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第四冊(全冊)教案
(學生發言)
比如說:鵝,教師隨即利用剪下的弧形進行拼擺(圖2),還比如說運動中的人(圖3)。
教師再展示一些范圖,讓學生欣賞、討論、評價,告訴學生拼擺的圖形可以是動物、人物、植物,也可以是一條花邊等,只要美觀,與別人不同就行。
4、再分別請兩個學生上臺拼圖,教師要重點講評拼圖中的特別之處。同時教師可以靈活地移動上臺學生所拼圖形的某個部分,使之產生另一種形象,這樣更能達到啟發學生求異的效果。
5、分發底紙。
6、講述作業 要求:先剪再拼后貼,所剪下的弧形不需要全用上,拼要反復比較,選擇一個最滿意的貼。貼時要耐心細致,膠水揩勻,注意畫面整潔,也可給作業 命名。
四、學生作業 ,教師巡視指導,播放輕松愉快的音樂。
1、發現拼得巧的同學立即表揚,提醒同學之間不要雷同,反對模仿教材、教師的范作。
2、對個別差生進行必要指點。
五、 展示作業 ,課堂小結。
剪貼村莊 總第13-14課時 電第10課時
教學目標 :
1、掌握剪貼畫的方法步驟。
2、了解農村房屋結構特點,并能抓住主要特征進行合理的形色構圖。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明確作業 要求,按正確的方法選材、剪貼。
難點:怎樣抓住鄉村房屋的特點進行形色組合。
教學準備:課件:城鄉房屋圖片。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學生活動:30分鐘。
一、觀察比較,啟發分析。
學生觀察城鄉房屋建筑圖片,在對比分析中尋找農村房屋群的整體特色和房屋本身的結構特色。
農村房屋以平房為主,兼有吊樓茅舍,結構形狀各異,正側不一。排列櫛比鱗次,疏密開合,層疊相映,間有曲徑小道,樹木花草。色彩有紅瓦白墻,紅磚碧瓦,粉壁黃頂等。
二、講述示范操作方法和步驟。
1、選材構思
可叫學生與同桌一起挑選自己帶來的舊畫報、色紙。分析哪些色塊適合剪貼作品的哪些部分,兩人共同確定一個畫面。
2、選材剪切
剪切:按從大色塊到小色塊順序剪切,剪切下的各部分要遠比作業 紙小。可先剪主要房舍的大致形狀。形狀力求簡潔,盡可能正側面都有,大小不一。接著剪配件,如次要房屋、景物等。
選材要求:
(1)巧妙地利用圖片本身的形狀、花紋。
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課本p7范圖:圖中的花樹利用了畫報本身的形狀、花紋;煙囪利用了畫報圖片中的磚瓦紋理;天空的太陽恰是畫報中攝下的朝陽。所有這些并非取自同一圖片而
是從各個不同圖片中選擇,再組合、再創造而成。
(2)選材時要考慮色塊的黑白對比。
房屋之間、同一房屋的房頂與墻壁、房屋與景物之間的色彩要有較大的區別。
3、拼擺
利用磁性黑板或貼絨板或投影儀邊講邊示范。
拼擺法:
先拼擺中景部分、主要房屋、密集區,接著拼擺近景、遠景、點綴物。
擺一擺、拼一拼,不斷比較、調整,直到畫面的形色構圖比較合理為止。
注意事項:切忌讓學生擺一樣粘一樣,要求反復調整、整體布局、只擺不粘。
辨誤演示:
在磁性黑板或投影儀上故意擺出幾種不合理的構圖,讓學生在辨誤過程中掌握形色組合的規律。
錯誤的例子:
主體不突出(無主體或主體部分太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