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廣角(二)
廈門前埔南區小學 李惠芳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下)p109例2及練習二十四第3.4.題。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操作、驗證等活動,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
2.培養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點:
利用天平或蹺蹺板的原理,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為以后學習簡單的代數知識做準備。
教學難點:
使學生學會運用等量代換這一數學思想方法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或數學問題。
教具、學具:卡片學具、課件。
預期目標師生活動修改欄: 通過“春游”這一情景引入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欲。 由于這一部分內容較為抽象,所以讓學生通過擺學具、及合作學習,可以比較容易(直觀)地找出相互之間的等量關系。 在原有例題的基礎上拓展延伸,滲透“逆向”的思維方法。 通過 “做一做”使學生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引導學生歸納小結。 練習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合作完成時,老師要加強對“后進生”的關注,給予他們適當的啟發指導。一、情景引入: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春游,高興嗎?(高興)(播放課件)師:首先,我們先去水果園看看,在水果園里,我們遇到了西瓜姐姐,一個西瓜重1千克,你們覺得呢?(比1千克重)師:為什么?(因為天平斜了一邊,西瓜比1千克重。)你們再猜猜,一個西瓜大約重幾千克?(學生自由發言)師:對了,1個西瓜大約重4千克,請小朋友用學具擺一擺。(學生操作,老師巡視)師:小朋友是這樣擺的嗎?(播放課件)接下來,我們又遇到了蘋果妹妹,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請小朋友再估一估。(學生回答后,播放課件)二、教學新課:師:我們已經擺出了1個西瓜重4千克,又知道4個蘋果重1千克,小朋友,你們能根據這兩個條件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學生自由提問)師:這個問題提得真好,一個西瓜和幾個蘋果同樣重?(播放課件)請小朋友通過學具再擺一擺。(學生操作,老師給予適當指導。)學生匯報,讓他們說說原因。師:小朋友說得真不錯,你們都是這樣想的:(邊播放課件,邊講解。)師:請小朋友把思考過程再看看、想想,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討厭。(讓學生進一步消化理解,從而理清思路。)三、反饋練習:師:游完了水果園,老師的肚子都有些餓了,我們去吃麥當勞好嗎?(播放課件,學生再一次激動起來,好奇的睜大眼睛盯著屏幕)師:麥當勞叔叔告訴我們:1個漢堡可以換2個雞翅,1個雞翅可以換3個冰淇凌,那么1個漢堡可以換幾個冰淇凌?(學生直接搶答)師:你能說說是怎么想的嗎?你是怎么列式的?讓學生重點說說列式的意義,老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小結。師:這時,麥當勞叔叔又送來了可樂。你們看,麥當勞叔叔告訴我們什么條件,他會提出什么問題呢?(讓學生觀察,找出數學信息,并發現問題。)學生發言、匯報。師:1瓶大可樂可以倒滿幾杯呢,你是怎么想的?學生回答后,老師進一步說:我們知道了1瓶大可樂可以倒滿12杯,那么2瓶大可樂又可以倒滿幾杯呢?師:要求2瓶大可樂又可以倒滿幾杯,我們可以先求什么?這道題該怎么思考呢?(我們知道了1瓶大可樂可以倒滿12杯,所以求2個大瓶就是12×2=24杯)師:吃飽了,喝足了,我們繼續出發吧,下一站我們到動物園。(播放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