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案四年級下冊:07課 草叢中
[分析]草叢中
一、教材草叢中分析
自然界草叢中的花草除了本身的形態各有其特點外,花與花、葉與葉、莖與莖之間的相互穿插、遮擋所產生的空間感也非常生動。本課草叢中以“草叢中”為主題,讓學生表現平時不大注意的草類植物,較容易引起學習興趣,能讓他們獲得更多的感性知識。 草叢中
本課草叢中涉及到“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以線繪畫的形式進行造型活動,觀察、描繪幾種野生草類植物,適當想像、添畫。草叢中本課兼具了觀察性繪畫和想像性繪畫的特點。因為兒童寫生時常把眼前看到的進行主觀改造,所以本課綜合了寫生與創造兩方面的基本能力訓練。一方面在引導學生觀察寫生時,應讓學生了解植物因其種類、生長的速度不同而產生了高矮、強弱、粗細、大小、翻轉等形態變化。在一片草叢中,植物的排列有前有后、有彎有直,畫面應表現出草葉之間的前后、遮擋、穿插關系,教材設置了改畫三片草葉的小訓練,可增強學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在處理畫面的空間關系時可采用對比的方法:形與形之間的疏密對比;主要物體與次要物體間的對比;直線與曲線的對比運用等。另一方面本課設計反映了一種創作思路,也是一種逆向思維的訓練,畫面內容可自由想像、發揮,用故事接龍的游戲方式拓展學生的想像創造空間。法國畫家亨利·盧梭的作品就是將一些植物放大后進行組合,追求一種原始的神秘的夢幻般的藝術效果。《格列佛游記》中的插圖采用了夸張想像的手法,顯得更為生動有趣。這些圖例可供學生創作參考之用。
二、教學目標
◆認真觀察、分析草類植物的結構、外形特征,并能進行具體細致的描繪。
◆能用線描的方式表現一片草叢,體現草葉之間、草與人物或動物之間的遮擋和遠近的空間關系。
◆欣賞畫家的作品,學會思考,能大膽想像添畫,使畫面表現的內容更豐富。
◆觀察自然,認識自然,熱愛自然。
三、教學思路
本課教師的主要任務為:1.指導學生認識草的特征,注意枝葉連接處的結構。2.怎樣借鑒畫家作品拓展學生思路。3.把握作業步驟和畫面構圖。要求學生把草畫大,可以“頂天立地”或只畫草的上部,至少選擇2種以上不同種類的草進行描畫,注意在空隙處適當想像添畫昆蟲、動物或人物。
本課教學可先解決技術問題,再拓展思維。教學過程安排建議為:引導觀察一嘗試繪畫一掌握方法一作品欣賞一拓展思維一自主表現一交流評析。先引導學生觀察一棵簡單的草類植物,分析其結構、外形特點,讓學生嘗試描畫,通過對嘗試作業的解析和教材中的改畫練習,讓學生掌握相關的技術:如用線是否流暢;怎樣體現草葉的轉折;怎樣表現草葉之問的相互穿插、遮擋。然后介紹畫家作品,玩故事接龍的游戲,充分啟發學生思維后再引導學生想像添畫、自主表現。
作業評價可采用自評的方式講草叢中的故事,體現趣味性。可采用師生互評的方式解決線條的疏密處理、畫面空間關系處理等問題,體現理性思考和學科技術性。教材中的學習屋向學生介紹了油畫利用色彩來表現空間關系,而學生作業的繪畫是利用黑白關系處理空間前后層次,以對比的方式讓學生感受藝術的不同手法與形式美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降低來自同學之間的橫向比較有可能產生的挫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