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案例(精選2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案例 篇1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并正確讀寫。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研讀語言文字并通過合理的想象,能夠體會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學習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命運抗爭的精神。
3、借助語言材料,激發(fā)學生熱愛生命、不抱怨命運、敢于與艱難環(huán)境作抗爭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品讀語言文字去觸摸作者受震撼的心靈,進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頑強生命力,去感悟不抱怨命運、以頑強毅力和韌勁與艱難環(huán)境光作斗爭的情感
教學難點: 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身處逆境時所表現的強大生命力,能夠體會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見過柳樹嗎?它給你的印象是怎么樣的?你知道哪些詠柳的詩詞嗎?今天我們將來學習一篇關于柳樹的文章,它跟我們平常見的柳樹可不一樣哦,想知道它的不一樣在哪里嗎?我們現在就來學習——《青海高原一株柳》(板書課題)學生齊讀、個別讀課題。
二、初學課文
1、自學生字、新詞
。1)注意下列字的讀音:“怨、韌”是前鼻音;“卓、滯、鑄”是翹舌音
(2)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深邃、凝滯、蒼涼、粗實、鍛鑄、虐殺、摧毀、佇立、撐立
2、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后進行評價
三、學習課文
1、 出示圖片讓學生對青海高原有一個初步的印象,感受青海高原的寒冷、環(huán)境的惡劣。
2、(過渡)在這樣險惡的環(huán)境中生長著的怎樣一株柳樹?(指導學生齊讀第二自然段)
3、課文中有一段話直接描寫了這株柳樹的形象的,請找出來
指名讀,提問:你覺得這株柳樹長的怎么樣?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這是一株怎樣的柳樹?
板書:神奇
4、小結:作者在青海高原一路走來有沒有看到其他的柳樹?
5、作業(yè)
思考:這株柳樹怎么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造成高原上如此壯觀的一方獨立的風景?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精讀課文
1、學生自由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描寫柳樹的句子,體會一下它是一株怎樣的柳樹,并寫下你的感受。教師巡視指導
2、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1)你認為這是一株怎樣的柳樹?
(2)你是從課文中的那句話體會到的?(抓關鍵詞談體會)
。3)指導學生板書柳樹的特點和品質
3、找到描寫柳樹、能體會柳樹特點和品質的句子,反復品讀體會。
(1)a、這是我在高原上見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樹
b、我站在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連綿的鐵鑄一般的青山,近處是呈現赭紅色是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樹
。2)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理解“佇立”的意思;在課文中找出與“佇立”意思相近的詞語——“撐立”
(3)a風把一團團柳絮拋散到這里,生長出一片幼柳,隨之而來的持續(xù)的干旱把這一茬柳樹苗子全毀了,只有這一株柳樹奇跡般地保存了生命。
課文中還有一處也寫到“奇跡”,請你找出來并讀出來:
b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然而這株柳樹卻造就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
。槭裁凑f這株柳樹活著是一種奇跡)
(4)第五自然段描寫了柳樹的外部形狀。指導學生理解青海高原的柳樹長得粗壯、堅硬、茂盛,還有獨特的色澤的特點,這些都體現了柳樹的生命力的頑強。因此它和神奇,而且令人望而生畏。
(5)第7自然段:“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有一回起死回生。這是一種多么頑強的精神。”
請說說你對柳樹頑強精神的體會和感悟
4、結合板書進行小結
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樹“樹干粗壯,濃陰覆蓋,色澤獨特,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令作者感受到神奇又望而生畏,所以當作者第一次見到它是不由得“哦”了一聲。
5、課文中作者不僅寫到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樹,還寫到了其它的柳樹,找找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1)自由讀課文,找出描寫家鄉(xiāng)灞河邊的柳樹的句子
。2)指名讀句子,說說你從句子中體會到了什么?(抓關鍵字)
(3)“作者家鄉(xiāng)灞河邊的柳樹”與“青海高原一株柳”有什么關系?作者為什么要寫到”家鄉(xiāng)河邊的柳樹”?
(4)結合句子“同時一種柳樹,生活的道路和命運相差何遠?”談談你自己的理解
6、指導學生讀:“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
“九十九條死亡之路”指的是什么?(聯系第7自然段來談談)
“一線希望”又是怎樣的?
“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它成就了怎樣的綠陰?
這句話僅僅是在寫柳樹嗎?你由這句話想到了什么?(聯想一些名人、平凡人在逆境中成長的事跡。)
三、總結課文
1、學習課文之后,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2、學生交流
3、教師總結:希望同學們能像“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樣,勇敢克服困難與挫折,不抱怨命運,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艱難環(huán)境作斗爭。
四、布置作業(yè)(略)
板書設計
青海高原一株柳
生長環(huán)境
神奇 頑強 生長過程 人生哲理
不同命運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哲理散文,以酣暢淋漓的筆觸介紹了生長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壯的柳樹,它雖然平常,卻又是一株令人敬畏、有著頑強生命力的、神奇的柳樹,告訴人們面對人生的困境和艱難,不能抱怨命運,應該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生存環(huán)境抗爭。
學生分析:
雖然學生有了一定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品讀賞析能力;對柳樹也熟悉,也學過詠物、表現生命力強的文章。但沒有接觸過通過側面環(huán)境的描寫、多角度來詠物、表現生命力的文章。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案例 篇2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明確讀文重點
1.回憶寫柳的古詩,介紹柳樹常識
你見過柳樹嗎?請學生說說自己對柳樹的印象。提示學生回憶賀知章的《詠柳》,用自己的話或積累的詞句等介紹柳樹
2.板書課題:提出問題并討論
(1)齊讀課題,請幾個同學讀題,思考為什么這么讀?
。2)從課題“青海高原一株柳”想到了什么?
學生估計會說:想知道“這是一株怎樣的柳?”——形;“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株柳?”——神;“從這株柳上受到什么啟發(fā)?”(“這株柳有什么魅力?”)——韻。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受
1、學生自讀課文,把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努力讀正確流利,思考,你覺得青海高原上一株柳是怎樣的一株柳樹呢?
2、師指導朗讀書寫生字。
深邃 一茬兒 虐殺 摧毀 堅韌 鐵錠
3、檢查朗讀(3、5、7、9)
4、這是一棵怎樣的柳樹?
板書:神奇、堅強、枝繁葉茂、高大挺拔、有著頑強生命力……
三、讀講第5節(jié),感受柳樹的旺盛生命力。
1、這是一株高大挺拔的柳樹,這是一株有著旺盛生命力的柳樹,文中用一節(jié)具體描寫柳樹的樣子?
2、交流:
扣住“兩合抱粗” 板書:粗壯 (練讀)
“百十余平方米” 結合教室長7米,寬6米) 板書:高大 (練讀)
“綠得蒼郁,綠得深沉”
“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
怎樣的綠色?給你一種什么感覺?(堅強)能讀出這種感覺嗎?(看圖、想象畫面、齊讀)
3、師:面對高寒和缺水,它居然長得這么好。所以作者說這是一株——(出示第二節(jié),生齊讀)
過渡:這株柳,它生長在怎樣的青海高原上,它的神奇究竟在哪?
四、讀講3-4節(jié),感受青海高原的蒼涼。
1、作者花了不少的筆墨寫了青海高原,輕聲讀3-4自然段,走進青海高原。
2、聯系課文,談談你眼中的青海高原?
扣句:
(1)在青海高原,每走一處,面對廣袤無垠的、青草覆蓋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藍天和凝滯的云團,心頭便彌漫著古典邊塞詩詞的悲壯和蒼涼。
a.學生談感受,出現哪些詞語?(荒無人煙、寸草不生、荒涼、死氣沉沉)
b.出示邊塞詩詞,自讀感受 。
《從軍行》王昌齡:“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涼州詞》王之渙:“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出塞》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c.指名選擇讀詩句,談感受,體會青海高原的悲壯、蒼涼。再讀第2節(jié),體會。
。2)我站在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連綿的鐵鑄一樣的青山,近處是呈現著赭紅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樹。沒有樹族的原野顯得尤其簡潔而開闊,也顯得異常的蒼茫。
a.學生談感受 (沒有一絲生機)
b.扣住“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樹” 朗讀。
3、思考:作者是寫柳的,卻花了不少的筆墨寫了青海高原,你覺得有必要嗎?為什么?
a.(環(huán)境襯托、烘托,更突出柳樹的堅強。)
b.我們寫作文時,你覺得什么時候可以用?
c.學生舉例:清潔工(嚴寒冬天、炎熱的夏天)郵遞員(風雨)高興的心情(優(yōu)美的環(huán)境烘托)
d.展示作文片斷:北風呼呼地吹著,把馬路上的參枝枯葉吹得到處亂飛。抬頭仰望天空,灰蒙蒙的一片。天氣冷得要命,即使把自己裹成“企鵝”,還是感覺陣陣寒意迎面襲來。
4、走進青海高原,每個人都感到蒼茫、悲涼,但恰恰是在這片土地上,偏偏有一株柳樹,一株只適宜在江南生長的柳樹,生長起來,壯大起來,造成高原……風景,這是為什么?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相信你對“神奇”會有更深的體會。
本文作者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并抓住了事物的特點,運用形象貼切的詞語來描寫。語言準確、凝練,特別是運用聯想與想象,使得語言更加活潑,富于變化。課文以優(yōu)美的筆觸,大膽地猜想與想象,描寫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樹,經過高原風雪,雷轟電擊,卻頑強地生活下來,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個壯麗而獨特的風景,贊揚了柳樹偉大的生命力。所以課堂上我不斷要求學生積累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與段落,并提供了一些相關的文學作品,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還提了一些如貝多芬、霍金、桑蘭、夏洛蒂·勃朗特等的事,讓
我把教學重點定為通過對文本的讀、思、議、悟,體會作者語言文字中蘊含的思想火花,體會這棵高原柳樹的神奇。神奇一,在于它在青海高原的惡劣環(huán)境中能成長得如此高大;神奇二,在成長過程中透出的那種超出想象的毅力和韌勁;神奇三,它是一個不屈于生命,頑強抗爭的群體的縮影,給人以無限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