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紙》二稿(精選14篇)
《姥姥的剪紙》二稿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依托語詞,經歷把課文讀薄、把課文讀厚、把課文讀活的奇妙的閱讀之旅;
3、讀出姥姥的心靈手巧,讀出姥姥的舐犢情深,讀出作者的心夢之境,讀出對童年的眷戀、對親人的感恩之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課文結構。
1、上一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文章寫了三個部分的內容:剪紙贊人,我們看到了姥姥的心靈手巧,剪紙喻理,姥姥通過剪紙告訴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剪紙傳情,小小的剪紙卻傳遞著濃厚的祖孫情。
2、三個部分都在寫情,作者又有所偏重,把祖孫情放在第三部分著重描寫。好,今天我們進一步來學習課文。
二、剪紙贊人。
1、先看第一部分剪紙贊人。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的第1-3段。
2、姥姥的心靈手巧具體表現在哪兒呢?請同學們找一找。
句子一: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張普普通通的彩紙,在姥姥的手里翻來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動物、植物、器物,無所不能!
誰愿意來讀讀這個句子。指名讀。
哪兒可以看出姥姥心靈手巧呢?
學生體會:普普通通、普普通通、翻來折去、無所不能
。ㄟ@個句子寫出了姥姥剪紙工具雖然簡單,但作品內容廣泛,也說明了姥姥的確是剪紙行家,“無所不能”。)
句子二:
“我從小就聽人嘖嘖贊嘆:‘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
你找的句子真棒,給我們示范讀讀?生讀句子。
真棒!同學們,你從哪兒感受到姥姥的心靈手巧呢?
姥姥的剪紙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這是講姥姥剪紙像,“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這是講姥姥的剪紙活了,活靈活現。
請注意這番話中鄉親們僅僅是在贊嘆姥姥剪什么剪得活靈活現?
除了動物,姥姥還會剪什么?書上怎么說的?
。ㄈ宋、植物、器物等等。)
句子三:
大平原托著的小屯里,左鄰右舍的窗子上,都貼著姥姥心靈手巧的勞作。
你從哪兒看出姥姥的心靈手巧?(體會“左鄰右舍”、“都”)
句子四:
慈祥的姥姥廣結善緣,有求必應,任誰開口都行。
你又是從哪兒可以看出她的心靈手巧呢?(有求必應,求姥姥剪紙的人多,這正是因為姥姥的剪紙深入人心。)
3、小結(出示小結)
4、現在請你扮演鄉親們,學著書上這句話的韻味和形式來夸夸姥姥剪的其它東西,前后同學先互相夸夸。
。ù笃聊怀鍪荆耗憷牙焉窳,剪 像 ,剪 像 ,剪個 ,剪個 。)
(學生討論,互相夸夸。)
誰來贊人物?誰來贊植物?誰來贊器物?
。ā澳憷牙焉窳,剪小孩像小孩,剪老人像老人,剪個娃娃會哭笑,剪個老漢長胡須。”“你姥姥神了,剪樹像樹,剪花像花,剪個桃子紅通通,剪個香蕉長溜溜!薄澳憷牙焉窳,剪凳子像凳子,剪桌子像桌子,剪個花籃喜洋洋,剪個房子好氣派!保
二、剪紙喻理。
1、過渡:姥姥是個心靈手巧的人,在剪紙的過程中還教會我一個道理——熟能生巧。我們接著學習第二部分,這個部分可以分幾層呢?
2、學生分層。(追問這兩部分是什么關系呢?第一部分是具體寫熟能生巧的事例,第二部分是概括寫熟能生巧的道理)
3、通過什么事例寫清熟能生巧的道理呢?
4、學生試著說一說。
5、這個事例和熟能生巧的道理是什么關系呢?
6、課文為什么要著重刻畫我的“調皮蛋”、“刁蠻”、“耍賴”呢?(越是寫我調皮搗蛋就越能表現出姥姥高超的技能。)
7、過渡:同學們到這里作者覺得還不能說明熟能生巧的道理,為了使道理更加明白還加了一段。
。1)(出示)
。2)數九隆冬,三伏盛夏,這告訴我們是一年四季總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這告訴我們姥姥一天到晚總剪。
。3)我們也和姥姥一起來剪紙。(分角色朗讀)
數九隆冬剪,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三伏盛夏剪,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日光下剪,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月光下剪,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燈光下剪,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摸黑剪,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4)一年四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一天到晚,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就是姥姥透過剪紙告訴我的一個樸實的道理。
(5)小結:作者通過一個具體事例的描寫,概括描寫,充分說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剪紙傳情。
。ㄒ唬┓謱印
1、在我童年的那段難忘時光里,還有很多很多我和姥姥之間的美好回憶,在我心頭回蕩。根據剛才我們學習第二部分分層的方法,請你試著來分層。
2、交流分層。(第一層:具體事例,姥姥在密云多雨的盛夏為我剪紙。第二層:
“我”上學前、上學后還為“我”剪紙。)
(二)學習課文。
1、課文三部分都是在寫剪紙,請同學們把寫剪紙的部分劃出來。
邊劃邊思考:姥姥的剪紙剪的是什么?為什么要剪這個內容?
2、學生讀書思考。
3、(出示三部分剪紙內容)
1)(出示在密云多雨的盛夏):剪的是牛馱兔的剪紙、牛和兔啃食青草的剪紙。
表達姥姥什么樣的感情呢?姥姥是在什么情況下給我剪的?(疼愛之情)
2)(出示在我上學前):剪了那么多牛兔主題的剪紙,沒有具體寫哪一張。表達了姥姥什么樣的情呢?(對孫子的呵護之情)
3)(出示在我上學后):“一頭老牛定定地站著,出神地望著一只歡蹦著遠去的小兔子,聯結它們的是一片開闊的草地!
請你把目光移到那幅剪紙上,來想象這幅畫面。請同學再來讀讀這句句子。姥姥又是在什么情況下給我剪的這幅剪紙的呢?
這里姥姥借著剪紙來表達什么樣的情呢?(期待、思念)
如果,讓你給這幅剪紙取個名兒,你會取什么名兒?(凝望、期待、牛兔情)
4、在這三部分中,哪些字眼強烈地表達了“我”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嚷、纏、憶)
這三個字分別準確生動地表現出“我”對姥姥剪紙的喜愛,請同學們再找找課文中的哪一個字能傳神地概括這三個詞兒,集中表現出姥姥剪紙對“我”的吸引力。(拴)前面三在詞都說明了姥姥用剪紙拴住了“我”。
5、姥姥的剪紙拴了“我”多久?還將拴“我”多久,還能拴“我”多久?
。ɡ牙训募艏埶┝恕拔摇钡耐、小學、中學、大學,還將拴“我”一生,讓我的生活,讓我的心境與夢境永遠有聲有色。)
6、如果說童年時拴住的是我的身體,那么到現在拴住的其實是我的什么?(對家鄉、對姥姥的思念和依戀、牽掛。)
7、小結:同學們,我們學習了這三部分內容,姥姥都在剪牛、兔主題的剪紙。
讓我們一起再來看看這些牛、兔主題的剪紙,再來細細地讀一讀,感受這頭老牛的形象。
。ǔ鍪荆何覔屵^來看了,是一只頑皮的小兔子騎在一頭溫順的老牛背上。姥姥又剪出一幅:一頭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覺的兔子;拉車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總是在玩耍,老牛總是在干活兒。
一頭老牛定定地站著,出神地望著一只歡蹦著遠去的小兔子,聯結它們的是一片開闊的草地。)
8、你感受到什么樣的親情呢?
。ɡ牙讶蝿谌卧、勤勞善良,對我的關愛、期待、思念、牽掛)
9、作者更是深切的體會到了這一點。出示: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
10、作者的心境與夢境為什么會變得有聲有色起來了呢?
。ㄗ髡哂懈杏诶牙褜ψ约旱囊环輴郏惺艿竭@份恩情,作者的感恩之心會陪伴他一生。)
11、讓我們飽含深地讀一讀課文的第三部分。(音樂起)
四、總結課文。
1、同學們,課文學到這兒,我們不禁被這份濃濃的愛所打動,被感動了。之所以還歷歷在目,是因為作者獨巨匠心地用剪紙把這份情串聯起來了。
剪紙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紙技藝,更體現了姥姥對作者的疼愛牽掛,寄托了作者對姥姥的思念和依戀,它如同橋梁溝通了姥姥與作者之間的感情,宛如紐帶,拉近了兩人之間的距離。讓我們永遠地記住這份濃濃親情的見證——姥姥的剪紙!
更多資料:
姥姥的剪紙 12、《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一 12、《姥姥的剪紙》教學教材解讀
】《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之二 】《姥姥的剪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
姥姥的剪紙(第2課時)教學設計 姥姥的剪紙 教案 12姥姥的剪紙 教案
姥姥的剪紙 教案2 】《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三 】《姥姥的剪紙》教學后記
】《姥姥的剪紙》的教學與反思 】《姥姥的剪紙》案例與反思 】《姥姥的剪紙》教學隨筆
姥姥的剪紙 教案三 讀出童年的心夢之境--《姥姥的剪紙》課堂實錄及評點
《姥姥的剪紙》二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姥姥的剪紙》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主要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說她普通,她實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紙技藝,讓所有的人都贊不絕口。姥姥手里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永遠牽動著“我”的心,讓祖孫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說她不普通,她實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擇菜、淘米、喂豬,與所有的姥姥一樣,樸實平凡,日夜操勞,與外孫相濡以沫,有著濃得化不開的親情。全文總共13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部分。其中“剪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的載體。沿著這條主線,就可以披文入情,走進姥姥與作者的內心情感世界,整篇課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通過動情地讀就可以感受到姥姥對“我”的深情及“我”對姥姥的思念。
2、教學目標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本課教材的訓練重難點,特制訂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2)學會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4)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所定上述目標做到了對以下三個方面的有效滲透:
、 在知識能力方面,讓學生能自讀自悟,從字里行間感受到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及對我的濃濃親情和我對姥姥的深情思念。同時,讓學生學會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句子。
、谠谶^程方法方面,訓練學生默讀速度 ,初步掌握邊讀邊想邊批注自己感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在交流討論中能夠自己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并會補充完善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矍楦袘B度價值觀方面,讓學生學會捕捉愛、學會感恩。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能從文字中讀出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及對我濃濃的親情,能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感悟到作者流露的對姥姥的思念。從而讓學生能學會用文字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
教學難點:讓學生學會聯系上下文或者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一些重點句子。
二、說教法、學法:
結合新課程理念,現階段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中以讀為本的出發點及本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的特點,這節課我采用導讀法、談話法,在課前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預習,在課上引導學生讀、悟、交流、理解,從而體會出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情感。
在學法方面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預習方法,學會通過畫、讀、悟、批、談,從而正確全面地理解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與文本與作者進行對話的一系列方法的滲透。
三、說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及制定的目標要求,在教學中我安排了兩個課時:
我先簡單說說第一課時的設計:
首先,對課文的導入,我以很簡單、樸實語言走進課文: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題目叫《姥姥的剪紙》。看老師寫課題。作者的名字很好聽,叫做笑源。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我們一起學著笑源,來叫一聲——姥姥。作者的姥姥還有一樣拿手絕活兒呢!那就是——剪紙。
其次,抓住剪紙發出的“刷刷”聲音來統領課文的生字詞教學。查字典的本領,特別是對語境中字詞意思的把握,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因此我重點指導了“爽”的書寫及理解在句子中的意思,還讓學生對“馱”字書寫時該注意些什么,進行了指導。然后完成《補充習題》一、二兩題,及時鞏固生字詞及查字典結合語境理解詞語的方法,做到“當堂達標”。
《姥姥的剪紙》二稿 篇3
一、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2,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二、預習學案
【預習目標】
1.正確認讀文中的生字詞,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預習內容】
。ㄒ唬┦熳x課文本,自學生字詞。
。ǘ┎殚喒ぞ邥斫庀铝性~語的意思
心靈手巧 有求必應 有聲有色
刁難 耍賴
。ㄈ┪夷苤
讀文后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并寫下來。
。ㄋ模┪屹|疑
在預習過程中,你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請寫在下面。
三、導學案
【學習目標】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小組合作深入探究】
1.用合適的詞語概括姥姥的特點,并談談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
2.課文哪些地方寫了姥姥和“我”之間深切的祖孫情?
【精講點撥,升華認識】
1.在課文中勾畫自己喜歡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讀。
2.評析句子的修辭手法。
四、課堂檢測
1.我會補充
。1)一只頑皮的小兔子騎在……
(2)一頭老牛和一只兔子……
(3)密云多雨的盛夏……
2.我會讀
想
聽那悅耳至極的剪紙聲 / 想起月光下姥姥 / 還是那月光下的話語 / 還是那慈祥的面容 / 還是那恬靜的微笑 / 真想 / 再一次回到姥姥的身邊 / 懷念姥姥親切的話語 / 懷念姥姥勤勞的身影 / 懷念姥姥剪紙的刷刷聲 / 好想 / 一切都回到從前 / 好想 / 再回到姥姥的身邊
五、主題閱讀,課外延伸
閱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永恒的魅力》中的《窗花》,暢談自己的閱讀收獲。
六、課后作業
1.把課本生字生詞摘抄10個,寫兩遍。
2.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七、板書設計
姥姥的剪紙
數九寒冬 --- 三伏盛夏 --- 熟能生巧
《姥姥的剪紙》二稿 篇4
1.學了《姥姥的剪紙》是不是也讓我們為想起自己的姥姥,自己的親人,你能否寫出屬于你自己的小詩呢?拿起筆來寫下你自己心中的詩,寫在《作業紙》上。(學生練筆。)
想聽那悅耳至極的 聲,想起月光下的 ,還是那 ,還是那 ,還是那 ,真想再回到 的身邊,懷念 ,懷念 ,懷念 ,好想一切都回到從前,好想再回到姥姥的身邊
2.同學們,在實際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如果你想學好琴,就得多彈;你想寫好字也得多練……請你也來仿照課文中的句式,選擇一個方面把話說具體,從而體會“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1)媽媽織毛衣時,------ 織, 織, 織, 織,甚至 織。孰能生巧,總織, 。
(2)同學們在學習跳雙繩時----- 跳, 跳, 跳, 跳,甚至 跳。孰能生巧,總跳, 。
。3)在練習寫毛筆字時----- 練, 練, 練, 練,甚至 練。熟能生巧,總練, 。
3.熟練背誦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回去后用自己的方式對愛你的親人表達自己最深的情意。
《姥姥的剪紙》二稿 篇5
看到這個題目,我想,題目上文章的眼睛,從這個題目中,我可以感受文中的哪些內容呢?
我想了解的是這是一位什么樣的姥姥,她剪紙的水平怎么樣?他剪過哪些紙?這些剪紙有什么寓意?
這是一位怎樣的姥姥呢?
在第一個部分里,很容易感受到是姥姥“剪紙神”。其實,透過語言文字,我們可以感受到的是一個立體的姥姥形象。
首先感受到的是她的心靈手巧。
其次是她的心地善良,
再次感受到的是她的勤勞。
還可以感受到的是她的熟能生巧。
如果變幻一下敘述的順序的話,我們可以先通過語句感受她的心靈手巧,再來感受她的勤勞,接著感受她的熟能生巧,最后來感受她的心地善良。
姥姥的剪紙的手藝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了,她的手巧來自哪里,來自他的勤勞,來自她的日復一日,夜復一夜的堅持不懈呀。因為熟,所以生巧,因為能給別人帶來祝福,帶來和樂安詳幸福。所以姥姥樂于剪紙,所以村子里家家戶戶的窗子上都貼有姥姥的剪紙。
這里寫的是什么呢,還僅僅是姥姥的心靈手巧嗎?不僅于此,更多的是從文字中傳達出來的一個立體的姥姥形象,
此時的姥姥是一個愛的使者,她用精湛的剪紙技術,美化了鄉村人的生活,藝術化了鄉村,使整個村子里彌漫著濃濃的親情與和樂。
所以品味出心靈手巧是第一步,品味出更多的感受,才是文字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吧?
解讀姥姥
姥姥的心靈手巧,文中是這樣寫的:
太平原托著的小屯里,左鄰右舍的窗子上,都貼著姥姥心靈手巧的勞作。
這句話中,有幾個詞是需要關注的,一個是“左鄰右舍”和“都”;一個是“心靈手巧”與“勞作”。
這句話還是文章第一部分的中心句,第一部分就是圍繞著這句話來寫的。
那么奶奶的“心靈手巧”表現在哪里呢?
文是寫道: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張普普通通和彩紙,在姥姥的手里翻來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動物、植物、器物,無所不能。我從小就聽人嘖嘖贊嘆:“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找鳴。”
這段話中,奶奶的手巧表面在哪里呢?
一是剪紙用具的簡單,剪刀是普通的,彩紙是普通的,不需要特殊的工具,好像是隨手拈來,就可以動剪刀啦。
二是動作的嫻熟,就那么翻過來折過去,感覺挺簡單的,不需要復雜的動作,一幅剪紙就出現在人們的面前。
三是什么都能剪,只要是生活中有的,姥姥就能手到剪成,所以作者說姥姥是“無所不能”。
四是借鄉村人之中,來贊吧奶奶剪紙技藝的高超,她是剪什么像什么,栩栩如生,所剪出的東西就像是活的一樣,
這一段中,不就是從這四個方面來寫的奶奶的手巧嗎?
這真是工具普通,動作靈活,無所不能,栩栩如生!
寫到這里,作者并沒有罷手,還通過事情來寫姥姥的手巧。
文中寫道:
我看慣也記牢了姥姥剪紙時身心入境的神態,那剪刀在紙上的刷刷聲,悅耳至極。我是個出名的調皮蛋,經常變著花樣刁難姥姥。一天,我用雙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雙眼,讓她摸著剪窗花。豈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鵲登枝”便完馬了。嗬!梅枝與喜鵲形象生動,大小疏密無可挑剔。我服了,可還耍賴:“姥姥,你從我手指縫里偷著往外看了!”
“你差點兒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頭點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這里面,有幾個詞是關鍵詞,一個是身心入境,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感知,姥姥剪紙的技術已經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了,她可以眼不瞧,憑著意識與感覺就能剪出活生生的窗花來!
兩段話中,還有兩個部分是需要注意的,一個是“我是個出名的調皮蛋。這句話為下文寫姥姥“拴”我做下了鋪墊,埋下了伏筆。另一個是姥姥說的話“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與下文遙相呼應的句子還有一句,那就是對剪刀聲的描寫:
“那剪刀行在紙上的刷刷直播,悅耳至極。”
這句話,與文中最后一段的“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
姥姥的手巧來自哪里,到這兒我們多多少少明白了,它來自勤學,它來自苦練,它來自剪刀的不離手!
所以文中繼續寫道:
是的,莊稼人都圖個吉利,姥姥對“喜鵲登枝”最熟悉不過了,數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是她兩根延長的手指。
從這一段中,可以解讀出什么來呢?
一是姥姥為村里人剪“喜鵲登枝”剪得多,因為莊稼人喜歡,所以請姥姥剪的也就多,姥姥通過剪紙,把吉利送給我鄉里鄉親,把祝福送給了鄉親們。給他們帶去了吉慶祥和。
二是在這段話中,姥姥是剪刀不離手的,那么可想而知來請姥姥剪紙的人也是絡繹不絕的。奶奶的廣結善緣、有求必應不也就體現在這里嗎?
因為剪得多了,所以,摸著黑也能剪出美麗的窗花來。
因為剪得多了,所以,手中的剪刀就像是自己的手指頭那般靈活了。剪刀成了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梢噪S意地支配它,使用它。
三是從中,還可以體會到姥姥的勤勞。體會到姥姥高超的剪紙技術來自她的“總剪”。
而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恰恰寫了姥姥的勤快能干。
“慈祥的姥姥廣結善緣,有求必應,任誰開口都行。姥姥撩起藍布圍裙擦擦手:“說吧,派啥用場?往哪兒貼?”看人樂顛顛地走了,她接著干活兒:洗衣服、納鞋底、擇菜、淘米、喂豬、薅草……”
這里的姥姥是一個好說話的人,是一個熱心腸的人,從中也可以看出姥姥是一個閑不住的人,是一個勤快的人。
而勤快,讓姥姥手巧,而手巧心善,又讓鄉村的人們感受到了剪紙這門藝術帶來的生活的美好。
于是,左鄰右居的窗子上,都貼著姥姥心靈手巧的勞作。
那是姥姥的勞作,是她辛勤勞動的成果,也是濃濃的剪紙情,鄉親情。
說說那個“拴”字
一、拴的是什么?
文中寫道“我是一個出名的調皮蛋”,“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險,便且剪刀把我拴在屋檐下!
表面上看,這里拴的是孩子對自然的向往之心,拴的是孩子調皮地野性。
如果僅僅是這樣,那么姥姥就是一個“罪人”了,是一個束縛孩子自然天性的“罪人”了。
事實上呢,姥姥恰是在這個時期,用她的剪紙,為“我“營造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剪紙世界,為我打開了剪紙的藝術之門,讓我感受到了來自于她的關愛體貼之情,讓我享受到了濃濃的親情。
有了姥姥,有了她剪刀下的“老!焙汀巴米印保辛诉@樣一個藝術天地對“我”的熏陶,才讓我迷上了剪紙,讓我纏上了姥姥。
而教師問“長大之后,姥姥還能拴住‘我’嗎?”
我認為這樣的問,是在誤導。
難道姥姥的本意是要“拴”住“我”嗎?
肯定不是,那是因為姥姥寄來的剪紙,讓我難以忘懷童年的時光,姥姥的剪紙和她剪出的藝術形象,已經像一壇發酵好了的老酒。香醇了作者的一生。他的難忘,是回味,是思念,也是緬懷。
因為剪紙里藏著濃濃的祖孫情。那是長者傾心地像牛一樣地付出,是后來者在長者的關愛之下像兔子一樣快樂成長的這情吧。
那么這樣的情,就不是“拴”,不是誰要“拴”住誰,而是感悟親情之后的美好回味。
姥姥的剪紙,他對我的關愛,剪紙藝術的種子,剪出的美好形象,已經是一粒粒飽滿的種子,在我長大之后的心田里萌發,萌發出一片充滿綠意的思念。
而這,正是糾纏著的濃濃親情之感。
而這,恰恰讓“我”多少次夢回故鄉,夢回那剪紙的世界,而姥姥,無疑成為“我”夢中的主角。
于是,姥姥的剪紙,帶給的不僅是我,還有的是鄉親們的濃濃的愛。
這是親情,也包著鄉情。
“纏”的韻味
一個“纏”字,說明了什么呢?
“我總是纏著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蹦跳跳的兔子,睡覺的兔子;拉車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總是在玩耍,老?偸窃诟苫顑,我擺弄著各式各樣的窗花,對活潑的兔子與敦厚的老牛充滿了好感。
這里“纏”不是糾纏,而是情深意長的“纏”啊。
這個“纏”字,是依戀之纏。
這個“纏”字,是對剪紙的迷戀。
一個“纏”字,說明的是我迷上了姥姥的剪紙,迷上了剪紙藝術,也迷上了姥姥與我剪紙聊天的親情。
我忘記了,夏天那密云多雨的盛夏,忘記了那河里自在的游泳。
在剪紙的天地里,“我”體會到了兔子的快樂,那不就是童年的我的快樂嗎?我也體會到了老牛的敦厚,那不就是姥姥的敦厚與樸實嗎?
姥姥的關愛,讓有擁有了另外的童年的快樂啊。
沉醉在剪紙藝術天地里的我,還是那個調皮的孩子嗎?
教學的設計,從題目入手
從題目入手,設計本節課的教學,就能把全文給統一起來。
一是品姥姥。品姥姥,不僅品她的剪紙的技藝,更品她的勤勞,還品她的善。
二是品剪紙。品剪紙帶給鄉村人的情,品剪紙對我的熏陶,帶給我的親情。
其次注意的是,在品的時候,不要抓整個的句子,可以抓關鍵的字詞,從字詞入手,然后到句,到段。抓字詞更容易抓住情感的聚焦之點,而抓句子就容易走向渙散。而一渙散,情感也就容易生出太多的觸角,而不容易把握了。
可以抓的字詞又有哪些呢?
一個“巧”字,一個“神”,一個“善”字,一個“熟”字,一個“拴”字,一個“纏”字。一個“夢”字。
這些,不都是表情達意的字眼嗎?
更多資料:
姥姥的剪紙 12、《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一 12、《姥姥的剪紙》教學教材解讀
】《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之二 】《姥姥的剪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
姥姥的剪紙(第2課時)教學設計 姥姥的剪紙 教案 12姥姥的剪紙 教案
姥姥的剪紙 教案2 】《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三 】《姥姥的剪紙》教學后記
】《姥姥的剪紙》的教學與反思 】《姥姥的剪紙》案例與反思 】《姥姥的剪紙》教學隨筆
姥姥的剪紙 教案三 讀出童年的心夢之境--《姥姥的剪紙》課堂實錄及評點
《姥姥的剪紙》二稿 篇6
一、 基礎達標:
讀下面兩組詞語,注意加橫線字的讀音
嘖嘖贊嘆 左鄰右舍 ( )
刷刷刷刷 擇( )菜 薅草
悅耳至極 喜鵲登枝
清清爽爽 牛馱小兔
二、設問導讀;
圍繞著剪紙,作者回憶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你仿佛看到了那幾個鏡頭?你有什么感受?在旁邊做出批注。
三、鞏固練習:
。 )何時,( )何地,( )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 )立刻變得( )。
。ㄒ唬 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二) 結合課文內容,補充句子。
1.“我”只要憶及鄉親們的嘖嘖贊嘆聲,立刻就會回想 起 。
2.“我”只要憶及悅耳至極的剪紙聲,立刻就會回想 起 。
3.“我”只要憶及清清爽爽的剪紙聲,立刻就會回想 起 。
4. 仿寫句子
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
剪( )。
我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
剪( )。
四、拓展練習
1.寫寫“我”對姥姥想說的話。(體裁不限)
2.收集一些剪紙。
3.學習剪紙。
《姥姥的剪紙》二稿 篇7
一、說教材:
1、說教材分析
《姥姥的剪紙》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主要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說她普通,她實在又不普通 ,一手高超的剪紙技藝,讓所有的人都贊不絕口。姥姥手里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永遠牽動著“我”的心,讓祖孫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說她不普通,她實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擇菜、淘米、喂豬,與所有的姥姥一樣,樸實平凡,日夜操勞,與外孫相濡以沫,有著濃得化不開的親情。全文總共13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部分。其中“剪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的載體。沿著這條主線,就可以披文入情,走進姥姥與作者的內心情感世界,整篇課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通過動情地讀就可以感受到姥姥對“我“的深情及“我“對姥姥的思念 。
2、說教育目標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本課教材的訓練重難點,特制訂以下教學目標及教學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從字里行間感受到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及對我的濃濃親情和我對姥姥的深情思念。同時,讓學生學會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句子 。
。2)默讀課文,初步掌握邊讀邊想變批注自己感悟的學習方法 ,培養學生在交流討論中能夠自己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并會補充完善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3)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學會捕捉愛、學會感恩。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能從文字中讀出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及對我濃濃的親情,能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感悟到作者流露的對姥姥的思念。從而讓學生能學會用文字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
二、說教法、學法:
結合新課程理念 ,現階段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中以讀為本的出發點及本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的特點,這節課我采用導讀法、談話法, 在課前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預習,在課上引導學生讀、悟、交流、理解,從而體會出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情感。 在學法方面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預習方法,學會通過畫、讀、悟、批、談,從而正確全面地理解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做到與文本與作者進行對話的一系列方法的滲透。
三、說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及制定的目標要求,在教學中我安排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 復習導入(二)交流研討、欣賞剪紙(三)升華情感、讀中感悟(四)總結全文、思想教育
(一) 復習導入環節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遵循先讓學生整體感知的原則,我設計了一個問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都知道了什么?”這樣,讓學生在回顧的過程中,就對文章有了一個整體把握,同時把此文的主要線索,連接祖孫倆的情感載體“剪紙”自然引出,為下文做好鋪墊。
(二)交流研討、欣賞剪紙
“剪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的載體。抓住這個主線,在教學設計時,我始終圍繞姥姥的“剪紙”開展教學活動。先是讓學生找描寫剪紙的語句,感受姥姥剪紙的形象生動、精巧細致,在感官上有一個形象的了解。
。ㄈ 交流研討,讀中感悟
這是一位怎樣的姥姥呢?在第一個部分里,很容易感受到是姥姥“剪紙神”。其實,透過語言文字,我們可以感受到的是一個立體的姥姥形象。首先感受到的是她的心靈手巧。其次是她的心地善良,再次感受到的是她的勤勞。還可以感受到的是她的熟能生巧。如果變幻一下敘述的順序的話,我們可以先通過語句感受她的心靈手巧,再來感受她的勤勞,接著感受她的熟能生巧,最后來感受她的心地善良。
在解讀姥姥這一環節,我遵循讀句子——談感悟——有感情地朗讀這樣的步驟進行,以讀貫穿始終,仍然重視對學生朗讀的指導。 我們知道,整篇課文要表達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紙技藝,更是祖孫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所以,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我抓住剪紙,讓學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紙圖,想想它們有什么特點,體會到在實際生活中姥姥的勤勞,作者的貪玩。學生在交流這三幅圖片的含義時,能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感受姥姥對作者的疼愛時,更激起對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當我讀著作者后來寫的對姥姥臨終前的回憶時,我感覺到自己的眼角潤濕了,親情打動了我,也打動了學生。我聽到教室一片靜默。我想這正是我要的教學效果,不僅僅是讓學生欣賞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紙藝術,更是讓學生體會到親人的關愛,永遠心存一份感激,并把這份情傳遞給身邊所有的人。能體會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又能感悟祖孫倆之間的濃濃親情,就達到了我的教學目的。
(四)總結全文,思想教育。
結合現在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只會享受、索取而不會愛他人,不會感恩的這一特性,在這里進行引導教育,讓他們學會捕捉周圍人對他們的關愛、呵護,從而懂得回報,感恩,從而結束全文。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方面,我力求簡單明了,把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的美德與對作者的關心、呵護、疼愛,板書成“心”形。正因為這些才讓作者難以忘懷,深情思念。“難以忘懷,深情思念”八個字板書到“心”形下方。 整個板書的寓意是:姥姥的剪紙,體現了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蘊含著對作者的關心、呵護、疼愛,讓作者難以忘懷,深情思念著姥姥,體現他們之間濃濃的親情。
《姥姥的剪紙》二稿 篇8
張博文《姥姥的剪紙》是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它采用了第一人稱,敘寫了姥姥心靈手巧,剪紙技藝精湛,整篇課文語言優美,飽含深情,表現了姥姥對“我”的深情以及“我”對姥姥的深切懷念之情。
縱觀整篇課文,我們不難發現“剪紙”一詞既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又是情感變化和流露的載體。因此如果抓住這條主線,披文入情,就能走進姥姥與作者的情感世界。
教學中,我始終圍繞姥姥的“剪紙”開展教學活動。我把全文分為兩部分,先是讓學生找描寫剪紙的語句,感受姥姥剪紙的形象生動、精巧細致,在感官上有一個形象的了解。在這部分,我讓學生能夠抓住關鍵詞語以及感嘆號的使用,體會姥姥剪紙的“神”,在讀的基礎上,品悟語言,感受技藝高超,學習之后,讓學生會用,我設計了仿照句子,寫句子的題目,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完成了這部分的學習。我還讓學生用幾個詞語來形容姥姥技藝高超。不足之處是,當我加入寫作特點時,引導的不夠好,學生答非所問。
然而,整篇課文要表達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紙技藝,更是祖孫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我用這樣的一句話過渡,姥姥的剪紙不光栩栩如生,她的剪紙還有神奇的力量呢?這句話很自然的過渡到第二部分,“拴”住我童年的剪紙都有哪些?讓學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紙圖,我還將這部分內容中的幾幅“牛兔圖”展示給學生,
當時,在這塊,由于時間關系,我沒有過多的去強調,讓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感情醞釀的不夠強烈,所以,當我讀著作者后來寫對姥姥的回憶時,個別的男同學還忍不住笑出聲來,我想就是因為在這一部分的教學,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體會不到親人的關愛,在朗讀最后一自然段時,學生跟我一起讀,我應該再讓學生多讀幾遍。
學生的感情是需要老師去激發,我應該捉住時機,適時的“煽風點火”。這兩部分的內容,前者是在歡快中度過,后者則需要陷入深深地回憶中,讓學生切身的體會到姥姥對孫兒的疼愛。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加強朗讀,通過讀,來體會感情,一切盡在不言中。
《姥姥的剪紙》二稿 篇9
教學內容: 《姥姥的剪紙》第二課時
教材簡析:
課文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說她普通,她實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紙技藝,讓所有人都贊不絕口。姥姥手里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永遠牽動著“我”的心,讓祖孫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說她不普通,她又實在太普通,每天燒飯、擇菜、淘米、喂豬,樸實平凡,日夜勞作,與外孫相濡以沫,有著化不開的親情。
“剪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的載體。通過這剪紙的高超技藝,姥姥那純樸、善良、熱情的形象,以及與“我”之間濃濃的親情,似在我們眼前清晰、豐滿起來。整篇課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字里行間流露出真摯的情味來。讀著語言文字,有一股北方特有的民風民情迎面撲來。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2、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 的親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學重點: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 的親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學難點:
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觀賞剪紙,導入教學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2課——《姥姥的剪紙》,學生齊讀課題。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笑源有一位不平常的姥姥,姥姥的拿手好戲是什么呢?(剪紙)姥姥的剪紙到底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呢?大家想不想見識一下?老師有一個要求,看過之后,要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姥姥的剪紙有什么特點。
3、(課件演示):一組包括人物、動物、植物和器物的剪紙圖片
4、學生欣賞后,自主交流,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姥姥的剪紙有什么特點。
(如: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靈活現、無所不能、技藝高超、心靈手巧……)
二、研讀課文1—6自然段,體會姥姥的特點
1、那么,你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姥姥剪紙技藝高超呢?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1—6自然段,畫出相關的句子。(媒體出示)
2、結合學生回答,課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導學生朗讀,體會技藝高超。
1)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張普普通通的彩紙,在姥姥的手里翻來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動物、植物、器物,無所不能。我從小就聽人嘖嘖贊嘆:“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
、僮プ蓚“普普通通”和“翻來折去”體會材料的平常,方法的簡單。
“居然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無所不能”從正面表現了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
這一對比把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一下子表現的淋漓盡致。
②抓住鄰居的贊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從側面表現了姥姥的剪紙作品十分逼真。
貓、虎、母雞、公雞都是動物,除了動物,姥姥還會剪什么?書上怎么說的?
現在請你扮演鄉親們,學著書上這句話的韻味和形式來夸夸姥姥剪的其它東西,同桌先互相夸夸。
。ù笃聊怀鍪荆耗憷牙焉窳,剪 像 ,剪 像 ,剪個 ,剪個 。)
學生討論,互相夸夸。
指名交流。
③抓住“神了”,體會人們對姥姥剪紙的肯定和欽佩。
指導朗讀,指名朗讀。齊讀。
2)一天,我用雙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雙眼,讓她摸著剪窗花。豈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鵲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與喜鵲形象生動,大小疏密無可挑剔。
①引導學生抓住“死死地捂住”“摸著剪”“形象生動”“無可挑剔”來感受姥姥的剪紙技藝高超。
、诿襟w出示“喜鵲登枝”的剪紙。這就是姥姥剪的“喜鵲登枝”,我們來欣賞一下。你覺得這幅“喜鵲登枝”圖,美在哪里?
看到這里,我們不由贊嘆:姥姥的剪紙真是“神”了。
③指導朗讀,讀出姥姥的技術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
3、姥姥的剪紙真是神啊,同學們,姥姥的剪紙為什么會這么神呢?她的這手絕活是生來就具有的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結合學生回答,出示下列句子,并聯系生活實際加以體會。
“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理解“熟能生巧”,你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用一個小故事來說明“熟能生巧”嗎?
文中的那句話就是對熟能生巧的最好解釋呢?
“數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兩根延長的手指。”
4、過渡:姥姥不僅剪紙技藝高超,她還是一個 的人。你能用課文中的詞來說一說嗎?
指名說,相機板書:廣結善緣 有求必應 勤勞善良
指名讀句子。
5、小結:
姥姥技藝高超,加上廣結善緣、有求必應,她的剪紙在當地已經深入人心。板書:深入人心
三、研讀7—12自然段,體會姥姥對我的濃濃親情。
1、姥姥對鄉親們是如此友好熱情,她為左鄰右舍送去了無數精美的剪紙,除了喜鵲登枝,除了家家戶戶的窗花,姥姥剪的最多的是什么?她為什么這么做呢?
2、交流:剪的最多的是“老牛和兔子”,姥姥是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
。ǔ鍪荆“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
這句極其平常的話語中有一個字用的極為傳神巧妙——“拴”,我們又能從中感悟到什么呢?
3、(出示)自由朗讀課文7-11小節,文中具體描寫了幾幅關于老牛和兔子的剪紙,用波浪線劃下來,說說你從這幾幅剪紙中又體會到姥姥怎樣的情感呢?
討論交流:
(1)媒體出示:一只頑皮的小兔子騎在一頭溫順的老牛的背上。
一頭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倌隳芙o這兩幅剪紙給個名字嗎?
②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③分角色讀一讀對話。
4、作者的頑皮可愛愉悅著姥姥,姥姥的慈祥疼愛感染著作者,從那時候起,我總是纏著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們形象各異——引讀——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無論形象怎么改變,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引讀——我擺弄著各式各樣的窗花——
5、從段話中,你讀出了什么?(作者對姥姥的贊美、依戀)
6、如果說以前姥姥的剪紙是深入人心的話,那現在,姥姥的剪紙已經深入“我”心。(板書:深入“我”心)
四、學習13自然段,體會我對姥姥的思念。
過渡:美好的童年時光是短暫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我上學了,小學、中學、大學——越走越遠了。此時,姥姥的剪紙還拴得住我嗎?大聲讀讀13自然段。
1、大聲讀課文。
2、交流。
。1)媒體出示:我還是不斷收到姥姥寄來的剪紙,其中有一幅是這樣的:一頭老牛定定地站著,出神地望著一只歡蹦著遠去的小兔子,聯結它們的是一片開闊的草地。
①從中你讀出了什么?
、谟懈星榈乩首x。
。2)姥姥對“我”充滿了思念與期待,“我”的心里又何嘗忘記過姥姥呢?(配樂朗讀)——事實上,我不管走多遠,走多久,夢中總不時映現家鄉的窗花和村路兩側的四季田野。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
從這段文字中,你讀出了什么?(對姥姥、對家鄉的思念)
五、總結課文。
同學們,剪紙不僅展示了姥姥的心靈手巧、技藝高超,更體現了姥姥對“我”的疼愛與牽掛,同時也寄托了“我”對姥姥的思念和依戀。它如同橋梁,聯結了“我”與姥姥之間的親情,它宛如紐帶,接近了“我”與姥姥心靈的距離。讓我們共同記住這份濃濃的親情的見證——姥姥的剪紙(讀題)。
六、板書設計:
12、姥姥的剪紙
心靈手巧
技藝高超 深入人心
廣結善緣
有求必應 深入“我”心
勤勞善良
《姥姥的剪紙》二稿 篇10
你姥姥神了!《姥姥的剪紙》教學實錄片段和反思
《姥姥的剪紙》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姥姥剪紙技藝高超,廣結善緣,以及我與姥姥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
課前,我反復誦讀課文,以一個語文老師的敏感情不自禁地喜歡上了一些語言細節,比如“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多么有趣而生動的語言:節奏感強、有韻律美;畫面感強,有詩意。
于是,就有了這樣的教學片段:
師:讀讀第二自然段,喜歡嗎?喜歡什么?
相機出示:“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
誦讀,讀書韻味。
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 ,剪 。
師:仔細觀察,注意例句,尋找規律。
除了模仿寫動物,還可以寫什么?為什么?
生:還可以寫人物、植物、器物等
因為文中說,“人物、動物、植物、器物,無所不能”
師:那如果是人物,一般姥姥會剪什么人物?
通過交流,學生會明白會剪老百姓喜聞樂見、敬重的人物形象。
靜思默想,下筆成文。
現呈現學生的部分作品,感覺還行:循著規律了,習得語言了,思維還挺開闊——
你姥姥神了,剪樹像樹,剪車似車,剪個云長縱馬馳,剪匹赤兔追閃電。(施濤濤)
你姥姥神了,剪鵲像鵲,剪瓜似瓜,剪頭猛虎嘯山林,剪棵樹藤摘星辰。(施濤濤)
你姥姥神了,剪諸葛像諸葛,剪牛郎似牛郎,剪個張飛能喝酒,剪個織女能織布。(茅凱花)
你姥姥神了,剪樹像樹,剪虎像虎,剪個花苞能開花,剪顆種子能發芽。(龔柯豪)
你姥姥神了,剪魚像魚,剪鳥像鳥,剪匹馬能嘶叫,剪頭牛能犁田。(杜佳敏)
你姥姥神了,剪花像花,剪葉像葉,剪朵玫瑰能散香,剪棵小芽能成樹。(杜佳敏)
你姥姥神了,剪牛像牛,剪兔像兔,剪只小狗汪汪叫,剪只小貓喵喵喵。(施凱建)
你姥姥神了,剪龍像龍,剪鳳像鳳,剪個毛蟲能化蝶,剪顆種子能成樹。(顧杰)
你姥姥神了,剪個風婆龍能刮風,剪個龍王能吐水,剪個雷公能打鳴,剪個火神能噴火。(錢軼博)
你姥姥神了,剪茶杯像茶杯,剪花瓶像花瓶,剪把椅子能坐人,剪張桌子能置物。(黃繁榮)
《姥姥的剪紙》二稿 篇11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边@句話的含義。
3、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學重點: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學難點:
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边@句話的含義。
教學突破:
1、 讓學生親自動手,體會剪紙的樂趣與難度,激發對剪紙的興趣,加深對姥姥剪紙技藝高超的理解。
2、 默讀課文,品味課文的語言文字體會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和對我濃濃的親情。
教學準備:音樂、剪紙作品、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欣賞剪紙
1、 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第12課《姥姥的剪紙》。
2、 同學們昨晚已經在家親身體驗了一下剪紙的樂趣了,誰來展示一下自己的剪紙作品?說說剪紙的感受。
3、 教師展示剪紙。
4、 師:其實真正的剪紙高手是文中的姥姥,從課文中哪些句子能反映出姥姥的心靈手巧呢?默讀課文1——6自然段,畫出相應的句子。
二、認識姥姥
1、 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畫出相應的句子。
2、 交流句子:
。1) 課文第二自然段
引導:①哪些詞語具體體現了姥姥的心靈手巧,畫下來。說說理由。
、谀隳馨堰@句話讀好嗎?
③小結,齊讀。
。2)第四自然段部分句子。
引導:①這幅“喜鵲登枝”是姥姥在什么情況下完成的呢?聯系自己剪紙的感受,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诮處熜〗Y,指導朗讀。
。3)第六自然段部分句子
引導:①剪刀就像姥姥的手指是怎么回事?
、谛〗Y,指導朗讀。
3、 姥姥為什么有這么精湛的剪紙技藝?用姥姥的話來說就是:……
(1)出示這句話,問: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從哪里能看出姥姥剪紙剪得多?
。2) 用句式練習說話:因為姥姥不管還是;不管 還是;不管還是,都沒有停止過剪紙,所以手都有準頭了。
。3) 姥姥剪紙好,還有別的原因嗎?
4、 除了心靈手巧,姥姥還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體會祖孫之情
1、 過渡:讀到這里,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躍然紙上,而字里行間流露著的濃濃親情更讓人動容,除了喜鵲登枝、家家戶戶的窗花之外姥姥剪得最多的是什么?
2、 默讀課文7-12自然段,找找在這里具體寫了姥姥的幾幅剪紙,內容分別是什么?想一想,這些剪紙蘊涵了姥姥對我怎樣的感情?
3、 師:是呀,作者的頑皮可愛愉悅著姥姥,姥姥的慈祥疼愛感染著作者,屋檐下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用剪紙的魅力,成功地把調皮的我“拴”在了屋檐下。老師想和大家一起來分角色朗讀,大家一起營造出一種其樂融融的場景。
4、 引讀第13自然段:我上學了,小學、中學、大學——越走越遠了,但我還是不斷收到姥姥寄來的剪紙,其中有一幅是這樣的:(出示句子,齊讀)
。1) 問:我明白了姥姥對我有什么期待?
。2) 是啊,無論我走多遠,都走不出姥姥的目光,走不出姥姥的牽掛,頑皮可愛的作者讓姥姥牽腸掛肚,心靈手巧的姥姥讓作者魂牽夢繞,我們被他們之間濃濃的親情感染了,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動,齊讀課文最后一個小結。
(3) 簡介原文的一個片斷
當時,我也動過要學剪紙的心思,可惜我當時有其他的事,后來也離了鄉,遠離了姥姥,遠離了她美麗的剪紙。直到前年春節家里通知說姥姥病危,我才匆匆趕回家里,看到了一別三年的姥姥,此時她已經披上了送老衣,很怪異地躺在當門的床上。我當時就傻了,我知道只有去世的人才會躺在那兒。我不顧一切地去看,我看到了一張有點浮腫的臉,再試試鼻息,姥姥還活著,我哇地一聲哭了。我的姥姥還活著,我上學起早貪黑給我做飯的姥姥還活著。
師:是啊,兒時的記憶怎能忘記,慈祥的姥姥作者又怎會忘懷?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想起了你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了嗎?他們是怎么關心你的呢?
師:也許,他們沒有一手令人驚嘆不已的絕活,但他們有著和姥姥一樣永恒的動作,也許,只是端著一碗熱湯向你走來,也許只是在燈下幫你縫一顆紐扣,也許只是把好吃的飯菜夾到你的碗里,但他們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我們濃濃的愛。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親切而又溫暖人心的名字——姥姥!
板書:
姥姥的剪紙
姥姥 心靈手巧 勤勞善良
更多資料:
姥姥的剪紙 12、《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一 12、《姥姥的剪紙》教學教材解讀
】《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之二 】《姥姥的剪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
姥姥的剪紙(第2課時)教學設計 姥姥的剪紙 教案 12姥姥的剪紙 教案
姥姥的剪紙 教案2 】《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三 】《姥姥的剪紙》教學后記
】《姥姥的剪紙》的教學與反思 】《姥姥的剪紙》案例與反思 】《姥姥的剪紙》教學隨筆
姥姥的剪紙 教案三 讀出童年的心夢之境--《姥姥的剪紙》課堂實錄及評點
《姥姥的剪紙》二稿 篇12
葉圣陶先生說:“作者胸有臆,入境始覺親!比绻麆撛O出文章中所描繪的那種意境和氛圍,喚醒學生以往的感知體驗和美的記憶,學生才會漸入佳境,體會到作者的胸臆。
《姥姥的剪紙》一課中,“剪紙”一詞既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變化和流露的載體。抓住這條主線,披文入情,就能走進姥姥與作者的情感世界。整篇課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姥姥對“我”的深情以及“我”對姥姥的思念。在課文中的插圖,也形象地表現了姥姥與“我”相處時融融的親情。
如何讓學生在語文課上去感受姥姥對“我”的深情以及姥姥與“我”相處時濃濃的親情呢?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進行動情地朗讀來感受姥姥與“我”相處時融融的親情。讀這一部分時,我讓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姥姥與“我”的對話,使學生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我”由看不懂剪紙的意思,不解地發問,到看得懂剪紙的意思,熱情地交談,以至到后來纏著姥姥剪更多的牛和兔,剪紙把“我”與姥姥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此外,為了加深學生對姥姥與“我”情感的理解,我還將這部分內容中的幾幅“牛兔圖”展示給學生,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加以想象,學生明白這些“小兔騎牛圖”“老牛小兔啃草圖”等等,意思是說兔子總是在玩耍,老?偸窃诟苫,就好象姥姥對“我”的喜愛與呵護。
透過課文中的文字,在加上學生展開的想象,從而我們感受到作者對姥姥勤勞的贊美和對姥姥的依戀。學生展開夢幻般的翅膀,也就激起了靈性的浪花,從而達到語文感覺的細膩敏捷,以促進心靈的詩化。
《姥姥的剪紙》二稿 篇13
教學目標: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體驗,理解“熟能生巧”的含義。
3.圍繞作者的心夢之境,重點品讀姥姥的剪紙“喜鵲登枝”和 “老牛小兔”,感受姥姥剪紙技藝高超、姥姥舐犢情深和我對姥姥的思念、感恩之情!
教學過程:
課前欣賞剪紙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昨天,我們初讀了課文《姥姥的剪紙》,并學習了1—3自然段。這是一位什么樣的姥姥?
二、深入研讀,走進心夢之境
。ㄒ唬┵|疑心夢之境
看來,姥姥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最令我魂牽夢繞的是姥姥那各式各樣的剪紙窗花,它給“我”美好的回憶,它伴隨著“我”成長,文章末尾寫道:(出示)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
找出關聯詞,感受其語氣。
質疑:你能讀出問題來嗎?板書(有聲有色、心境、夢境、?)
今天,伴著這清清爽爽的剪紙聲,讓我們再次走進作者的童年,走進姥姥剪的“喜鵲登枝”和 “老牛小兔”,走進作者的心夢之境!
。ǘ “喜鵲登枝”——姥姥熟能生巧
1.姥姥剪紙“神”
(出示第四段)
生自讀,思考:你讀出了什么?
交流:
、偌妓嚫叱!
你從哪兒看出姥姥剪紙技藝高超?(捂住眼睛剪、工夫不大、形象生動、無可挑剔)
體會“嗬!”字包含的情感(驚訝、敬佩、自豪、喜悅),指導朗讀。
②我調皮!
為什么作者花這么多筆墨寫我調皮呢?(側面描寫,烘托姥姥剪紙技藝高超)
2.姥姥剪紙為什么“神”
姥姥的剪紙為什么這么神呢?
交流:
、偈炷苌,總剪,手都有準頭了!(剪得多,練得熟)
②數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舻每炭,剪紙時間之長)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 “熟能生巧”的事例呢?
出示: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
齊讀
。ㄈ “老牛小兔”—— 姥姥舐犢情深
1.自讀感悟
默讀課文7—12段,找找在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為我剪了哪些老牛、小兔,邊讀邊想象,這一幅幅剪紙,讓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ㄉ杂勺x課文)
2.交流:
姥姥為我剪了哪些老牛、小兔剪紙?
展開想象的翅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小兔和老牛?
你就是這只小兔子,這樣地生活,心里有什么感受?(自由自在、無憂無慮、開心、幸福)
指導朗讀!
雖然形態不同,但每一幅包含的情感都是一樣的。(姥姥對我的關心、呵護、疼愛……
3.分角色朗讀
4.品味“拴”字
姥姥為什么要剪那么多的老牛和小兔呢?
一個“拴”字值得好好品味,這薄薄的剪紙,又如何拴得住調皮的“我”呢?(各式各樣的老牛小兔、姥姥對我的愛、快樂的午后時光)
。ㄋ模“老牛期待”——祖孫情深似海
1.走進“期待”
出示:一頭老牛定定地站著,出神地望著一只歡蹦著遠去的小兔子,聯結它們的是一片開闊的草地!
自讀,指名讀!
讀著這段文字時,是不是有一些詞語讓你感動?
姥姥“定定地站、出神地望”,她的目光中有什么?
“我知道這是姥姥對我的期待”姥姥期待什么?
2.配樂感情朗讀
。ㄎ澹┙馕“心夢之境”
出示:事實上,我不管走不遠,走多久……
指名朗讀
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作者的“心境和夢境”上,這有聲有色的夢境里有什么?(相機板書:“喜鵲登枝”、“老牛小兔”、……)
你認為我對姥姥、對剪紙、對我的童年懷有一顆怎樣的心?(生到黑板上寫:感恩、思念、懷舊……)
感情朗讀
三、總結延升,情深意濃
1.這清清爽爽的剪紙聲勾起了“我”無盡的思念,大平原,小屯子,姥姥的剪紙,幸福的童年,它已經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上,刻在我的夢里。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寄托濃濃親情的——。
2.我們都有自己的姥姥、奶奶、爺爺,也許他們并沒有這么一手令人驚嘆的絕活,但是,她們也一直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愛著我們。同學們,讓我們帶著感恩的心走出教室,到生活中去搜集我們之間愛的故事!
板書:
12 姥姥的剪紙
有聲有色
心境 夢境
感恩 “喜鵲登枝”
思念 “老牛小兔”
…… ……
《姥姥的剪紙》二稿 篇14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依托語詞,經歷把課文讀薄、把課文讀厚、把課文讀活的奇妙的閱讀之旅;
3.讀出姥姥的心靈手巧,讀出姥姥的舐犢情深,讀出作者的心夢之境,讀出對童年的眷戀、對親人的感恩之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結合語言材料感悟“我”與姥姥之間濃濃的親情,體會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切思念。
教學準備:剪紙的圖片
教學過程:詞語引路,把課文讀薄
(一)一度引路,把課文讀成一串聲音
1.回顧導入后,讀上節課學過的兩組詞語:
嘖嘖贊嘆 左鄰右舍
刷刷刷刷 擇菜薅草
悅耳至極 喜鵲登枝
清清爽爽 牛馱小兔
2.圍繞這兩組詞語,好像聽到了哪些聲音?
(二)二度引路,把課文讀成一個詞語
1.快速瀏覽課文,找哪一句話最能夠表達作者對剪紙聲欲罷不能的心境與夢境?
。o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
重點釋詞“有聲有色”。
觀察剛才的兩組詞語,聯系“有聲有色”這個詞語,問學生:有沒有發現什么?(左邊一組跟“聲”有關,右邊一組跟“色”有關)
作者說的“有聲有色”的“聲”和“色”具體可能各是什么?
這些聲音和生活到底具有怎樣的魔力呢?到課文的字里行間中去感受一番。
二 詞語擴散,把課文讀厚
。ㄒ唬┮欢葦U散,讀出姥姥的舐犢情深
1.這“有聲有色”的生活中,最讓作者欲罷不能的是什么事兒?當作者想到這些事的時候,他的身心是一種怎樣的感覺?(甜蜜的、溫馨的、依戀的……)
2.默讀描寫“喜鵲登枝”、“牛馱小兔”這些事情的段落,把覺得甜蜜的、溫馨的抑或是依戀的地方用波浪線畫下來。然后組織交流:
在“喜鵲登枝”的窗花處,摳一個詞“熟能生巧”:
先依托有關句子引導學生讀出作者的調皮勁兒,再問: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領是怎么練就的呀?(數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師生摸擬剪紙生活場面讀上句,讓學生在朗讀節奏的變化中體會“熟能生巧”。
在“牛馱小兔”等關于牛、兔主題的窗花處,摳一個字“拴”:
先讓學生自由說說體會,然后由下面這句話切入:
。茉贫嘤甑氖⑾,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
這看似平淡的一句話,你認為哪一個字用得很傳神?(拴)
課文中是說什么拴住了什么?姥姥的剪紙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功能,牢牢地拴住了上學前的我呢?請同學到字里行間中去找答案。讀后組織交流:
師生表演讀描寫祖孫倆剪“牛馱小兔”窗花的文字,體會“拴”的神奇功能。
生扮作者,師扮姥姥,摸擬作者“纏”姥姥的場景,體會“拴”的神奇功能。
。ǘ┒葦U散,讀出笑源的心夢之境
1.后來我越走越遠了,姥姥的剪紙還拴得住我嗎?
(我還是不斷收到姥姥寄來的剪紙,其中有一幅是這樣的:一頭老牛定定地站著,出神地望著一只歡蹦著遠去的小兔子,聯結它們的是一片開闊的草地。我知道,這是姥姥對我的期待。事實上,我不管走多遠,走多久,夢中總不時映現家鄉的窗花和村路兩側的四季田野。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
齊讀上段話。再讀這段話中描寫剪紙的文字。讓學生給這幅剪紙取個名兒。
讓學生給“聯結”這個詞找一個近義詞。作者為什么用“聯結”這個詞語?
姥姥的剪紙還將拴我多久?拴住的其實是我的什么?(心 夢)
三 詞語變異,把課文讀活
回到作者的心上,你認為姥姥的剪紙拴住的是一顆什么之心? (思念之心、依戀之心、懷舊之心、感恩之心……)
拓展延伸
此刻,你想對姥姥說什么?寫下來。
實踐活動:
1.收集剪紙作品。
2.學習剪紙工藝。
板書設計:
拴
姥姥的剪紙
有
心 聲 夢
有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