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周長實錄及反思(單國紅)
四、周長測量的實際運用。
師:通過滾動的方法、圍的方法,可以得到這些物體的周長。那么剛才我們認識了足球場的周長、門牌的周長、金雞湖的周長。你認為用怎樣合理的方法可以測量它們的周長呢?
生:門牌號用線繞一下線,再量。
生:足球場用尺量。
師:要用很長的尺量,用怎樣的尺呢?
生:卷尺!
師:金雞湖更大,它的周長怎么測量呢?相互討論討論,看哪一組的方法好。
生1:我們用卷尺量,作記號。
生2:金雞湖彎的,我們可以量。
生3:我們走一步是1米,只要看走幾步,就知道了。
師:這是一個好辦法,數學上叫步測。
生4:我用真實的方法來測量。不是數學方法。我只要問一下那里的人。
生5:我只要去看一下路牌,上面會有多少米。
師:要測量比較大的物體的周長看來比較困難。但是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一位數學家測量了地球的周長。你想知道他是誰嗎?
師: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就有一數學家叫埃拉托斯芬……(結合電腦演示介紹)。
師:生活中很多時候都要測量物體的周長。比如說,花壇的周長、手絹的周長、跑道的長……師:還有爸爸媽媽帶我們到商場去買衣服、褲子,要測量——
生1:胸圍。
生2:還有腰圍。
師:誰來演示一下?(生上臺操作演示)哦,這樣就得到了他的腰圍。
師:這兩天我們最關心的就是神舟六號。(出示神六軌道圖片)它飛行的軌道一周長是……
神舟六號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航空事業有了新的突破。我們要把基礎打好,長大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下課!
說課 反思
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小學 單國紅
說教材:
內容是國標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61、62頁。
“周長”是《數學課程標準》中“空間與圖形”這一知識領域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在生活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對于“周長”的教學應在學生探索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礎上,密切聯系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和圖形,通過觀察與積累,充分感知什么是“周長”,從而建立周長的概念。同時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圍、量、算等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彼此交流,測量、計算一個圖形周長的方法,并鼓勵學生運用周長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在活動中鞏固對周長的認識,發展數學思考,并為下面的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研究進行準備。
說目標:
1. 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通過圍、量、算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數學思考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
說教法:
一、通過“生活——數學——生活”的教學結構,從而體現數學的生活性,實現“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的數學理念。
“數學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數學新課程理念之一,所以,整個教學過程以游覽金雞湖為主線,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在親切的生活背景中自然地感悟周長的含義、探究周長的求法。課的一開始,游覽金雞湖切入口,認識物體表面的邊線,從而引出“周長”。接著,通過指現實中有關周長的事例,讓學生充分感知周長的含義,與此同時體會周長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產生學習需求。數學只有回到生活中,才會顯示其價值和魅力,學生回到生活中運用數學,才能真實地顯現其數學水平,因此,課的結尾,回到生活中去,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