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精選13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停歇可穩定最后一個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深處逆境時所表現出來的強大生命力。
重難點:
重點:大量的文本語言實踐(讀、思、議、悟)來領會作者文字中的思想火焰。
難點:能基本讀懂“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在全文的蘊涵之義。
教具準備:制作教學內容呈現課件
課時劃分: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詞語。
3、初讀課文,初步領悟青海高原上這株柳樹的非凡生命力。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準備:課前布置回憶或介紹寫柳的古詩。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1、【板書:柳】同學們,看到這個字,想到寫柳的古詩了嗎?【可帶學生回憶賀知章的《詠柳》】
2、補充:白居易還有一首《楊柳枝》也將初春新柳的婆娑輕揚,弱不勝鶯的風姿,描寫得細致入微。【出示,師念:依依裊裊復青春, 勾引春風無限情。 白雪花繁空撲地, 綠絲條弱不勝鶯!
3、師: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就很喜歡柳樹。很多文豪以柳入詩,寫下了不知多少美妙動人的詩篇。在色彩繽紛的大自然中,千姿百態的柳樹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它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柔中帶剛,剛柔并濟,有著一種獨特的美。常使得有情調的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4、【板書課題】提出問題并討論:(1)本文能不能用一個“柳”字做題目?用“一株柳”做題目可不可以?【相機介紹:青海高原位于世界屋脊東部,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它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高原上常年是凍土。有的地方夏秋兩季連續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氣溫很低,最冷的時候達到零下二十幾度,……】了解了青海高原的環境,再讀讀這個題目,你有了怎樣的疑問或想法呢?
5、過渡。航酉聛砦覀兙蛶е@些疑問初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受。
1、自己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詞語,讀不懂的詞語做上記號。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3、讀一讀下列各組詞語,想想它們在文中的意思
鐵鑄 鍛鑄
虐殺 摧毀
抱怨 畏怯
艱苦卓絕 起死回生
不可思議 望而生畏
。ㄗx正確各組詞語,在此基礎上,淺談讀完各組詞分別給你什么感覺。也就是詞語的意思及感情色彩。)
4、讀了兩遍課文,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談一談,并選擇能反應你這感受的相關語句讀一讀。
三、學習寫字。
1、師重點指導,學生寫字。2、展示評議。
四、布置作業
1、讀熟課文2、抄寫課文生字2遍。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研讀語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夠體會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進而能夠理解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命運作抗爭的人生哲理。
2、 憑借語言材料激發學生熱愛生命、不抱怨命運、敢于與艱難環境作抗爭的情感。
3、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難點:
指導學生領悟課文的語言文字,體會柳樹的強大生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引讀課題 青海高原一株柳。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青海高原的環境非常蒼茫和惡劣,課文中用了這些詞。【出示】
廣袤無垠、青草覆蓋的原野
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藍天 凝滯的云團
悲壯和蒼涼
讀一讀,讀出它們的畫面來。【生自由讀】——誰能讀出青海高原的這些特點?【指名讀,評價】——【再指名讀】——我們一起讀,并想象著這悲壯蒼涼的畫面。【齊讀】
3、就在這樣的青海高原上,卻有著一株柳,【指課題】一株作者在高原見到的唯一的柳,一株讓作者發出這樣感嘆的柳:【出示: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恳黄鹱x!君R讀】——你們突出了什么關鍵詞?(“神奇“)【紅色標出】——重讀它,再讀這段話。
4、過渡:它的“神奇”體現在哪兒?今天我們一起走近這株柳樹,用明亮的眼睛看,用敏銳的心來感受。輕輕打開課本。
二、精讀,感悟柳樹形象的“神奇”。
1、快速找到直接描寫這株柳形象的段落。(第五自然段)【出示】
2、自己讀一讀這段文字,讀出文字背后的畫面來!旧宰x】
3、這段有四句,你挑一句感受最深的來讀,并且說說你的理解和感受,準備一下。
a、“這株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濃密的樹葉覆蓋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樹陰。”
1)“兩合抱粗”有多粗?咱們兩個來演示一下!狙菔尽
2)這么粗壯的柳樹在江南可以看到嗎?(難)而且樹陰有百十余平方米,咱們教室大概有五十平方米,也就是說有兩個多教室這么大的樹陰,你說這課柳高大嗎?真是太高大粗壯了。這是一“奇”。
b、“樹干和樹枝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實而堅硬!
1)這句是寫它的引答 樹干和樹枝,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從哪里感受到它堅硬?(“生鐵鐵錠的色澤”)你們看到過鐵錠嗎?這個鐵錠現在不太容易看得到了,很硬,顏色很暗淡,我這有幅圖片,【出示】大門上的把手,它跟鐵錠是“同胞兄弟”,看看它的顏色怎樣?(暗淡,發黑),感覺它的質地怎樣?(堅硬)。說樹干和樹枝像它一樣的色澤,像它一樣粗實而堅硬,奇怪嗎?
3)提到“柳”,它素來以“柔”著稱,不是都說“柔柳”嗎?可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卻這么堅硬,這是第二“奇”。
c、“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郁,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
1)葉子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綠得這么……這么……是暗綠色的,我們平原上的柳樹是這個顏色嗎?(嫩綠、草綠、鮮綠)這又是一“奇”。
3)誰來讀讀它的這一“奇”?【指名讀】
d、“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
1)這句給你什么感覺?(很高大 生命力強……)
2)“巍巍然”和“撐立”讓我們有這樣的感覺。
4、我們分別讀了這段的四小句,感受到了這株柳形象上的“神奇”,請你連起來讀這段,整體感受一下。【自由讀】——誰來通過朗讀帶我們走近這株“神奇”的柳呢?【指名讀,評議】——你們能讀好嗎?我和你們一起讀一遍!君R讀】
三、引發想,感受柳樹生長過程的“神奇”。
1、過渡:那么,這株柳的“神奇”是不是就指它外形方面這三點呢?(不是)去默讀六七兩個自然段,你一定會找到答案!咀杂勺x】
2、這兩個自然段都是寫什么?(作者想象這株柳的生長過程)它的生長過程體現了“神奇”嗎?(體現了)拿出筆來,把其中反應它“神奇”的語句畫下來并讀好它。【再自由讀】
3、交流。
a、“風從遙遠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隨意拋散到這里,那一年恰遇好雨水,它有幸萌發了。風把一團團柳絮拋散到這里,生長出一片幼柳,隨之而來的持續的干旱把這一茬柳樹苗子全毀了,只有這一株柳樹奇跡般地保存了生命!
1)讀了這句,這株柳的“神奇”之處在哪?(1、種子隨意散落卻有幸萌發2、其他柳樹苗子全毀了而唯獨它存活了下來)2)怎么能說不神奇呢?3)來,我就還請你,還讀這段話,不過要把體現這株柳“神奇”的關鍵詞讀好,來,試試!
b、“自古以來,人們也許年復一年看到過,一茬一茬的柳樹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許熬過了持久的干旱,卻躲不過更為嚴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然而這株柳樹卻造就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出示】
1)說說你讀這段的感受。(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一歲就是指柳樹沒有能活滿一年的。)
2)但是這株柳樹呢?(造成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
3)不光柳樹,別的生物也活不到一年,你們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嚴重,連續兩個季節不下一滴雨,最冷的時候零下幾十度.,在這樣的環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樹苗子全毀了,只有這棵留下來了,而且長得高大粗壯,神奇嗎?把他找到的這段一起讀一讀。
c、“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歷了多少次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條;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這是一種多么頑強的精神!薄境鍪尽
1)你們對這一段也特別有感受吧?請大家再去認真讀這段,哪個詞語或句子讓你特別有感觸?
2)交流。(“一次又一次摧毀,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說明它經受了許多許多困難!敖洑v了多少次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條。” 感受到這株柳樹為了生存經受過的無數次的雷轟電擊。
3)由此可見,這株柳所處的環境非!獝毫印埧岬母咴L雪和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沒有體驗過,你們肯定想象不到它有多可怕。你們聽。【播放錄音】師描述:狂風呼嘯,雷電交加。大雪紛風,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仿佛看到這株柳樹那種可憐無助的樣子了,你腦海中的柳樹正在經受著怎樣的摧毀?它又怎樣面對的?(一陣狂風吹過來,把柳樹吹歪了,然后它又靠自己的精神站立了起來;險些連根拔起;一陣狂風吹來,樹干都斷了;每一次經受風雪的時候,都是差一點點被凍死,但是又奇跡般地活了過來;柳葉都被吹得四分五裂……)
4)這株柳樹就在經受這樣的摧毀,但它害怕了嗎?(沒有)而是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被劈斷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條)
5)讓我們再合作來讀這一段: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歷了多少次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干而又――……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這是一種多么——頑強的精神。
4、同學們,讓我們不妨像作者那樣,也來發揮我們的想象。當這株柳樹在高原的風雪雷電當中苦苦抗擊的時候,它的同類,那些平原柳樹它們此時此刻可能在干什么?(現在在沐浴著陽光;在肥沃的土地里汲取著營養;可能在吮吸著甜美的雨水;聽著游人的贊美;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婀娜多姿的身姿;在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同是柳樹,生活的環境卻不同,作者的家鄉灞河也以柳樹而聞名,閉上眼聽老師讀灞河的柳樹,待會兒說說它給你什么印象。【師配樂朗讀第八自然段】問:灞河的柳樹是怎樣的呢?(極易生長)同是柳樹,生活的環境卻如此不同?汕嗪8咴线@株柳樹抱怨了嗎?(沒有)讓我們讀課文的最后一段!君R讀】這段話中的最后一句話,里面有兩個數字不知道引起了你們的注意嗎?一個是九十九,一個是一。從這兩個數字中,你又讀出了什么?(九十九讓告訴我們它經歷的困難那么多,“一”讓我們知道生存的希望十分渺茫,)可是,它放棄了嗎?(沒有)捧起書,一起讀最后一段,讀出你的感受來,讀出對這一株柳的敬畏和贊美,讀出它的生命偉力!君R讀】
四、拓展。
1、讀著這樣的柳樹,我想起了一個人,一個我們學過的課文中的人物——司馬遷,他就像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在蒙受不白之冤之后,忍辱含垢,終于寫成了不朽的巨著——《史記》。讀著這株柳樹,我還想起了一句名言: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2、你想到了哪個人,想到了哪句名言了嗎?【交流】
3、我有三句話要送給大家【出示】
1)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們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2)只有扼住命運咽喉的人,才能創造生命的奇跡!
3)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我們都要勇敢面對,成為生活的強者!
我愿,它能成為你生命中的一筆寶貴的財富。
五、總結。
1、今天,我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去了青海高原,看到了那里唯一的一株柳樹。引讀——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2、此時,我相信,這株神奇的柳樹也已經深深地扎根在我們的心田,讓我們永遠記住它————“青海高原一株柳” (讀題)
板書設計“
青海高原一株柳
外形
神奇頑強
生長過程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聽寫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詞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是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是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教學難點: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是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教具準備:
錄音,投影(小黑板)
課前先學:
回憶或介紹寫柳的古詩或文章。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解題,明確讀文重點
1、回憶寫柳的古詩,介紹柳樹常識
。1)賀知章的《詠柳》
。2)結合有關資料介紹柳樹
2、板書課題:提出問題并討論
。1)本文能不能用一個柳字做題目,用一株柳做題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題目有什么好處?
3、教師示范讀
學生一邊聽一邊思考:這篇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的什么內容?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受
1、學生自讀課文,畫出文中生字詞語
小組交流學習,實在不懂的作上記號。
自由讀課文,將自己認為寫的比較好的詞語和句子圈點勾畫出來;借助工具書或討論理解字詞,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記號。
2、學生分節讀課文,隨時糾正,指名說說不理解的詞語。
3、整體把握,建立印象。
三、學習寫字
1、師重點指導,學生寫字
2、展示評議
四、布置作業
1、讀熟課文
2、抄寫課文生字2遍。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青海高原一株柳》,請大家把課題齊讀一遍。
二、學習課文
1、提問: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這株柳樹是什么樣子的,課文哪個自然段寫了柳樹的樣子?指名回答,出示第五自然段。
請一位同學把第五自然段讀一遍,這個自然段共幾句話?四句
大家把這個自然段仔細地讀一遍,想一想,這株柳樹有什么特點?指名回答
交流:
。1)兩合抱指的是什么?請學生演示,說明什么
。2)巍巍然是什么意思?
指導朗讀:讓我們一起把這段話再讀一遍,體會柳樹的高大粗實和生命的偉力。
2、這株柳樹長在哪里?青海高原跟我們這里一樣嗎?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的3、4自然段,想一想,青海高原跟我們這里有什么不同?
交流:這就是青海高原,大家看圖,看到了青海高原,你想到了哪些邊塞詩詞?同桌先討論討論。交流:
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涼州詞
。ㄌ疲┩鹾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在這樣的環境中,作者看到了這株柳樹,他覺得怎么樣?用書上的詞:神奇
指導朗讀:讓我們帶著這種神奇的感覺讀課文的3、4自然段,指導哦的讀音。
3、為什么說是唯一的一株柳樹呢?還有沒有其它的樹呢?為什么?那這株柳樹是怎么長起來的?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這株柳樹的生長過程?6、7
請大家默讀6、7自然段,劃出你認為寫得最精彩的語句,等會我們來交流。
出示:
(1)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
。2)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1)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讓我們再來看一看青海高原吧,看圖,講述:是啊,環境是多么惡劣,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被稱為世界屋脊,它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兩季連續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氣溫很低,最冷的時候達到零下二十多度。在這樣的環境中,這株柳樹竟然活了下來,真是一個奇跡!
(2)從這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你體會到了什么?
這是一株怎么的柳樹?讓我們用贊美的語氣再來讀一讀第五自然段。4、課文寫到這里已經很完美了,作者為什么還要寫家鄉灞河邊的柳樹呢?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第8自然段,
同是一種柳樹,生活的道路和命運一樣嗎?
你能用書上上的詞來概括出灞河邊柳樹的特點嗎?如果說灞河邊的柳樹是婀娜多姿、風情萬種的話,那么青海高原上的柳樹就是 、 的?
相比之下,作者是喜歡哪里的柳樹?你呢?為什么?
作者是借灞河邊的柳樹來反襯出青海高原上的柳樹的頑強。
5、出示:最后一個自然段
指名讀 理解意思 齊讀
三、拓展:
站在這樣的柳樹跟前,我想起了一個人,一個我們在五年級學過的課文中的人物司馬遷
他就像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他(她)在蒙受不白之冤之后,忍辱含垢,終于寫成了不朽的巨著《史記》。
站在這株柳樹跟前,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你想到了哪個人,想到了哪句名言?交流。
四、總結課文
這篇課文的的題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借柳樹來贊美有著這種精神的人,我相信學了這篇課文之后,同學們一定會在自己的心中種下這株柳樹。最后送給同學們一首歌,用這首歌來結束我們這節課。
五、作業:
、伲 )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們( )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②( )扼住命運咽喉的人,( )能創造生命的奇跡!
、郏 )遇到怎樣的困難,我們( )要勇敢面對,成為生活的強者!
板書設計: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壯觀而獨立
粗
神奇 形狀 枝干 葉子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高原上柳樹的獨特形象和作者的合理想象,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身處逆境時所表現出來的強大生命力。抓住“撐立”體會作者對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敬畏與贊美,進而感悟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命運作抗爭的人生哲理。
3.學習“對比”“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學習目標:
1、抓住重點詞句,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及身處逆境時所表現出來的強大生命力。
2、感悟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命運作抗爭的人生哲理。
課前準備:
收集具有頑強生命力的人或事的感人故事。
教具:白板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導入課題:(提前板書課題)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5課《青海高原一株柳》,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上節課,我們已經通過3、4自然段了解了青海高原,誰來說說,青海高原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說)
在蒼茫與荒涼、環境惡劣的青海高原上,長著這樣一株柳樹,它造成了高原壯觀的一方獨立的風景。
2.明確目標:這節課就讓青海高原這株柳樹再次走進我們的心中,去感受它的神奇,去感悟它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課件出示:感受柳樹神奇 感悟人生哲理)
3.預期效果:用心地品味語言文字,你一定能有所思考,有所收獲。
二、民主導學:
一讀柳樹,走近柳樹品 “神奇”。
上節課已經初讀了課文,你還記得直接描寫柳樹的段落嗎?
任務一:
下面請大家自由地、用心地讀讀第五自然段,邊讀邊劃出能體現柳樹特點的詞語,說說你看到了一株怎樣的柳樹?畫好的同學試著把柳樹的這些特點讀給你的同桌聽。
自主學習:
生自己劃,師巡視指導。
展示交流:
你可以用眼神、用高舉的手、用坐正的身體告訴老師,你已經準備好了。
課件出示:第五自然段?梢越涣髁藛?說說你看到了一株怎樣的柳樹?
預設1:我看到了一株高大粗壯的柳樹,我是從“兩合抱粗”看到了它的粗壯,從“百十余平方米”看到了它的高大。(學生板書:粗壯 高大)
預設2:我看到了一株枝干粗實而堅硬的柳樹,我是從“生鐵鐵錠的色澤”看出來的。
在作者看來,那粗壯結實的枝干就是一塊經過大自然鍛鑄的生鐵鐵塊。鐵錠是古代紡機上用的`用生鐵鐵塊鍛鑄的大鐵塊,色澤灰暗。敲一敲,似乎能夠聽到像金屬發出來的聲音,聽起來很堅硬。多么形象的描寫!試著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學生板書:粗實 堅硬)
孩子們,這么一讀,柳樹粗實而堅硬的枝干就印在我們腦中了。
預設3:我看到了一株葉子綠得蒼郁和深沉的柳樹,我是從看出來的。
評價:這些詞很重要,也把它們圈住。(學生板書:蒼郁 深沉)“郁”是郁郁蔥蔥,“蒼”是飽經風霜。那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會變得深沉?
預設1: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會變得深沉。
預設2:經歷了風雨也會變得深沉?
孩子們,這株柳樹的樣子就出現在我們面前了。它的外形——高大粗壯,枝干——粗實堅硬,葉子——蒼郁深沉,老師覺得這些詞來描寫柳樹都很普通,但在作者眼里,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造成了高原一方獨立的風景。(教師板書:神奇)孩子們,如果長在平原,長在水邊,那是一株極其平常的柳樹,而這樣高大、挺拔的柳樹竟是長在——蒼;臎龅那嗪8咴希媸遣煌瑢こ。連起來讀一讀這一段,讓我們記住這株不同尋常的柳樹!一定要注意我們剛才圈出來的這些詞語。(課件出示點紅勾住詞的第五自然段)
面對這株不尋常的柳樹,作者發出了這樣的贊嘆“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課件點紅“撐立”)你們看這個撐立的“撐”,提手旁加個掌,手掌用力就是撐。那么同學們,難道這個撐立僅僅是寫出了這株柳樹高大粗壯的樣子嗎?在蒼茫、荒涼的青海高原上,這株柳樹向上生長需要撐立,向下扎根也需要撐立,頂天立地更需要撐立?吹竭@個“撐立”,你想到了什么?
過度:文中的作者也注入了這株柳樹猜測與想象!讓我們隨著作者的猜測與想象一同走進柳樹的生活歷程。讀了之后啊,我相信你對這個詞含著的意思會有更深的理解了。
二讀柳樹,走進柳樹生活歷程,感悟“撐立”,啟示人生。
任務二:
默讀課文6,7自然段,哪些語句讓你感受到了它在高原上生存下來特別的不容易?
(1)把相關的句子畫下來,并及時寫下自己的感受。
(2)批注完的同學可以小聲地和你的同桌交流。
自主學習:學生邊讀邊批注,同桌交流,教師隨機指導學困生。
展示交流:哪些語句讓你感受到了它在高原上生存下來特別的不容易?
●想象:持久的干旱和嚴酷的寒冷
預設1:我從“風從遙遠的河川……”感受到了它在高原上生存下來特別的不容易。
預設2:我從“自古以來,人們也許年復一年看到過,一茬一茬的柳樹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許熬過了持久的干旱,卻躲不過更為嚴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感受到了它在高原上生存下來特別的不容易。(學生板書:干旱寒冷)
你知道高原上最冷的時候有多少度嗎?(達到零下六十度,滴水成冰,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這就是“嚴酷的寒冷”)。持久的干旱能持續多長時間呢?
小結:孩子們,一株柳樹能做到支撐、忍受、堅持,還有什么能把它難倒?所以,持續的干旱把這一茬柳樹苗子全毀了,只有這一株柳樹——奇跡般地保存了生命。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然而這株柳樹卻——造就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奇跡般地發芽,奇跡般地存活,確實不易呀!
過渡:太不容易了,還有嗎?
●想象:屠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和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
預設:第七自然段: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歷過多少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條。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這是一種多么頑強的精神。
1、這段話告訴我們,柳樹經受的考驗還有——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和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
這個“虐”字,同學們拿出手跟老師寫,特別容易寫錯。上邊是虎字頭,下邊是橫,然后是豎折橫。虐是殘酷的虐待,屠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和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沒有體驗肯定想象不出有多可怕。你們聽(課件:風雪聲、雷轟電擊)這就是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和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它們像無情的殺手在摧毀這株柳樹,你能想象柳樹在遭受摧毀時無助可憐的樣子嗎?你仿佛看到它——
預設1:我仿佛看到它東搖西擺的,柳枝被吹掉了。
預設2:我仿佛看到這幾株柳樹慢慢地被連根拔起。枝頭都斷光了。
預設3:我仿佛看到這幾株柳樹枝干被很厚的雪壓斷了。
評價:是啊,柳樹就在遭受著這樣的摧毀,我們有了體驗之后再來讀讀這二個詞組。(點擊變紅:“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 “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
2、這里的高原風雪和雷轟電擊與我們見到的一樣嗎?在蒼茫、荒涼的的青海高原上,遇到那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和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時,只有它在頂,只有它在撐,想想這些,再來讀讀。
孩子們,聽出來了嗎?這就是(我們一起來讀)——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這就是——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
感悟柳樹頑強的生命力
3、盡管高原上的風雪雷電是這樣的兇狠殘暴,柳樹害怕了嗎?而是——(點擊變藍: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被劈斷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條。)誰來一個人讀讀這二個半句。你讀。
他在拼命地熬啊,挺啊,堅持啊。誰再讀?(生讀)它這是在跟死神較勁呢,是吧?大家一起來讀讀這二個半句。讀。(生齊讀)它就是這樣撐過來的。同學們,柳樹經受摧毀僅僅是難得一次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你們看這里用了幾個“多少”?(點擊加重點號)誰能讀好幾個帶“多少”的短句。是啊,讀“多少”時,這個“多”字音調可以上揚一點,你再來讀。這幾個“多少”寫出了柳樹遭受的摧毀是多么地頻繁。但柳樹畏怯了嗎?(沒有)沒有畏怯,(引讀)而是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
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被劈斷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條;被劈斷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條;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評價:可見,它這種一定要撐下去的決心是多么地大呀。
4、同學們,我們甚至可以想象到很多時候,也許當它被折磨得死去活來覺得自己快撐不下去的時候,他會怎么鼓勵自己的呢?
5、這是一種怎樣的撐立啊同學們?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
預設:頑強、堅持不懈、不畏艱難、堅強不屈、勇往直前、不屈不撓……(學生上臺板書)
小結:就是這樣一株柳樹,它巍巍然撐立在蒼茫、荒涼的青海高原上,正是因為它長時間這樣的撐立,接連不斷地創造著生命的奇跡,成就了高原上一方壯麗的風景(師完善板書)的確不容易呀!
對比:與家鄉灞河邊的柳樹
1、快速瀏覽課文的8自然段,從家鄉灞河的柳樹中你又讀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什么?
預設:家鄉柳樹越是“極易存活”,我們越感到高原柳樹的存活之不易;家鄉柳樹越是“極速生長”,我們越感到青海高原這株柳生長之不易。從而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板書)對比是為了襯托——柳樹生存的不容易。可見作者的獨具匠心!
2、指學生板書:讀到這兒,我們對這株不屈不撓的、堅持不懈的、堅強……的柳樹油然而生敬畏之情,讓我們帶著這樣敬畏的心情讀讀這株柳樹,讓它佇立在我們的心中。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
過度:難怪作者說: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我想,作者敬畏的不僅僅是它的形象,更是它對命運的抗爭。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出示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三、檢測導結:
1.目標檢測:
這段話僅僅是在寫柳樹嗎?老師在讀這段時,不由得想到了許多。我相信大家也一定深有感觸。請大家再靜靜地默讀這段,你想到了什么?
2.結果反饋:(學生自由發言)
老師從你們的表白中,感到你們在說柳,也賦予了樹人的情懷。其實作者寫柳,也在寫人。作者寫柳的生長歷程,也在寫人的生活經歷。這種寫法叫——借物喻人。(教師板書)
3.總結反思:
這節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有遺憾的地方嗎?
總結:作者敬畏柳樹頑強的精神,也在敬畏具有柳樹這種品格的人。孩子們,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運在不斷地考驗著我們,當我們面對挫折時,你一定要想起——青海高原一株柳!當我們歷經磨難時,你也一定要想起作者的這句飽含哲理的話——(生讀紅色字體部分)
板書設計: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畫成一棵樹:
神 奇
干旱 寒冷 粗大 濃密
高原 風雪 撐立 粗實 堅硬 對比
雷轟 電擊 蒼郁 深沉 借物喻人
頑強 不屈不撓 堅強不屈
堅持不懈 堅韌不拔 百折不撓 不畏艱難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篇4
。ㄒ唬┙虒W內容分析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陳忠實的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第五單元中第一篇課文,本文以優美的筆觸,大膽的猜測
與想象,描寫了青海高原上一株柳,經過高原風雪,雷轟電擊,卻頑強地生
活了下來,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個壯觀而獨立的風景,贊揚了柳樹偉大的生命力。
本文共9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開篇點題,寫這是一株平常的柳樹。第二自然段話鋒一轉,這是一株令我望而生畏的神奇的柳樹。第三四五自然段,給我們展示了一株巍巍然挺立于高原之上的柳樹,以其獨特的形象,給荒蕪,蒼茫的青海高原帶來了一方獨立的風景,給人以生命力量的震撼與感召。第六七自然段,通過作者的猜測和想象,演繹了這株柳樹如何在高原嚴寒與雷轟電擊中頑強地生存下來的堅貞力量與不屈的生命力,第八九自然段通過與名貫古今的灞河柳樹相比較,贊揚了高原之柳沒有抱怨與畏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全部身心之力生存下來,在一線希望中成就了一片綠陰。
。ǘ⿲W生學習情況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初步的品詞賞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學生樂于接受新鮮事物,求知欲較強,一經點撥便能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情感也易被激發。但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個性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其一,1.學生已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經過培養,學生能夠結合平時的訓練,從整體到局部,從粗讀到細讀,多次對文章品味,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進行精神世界的互通。這不是一日之功,與任教教師平時長期的培養與熏陶密不可分。其二.學生已形成較強的閱讀能力。并能做出準確地分析和判斷,正確把握文章的內容,抓住重點,語言文字,學生能用自己的話清楚的表達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感受。
其三,.學生已擁有良好的思維品質。由于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注意根據新課程的理念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給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互動對話留下了靈動、充分的空間,因此學生能夠在高質量的對話實踐中,思維的深刻性、廣泛性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ㄈ┰O計思想
一、突出一條主線
“神奇”“奇跡”是兩個關鍵詞,是全文的文眼。抓住這兩個詞,就可以抓
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抓住這兩個詞就能十分順利地帶著學生去感受“眼中之柳”的神奇,感受“心中之柳”的頑強。整堂課中的回憶主要內容、想象抗爭的情景、感悟文章的中心等環節都直接或間接地指向這兩個中心詞。
二、凸顯一個形象
只有不斷地呈現,才能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具體的形象。因此,第5小節(柳樹的外形)成為課堂上反復出現的內容。前后一共出現三次:在蒼茫的青海高原的背景中,柳樹第一次出現;在持續的干旱和嚴酷的寒冷中,柳樹再次出現;在經歷了許多的自然災害后,柳樹第三次出現。為的就是使柳樹的形象在具體的環境中呈現,環境越是惡劣,柳樹的形象就越是高大,學生的腦海中也就能夠產生柳樹高大的形象了。
三、感悟一種精神
首先,感悟柳樹的精神需要扣住中心句反復讀悟。第9節中,作者直抒胸臆,贊嘆柳樹頑強的精神。課堂上分兩次呈現,一是課始階段,請學生試著有感情朗讀,跟作者的感悟進行對話,提出問題。二是在課末階段,通過有感情地,反復地,有層次地朗讀,加上自我感悟的暢談,使柳樹的精神牢牢地植入孩子的心中。
其次,感悟柳樹的精神需要通過具體的事例來證明。學生只有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課文內容的引領下想象青海柳與惡劣的環境抗爭的一個個畫面,才能真正感受到柳樹精神的頑強。為了使學生的想象更加合理,把畫面、聲響、文字等資料引進課堂,成為學生和文本對話的最好的中介。
。ㄋ模┙虒W目標、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聽寫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2、通過研讀語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夠體會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進而能
夠理解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命運作抗爭的人生哲理。
3、憑借語言材料激發學生熱愛生命、不抱怨命運、敢于與艱難環境作抗爭的情感。
4、學會本課8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想象青藏高原一株柳的形象,感悟青海高原的環境惡劣,進而品味這株柳樹強大的生命力。
教學難點:1.讀懂“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在全文的蘊涵之義。
2.研讀語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夠體會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進而能夠理解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命運作抗爭的人生哲理。
(五)教學過程設計(版書設計)
一、揭題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展示賀知章的《詠柳》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齊讀——《青海高原一株柳》。
3、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強化雙基訓練
1檢查生字讀法
2出示詞串:
廣袤無垠 青石嶙峋 深邃的藍天 凝滯的云團
粗實 堅硬 蒼郁 深沉 巍巍然
艱苦卓絕 起死回生 頑強 毅力 韌勁
3讀詞語、自由讀、開火車讀。
三、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1、思考一下這詞串分別描寫了什么?
第一組寫了青海高原的氣候、環境。——惡劣
第二組寫了這株柳樹的外形。——獨特
第三組寫的是這株柳樹的精神。——頑強的毅力與韌勁
2、找找課文中哪些段落分別描寫了這些內容?
環境惡劣(3-4) 外形獨特(5) 精神頑強(6-9)
3、指名分小節朗讀
誰帶我們進入荒蕪、蒼茫的青海高原?(讀3-4)
誰給我們描述這獨特的高原之柳?(讀第5小節)
誰讓我們感悟這高原之柳的生命偉力?(讀6-9小節)
這是一棵怎樣的柳樹?(讀1-2小節)
四、初見柳樹,走進青海高原。
1、咱們來看看這株柳樹是什么樣的?(出示:第五節)
2、誰來讀?(指名讀)
3、就是這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邊極其平常的柳樹,但在作者的心目中,(引讀: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因為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那就讓咱們走進青海高原吧!請同學們默讀第3、4自然段,細細地讀,將文字讀成畫面。
4、你眼前的青海高原是什么樣的?給你什么感覺?你從哪里讀出來的?
▲出示:在青海高原,每走一處,面對廣袤無垠、青草覆蓋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藍天和凝滯的云團,心頭便彌漫著古典邊塞詩詞的悲壯和蒼涼。
青海高原古時候就是邊塞戰場,詩人們經常將青海高原的荒涼寫于詩中。羌笛的哀婉,長云的凝重,無不讓青海高原籠罩在蒼涼的氛圍中,誰再來讀讀這句話。
▲出示:我站在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連綿的鐵鑄一樣的青山,近處是呈現著赭紅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樹。沒有樹族的原野顯得尤其簡潔而開闊,也顯得異常的蒼茫。
你看見了什么?給你什么感覺?從哪里讀出來的?
在這異常蒼茫的青海高原,作者卻驚見了一株柳樹。讓我們再來看看這株柳樹。
出示:第五節
你們再讀讀,此時此刻,你又有什么感覺?
難怪作者走到李家峽水電站總部的大門口,一眼就瞅見了這株大柳樹,不由得“哦”了一聲,難怪作者會發出這樣的驚訝,(引讀------這株柳樹怎么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造成高原如此壯觀的一方獨立的風景?
5、小練筆:如果你就是作者,你會想寫什么?“哦!---_______”
五、總結談話,提升學生能力
今天這節課我們已經初步感受到了高原之柳所經歷的磨礪,下節課我們將繼續探究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為什么會神奇到令人望而生畏?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平凡神奇 環境惡劣
外形獨特 精神頑強
。┰O計創新處
1.本著“以人為本,以讀為主”的教學理念,立足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探究”能力的培養,將學生動起來,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理清文本內容,感受文本內涵,使讀與思緊密結合,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2. 在自主閱讀基礎上,挖掘語言文字“撐立”、“佇立”的內涵,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讀懂一棵樹,讀懂一種精神,感知這珠柳樹在高原嚴寒與雷轟電擊中頑強地生存下來的堅貞力量與不屈的生命力
。ㄆ撸┙虒W小結與反思
《青海高原一株柳》以酣暢淋漓的筆觸介紹了生長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壯的柳樹,這棵柳樹雖然是一株極其平常的柳樹,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著頑強精神的、神奇的柳樹,告訴人們面對人生的困境和艱難,不能抱怨命運,應該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生存環境抗爭。
對于課文中的語句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情境體驗才能感受更深。在學習第5自然段的柳樹的外形特點時,出示了江南柳樹的柔弱形象,指導學生抓住課文中對高原柳的外形描寫去想象其高大、蒼郁和茁壯。為了幫助學生感受高原時,我拓展了一些古典邊塞詩詞,出示了邊塞畫面,配上古典的音樂,為他們的理解營造了情境,使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高原柳樹生存環境的艱難。重點理解6、7 自然段時,需要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跟隨作者的想象去描繪高原柳在生存之時遇到的各種困難。我在處理時給學生一些情境提示,讓他們自己去想一想,寫一寫,讀一讀,說一說。使學生在朗讀感悟中體悟文本傳遞的情感。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篇5
一、回顧環境導入:
1、師:經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青海高原的環境是異常的蒼茫、惡劣,課文中用了這些詞和短語來描繪,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課件出示:廣袤無垠
青草覆蓋的原野
寸草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藍天
凝滯的云團
悲壯和蒼涼
2、師:讀的時候如果速度再慢一點,就能讀出意境了,再來一次好嗎?
3、可是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卻生長著一株柳樹。這真是一棵怎樣的柳樹?(神奇)
二、感知柳樹的外形
1、神奇不神奇?看看就知道,現在就讓我們走近這棵神奇之樹!
出示一段文字:這株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濃密的枝葉覆蓋出大約百十余平方米的樹陰;樹干和枝葉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礪而堅硬;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郁,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的感召。
2、這是一棵樹嗎?有同學會說,這不是樹,這是一段文字。它就是一棵樹,這棵樹躲在語言文字的后面,讀著讀著,這棵樹的奇異之處就會從語言文字中顯現出來,先自己讀一讀這段文字。
3、交流
A、一奇:樹干和枝葉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礪而堅硬;生鐵鐵錠
硬――柔
男生讀
B、二奇:這株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濃密的枝葉覆蓋出大約百十余平方米的樹陰;粗壯高大
齊讀
C、三奇: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郁,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綠得蒼郁,綠得深沉――嫩綠,草綠,鮮綠,但這株柳樹卻綠得那么蒼郁,那么深沉,奇怪嗎?
齊讀。
過渡:
師:柳樹是這樣的高大粗壯,所以課文中說它是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板書:撐立
這個“撐”字,手掌用力就是撐。難道這個“撐立”僅僅是寫柳樹在高原上高大粗壯的樣子嗎?別急,我們再來讀書,這一回,我們快速默讀課文的六、七兩個自然段,讀完之后,你對“撐立”會有更深的理解和體會。
三、想象感悟釋疑:(六、七自然段)
1、師:讀了這兩段之后中,你覺得柳樹在高原上撐立容易嗎?哪些看出不容易呢?拿出筆來,把重點的句段劃下來?梢栽谶吷蠈憣懩愕淖x書感受。
2、交流
。ǔ鍪荆┮徊缫徊绲牧鴺涿缱釉诖禾烀俺鲇衷谙奶旌邓溃苍S熬過了持久的干旱,卻躲不過更為嚴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
師:說說你讀書的感受。(生:柳樹生長要面臨的兩大困難是:持久的干旱和嚴酷的寒冷。)
師:你們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嚴重嗎?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被稱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兩季連續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氣溫很低,最冷的時候達到零下二十多度。在這樣的環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樹苗子全毀了,只有這棵留下來了,我們真替他慶幸,好好讀讀這句話。
師:還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它撐立的不容易?
。ǔ鍪荆╅L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歷過多少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條。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交流感受
師:殘酷的高原風雪和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沒有體驗過,你們肯定想象不到它有多可怕。你們聽。
師:狂風呼嘯,雷電交加,大雪紛風,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仿佛看到這株柳樹那種可憐無助的樣子了。你們看到它怎樣可憐無助的樣子了?你腦海中的柳樹正在經受著怎樣的摧毀?
生交流……
師:這株柳樹就在經受這樣的摧毀,但它害怕了嗎?(沒有)
師:凍死過多少次,他又……復蘇過來。
師:被劈斷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條。
師:誰來讀讀這兩句?生讀: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歷過多少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條。
師:我仿佛看到它在咬著牙堅持。生讀。它在熬,在挺。小組讀。它這是在和死神較勁呢!齊讀
師:柳樹經受這樣的摧毀僅僅是難得一次嗎?你從哪兒讀出來的。
指導讀好“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薄岸嗌佟。
指名讀
齊讀
師:這三個“多少”寫出了柳樹經受的摧毀是多么的多和頻繁。但柳樹畏怯了嗎?引出“又”
生:沒有。
師:而是凍死過多少次――
生:又復蘇過來。
師:你們這個“又”字讀得真好。被劈斷了枝干而――
生:又重新抽出新芽。
師: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次又一次――
生:又起死回生。
師:用了幾個“又”字?
生:四個。
師:這四個“又”字讓我們感受到它的堅持是多么執著。我們甚至可以想象,也許很多時候它被折磨得死去活來,覺得自己快撐不下去的時候,它會怎么鼓勵自己?
生:我一定要撐下去,只要熬過這幾次風雪就好了。
師:它就是這樣給自己打氣的。
生:其他柳樹都死了,自己一定要活下去。
師:正因為有了這樣一定要活下去,撐下去的信念,所以它才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讓我們再合作來讀這一段: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歷了多少次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
生:又復蘇過來。
師: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干而又――
生:重新抽出了新條。
師: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
生:起死回生。
師:這是一種怎樣的撐立,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
生:頑強。
師:會寫這個詞嗎,寫在黑板上。眾生寫。
師:同學們,這么多的詞,都可以來詮釋這個“撐立”。
四、比較體會精神:
師:同學們,讓我們不妨像作者那樣,再來發揮我們的想象。當這株柳樹在高原的風雪雷電當中苦苦撐立的時候,它的同類,那些江南的柳樹它們此時此刻可能在干什么?
生: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婀娜多姿的身姿。
生:在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師:同是一株柳樹,生活的環境卻不同,可柳樹抱怨了嗎?
生:沒有。
五、感悟品質,深化情感
師:讓我們讀課文的最后一段。生讀。
師:這段話中的最后一句話,里面有兩個數字不知道引起了你們的注意嗎?一個是九十九,一個是一。
師:從這兩個數字中,你又讀出了什么?
師:“九十九”讓我們感受到它經歷的困難那么多,可它害怕了嗎?“一”讓我們感到它生存的希望那么小,可是它放棄了嗎?
生:沒有。
師:所以作者這樣寫。讀。
生讀: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
六、首尾呼應,內化情感
師出示:這株柳樹,它就這樣咬著牙,撐立在有著――
生:廣袤無垠
青草覆蓋的原野
寸木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
師:它就這樣堅忍不拔,永不放棄地撐立在有著――
生:深邃的藍天
凝滯的云團
悲壯和蒼涼的青海高原上。
師:它就這樣撐啊撐,撐出了高原上壯麗的――風景
師:你們想不想再去看一看這道壯麗的獨特的風景。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描寫柳樹樣子的話。這一回你們讀的時候一定會有更深的體會。
生讀: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的感召。
師:這回你知道為什么它能長得這樣的高大、粗壯了嗎?
生讀: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郁,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
師:這回你肯定知道,它為什么綠得這么蒼郁,這么深沉?
生:樹干和枝葉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礪而堅硬。
師:為什么它們這么堅硬?
生:因為在許多柳樹苗中,只有這株堅強地活了下來,它經歷過許多的磨難。
師:此時此刻,這株柳樹像這個頂天立地的巨人,撐立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讓我們情著崇敬的心情讀讀這段話,如果坐著讀不能表達心情,讓我們站著讀。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
師:難怪作者在開始的時候這樣寫,咱們一起讀。
生讀: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師:這里用了一個“佇立”,而不用“撐立”,你覺得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嗎?
生:“佇立”表示是長時間地站著,這株柳樹在青海高原上已經有很長時間了?隙ń洑v了很多磨難和困難才活下來的。
師:它已經在高原上很久很久,我們也相信,它能繼續在高原上撐立下去。讓我們情著崇敬的心情,再來讀一讀課文的題目。誰想一個人來讀題目。
生讀課題。
師:你想強調什么?
生:一株。
師:為什么?
生:因為高原上只有一株柳樹,看不到其他柳樹了。
生讀。
師:你想強調什么?
生:因為它是唯一一棵柳樹,經歷過很多折磨的。
師:我懂你的意思了,這株柳樹能夠在高原上生存下來,你覺得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所以他要強調這一株柳。
師:同學們,今天你們可真了不起,你們讀懂了兩個詞,一個是撐立,一個是佇立。其實你們已經讀懂了一棵樹,讀懂了一種精神,當然也讀懂了作者遣詞造句的良苦用心,老師希望這棵柳樹的精神能夠永遠佇立在每個人的心中。因為它用堅強不屈、頑強……的精神,創造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篇6
《青海高原一株柳》這篇課文以酣暢淋漓的筆觸介紹了生長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壯的柳樹。這棵柳樹雖然是一株極其平常的柳樹,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著頑強精神的、神奇的柳樹,告訴人們面對人生的困境和艱難,不能抱怨命運,應該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生存環境抗爭。教學中,我注重提綱挈領,使得整個課堂教學層次分明。
“神奇”就是本篇課文的“神”之所在。在這堂課上,我始終緊扣“神奇”兩字,以“神奇”為切口,和學生一起走進文本,研讀文本,引導學生從“柳樹的樣子”和“柳樹的成長歷程”兩個大的方面著手。
在細讀課文第五自然段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兩合抱粗”、“百十余平方米”、“粗實而堅硬”等感受柳樹外在的神奇。
在理解柳樹頑強非凡的生命力的時候,我緊緊抓住“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郁,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這兩句中的“巍巍然”和“撐立”上。然后非常自然地用一句話“這樣一株神奇的柳樹僅僅是指它樣子的神奇嗎”過渡到第六、七小節,抓住“干旱”、“寒冷”“不可思議的奇跡。”“經受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在分析理解的基礎上一遍又一遍引讀這句話,讓學生了解這株柳樹在經歷了無數次干旱、嚴寒、高原風雪和雷轟電擊卻又能一次次活過來,從而更深刻地感悟到這株柳樹頑強的生命力和內在的神奇!
語文課堂永遠存在缺憾。我在處理這篇課文時,明顯有“趕”的現象,朗讀和體會仍不夠充分,為了順利完成教學環節,有點到即止的缺陷。同時大容量、快節奏的教學對我本人、班級中的學生都是一大考驗,整節課大家不會有半點閃失,注意力高度集中,但班級中總會有一部分學困生,他們的思維會跟不上趟,缺少自我思維、感悟的時間。以后在自己的課堂中對重點內容應放慢一點節奏,讓大多數學生能充分感悟,能有自己獨立思考的時間。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課文以優美的筆觸,大膽地猜測與想象,描寫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樹。經過高原風雪,雷轟電擊,卻頑強地生活了下來,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個壯觀而獨立的風景。
全文共9個自然段,層次清晰,語言優美流暢,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為人們戰線了一幅獨特的充滿生命力量的風景畫,是豐富學生語言積淀和情感體驗的好材料。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詞語。
3.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時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是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詞語。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回憶或介紹寫柳的古詩。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明確讀文重點
1.回憶寫柳的古詩,介紹柳樹常識
賀知章的《詠柳》
結合影象資料介紹柳樹
2.板書課題:提出問題并討論
(1)本文能不能用一個柳字做題目,用“一株柳”做題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題目有什么好?
教師示范讀
學生一邊聽一邊思考:這篇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的什么內容?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受
1.學生自讀課文,畫出文中生字詞語
小組交流學習,實在不懂的作上記號。
自由讀課文,將自己認為寫的比較好的詞語和句子圈點勾畫出來;借助工具書或討論理解字詞,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記號。
2.學生分節讀課文,隨時糾正,指名說說不理解的詞語。
3.整體把握,建立印象
三.學習寫字
1.師重點指導,學生寫字
2.展示評議
四.布置作業
1.讀熟課文
2.抄寫課文生字2遍。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研讀語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夠體會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進而能夠理解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命運作抗爭的人生哲理。
2、憑借語言材料激發學生熱愛生命、不抱怨命運、敢于與艱難環境作抗爭的情感。
3、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難點:
指導學生領悟課文的語言文字,體會柳樹的強大生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青海高原一株柳》,指讀課題。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想想作者從幾個角度來寫青海高原這株柳的?(板書)
3、這是一株怎樣的柳樹?出示: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過渡:它的“神奇”體現在哪兒?今天我們一起走近這株柳樹,用明亮的眼睛看,用敏銳的心來感受。
二、精讀,感悟柳樹形象的“神奇”。
1、快速找到直接描寫這株柳形態的段落。(第五自然段)
2、自己讀一讀這段文字,讀出文字背后的畫面來。
3、這段有四句,你挑一句感受最深的來讀,并且說說你的理解和感受,準備一下。
A、“這株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濃密的樹葉覆蓋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樹陰!
(1)“兩合抱粗”有多粗啊?咱們兩個來演示一下。
。2)這么粗壯的柳樹在江南可以看到嗎?而且樹陰有百十余平方米,咱們教室大概有五十平方米,也就是說有兩個多教室這么大的樹陰,你說這課柳高大嗎?真是太高大粗壯了。這是一“奇”。
B、“樹干和樹枝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實而堅硬。”
(1)這句是寫它的什么?樹干和樹枝,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從哪里感受到它堅硬?(“生鐵鐵錠的色澤”)你們看到過鐵錠嗎?這個鐵錠現在不太容易看得到了,很硬,顏色很暗淡,你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嗎?大門上的把手,它跟鐵錠是“同胞兄弟”,看看它的顏色怎樣?(暗淡,發黑),感覺它的質地怎樣?(堅硬)。說樹干和樹枝像它一樣的色澤,像它一樣粗實而堅硬,奇怪嗎?
。3)提到“柳”,它素來以“柔”著稱,不是都說“柔柳”嗎?可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卻這么堅硬,這是第二“奇”。
C、“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郁,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
。1)葉子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綠得這么……這么……是暗綠色的,我們平原上的柳樹是這個顏色嗎?(嫩綠、草綠、鮮綠),理解“鍛鑄”。(先作字面的理解)這又是一“奇”。
(3)誰來讀讀它的這一“奇”?
D、“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
。1)這句給你什么感覺?(很高大 生命力強……)
。2)理解“巍巍然”和“撐立”,讓我們有這樣的感覺。
4、我們分別讀了這段的四小句,感受到了這株柳形態上的“神奇”,指名同學讀這一自然段,讓大家整體感受這株“神奇”的柳,并齊讀。
師:讀到這,這株柳樹的樣子就出現在我們面前了,(出示)這是一株( )的柳樹。在如此惡劣的青海高原上能長出這樣高大粗壯的柳樹,難怪作者要說——(出示)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三、引發想,感受柳樹生長過程的“神奇”。
1、過渡:那么,這株柳的“神奇”是不是就指它形態方面這三點呢?默讀六七兩個自然段,你一定會找到答案。
2、這兩個自然段都是寫什么?(作者對柳樹的大膽猜測和想象這株柳的生長過程的)它的生長過程更體現了它的“神奇”,把其中反應柳樹“神奇”的語句畫下來并讀好它。
3、交流。
A、“風從遙遠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隨意拋散到這里,那一年恰遇好雨水,它有幸萌發了。風把一團團柳絮拋散到這里,生長出一片幼柳,隨之而來的持續的干旱把這一茬柳樹苗子全毀了,只有這一株柳樹奇跡般地保存了生命!
。1)讀了這句,這株柳的“神奇”之處在哪?(1、種子隨意散落卻有幸萌發2、其他柳樹苗子全毀了而唯獨它存活了下來)
B、“自古以來,人們也許年復一年看到過,一茬一茬的柳樹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許熬過了持久的干旱,卻躲不過更為嚴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然而這株柳樹卻造就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保ǔ鍪荆
(1)說說你讀這段的感受。(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一歲就是指柳樹沒有能活滿一年的。)
(2)但是這株柳樹呢?(造成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
(3)為什么說是奇跡呢?不光柳樹,別的生物也活不到一年,你們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嚴重,連續兩個季節不下一滴雨,最冷的時候零下幾十度,在這樣的環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樹苗子全毀了,只有這棵留下來了,而且長得高大粗壯,神奇嗎?好好讀一讀。
。4)“只有這一株柳樹奇跡般保存了生命”與上文哪個詞相照應?(唯一)這是一株( )的柳樹,難怪作者這樣贊嘆道: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C、“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歷了多少次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條;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這是一種多么頑強的精神。”(出示)
。1)你們對這一段也特別有感受吧?請大家再去認真讀這段,哪個詞語或句子讓你特別有感觸?
(2)交流。(“一次又一次摧毀,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闭f明它經受了許多許多困難。“經歷了多少次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條!备惺艿竭@株柳樹為了生存經受過的無數次的雷轟電擊。
。3)由此可見,這株柳所處的環境非!獝毫。殘酷的高原風雪和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沒有體驗過,你們肯定想象不到它有多可怕。你們聽!静シ配浺簟繋熂で槊枋觯嚎耧L呼嘯,雷電交加。大雪紛飛,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仿佛看到這株柳樹那種可憐無助的樣子,你腦海中的柳樹正在經受著怎樣的摧毀?它又怎樣面對的?(一陣狂風吹過來,把柳樹吹歪了,然后它又靠自己的精神站立了起來;險些連根拔起;一陣狂風吹來,樹干都斷了;每一次經受風雪的時候,都是差一點點被凍死,但是又奇跡般地活了過來;柳葉都被吹得四分五裂……)
。4)這株柳樹就在經受這樣的摧毀,但它害怕了嗎?(沒有)而是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被劈斷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條)
。5)再回到第五小節,看看你對“鍛鑄”這一詞又有新的理解嗎?是什么鍛鑄了這株柳樹?(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是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還有持久的干旱和嚴酷的寒冷。)這株柳樹靠什么巍巍然撐立在青海高原上?(頑強的精神)
。6)讓我們再合作來讀這一段: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歷了多少次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干而又――……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這是一種多么——頑強!師: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樹苗子全毀了,只有這棵留下來了,而且長得這么高大粗壯,不得不說是個奇跡啊!這株柳樹撐立在青海高原上,靠的就是這一頑強的精神!
(出示)這是一株( )的柳樹?難怪作者要說——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W習這一部分時,課堂須靈動,教師要跟著學生的思路轉,課堂要有新的生成和亮點。)
四、比較體會精神:
作者的思緒一發不可收拾,由高原之柳想到了誰?家鄉柳樹有什么特點呢?請同學們看屏幕邊讀邊思考。文章要贊頌的是青海高原一株柳,這兒卻寫家鄉的柳樹,這不是多此一舉嗎?(運用對比、襯托,突出青海高原柳樹的頑強,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師:面對這樣一棵柳樹,難怪作者會說——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五、感悟品質,深化情感
師:每年都有感動中國人物評選,如果評選最具魅力的十棵樹木,我想青海高原這株柳一定入選。要是讓你從課文中找幾句話作為這株柳樹的頒獎詞,會是哪幾句呢?
師:這株柳樹憑什么成就了一片綠陰?
師:(出示最后一句話)這段話中的最后一句話,里面有兩個數字不知道引起了你們的注意嗎?一個是九十九,一個是一。從這兩個數字中,你又讀出了什么?
。鴺渖畹沫h境非常艱苦,幾乎是九死一生。我讀懂了柳樹一生是非常坎坷的……)
師:“九十九”讓我們感受到它經歷的困難那么多,可它害怕了嗎?“一”讓我們感到它生存的希望那么小,可是它放棄了嗎?(出示詞語)這株柳樹,它就這樣咬著牙,撐立在有著――“廣袤無垠 青草覆蓋的原野寸木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的青海高原上。憑著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撐啊撐,撐出了高原上壯麗的―道風景。撐立在了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讀好這段話。如果坐著讀不能表達心情,讓我們站著讀。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配樂朗讀)
師,面對這樣一株柳樹,難怪作者要說“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師:同學們,站在這樣一株柳樹跟前,你不由得想到了誰?這珠柳樹不正是這些人的化身嗎?從這株柳樹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師:老師希望你也能成為像這珠柳樹一樣的人。最后老師想送幾句話和大家共勉。
、伲词梗┲挥邪俜种坏南M,我們(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②(只有)扼住命運咽喉的人,(才)能創造生命的奇跡!
③(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我們(都)要勇敢面對,成為生活的強者!
六、總結。
1、今天,我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去了青海高原,看到了那里唯一的一株柳樹。引讀——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2、此時,我相信,這株神奇的柳樹也已經深深地扎根在我們的心田,讓我們永遠記住它————“青海高原一株柳”(讀題)
七、作業:
1、勤于積累:從文中摘錄你認為精彩的語句。
板書設計:
樣 子 高大 粗壯
青海高原-株柳 神奇 環 境 干旱 寒冷 頑強
歷 程 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篇9
青海高原一株柳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研讀語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夠體會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進而能夠理解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命運作抗爭的人生哲理!
2、憑借語言材料激發學生熱愛生命、不抱怨命運、敢于與艱難環境作抗爭的情感。
3、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難點: 指導學生領悟課文的語言文字,體會柳樹的強大生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青海高原一株柳》,指讀課題。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想想作者從幾個角度來寫青海高原這株柳的?(板書)
3、這是一株怎樣的柳樹?出示: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過渡:它的“神奇”體現在哪兒?今天我們一起走近這株柳樹,用明亮的眼睛看,用敏銳的心來感受!
二、精讀,感悟柳樹形象的“神奇”!
1、快速找到直接描寫這株柳形態的段落。(第五自然段)
2、自己讀一讀這段文字,讀出文字背后的畫面來。
3、這段有四句,你挑一句感受最深的來讀,并且說說你的理解和感受,準備一下!
a、“這株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濃密的樹葉覆蓋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樹陰。”
。1)“兩合抱粗”有多粗啊?咱們兩個來演示一下!
。2)這么粗壯的柳樹在江南可以看到嗎?而且樹陰有百十余平方米,咱們教室大概有五十平方米,也就是說有兩個多教室這么大的樹陰,你說這課柳高大嗎?真是太高大粗壯了。這是一“奇”!
b、“樹干和樹枝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實而堅硬。”
。1)這句是寫它的什么?樹干和樹枝,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從哪里感受到它堅硬?(“生鐵鐵錠的色澤”)你們看到過鐵錠嗎?這個鐵錠現在不太容易看得到了,很硬,顏色很暗淡,你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嗎?大門上的把手,它跟鐵錠是“同胞兄弟”,看看它的顏色怎樣?(暗淡,發黑),感覺它的質地怎樣?(堅硬)。說樹干和樹枝像它一樣的色澤,像它一樣粗實而堅硬,奇怪嗎?
。3)提到“柳”,它素來以“柔”著稱,不是都說“柔柳”嗎?可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卻這么堅硬,這是第二“奇”。
c、“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郁,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
。1)葉子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綠得這么……這么……是暗綠色的,我們平原上的柳樹是這個顏色嗎?(嫩綠、草綠、鮮綠),理解“鍛鑄”。(先作字面的理解)這又是一“奇”!
(3)誰來讀讀它的這一“奇”?
d、“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
。1)這句給你什么感覺?(很高大 生命力強……)
。2)理解“巍巍然”和“撐立”,讓我們有怎樣的感覺!
4、我們分別讀了這段的四小句,感受到了這株柳形態上的“神奇”,指名同學讀這一自然段,讓大家整體感受這株“神奇”的柳,并齊讀!
師:讀到這,這株柳樹的樣子就出現在我們面前了,(出示)這是一株( )的柳樹。在如此惡劣的青海高原上能長出這樣高大粗壯的柳樹,難怪作者要說——(出示)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三、引發想,感受柳樹生長過程的“神奇”。
1、過渡:那么,這株柳的“神奇”是不是就指它形態方面這三點呢?默讀六、七兩個自然段,你一定會找到答案!
2、這兩個自然段都是寫什么?(作者對柳樹的大膽猜測和想象這株柳的生長過程的)它的生長過程更體現了它的“神奇”,把其中反應柳樹“神奇”的語句畫下來并讀好它!
3、交流。
a、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然而這株柳樹卻造就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出示)
。1)說說你讀這段的感受。(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一歲就是指柳樹沒有能活滿一年的。)
。2)但是這株柳樹呢?(造成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
(3)它創造了怎樣的奇跡呢?聯系上文找找、讀讀、感悟!
(4)“只有這一株柳樹奇跡般保存了生命”與上文哪個詞相照應?(唯一)
。5)它怎樣創造了奇跡?聯系上文找找、讀讀、感悟!
b、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這是一種多么頑強的精神。”(出示)
。1)這句話你讀懂了什么?“摧毀”具體指這株柳要經受哪些考驗?
。2)“一次又一次”你體會到什么?找出文中像這樣的詞語,讀讀、感悟。
。3)由此可見,這株柳所處的環境非常——惡劣。殘酷的高原風雪和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沒有體驗過,你們肯定想象不到它有多可怕。你們聽!静シ配浺簟繋熂で槊枋觯嚎耧L呼嘯,雷電交加。大雪紛飛,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仿佛看到這株柳樹那種可憐無助的樣子,你腦海中的柳樹正在經受著怎樣的摧毀?它又怎樣面對的?(一陣狂風吹過來,把柳樹吹歪了,然后它又靠自己的精神站立了起來;險些連根拔起;一陣狂風吹來,樹干都斷了;每一次經受風雪的時候,都是差一點點被凍死,但是又奇跡般地活了過來;柳葉都被吹得四分裂……)
(4)這株柳樹就在經受這樣的摧毀,但它害怕了嗎?(沒有)而是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被劈斷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條)
(5)再回到第五小節,看看你對“鍛鑄”這一詞又有新的理解嗎?是什么鍛鑄了這株柳樹?(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是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還有持久的干旱和嚴酷的寒冷。)這株柳樹靠什么巍巍然撐立在青海高原上?(頑強的精神)
(6)讓我們再合作來讀這一段: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歷了多少次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干而又――……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這是一種多么——頑強!師: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樹苗子全毀了,只有這棵留下來了,而且長得這么高大粗壯,不得不說是個奇跡!這株柳樹撐立在青海高原上,靠的就是這一頑強的精神!
(出示)這是一株( )的柳樹?難怪作者要說——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學習這一部分時,課堂須靈動,教師要跟著學生的思路轉,課堂要有新的生成和亮點。)
四、比較體會精神:
作者的思緒一發不可收拾,由高原之柳想到了誰?家鄉柳樹有什么特點呢?進行課文的引讀。文章要贊頌的是青海高原一株柳,這兒卻寫家鄉的柳樹,這不是多此一舉嗎?(運用對比、襯托,突出青海高原柳樹的頑強,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師:面對這樣一棵柳樹,難怪作者會說——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五、感悟品質,深化情感
師:每年都有感動中國人物評選,如果評選最具魅力的十棵樹木,我想青海高原這株柳一定入選。要是讓你從課文中找幾句話作為這株柳樹的頒獎詞,會是哪幾句呢?
1、(出示句子)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這句話中里面有兩個數字不知道引起了你們的注意嗎?一個是九十九,一個是一。從這兩個數字中,你又讀出了什么?
。鴺渖畹沫h境非常艱苦,幾乎是九死一生。我讀懂了柳樹一生是非常坎坷的……)
2、這株柳憑著什么成就了一片綠陰?聯系上文進行理解、感悟!
3、作者僅僅是在寫柳樹嗎?你站在這樣一株柳樹跟前,你不由得想到了誰?(霍金、張海迪、海倫、史鐵生、貝多芬……這株柳樹不正是這些人的化身嗎?你能把最后一句話進行改寫嗎?(命運給予他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他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輝煌的人生。)這株柳樹給了你怎樣的啟示呢?
小結:這株柳憑著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撐啊撐,撐出了高原上壯麗的―道風景,撐立在了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讀好這段話!
面對這樣一株柳樹,難怪作者要說“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老師希望你也能成為像這珠柳樹一樣的人。如果你現在就站在青海高原這株神奇的柳樹下,你肯定有許多話要想說,請拿起你的筆,寫下你的感受!
六、總結!
1、今天,我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去了青海高原,看到了那里唯一的一株柳樹。引讀——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2、此時,我相信,這株昭示偉力、造就奇跡、顯現頑強精神的神奇的柳樹也已經深深地扎根在我們的心田,讓我們永遠記住它————“青海高原一株柳”(讀題)
作業設計:
1、勤于積累:從文中摘錄你認為精彩的語句!
2、推薦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或《張海迪》讀完后,相信你會有更大的收獲。
板書設計:
樣 子 高大 粗壯
青海高原-株柳 神奇 環 境 干旱 寒冷 頑強
歷 程 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篇10
真正的閱讀要使閱讀者披文入情,能透過文字觸摸到語言的深層內涵,從而領悟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統一。本教案本著這樣的閱讀理念,引領學生潛心閱讀,透過文字想象感受畫面,體會青海高原這株柳的偉大生命力,與作者對高原之柳的敬畏之情感相交融,共同奏響生命的華彩樂章。在自主閱讀中收獲感悟,挖掘語言文字“撐立”、“佇立”的內涵,讀懂一棵樹,讀懂一種精神,調動閱讀的興趣,體會表達方法.
教材分析: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這棵柳樹雖然是一株極其平常的柳樹,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著頑強精神的、神奇的柳樹,告訴人們面對人生的困境和艱難,不能抱怨命運,應該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生存環境抗爭。這篇課文是一篇散文,詞句堆砌華麗,語言流暢,氣勢磅礴,恰當的比較、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征的描寫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雖然六年級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了較大的發展,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對柳樹也是其熟悉的事物,也學過關于詠物、表現生命力強的文章,但學生并沒有接觸過側重通過環境的描寫、多角度的比較來詠物并表現人生哲理的文章。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結合圖片、聲音,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是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是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及人生哲理。
教學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來體會環境的惡劣及在這種環境之下表現出來的頑強生命力。
教學過程:
一、讀詞感受高原環境的惡劣蒼茫。
廣袤無垠 青草覆蓋的原野
寸草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藍天 凝滯的云團 悲壯和蒼涼
齊讀,用上這些詞語說一說高原的環境。
【設計意圖:這幾組分別是描寫青海高原的自然環境和氣候環境的,讓學生通過讀詞來想象畫面,從而使他們感受到青海高原的環境是異常的惡劣,同時為自然過渡到體會青海柳精神和意志作好鋪墊!
二、一讀柳樹,感受其高大,從形象層面上體會神奇。
語段:這株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濃密的枝葉覆蓋出大約百十余平方米的樹陰;樹干和枝葉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礪而堅硬;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郁,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它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的感召。
1、自讀這段文字,初步感受這一株柳。
2.、分句讀,交流分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導學生從表示樹干的粗壯、樹葉的顏色等詞句感受這株柳的粗實堅硬,體會它的神奇。
3、有感情地朗讀。
三、二讀柳樹,走進柳樹的生長歷程,體會柳樹的頑強,從精神層面體會柳樹的神奇。
1、以“撐立”為導線,自讀課文的第六、七自然段,了解柳樹的生長狀況。
(找出表示柳樹在高原上撐立不容易的詞句,用筆劃下來。)
2、交流討論:這株柳從萌發長到這么粗壯,遭遇了怎樣的困難?
語句: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然而這株柳樹卻造就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
。ㄗプ。“熬”、“持久的干旱”、“嚴酷的寒冷”、“絕不寬容”、”活到一歲”這些詞,感受柳樹生命的頑強。)
結合圖片,體會環境之惡劣,柳樹之堅強。
指導朗讀。
語段: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歷了多少次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條;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這是一種多么頑強的精神。
(這一段你讀出了什么?“多少……多少……多少” “……又……又……”“一回又一回……一次又一次”你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聽風雪雷電的聲音,想象此時的柳樹還經受著怎樣的摧殘。練習說話。
▲要是你是那一株柳,你怎樣鼓勵自己站起來,撐立下去?學生說話練習。
烈日炙烤著大地,一連半年不見一滴水,厚實的土層漸漸裂出了縫,這株柳它會這樣鼓勵自己……(想象說)
刺骨的寒風割過人們的臉頰,其它植物早已被風雪吞噬,這株柳它這樣鼓勵自己……
一聲驚雷在天空乍響,閃電無情地劈下時,這株柳這樣鼓勵自己……
……
小結:是啊,它差點被風雪凍死,它沒有害怕,而是凍死過多少次——(引讀),被劈斷了枝干——(引讀),這是一種——多么頑強的精神。
范讀、有感情地朗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柳樹的樣子”和“柳樹的成長歷程”兩個大的方面著手,再通過對每個段落中的重點詞句的深入體會引發學生與作者一起想象,情景交融,挖掘作者的情感深化這條潛藏于文本的暗線,讓學生對柳樹頑強的感悟更加直觀和強烈,進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偉力,去感悟不抱怨命運,以頑強毅力和韌勁與艱難環境作抗爭的人生哲理,從而實現師生與文本、與作者之間的心靈對話。】
四、三讀柳樹,感悟人生真諦,在人生啟迪層面上體會神奇。
結合圖片對比家鄉的柔柳所受待遇,高原柳是怎樣的態度?
語段:這株柳樹沒有抱怨命運,也沒有畏怯生存之危險和艱難,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與生存環境抗爭,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生存下來,終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壯麗的風景。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
學生自讀。
。◤“九十九”和“一”這兩個數字中你讀出了什么?九十九”讓我們感受到它經歷的困難那么多,可它害怕了嗎?“一”讓我們感到它生存的希望那么小。)
再讀——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
這句話僅僅在寫柳嗎?從這句話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設計意圖:有了前面對文本的情感積淀,本環節重點放在學生感悟的內化過程。讓學生由物及理,由現象到本質,聯系上文從整體上解讀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偉力,在此基礎上感悟到人生也應該不抱怨命運,以頑強的毅力和韌性與環境作抗,再從柳樹品格聯系自身,在自己心中種下堅毅、頑強的品格,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五、回歸整體,升華主題。
。ㄒx)這株柳樹,它就這樣咬著牙,撐立在――
廣袤無垠 青草覆蓋的原野
寸木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
它就這樣堅忍不拔,永不放棄地撐立在——
深邃的藍天 凝滯的云團 悲壯和蒼涼(的高原上)
再讀一讀這棵柳樹,此時你有什么更深的體會?
小結:此時此刻,這株柳樹像這個頂天立地的巨人,撐立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再讀這棵柳。
語段: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這里為什么不用“撐立”而用“佇立”呢?借此理解“望而生畏”)
總結:一個是“撐立”,一個是“佇立”,讓我們讀懂了一棵樹,讀懂了一種精神,當然也讀懂了作者遣詞造句的良苦用心,希望這棵柳樹的精神能夠永遠佇立在每個人的心中。因為它用堅強不屈、頑強……的精神,創造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
【設計意圖:先通過想象柳樹與惡劣的青海高原環境抗爭過程,從中體驗柳樹頑強不屈的意志,再通過學生的感情朗讀,師生的合作朗讀加深體會,然后把得到的體驗化成一個詞,來豐富柳樹的品質,最后抓住對“撐立”“佇立”的比較學習,對“望而生畏”的深刻理解,強化對這株柳的堅忍不拔品質的概括、理解。讓學生在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中,不斷加深對文本的感悟!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研讀語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夠體會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激發學生熱愛生命、不抱怨命運、敢于與艱難環境作抗爭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通過具體的語言環境,體會柳樹的神奇與望而生畏。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時所表現出來的強大生命力。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課。 。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5課《青海高原一株柳》(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1、回顧一下,青海高原這株柳樹給我們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神奇)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這株柳樹神奇在哪?
二、品讀“神奇”。
過渡:這株柳樹還“神奇”在哪里?為什么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呢?
(一)感悟其高大,從形象層面上體會神奇。(板書形象)
學習第5自然段
交流:
1.這株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濃密的枝葉覆蓋出大約百十余平方米的樹陰。
理解兩合抱有多粗、百十余平方米有多大。
你感受到這是怎樣的一株柳樹。(高大、粗壯)
2. 樹干和枝葉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礪而堅硬。
這句話是描寫什么的(樹干和枝葉)
他們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粗實而堅硬的)
理解生鐵鐵錠(給人的感覺是堅硬,顏色深沉)
比較:咱們這里的樹堅硬嗎?有一個詞叫“柔柳”,說明我們這里的柳以“柔”著稱,可這株高原柳卻這么硬。感受奇特
3. 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郁,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
葉子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綠得蒼郁,綠得深沉)
我們身邊的柳樹是什么顏色的?你會想到哪些詞?
嫩綠,草綠,鮮綠,但這株柳樹卻綠得那么蒼郁,那么深沉,奇怪嗎?
那么它怎么會綠得那么深沉那么蒼郁的呢?
4. 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的感召。
從巍巍然撐立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柳樹的高大粗壯,一種生命的力量。
誰能用自己的朗讀把這株柳樹的特點——高大、顏色深、堅硬,讀出來?
5、指名讀。
指導朗讀:聽了這位同學的朗讀,老師感覺這株柳樹已經挺立在我們眼前了。
(二)走進柳樹的生長歷程,體會柳樹的頑強,從精神層面體會柳樹的神奇。(板書經歷)
過渡:那么柳樹的神奇僅僅是體現在它外形的奇特上嗎?
1、學生小組討論,這兩節中你感受最深的語句
2、flash展示
3、交流:
讀到哪些詞語特別有感受?
師:這四個“又”字讓我們感受到它的堅持是多么執著。我們甚至可以想象,也許很多時候它被折磨得死去活來,覺得自己快撐不下去的時候,它會怎么鼓勵自己?
4、指名說
5.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這株柳樹的精神嗎? (板書:頑強不屈、堅忍不拔、堅持不懈、 寧死不屈、永不放棄。 )
(三)感悟人生真諦,在人生啟迪層面上體會神奇。
1.同學們,讓我們不妨像作者那樣,再來發揮我們的想象。當這株柳樹在高原的風雪雷電當中苦苦撐立的時候,它的同類,那些平原柳樹它們此時此刻可能在干什么?自由第8自然段。
2、能用書上的詞句來概括說說灞河邊柳樹的特點嗎?(極易生長、婀娜多姿、風情萬種)
3、投影圖片,這就是隨手一插,就發芽,就生長的婀娜多姿、風情萬種的灞河邊的柳樹,可同學們想過沒有——
當灞河柳正悠閑地享受著雨露滋潤、正沐浴著燦爛陽光的時候,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卻在經受——高原風雪
當灞河柳正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柔美的身姿時,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卻在忍受——雷轟電擊
4、小結:
5、面對生活道路和命運相差如此之遠,這株柳樹抱怨了嗎?齊讀讀最后一節
三、拓展延伸。
1、過渡:是啊,所有的生命都有兩種狀態:要么順境和要么逆境。青海高原之柳身處逆境,在逆境中,要么消亡,要么創造奇跡。我們人也一樣,請你再說說看,我們的生活中,或者我們學過的課文中,還有那些人也具有像柳樹一樣的精神?這段話給了你什么啟發?
2、學了課文,你知道真正令作者望而生畏乃至敬畏的是什么嗎?(柳樹的品質、精神、生命力)(板書精神)
3、讓我們懷著跟作者一樣崇敬和敬畏的心情,再讀課文最后一段。
4、讓我們把這種精神記在心中,試著背誦下來。
四、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讀懂了一棵樹,它撐起了一片濃蔭;我們讀懂了一種精神,它撐出了一股韌勁;我們讀懂了一份敬畏,它撐出了一片希望……老師希望這棵柳樹的精神能夠永遠佇立在你們每個人的心中:不抱怨、不畏怯、敢于面對、敢于抗爭,成就屬于自己的一方壯麗風景!
[板書設計]
青海高原一株柳
環境
形象 頑強不屈
神奇 經歷 堅忍不拔
精神 不屈不撓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篇12
研究目的:理解課文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研究課題:蘇教版語文教材第11冊《青海高原一株柳》
研究周期:兩周
研究課次:三次
授課教師:孫小靜老師
研究主題的蛻變
六年級語文教研組
數周前,初次進行組內教研時,我組成員一致同意把“立足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做為本次課例研究的主題,其原因是課外閱讀的意義深遠,如果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是很有效的。
七嘴八舌,推翻主題
此時,我們年級已有幾個班開始了《魯濱遜漂流記》的課外閱讀嘗試,日常教學中,幾位老師經常做經驗性的交流,這也就引發了關于課例研究主題可行性的討論:
孫小靜:激發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興趣,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無論何時、何地,教師都可以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
宋曉芳:我們班先讓學生隨意選擇課外書目進行閱讀,但有一半學生不想做,我覺得一旦把它當成一項作業讓學生完成時,他們會產生反抗意識、厭煩情緒。
王金萍:我們如果針對《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做課例研究內容,必然要集體閱讀《魯濱遜漂流記》,而這是一項集體性的課外閱讀,有的學生因家庭條件貧困及家庭環境所限,不能保證其良好的讀書氛圍。
惠偉玲:學生讀書時往往只注意故事情節,而如果要求他們做批注及讀書筆記時,他們就不想做了。
范會超:我們所進行的課例研究主要針對的是課堂教學,而課外閱讀需要大量的課外時間,教師引導學生執行起來有一定的困難。
張 艷: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是一項系統工程,是需要大量的課外時間來貫徹進行。而我們在課堂教學方面還有許多需要不解的疑問,因此,應該立足于課堂教學,通過短期的研究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集思廣義,二次確立
接下來,我們針對教學中學生存在的問題做了歸納、整理:
惠偉玲:學習課文時,學生局限于通過查詞典理解詞語,而對其他理解詞語的方法很少運用。
王金萍:學生不理解課文,主要還是一些關鍵詞不理解,教師可引導學生抓住個別關鍵詞句來來去理解全篇內容。
范會超:學生欠缺理解詞語的方法。
張 艷:有些學生不經思考,總是從《字詞句》等教輔資料直接摘抄詞語的意思,缺少理解過程,所以老師應在課堂上有意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意思。
宋曉芳:學生理解課文很淺,對作者要表達的感情體會不深,甚至不到。我們可以引導他們通過對關鍵詞句的理解來實現。
孫小靜:學生在習作時用詞不注意遣詞用句,不注意推敲運用詞語的準確性,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堂教學時通過文本的學習有意引導。
基于以上討論,我們參考了《語文課程標準》針對閱讀教學的建議,制訂了本期課例研究的主題:理解課文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設計
六年級語文組
教學要求: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聽寫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2. 理解“神奇”、“撐立”及“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等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3.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是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4.體會托物言
教學重、難點:
1.感受青海高原上一株柳樹的神奇,感悟它身處逆境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2. 體會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解題
1.板書課題,指名讀。
2.讀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預:
①這株柳樹長得什么樣?
、谇嗪8咴且粋什么樣的地方?
、矍嗪8咴挥羞@一株柳樹嗎?
、転槭裁匆獙懬嗪8咴@株柳樹?
3.通過預習,你能試著解決哪個問題?相機指導讀有關段落。
預:
①讀描寫柳樹樣子的段落——第5自然段:指名讀——生評價——齊讀
、谧x描寫青海高原的段落——第3、4自然段中相關句子。師補充相關資料:位于青海省,“世界屋脊”東部,海拔在3000米以上,缺氧現象嚴重,長年是凍土,是全國溫度最低的地區。春季有頻繁的沙塵暴襲擊,屆時狂風大作,飛沙走石,能見度很低;夏天有暴雨、雷電、冰雹襲擊,冰雹小如黃豆,大如雞蛋,打在身上非常疼痛。
、蹏L試解決第四個問題:讀第6、7、8、9段中相應的句子。
二、整體感知
1. 讀文時,你產生了哪些疑問?全班交流。
2. 回顧全篇,課文圍繞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寫了什么?師生交流,教師指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
三、再讀課文
學生自讀感受深刻的有關段落。
第二課時
一、感受“神奇”,感悟精神
1.快速瀏覽課文,在作者心中這是一株怎樣的柳樹?指名答。
2.課件出示: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1)讀了這句話,你產生了什么問題?
、贋槭裁凑f這是神奇的柳樹?
②為什么這株柳樹神奇的令人望而生畏?
。2)理解“望而生畏”:顧名思義,你怎么理解?課件:畏:①畏懼;②佩服。
3.我們就來看一下這株讓作者覺得神奇,且神奇的令人望而生畏的柳樹吧。
。1)課件:第5自然段文字。指名讀。
(2)你從哪句話看出這株柳樹的神奇?相機指導讀。
預:
、賰珊媳Т郑▌幼餮菔荆,百十余平方米(結合教室面積感知)
、谏F鐵錠的色澤:見過鐵錠嗎?(體積大的鐵塊,顏色黯淡,摸上去很硬)這種色澤讓你感受到了什么?(堅硬,經歷了種種磨難)
、坌〗Y:我們從柳樹的樣子感受到了它的神奇。(板書:樣子)
4.巍巍然撐立:你怎么理解“撐立”?手掌用力就是“撐”,你體會到了什么?難道這個“撐立”僅僅寫出了柳樹在高原上高大粗壯的樣子嗎?快速默讀作者猜測柳樹生長情況的六、七自然段。
。1)你覺得柳樹撐立在高原上容易嗎?從哪兒看出來的?
經受干旱、寒冷:連續兩個季節不下一滴雨,最冷時零下幾十度。
一次又一次摧毀,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說明它經受了什么?(生死考驗)還從哪里看出經受的摧毀沒止一次?(三個“多少”)柳樹經受了如此頻繁的摧毀,它畏懼了嗎?凍死了——又,枝干被雷劈斷了——又,作者一連用了四個“又”字,你感受到了什么?(執著、頑強)我們甚至可以想象,也許很多時候它被折磨得死去活來,覺得自己快掌不下去時,它會怎么鼓勵自己?
。2)課件:第七自然段。齊讀
。3)這是一種怎樣的撐立,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
(4)小結:柳樹種子發芽、長成幼柳,直至長成有兩合抱粗,能覆蓋出百十余平方米樹陰的參天大樹,從它的生長歷程(板書:生長歷程)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這株柳樹頑強的生命力。(板書;頑強的生命力)
5.當這株柳樹在高原的風雪雷電中苦苦撐立時,那些平原上的柳樹——我家鄉的灞河柳是怎樣生存、生長的呢?為什么它們卻能極易生存、生長呢?為什么要用如此大的篇幅寫家長灞河邊的柳呢?
6.同是一種柳樹,生活的道路和命運相差何遠!齊讀最后一段。讀后有什么感受?(有兩個數字,從“一”、“九十九”你感受到了什么?)
7.讓我們懷著敬畏的心情來讀一讀描寫柳樹樣子的文字。
8.這株柳樹之所以神奇,是因為——
二、拓展延伸,感知生活
1.這篇課文僅僅是在寫柳樹嗎?
2.由此你想到了哪些人?
學生初讀《青海高原一株柳》感受
六、五班
何金同:當一看到這個題目后,我就產生了疑問:為什么青海高原只有這一株柳樹?看了文章后,我才知道,原來這里自然條件惡劣,樹木很難在這里生存。以前來到這里的很多樹種,都因忍不住干旱和寒冷襲擊,一個個地死去了。而那株柳樹最終憑借頑強的精神活了下來。他沒有抱怨命運,而是用超乎想象的毅力與生存環境抗爭,他最終成為高原上一方壯麗的風景。
這株柳樹的命運和我們人的命運是那么的相似嗎,不要總是抱怨命運對你很不公平,讓你面臨那么多的困難與挫折,我們應該像那株青海高原上的柳樹一樣,學會堅強,這樣你就會成為一個成功者,成為一個鶴立雞群的人!
王騰飛:我們遇到困難也應該像這棵柳樹一樣,面對危險應該勇敢面對,即便只有一點希望一絲光線也不要放棄,說不定這條路就是通向幸運之門的大道。我們要記。好\是可以由自己來掌控的,只要自己有能力和勇氣,一定能沖破困難的封鎖線的!
李汶昊:讀了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作者對這株柳樹的崇拜,為它的驚人毅力和超乎想像的韌勁所折服。這時我想到了我們人類,柳樹沒有毅力和韌勁就不能生存下來,人缺失了這兩條也就不會取得成功的。
張怡聰:我覺得這篇課文出現在我們的語文書上,主要是想教育我們,無論生活怎樣,自己的一生都應該是奮斗的一生,不能受到了一些打擊就放棄了。不能抱怨上天對自己不公平,人與人之間都是一樣的,關鍵是看我們自己,要頑強的生存,與困難斗爭到底,終究會成就一番輝煌的事業的。
教師分析:學生們通過自己對文本的閱讀,能夠初步感受到生長在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時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整體把握很好,有些學生還能夠由物及人,想到我們人,在生活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的,遇到挫折的時候,也應該像這株青海高原上的柳樹一樣,具有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韌勁,這樣面對困難才可能取得成功。
《青海高原一株柳》文本解讀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以酣暢淋漓的筆觸介紹了生長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壯的柳樹,這棵柳樹雖然是一株極其平常的柳樹,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著頑強精神的、神奇的柳樹,告訴人們面對人生的困境和艱難,不能抱怨命運,應該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生存環境抗爭。全文首先用兩個自然段點明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其次從青海高原這株柳樹生長環境的惡劣和這株柳樹的巍然撐立寫出其強大的生命偉力,繼而猜測和想象那株柳樹存活、長粗的生長過程,進一步體現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頑強毅力,接著又寫了家鄉灞河柳樹的極易生長,從側面烘托出青海高原一株柳敢于與命運抗爭。最后以震撼人心的話語點明了這株柳樹沒有抱怨命運,而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生存下來,從而揭示出人生哲理。
這篇課文是一篇散文,詞句堆砌華麗,語言流暢,氣勢磅礴,恰當的比較、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征的描寫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如文中把青海高原一株柳與家鄉灞河柳樹作了比較,第6、7、8三個自然段的想象占據了文章的一半,有力地寫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意象。
雖然六年級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了較大的發展,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對柳樹也是其熟悉的事物,也學過關于詠物、表現生命力強的文章,但學生并沒有接觸過側重通過環境的描寫、多角度的比較來詠物并表現人生哲理的文章。還由于學生對青海高原特有的氣候和地理特點普遍缺乏感知和體驗,再加上課文中只是運用語言直接描述,因此通過語言文字來體會環境的惡劣是教學的難點,而在此基礎上對青海高原一株柳精神實質的朗讀感悟和解讀以及人生哲理的把握是教學的重點。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次反思
鄭州市金水區廟李鎮豐慶路小學 王金萍
這次授課,小靜用的是我們班的學生。這節課結束后,授課老師及聽課老師都普遍認為學生的發言積極,思維活躍。
針對這種可喜的現象的出現,我分析有如下原因:在課前,為了調動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我提前布置的家庭作業就是“談談你在這節課上的感受!币簿褪悄銓ψ约涸谶@堂課上的表現進行一個評價,同時,也可以談自己在這堂課上的收獲及體會。
我想,也許是學生事先有了這個目標吧,不想在作業中對自己捻,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們表現的積極性很高,我在聽課的時候,進行了一個簡單的統計,全班有二十三位同學在課堂上有發言,而且有些同學還多次發言。另外,還有一些同學雖然沒有發言,但也舉手了,但只是老師沒有叫到。
學生有了回答問題的意識后,在課堂上就有了精彩的表現。,聽課老師也都對學生們的發言這精到感嘆著。
另外,通過孩子們這次作業,我又發現了一些閃光點:
大部分同學都對自己在這節課上的表現比較滿意,平時不愛發言的勝杰同學,第一個舉手就被老師叫到,他在自己的感受中寫道:今天上課我舉手發言了,沒想到老師第一個叫起了我。今后我還要在課堂上發言,許多同學分析自己在這堂課上發言的原因是由于孫老師,她在課上微笑著面對大家,并且當回答錯的時候也不批評,而是鼓勵。而平時我上課時,提出的總是難,讓他們不知道如何回答,所以不敢說,這是我要向孫老師學習的方面。
接下來,我就課本身來談一下自己的困惑:
在這節課一開始的時候,孫老師就一下子抓住了“神奇”二字,這正如我們在備課的時候談到的一樣,也就是抓住了文章的主旨。應該說條理非常清楚了,提綱挈領做到了,可是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學生們在尋找相應的句子時,通篇來找,感覺比較散,這時,老師好像是被學生牽著走了,而這次的研究主題“抓重點詞來理解文章”的目標卻沒有達成。
我覺得可能是老師自己在對抓哪些句子,哪些詞語心里就不太清楚。這些都需要在下備課的時候,再著重注意的。
《青海高原上一株柳》第三次聽后反思
第三次上課,聽課的不僅僅有聽課的老師,還有學過這一課的六二班學生。
一、抓住關鍵詞的理解來讓學生從中理解文本
在理解“巍巍然”時,老師先問“巍然”什么意思,學生知道巍然是形容高山的,老師再問“巍巍然呢?”學生答:就是更加高大的樣子,通過多種方式的讀來學生深切地讀出青海高原上一株柳的神奇。
在理解“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蓖ㄟ^學生的讀讓學生從理解“九十九”“一”來讓學生暢談感受,讓這些溫室里花朵明白一個人的成長要會付出許多辛勞,要面臨許多自己意想不到的困難,從中讓他們明白生活與命運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滿著希望,憑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去努力,生命就會產生奇跡。
二、學生來當主人,親自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要學習,同時他們也具有評課的權力,在講課之后,留下部分時間讓學生來做一回老師,來評價學生的聽課。學生在評課時不僅能夠正確地指出優點,并同時指出了學生的缺點,這是老師們所料想不到的,看來學生真正地把課文學到了心中,在以后的學習與工作道路上能正確地面對自己的遇到的困難。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篇13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以酣暢淋漓的筆觸介紹了生長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壯的柳樹,這棵柳樹雖然是一株極其平常的柳樹,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著頑強精神的、神奇的柳樹,告訴人們面對人生的困境和艱難,不能抱怨命運,應該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生存環境抗爭。
對于課文中的語句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情境體驗才能感受更深。在學習第5自然段的柳樹的外形特點時,出示了江南柳樹的柔弱形象,指導學生抓住課文中對高原柳的外形描寫去想象其高大、蒼郁和茁壯。為了幫助學生感受高原時,我拓展了一些古典邊塞詩詞,出示了邊塞畫面,配上古典的音樂,為他們的理解營造了情境,使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高原柳樹生存環境的艱難。重點理解6、7自然段時,需要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跟隨作者的想象去描繪高原柳在生存之時遇到的各種困難。我在處理時給學生一些情境提示,讓他們自己去想一想,寫一寫,讀一讀,說一說。使學生在朗讀感悟中體悟文本傳遞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