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第四冊(全冊)教案
①構圖不合理 房屋完全擠在一處或四處擺滿
房屋排列呆板(一種模式的排列方法)
②色彩搭配不當:
主要為無對比變化,色彩太相近。
辨誤環節利用活動教具進行操作由于教具不斷挪位移動,可在單位時間內迅速變換畫面,產生良好的視覺效應。
4、貼
將拼擺成的各部分在邊角背面涂少量漿糊依次貼好,貼的秩序可從上到下,也可從左到右。貼好后用一張干凈紙蓋在面上輕輕抹壓一下,再提起底紙抖一抖,看看有否遺漏未粘的地方。
三、布置作業 ,巡回指導。
學生以兩人為單位,與同桌共同完成一幅作品。
作業 要求:
1、畫面形色安排簡潔、合理。
2、操作程序正確。
四、學生作業 ,教師指導。
第二課時:
學生活動:35分鐘。
一、學生繼續作業 ,教師指導。
二、講評作業
1、選擇形色構圖合理、新穎的作業 講評。
2、指出學生中帶有普遍性的不足之處。
拓印紋樣剪貼 總第15課時 電第11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習尋找運用生活中、大自然中物體的材質美、肌理美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造型能力。
3、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運用拓印紋樣剪貼畫面形象的方法步驟。
難點:指導學生巧妙地運用拓印紋樣的肌理和色彩。
教學準備:布置學生課前拓印生活中、大自然中各種物體的肌理紋樣4張,64開紙大小。課件。
教學過程 :
學生活動:30分鐘。
1、檢查學生課前準備的拓印紋樣。
2、欣賞電腦課件中的圖片。
(1)想一想圖片有什么特點?分析比較作品與紋樣的關系。課本上三幅范圖用了哪些拓印紋樣?(學生討論發言)
(2)在剪貼畫中,你認為哪些紋樣用得好用得巧?(學生討論發言)
(3)在剪貼畫中,你認為哪些色彩搭配得好?(學生討論發言)
(4)教師總結:
利用拓印紋樣剪貼藝術形象是這些圖片的特點;運用拓印紋樣上的自然花紋和生活中常見物體上的花紋使剪貼畫更具有特別的用筆畫不出的意味;三幅范圖分別用了“卵石路”紋
樣、花玻璃紋樣、竹筐紋樣、樹葉紋樣、梳子紋樣、三夾板木紋、塑料筐紋樣。
3、制作方法指導。
(1)教師描述畫面內容并板書:
草地上有一棵大樹,遠處的幾棵樹看不到樹干,比房子還矮,天上有太陽,天氣真好。
(2)學生根據上面的內容選擇自己手中的拓印紋樣剪形。
(3)剪出了形的同學舉手,按先后順序上講臺貼在一張彩色底紙上,組合成一幅風景畫。
(4)教師提出修改意見,稍作調整。
(5)學生發言,總結制作方法。
(6)教師總結制作方法并板書:
想(構思)——剪(造型)——貼(成畫)
4、作業 要求。
巧妙地利用合適的拓印紋樣,剪貼組拼成畫面。
5、小結。
作業 展示,講評。
對稱紋樣剪紙 總第16課時 電第12課時
教學目標 :
使學生初步掌握對稱紋樣剪紙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工作習慣,發展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
重點:對稱紋樣剪紙的折剪要領。
難點:紋樣設計新穎,黑白鮮明而有變化。
教學準備:視頻展示臺
教學過程 :
學生活動: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