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美術全冊教案(嶺南版)
一、學習領域:欣賞.平述
二、課時:1課時
三、教具、學具:
1.教具準備:投影儀、多媒體。
2.學具準備:鹽、雞蛋清、墨汁、水彩顏料。
四、教學設想:
視覺機理是古今中外藝術家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而創造出來的藝術。是讓學生嘗試“撒鹽排遣法”,使畫面產生異變而制造特殊的點、線、面狀的機理,激發學生豐富的聯想和對肌理作品進行再創造的興趣,拓展學生美術學習的視野,感受有意味的形式美感和創造表現的樂趣,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想象思維。
欣賞不同風格的肌理作品,認識“撒鹽排遣法”和設計方法,導入新課。
五、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感知肌理所產生的奇幻的形式美感。
運用“撒鹽排遣法”創造一幅有趣的畫面。
2.過程與方法:在嘗試探索中,自主掌握“撒鹽派遣法”。在觀察想象中,感受機理所產生的奇幻的形式美感。
3.情感:對“撒鹽排遣法”產生的機理效果產生興趣。
六、教學重點:
運用“撒鹽排遣法”創造一幅有趣的畫面。
七、教學難度:
能對點、線、面狀的機理效果進行聯想和創造、重新設計一幅有趣的畫面。
八、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1.創設情境:從多媒體課件中欣賞國內藝術的不同美術作品。導入新課。
2.讓學生能用語言說出色彩單純明快的美、體會夸張、變形的機理效果。
3.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設問提出要求:(1)欣賞畫家梁培龍的作品《歡樂的小溪》感受“特殊技法”創作的一種節奏美。(2)嘗試探索“撒鹽排遣法”,體驗畫面產生異變而制造的特殊的點、線、面狀的機理:(3)明確作業要求,即運用點、線、面狀的機理進行聯想,再創造有趣的畫面。
4.板書課題:
一邊板書一邊讓學生打開課本,并認真閱讀課文內容。
(二)教授新課:
1.觀看課件,欣賞課件中的各種圖片。
2.問:在欣賞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
知道的哪些和這些不同的機理的藝術作品?
3.小組活動:討論你所知道的不同藝術作品。你準備用什么樣材料設計作品。
(三)作業布置:
能運用“撒鹽排遣法”創造一幅有趣的畫面。
(四)巡視輔導:
學生作業,教師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及時進行講評。
(五)結果:
作業評述:展示全班作品,讓學生自評優秀作品。
1.教師小結:能憑記憶想象、大膽嘗試表現的作品進行表揚。
2.課后拓展:設問:你今天學會了什么?特別美的地方在哪里?
3.課后思考題:把各種制作材料下節課帶來。
第四單元 我們的大自然
第12課 美麗的荷塘
一、學習領域:欣賞.平述
二、課時:1課時
三、教具、學具:
1.教具準備:投影儀、多媒體。
2.學具準備:、墨汁、水彩顏料、宣紙、毛筆。
四、教學設想:
荷花,它那優雅的風姿、艷麗的色彩、“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常是我國歷史詩人和畫家喜歡表現的題材。本課是以寫意荷花為學習內容的臨摹繪畫練習課,目的是讓學生在深討畫家寫意畫的用筆、用墨、用色的過程中,感受大師作品《荷花》的筆墨情趣,體會大師如何以荷花抒發自己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提高審美情趣。
欣賞不同風格的寫意作品,導入新課。
五、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體會畫家借物抒情的表達方式。
學習寫意畫的用筆、用墨、并進行臨摹變化,表現荷花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