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評價(第四單元加和減第7課時)
2、部分學生未能看清數量關系,特別是在兩張表格中充分體現了,個別學生把剩下的計算成了合計。
3、沒有仔細審題,更沒能認真看問題。許多學生將題目中的數據看錯、抄錯,還有部分學生把自己計算出來的數據都抄錯了。還有部分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的計算出現了比較多的錯誤。
原因:
1、學生做題不夠仔細,沒有想著要把這張試卷給“做好”,而是想著把這張試卷“做完”,比較心浮氣躁,同時也體現了做事不夠穩重。
2、在解決問題中,學生還未能很好的找準各個數量關系,以后要加大這方面的有關方法的練習,合理的根據數量關系解題。
3、學生在部分較靈活的題目中,處理的有點不當,如讓學生自己提一個問題解答,學生有時提過于繁雜,容易出錯。還有學生對于稍復雜的圖文并茂的題目理解起來較費力。今后應多幫助學生理解次類題目,幫助學生練習。
三、分析練習題:
列式計算的第(2)題的第二個小問題,好多學生都混淆了題意把算是寫成15+9=24;還有好多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將算69×3,34×4算錯;在解決問題的第4題中,學生對于其中的關系有點混淆,特別是對于自己的體問,有的學生提出了“客車比卡車多多少輛”,這是原題中已經有的條件了,并且學生還用很多的算式去計算。而第八大題,學生在做的過程中好象都把它當成了附加題在解,沒有仔細去尋找其中的規律。
單元評價:
一、本次練習的總體情況:
三(5)優秀48人次,良好5人次;
三(6)優秀39人次,良好15人次。
二、本次練習的成績與不足及原因:
成績:
1、學生能在規定時間內正確口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以及相應的減法,對需要進位的整百數加整百數以及相應的減法也能靈活計算。
2、根據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特點,學生能合理估計得數,學生有了一定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一些簡單的推理,并且基本能借助線段圖分析并解答一些簡單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
4、學生基本能獨立思考,在分析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思路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策略意識。
不足:
1、學生的估數意識不強,技巧也不熟練,不能靈活地進行估算,在比較算式大小的過程中,錯誤率偏高。
2、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分析問題的能力不夠,不能正確判斷數量間的關系,不能從問題入手。
3、部分學生看題和做題不夠嚴謹,看錯數字或所求問題的現象多,也有個別學生計算錯誤。
4、學生對于一些附加題有畏懼心理,不能正確找出規律,開放性思維能力還是不行。
原因:
1、學生答題不夠細心,略顯浮躁,答題過后也沒有及時檢查,即使這個問題從一年級開始我一直在督促,學生還是沒有完全形成習慣,今后還是要多督促、多培養。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不夠,在教學過程中要訓練學生多分析數量間的關系,找到數量間的聯系,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3、個別學生看線段圖解決問題時比較混亂,在加強學生練習畫線段圖的過程中,還要培養學生如何看圖進行解答問題等方面的能力。
三、分析練習題。
本次練習錯誤集中在解決問題中,有的學生看題不仔細,有的學生計算錯誤,對倍數問題有些混淆。第4題:卡車有34輛,客車比卡車多17輛,轎車的輛數是卡車的4倍。(1)轎車比卡車多多少輛?(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第一個小問題學生混已知條件,第二個問題個別學生這樣提問題:卡車有多少輛?然后反復計算。其實卡車的數量是已知條件。第八大題很多學生找不出規律,奧數學得比較好的學生答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