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內(nèi)容:新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42-43頁教學目標:1、經(jīng)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過程,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2、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jīng)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快速搶答:(復習平面圖形的特征)
2、一組判斷(復習周長的概念、課件演示)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展示《第二次龜兔賽跑》,烏龜圍著長方形跑,兔子圍著正方形跑,討論猴子裁判公不公平。
三、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探索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師:要知道烏龜跑了多長的路,就是要知道長方形的什么?
師:要想知道長方形的周長,小猴應該告訴我們什么的長度?
師:現(xiàn)在小猴告訴我們這個長方形的長是6米,寬是4米,你知道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嗎?
生交流匯報,師板書并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
1、6+4+6+4=20米 2、6*2=12米 4*2=8米 12+8=20米
3、(6+4)*2=20米
練習:說一說、量一量、算一算
(同桌說怎樣算數(shù)學書封面的周長,然后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長和寬,再計算數(shù)學書的周長)。
小結(jié):知道什么就可以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2) 探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師:我們剛剛幫小猴算出了烏龜跑的路程,你們能幫小猴算算小兔跑的路有多長嗎?
師:小兔是圍著什么圖形跑一周?小兔跑一周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什么?
師:你有辦法算出正方形的周長嗎?出示邊長5米。
生獨立完成后匯報,師板書不同方法。
5+5+5+5=20米 5*4=20米
練習求正方形周長(課件展示)
小結(jié):算正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么?
四、鞏固練習,應用拓展
1、一個長方形的花壇的長是5米,寬是3米,這個花壇的周長是多少米?
2、用90厘米長的綢帶能在一塊邊長2分米的正方形手帕四周圍一圈嗎?
3、有一塊長方形的菜地,長6米,寬3米,如圖,在它的三面圍上籬笆,籬笆至少要多少米?
五、開放練習
拼一拼、算一算、比一比
用兩張長10厘米、寬5厘米的長方形拼成一個新的圖形并算出新圖形的周長
六、全課總結(jié):板書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課后記:本節(jié)課的主要設計思路是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與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第二次龜兔賽跑》。自然地引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之后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學生在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活動中,主動去學習。
整節(jié)課力求做到方法讓學生去嘗試、探索;知識讓學生去獲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扎實有效地學習活動中。
復習與練習的設計盡量突出針對性、實效性與開放性。力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fā)展,體現(xiàn)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
不足之處是有些問題應該由學生提出更能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教師說的過多,反而給學生的空間較小。還沒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稍顯沉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