感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課件出示這首短歌: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póu)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三尺瑤琴為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請大家懷著伯牙的痛苦心情一起朗讀一遍。

  (3)體會“絕弦”

  “三尺瑤琴為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伯牙“破琴絕弦”,他絕的僅僅是他的弦嗎?還絕了他的什么?

  (4)讓我們帶著伯牙的這種心情一起讀讀最后一句。

  (五)欣賞樂曲,再讀課文,嘗試背誦。

  1、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云煙萬里,佳話千載。伯牙破琴絕弦,從此不復鼓,只留下了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課件出示課文。)

  2、后人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我們一起欣賞。(播放《高山流水》音樂。)

  3、伴著這一曲優美動人的樂曲,我們一起再讀讀這個故事。

《伯牙絕弦》教學實錄 篇13

  【教學目標】

  1、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能借助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用自己的話初步講講這個故事。

  3、通過朗讀,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較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感受藝術(音樂)的美好。

  2、通過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體會伯牙為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解題質疑,引入課文

  初讀課題后,學生理解“絕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課題提出疑問。

  二、讀準字音,初知課文

  1、學生自由練讀。

  2、檢查初讀情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三、聯系注釋,讀懂文意

  1、指導學生聯系注釋嘗試疏通文意,并練習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在學生講述時,教師相機指導理解重點詞句“善”“志”等。

  3、學生練習朗讀,讀出文言文韻律。

  四、深入體會,品味文情

  思考:

  伯牙為何絕弦?

  1、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⑴ 學生自學:

  你是從哪些語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劃相關的語句,讀一讀,品一品。

  ⑵ 學生交流,教師相機點撥,引導學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與流水時,善聽的子期能準確聽懂伯牙的琴音所傳達的心聲。

  學生練習朗讀,讀出文言文的韻味。

  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師生共讀,表達知音相遇之喜。

  2、感悟“知音離世之悲”:

  借助馮夢龍《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部分內容,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伯牙為何破琴絕弦。

  學生練讀,體會伯牙失去知音的復雜情感。

  對比朗讀,再次體會知音離世之悲。

  五、回味誦讀,升華文心

  1、善鼓的伯牙為了知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

  2、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3、師生誦讀全文。

《伯牙絕弦》教學實錄 篇14

  【教材簡介】

  這一課是文言文,主要講了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融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的感受,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說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也沒有人能成為他的知音,于是,他把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課文層次清晰,先概括寫了伯牙善彈,子期善聽,再具體寫如何彈如何聽,最后寫子期死,伯牙絕弦。全文共用77個字,表達了朋友之間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為千古佳話。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懂課文:借助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讀好課文: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

  4.背誦課文: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所表達出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難點】體會伯牙為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方法】六步教學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步:激趣導入,解題質疑

  1.談話交流:

  同學們,古今中外有許多交友的名言名句,誰能說一說?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君子之交淡如水,酒肉朋友不可交。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流傳千古,吟誦至今的有關知己朋友的文言文,感受文言文帶給我們特有的語言魅力。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讀準字音,強調“弦”的讀音。

  3.解題質疑:

  (1)學生通過課前的查資料簡介伯牙,老師做適當的補充:伯牙,春秋時期楚國著名的琴師。(可結合參考上的伯牙學琴故事)大致了解伯牙、鐘子期。

  (2)理解“絕弦”(如果不易理解可在讀懂環節進一步理解)

  (3)質疑:如:伯牙為什么絕弦?絕弦說明什么?

  (教學設計的主線要簡明。課始從課題入手,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這樣既檢查了學生課前預習查資料的情況,又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還起到了牽問題而統領全篇的作用)

  第二步:讀通課文,感知文意

  1.檢查讀書情況:指名讀課文,從中發現問題,隨時范讀指導學生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的讀音,讀通詞句。注意斷句停頓。

  2.重點指導朗讀的句子:如課件出示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預習,檢查指導學生讀通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節省了課堂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老師的評價語言要及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把預習落實到位,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第三步:讀懂課文,領會文境

  1.學生自主學習:指導學生讀課文聯系注釋,試著疏通文意,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小組合作學習:組內交流學習情況,互相補充,疏通文意。

  3.全班交流學習情況:在學生匯報時,老師相機重點指導文中四個“善”字的不同用法和含有“善”的句子意思及“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的意思,弄懂全文的意思。

  (1)課件出示含有“善”的句子:請選擇“善”在文中的意思:擅長、善于;表示贊嘆。

  (2)換位體驗:假如你是子期,透過伯牙的琴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贊嘆的?

  (3)創設情境,引導想象:伯牙彈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場景,還會有哪些動人的場景?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綿綿細雨等。這時,子期分別是怎樣贊嘆的?

  (4)分角色表演:老師當伯牙,學生是子期。(課件出示)

  老師: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學生: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老師:伯牙鼓琴,志在細雨。學生:善哉,綿綿兮如!

  老師:伯牙鼓琴,志在炊煙。學生:善哉,兮像!

  ……

  最后讓學生連起來說,形成排比句式。再讀領悟文章所描繪的情境。

  (5)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想,我的朋友一定明白而贊嘆,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是知音呀!

  4.探究學習:研究解決開課時提出的問題,初步感悟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1)伯牙為什么絕弦?(借助課件出示馮夢龍的《警世通言》引導學生理解伯牙為何破琴絕弦)

  (2)絕弦說明什么?

  (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做到細節飽滿才能更好進行語言訓練,進而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一、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凸現了學生學習的層次性過程,使學生的認識由淺入深,層層推進,螺旋上升,既弄懂了文意,又領會到文章所描寫的意境。)

  第四步:讀好課文,感悟文情

  1.學生練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

  2.比賽朗讀:讀出情感。

  (在讀通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運用比賽的方法讓學生把課文讀好,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受到文言文所表達出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體會到伯牙為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第五步:背誦課文,領悟寫法

  1.指導背誦:課文先概括寫了伯牙善彈,子期善聽,再具體寫如何彈如何聽,最后寫子期死,伯牙絕弦。全文共用77個字,表達了朋友之間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為千古佳話。邊想象邊背誦。

  2.學生練背

  3.指名背誦

  第六步:拓展文本,升華認識

  1.欣賞《高山流水》樂曲,回味動人故事。

  2.伯牙為了知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

  3.搜集有關的文章進行閱讀,積累有關朋友情意的語句。

  【相關鏈接】

  《警世通言》: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伯牙絕弦》教學實錄 篇15

  一、默寫全文。

  二、閱讀短文,回答下列問題。

  師曠鼓琴,通乎神明。“玉羊,白鵲翱翔,墜投。”(古人,以五羊白鵲為“玉音協和,聲教昌明”的瑞征)師曠曾為晉平公奏“清徽”,一奏,“有玄鶴二入”,再奏,“而列”,三奏,“延領而鳴,舒翼而舞”;又奏“清角”,遂有玄云從西北方起,風雨驟至,“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

  1、翻譯全文。

  2、描寫師曠技藝精湛的句子有哪些?(用原文回答)

  答案:

  一、(略)

  二、

  1、師曠曾經為晉平公奏“清徽”,當他用奇妙的指法撥出第一串音響時,便見有2 只玄鶴從南方冉冉飛來。當他繼續彈奏時,玄鶴的鳴叫聲和琴聲融為一體,在天際久久回蕩。師曠又為晉平公彈奏“清角”,當一串玄妙的音樂從師曠手指流出,人們就見西北方向,晴朗的天空徒然滾起烏黑的濃云。當第二串音響飄離殿堂時,便有狂風暴雨應聲而至。當第三串音響驟起,但見尖厲的狂風呼嘯著,掀翻了宮廷的房瓦,撕碎了室內的一幅幅帷幔,各種祭祀的重器紛紛震破,屋上的瓦墜落一地。

  2、(略)

  相關資料:

  師曠,名曠,字子野,晉國主樂大師( 今山西洪洞) 人。大約生活在春秋末年晉悼。平年間。師曠生而無目,故自稱盲臣,又稱瞑臣。為晉大夫,亦稱晉野。是當時著名的大音樂家,以“師曠之聰”聞名于后世。他還是位杰出政治活動家和博古通今的學者,時人稱其“多聞”。

《伯牙絕弦》教學實錄(通用15篇) 相關內容:
  • 《伯牙絕弦》同步練習題(精選13篇)

    溫故知新1、選擇加點字的正確解釋,把序號填入括號。絕:①斷絕②窮盡③走不通的④獨一無二的⑤極、最伯牙絕琴()斬盡殺絕()絕處逢生()美妙絕倫()絕大多數()懸崖絕壁()善:①擅長、善于②好③善良④容易,易于⑤辦好、弄好伯牙...

  • 部編版伯牙絕弦教學設計(精選4篇)

    學習目標:1、通過自讀、互讀、評價讀課文,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2、借助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會有感情地背課文,并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 人教版六年級《伯牙絕弦》教學設計(通用13篇)

    【教學目標】:1、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故事的興趣。2、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能借助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用自己的話初步講講這個故事。...

  • 《25、伯牙絕弦》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教學內容:《伯牙絕弦》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云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于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故事...

  • 三品知音──《伯牙絕弦》課堂實錄(通用16篇)

    一、初讀1、侃侃聊聊:師:學文言文,你覺得最難的是什么?板書:難生:我覺得學文言文最難的是斷句和理解意思。生:我覺得應該是了解文章其中的含義。生:我覺得是要了解文言文中人物當時的心情。...

  • 六年級伯牙絕弦教案(精選2篇)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借助注釋讀懂課文。3、通過學文,體會伯牙為知音子期破琴絕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 《伯牙絕弦》教案設計(通用14篇)

    一、教學目標: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 伯牙絕弦 教學設計(精選14篇)

    【設計理念】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計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學中堅持自學為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領,以讀為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淀的方式,帶領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

  • 《伯牙絕弦》優秀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能正確,有節奏朗讀課文,讀出古文的味道。2.能根據注釋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教學重點: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 《伯牙絕弦》教學案例(通用15篇)

    背景: 本周,我上了人教實驗版六年級上冊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回想一下這次授課過程,感覺有很多不足之處,留下了許多遺憾。但也有少數幾處“亮點”,使得這堂課充滿了活力。...

  • 《伯牙絕弦》優秀說課稿(精選13篇)

    一、說教材: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組課文中的第一篇《伯牙絕弦》這個單元的主題是走近藝術,感受藝術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選自《列子·湯問》,敘述了發生在春秋時代的一段千古流傳的故...

  •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伯牙絕弦》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伯牙絕弦》教學反思一《伯牙絕弦》選自《列子湯問》,故事感人至深,卻只有5句話,77個字,而這77個字里卻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感人肺腑...

  • 語文伯牙絕弦教學反思(精選7篇)

    《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所以拿到教材,我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反復誦讀。然后,我又上網搜索了有關伯牙和鐘子期的資料,高山流水的故事、相關音樂等。由于小學生接觸古文甚少,因此文言文的教學內容自然應該在具體的語境中詮釋。...

  • 《伯牙絕弦》第二課時教學設計(通用17篇)

    教學目標:1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 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3 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4 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教學重點:1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

  • 《伯牙絕弦》優秀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見真摯的友情。教學重點:指導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机看片毛片日韩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AV免费专区 | 呻吟国产av久久一区二区 | 美女18禁大胸裸身网站 | 免费无码a片一区二区三区 两个人看的视频www | 爱爱免费看 | 赵丽颖的毛片免费看 | 小罗莉极品一线天在线 | 国产精品无码av网站 | 成人亚洲欧美成αⅴ人在线观看 | 黑人成人网 | 精品一二三区久久aaa片 | 亚洲高清91 | 久久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裸体美女永久免费无遮挡 | 国产亚洲精aa成人网站 | oidgrαnny日本老熟妇 | 日日夜夜精彩视频 | 97久久国产| china国语对白刺激videos 大陆一级黄色片 | 欧美久操视频 | 99热超碰在线 | 成年视频女人的天堂天天看片 | 樱桃视频大全版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 岛国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正在播放91视频 | 亚洲一区不卡 | 国产jizz18高清视频 | 竹菊影视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中文字幕在线网站 | 99妻人人做人人爽 | 国产精品夜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肥熟 |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级免费黄色片 | 成人黄色视频免费观看 | 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 少妇下面好紧好爽视频 | 爆乳喷奶水无码正在播放 |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无码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