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美術(shù)上冊教學計劃及全冊教案(湘教版)
難點:面具的眼睛、嘴巴的摳洞。
教學準備:
教具:范品若干,各種紙質(zhì)撕貼材料等
學具:各種紙質(zhì)撕貼材料,剪刀,膠水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準備制作用具,規(guī)范美術(shù)制作習慣。
二、導入新課
學習撕紙
1、聽:教師背對學生撕紙,讓學生聽聽這是什么聲音?
2、嘗試撕紙:
師生圍坐在一起盡情的撕紙。
1) 邊撕紙邊探討:撕紙時為什么會發(fā)出聲音?
2) 撕紙時聲音的輕重會有什么樣的不同?
3) 撕紙與用剪刀有什么不同?
4) 這樣盡情的撕紙,你心情怎么樣?
5) 如果要撕兩個相同的形狀,你有什么方便的好辦法?
3、分析撕紙:
這一大堆撕好的紙,我們該怎么辦?能有什么用?
4、 揭示課題
三、欣賞感知
1、 出示教師制作的紙面具,引導學生欣賞分析。
1) 看一看:①你觀察了面具,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②面具的內(nèi)容是什么?
③面具用了什么顏色的彩紙?
2) 摸一摸:①你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
②摸上去有什么感覺?為什么有這樣的感覺?
3) 戴一戴:①戴上后有什么樣是感覺?
②表演給大家看看。
4)想一想:①你看過后,你認為我們應該怎么樣做?
2、 全班師生討論:制作步驟。
3、 你認為怎樣為自己眼睛、嘴巴開洞最準確,最方便?(小組探討)
4、 欣賞各地各種的面具,了解面具的常識,啟發(fā)學生制作。
四、學生作業(yè)
師生大家利用撕好的各色彩紙,制作面具。
五、教師巡回指導。
1、及時反饋、糾正。
2、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3、參與其中。
六、展示、游戲。
1、 帶上面具,游戲活動“猜猜我是誰”
2、 相互欣賞,相互活動。
■變臉
課 時:40分鐘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中國川劇變臉絕技表演,感知折紙“變臉”,掌握折紙的基本要求,能折出“臉”形,并知曉“變”的方法。
2)能大膽的描繪出生動、有趣的“臉”。
3)在整個折折、畫畫、玩玩的過程中體驗創(chuàng)造的樂趣。
4)感知、了解中國戲劇瑰寶——川劇變臉,弘揚我國民族、民間優(yōu)秀的藝術(shù)傳統(tǒng),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折出“臉”形,并知曉“變”的方法,能大膽的描繪出生動、有趣的“臉”。
難點:在整個折折、畫畫、玩玩的過程中體驗創(chuàng)造的樂趣。
教學準備:
課件,“魔術(shù)“用具若干,師生用紙若干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相互熟悉,活躍課堂氣氛。
2、用耐人尋味的“小魔術(shù)”,拉近師生距離,并為今天的折紙綜合課的“變”鋪墊,渲染神奇有趣的氛圍。
二、引導階段。
1、音美藝術(shù)的綜合,欣賞中國戲劇——川劇大師彭登懷“變臉”絕技。
2、利用媒體對學生形成視覺沖擊,最直接的了解“變臉”,學生自己自然而然的揭示了課題。
三、發(fā)展階段。
1、師生進一步了解中國戲劇瑰寶——川劇變臉,弘揚我國民族、民間優(yōu)秀的藝術(shù)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