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說課稿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是小學數學蘇教版教材第五冊,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認識周長的基礎上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教材以學生熟悉的學校籃球場為題材,提出了計算籃球場周長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聯系場地的形狀,探索、交流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礎上確認或逐步完善。對于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則安排在“試一試”中讓學生獨立探究、計算,再通過交流發現規律、掌握方法。
“想想做做”從直接看圖計算。量一量獲取有關數據再計算,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最后在圖形的拼擺中關注圖形周長的變化,這樣由淺入深,既鞏固了周長的計算方法,又學會了解決實際問題,體會到數學在日常生活里的應用,感受數學的價值。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教”立足于學生的“學”。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向學生展示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訂如下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
能正確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條理地表達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
2、能力訓練目標
能正確測量和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及其他一些簡單圖形的周長,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觀察、推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著力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創新素質目標
在學習活動中,善于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靈活選擇自己欣賞的方法,通過自主探索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4、個性品質目標
對學習的內容和過程有興趣和熱情,在與同學的合作中,會根據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識,獲得與同學合作克服困難成功的體驗。
三、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本著課程標準,在盡量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重點:理解并掌握長方形及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難點:使學生認識到相同個數的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為什么不相等。
關鍵:讓學生在自己的計算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和理解算法。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一談。
四、說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么,如何體現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選擇的平臺。教學時先讓學生根據籃球場的形狀提出求周長的問題,引導學生利用對周長的認識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試試,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思考進行計算。接著,讓他們匯報各自的算法,引導學生去體會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間的相互聯系。再讓學生比一比,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種算法,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