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周長實錄及反思(單國紅)
二、整個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通過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圍一圍、滾一滾等活動,使學生體驗“做數學”的過程。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因此,本課安排了感知和操作兩個層面的活動。第一層面是感知層面的活動,這里分為兩次層次,先通過教師范例和學生自己舉例讓學生充分感知,為過渡到抽象的符號性奠定堅實的感性基礎。接著,通過遷移類推讓學生自己描出平面圖形的邊線感知平面圖形的周長,這樣,幫助學生從實物到平面圖形建立完整的周長概念。第二層面是操作層面的活動,讓學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求名片、樹葉、硬幣周長的方法,活動前提供一些材料,在教師地適當引導下學習數學,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然后讓學生匯報各自的發現,在多種方法的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這樣,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在生活中探究、在活動中互動、在活動中內化、在活動中應用、在活動中創造,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活動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的教學理念。
三、在練習設計上,注意開放性和實用性,從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這個主要體現在以量、算為主要地數學方法,強調算法的多樣化;其次測量周長方法上,也體現解題策略的多樣化。滾、繞的方法重在得出,不求嚴密、規范。并要求學生進行拓展,如測量金雞湖的周長等,同時引入古希臘科學家測地球周長的小知識,感受數學文化的價值。最后聯系神舟六號的發射成功,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