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美術石頭變變變教案
美術教學設計
《石頭變變變》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石頭變變變》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江西版)第3冊第十二課中的教學內容。本課的美術活動方式屬于【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教學實踐證明,美術學習中的創造表現一般是建立在對事物充分了解、觀察和想象基礎上的。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大膽表現,培養學生的藝術創想能力。本課主要是引導學生認真仔細觀察我們身邊的事物,聯系生活實際用審美的目光重新審視、欣賞身邊常見的小石頭,感受它們的自然之美和形態之美。在教學時圍繞石頭的自然美,對石頭的想象進行創作。并能讓學生在一個可相互交流的教學平臺中自主探究學習。
學情分析:
本課內容主要針對小學義務教學階段二年級學生進行教學。我們的學校在鄉下,農村是廣闊的天地。小孩子們天性好動,田野、小溪、大海常是他們光顧的地方,石頭隨處可見,漂亮的石頭是他們愛不釋手特愛珍藏的玩具。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聯系生活實際,學會欣賞身邊的石頭,掌握石頭創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能力目標:通過學習觀察利用石頭的不同形狀、質地、顏色特征等進行美術創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藝術活動感受石頭的自然之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觀察石頭,體會石頭的神奇和天然之美。
難點:根據石頭的特征進行再創造,使石頭變為藝術品。
教具準備:一些石頭,水粉顏料、膠水等。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板書課題)
講述《鹿回頭》具有海南黎族傳說色彩的故事。出示關于石頭的照片。(古埃及金字塔、智利復活石像、海南南天一柱、文昌銅鼓嶺風動石)
★ 交流感想。
師:“聽了這段故事和瀏覽了這些圖片,你們有什么話想跟大家說說?”
(同學們暢所欲言,如:“鬼斧神工”“異想天開”“形象生動”“環境優美”“值得探究”……)
師: 石頭,我們身邊無處不有,可是在人們的創造和想象中,卻變得如此神奇,今天就讓我們來體驗體驗這神奇的石頭。
[設計意圖:主要是運用直觀教學手段,通過欣賞世界各地乃至身邊的石頭,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感受石頭的獨特魅力,讓學生理解“美源于發現,更源于創造”,從而激發學生創作的欲望和興趣,為進一步探究學習和想象表現作好鋪墊。]
二、嘗試階段
★ 了解石頭,初選石頭。
師:老師帶來了很多石頭,請仔細觀察,哪些石頭你比較喜歡?
(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石頭,小組交流喜歡的理由。)
師:誰愿意把你喜歡這些石頭的理由告訴大家?
根據學生的發言,老師整理歸納板書:外形結構 色澤花紋……
[設計意圖: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這個環節主要引導學生觀察、體驗,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
三、欣賞階段
★ 觀察石頭,展開想象。
深入賞析:師出示海南的五指山、毛公山圖片和許多單個石頭的彩繪作品。
師:大家都來說說自己手中的石頭像什么?
巡行提示:學生互相議論評說,各抒己見,老師在學生自主賞析的過程中個別提示,指導學習。
師:如果想讓石頭變得更形象些,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可以粘貼、畫、拼擺、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