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xué)案例
教學(xué)過程:
一、揭題解題,明確讀文重點(diǎn)
1.回憶寫柳的古詩,介紹柳樹常識
你見過柳樹嗎?請學(xué)生說說自己對柳樹的印象。提示學(xué)生回憶賀知章的《詠柳》,用自己的話或積累的詞句等介紹柳樹
2.板書課題:提出問題并討論
(1)齊讀課題,請幾個同學(xué)讀題,思考為什么這么讀?
(2)從課題“青海高原一株柳”想到了什么?
學(xué)生估計(jì)會說:想知道“這是一株怎樣的柳?”——形;“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株柳?”——神;“從這株柳上受到什么啟發(fā)?”(“這株柳有什么魅力?”)——韻。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受
1、學(xué)生自讀課文,把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努力讀正確流利,思考,你覺得青海高原上一株柳是怎樣的一株柳樹呢?
2、師指導(dǎo)朗讀書寫生字。
深邃 一茬兒 虐殺 摧毀 堅(jiān)韌 鐵錠
3、檢查朗讀(3、5、7、9)
4、這是一棵怎樣的柳樹?
板書:神奇、堅(jiān)強(qiáng)、枝繁葉茂、高大挺拔、有著頑強(qiáng)生命力……
三、讀講第5節(jié),感受柳樹的旺盛生命力。
1、這是一株高大挺拔的柳樹,這是一株有著旺盛生命力的柳樹,文中用一節(jié)具體描寫柳樹的樣子?
2、交流:
扣住“兩合抱粗” 板書:粗壯 (練讀)
“百十余平方米” 結(jié)合教室長7米,寬6米) 板書:高大 (練讀)
“綠得蒼郁,綠得深沉”
“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dú)特鍛鑄。”
怎樣的綠色?給你一種什么感覺?(堅(jiān)強(qiáng))能讀出這種感覺嗎?(看圖、想象畫面、齊讀)
3、師:面對高寒和缺水,它居然長得這么好。所以作者說這是一株——(出示第二節(jié),生齊讀)
過渡:這株柳,它生長在怎樣的青海高原上,它的神奇究竟在哪?
四、讀講3-4節(jié),感受青海高原的蒼涼。
1、作者花了不少的筆墨寫了青海高原,輕聲讀3-4自然段,走進(jìn)青海高原。
2、聯(lián)系課文,談?wù)勀阊壑械那嗪8咴?br>扣句:
(1)在青海高原,每走一處,面對廣袤無垠的、青草覆蓋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藍(lán)天和凝滯的云團(tuán),心頭便彌漫著古典邊塞詩詞的悲壯和蒼涼。
a.學(xué)生談感受,出現(xiàn)哪些詞語?(荒無人煙、寸草不生、荒涼、死氣沉沉)
b.出示邊塞詩詞,自讀感受 。
《從軍行》王昌齡:“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涼州詞》王之渙:“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出塞》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c.指名選擇讀詩句,談感受,體會青海高原的悲壯、蒼涼。再讀第2節(jié),體會。
(2)我站在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連綿的鐵鑄一樣的青山,近處是呈現(xiàn)著赭紅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樹。沒有樹族的原野顯得尤其簡潔而開闊,也顯得異常的蒼茫。
a.學(xué)生談感受 (沒有一絲生機(jī))
b.扣住“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樹” 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