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讓學生經歷動手測量、探求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不同計算方法,認識比較簡便的算法,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出示一張任意圖形)提問:你們知道這個圖形的周長指的是什么嗎?
生暢所欲言。(圍圖形一周的長度稱之為周長)
2,計算下列圖形的周長(單位:分米)
5
3 3 4 4
3 3
7
4 5
學生計算,師檢查。
3,剛才,我們已學會求三角形,四邊形的周長,那么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怎么計算呢?這就是我們這堂課所研究的內容。(揭示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
(通過提問來喚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找到準知識的生長點,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新知識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一)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探究:
1,師:同學們,你們找一找我們教室里有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的呢?(學生在教室找長方形物體的面)并指出它的周長。請一位同學找一找課本封面的周長,接著問:你們能求出數學書封面的周長嗎?(學生學習的材料是自己在尋找的結果中任選的,而不是書本給定的材料,它來源于學生自己的學習生活,這樣的學習使學生一開始就處于積極的狀態。)
師:同學們你們猜一猜:要想知道數學書封面的周長首先要知道什么樣的條件呢?(學生大膽猜測)出示一張和封面一樣大小的長方形.
生:要求長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長和寬.
師:為什么?
生:大膽回答.
師:你們又如何得知它的長和寬呢?
生:可以通過測量的方法.
學生動手操作量數學書封面的長和寬.
師:你們在量的時候量了幾條邊?
生:量兩條邊
師:為什么只量兩條邊呢?
生:因為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所以只要量它的長和寬就好了。
小結:要想求長方形的周長必須要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
2,學生自主探究用多種方法求長方形的周長.
師:你們會自己求嗎?(小組活動)看誰的辦法多。
3,匯報成果:
學生匯報,(老師板書)
第一種方法:24+17+24+17=82(厘米) 長+寬+長+寬
第二種方法:24+24+17+17=82(厘米) 長+長+寬+寬
第三種方法:24×2=48(厘米)
17×2=34(厘米) 長×2+寬×2
48+34=82(厘米)
★第四種方法:(24+17)×2=82(厘米) (長+寬)×2
師點評:我們小朋友真聰明,把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都歸納出來了。你們來看一看這幾種算法,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 。
師小結:你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不過我喜歡(長+寬)×2這種方法,因為它來得更簡便些,你們同意嗎?(在這里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