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的認識說課稿
(這是以前自己參加學院說課比賽時下載的,現在已經找不到它的出處啦,但是,這篇說課稿真是深入淺出,可見作者對教材的深刻理解,精華來的)《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情境,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數學源于生活,以用于生活"。因此,我將“加強生活體驗,注重學生發展”設定為本節課的教學理念和指導思想。
《秒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通過前兩節課的實踐活動,學生已對1分鐘、1小時持續的時間具有一定感性體驗,知道時與分之間的進率關系,能正確認讀幾時幾分,本節課是在學生已初步建立時、分觀念的基礎上進行地順勢教學。
根據本課的設計理念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1、認識鐘面上的秒針,了解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2、經歷聯系實際生活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進個性思維的發展。3、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積極、愉悅的數學情感。并且我認為本節課教學重點應為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教學難點是如何才能讓學生正確區分時間單位時、分、秒,并能在實際生活中學以致用。我認為,學生是否能選用恰當的時間單位進行事件表述,是其時間觀念建立情況的反饋,而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正是我們教學追求的最終目標。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力求體現本課的設計理念“實踐活動,體驗交流,培養應用意識”這一教學思想,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設疑激情: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在導入時我利用奧運冠軍劉翔奪金時的場景,詢問其奪冠所用時間,在舊知和生活經驗的影響下,由學生自己引出“秒”,學生初步感受到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揭示課題“秒的認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來。
2、引導探索:當學生產生探索欲望和興趣之后,教師所要考慮的應是如何提供適當的條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識。在教學中,我通過開放性的發問“你還知道秒針走幾大格就是幾秒?”,讓學生自主探索秒針的走動情況;組織學生拍手體驗60秒,觀察分針走動情況,讓學生知道1分=60秒;通過集體活動、合作活動、小組活動形式,多角度感受秒的持續時間。
3、應用提高:學習數學知識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運用這些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踐問題,從中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學中,我讓學生欣賞秒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更深刻地感受秒這一時間單位應用的廣泛性。練習中,我加入有關明明的短文,實際是綜合考察了學生對時間單位的應用能力。
4、交流評價:通過交流評價引導學生愉快地交流活動中的感受和經驗,交換意見與看法,一方面可將每一個成功的經驗收獲轉化成為大家共同的財富,成為影響其他同學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學生在評價過程中,要不時對照目標要求,形成自我反饋機制。在小組交流中認識自我,也學會評價他人的學習。
“教法為學法導航,學法是教法的縮影”。鑒于這樣的認識,本節課在學習過程中,主要指導學生掌握以下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