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除法教案
(2)分析題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3)小組交流解答思路。
(4)全班交流。
小組代表1:我們組認為可以先求兩個書架共有多少層,再求平均每層放多少本書。
小組代表2:通過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可以先求每個書架放多少本書,再求每層放多少本。
小組代表3:我們組統一上面兩組的發言,我們在討論時與他們的想法差不多,只不過用分步方法。第一步先求每個書架放多少本:200÷2=100(本),第二步再求平均每層放多少本:100÷4=25(本)
(5)列綜合算式。
教師:剛才在討論過程中哪個組的想法與小組代表2的方法相同,按照你們的思路應該怎樣列出綜合算式呢?(200÷2÷4)這個算式中有哪些運算符號?(都是除號),我們在計算時要按照什么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呢?(按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計算),先算200÷2等于100,把沒參與這步計算的4和除號拉下來,再算100÷4等于25.這樣就求出平均每層放25本書,把單位名稱寫上。
教師隨著講解把板書寫完整:
200÷2÷4
=100÷4
=25(本)
教師:哪個組的想法與小組代表1的方法相同?按照這樣的思路應該怎樣列出綜合算式?【200÷(2×4)】為什么要在2×4的外面加上括號呢?(因為要先算出兩個書架共有多少層,如果不加括號就要改變解題思路和運算順序了)。觀察這個算式有哪些運算?有沒有括號?(有“×”和“÷”,有括號),對于有括號的混合運算試題,它的運算順序是什么?(先做括號里面的,再做括號外面的)。
指名板書:200÷(2×4)
=200÷8
=25(本)
2、比較兩種解法。
(1)觀察兩種解法。
(2)敘述解題思路。
三、課堂作業:
教材第65頁第1、2題。
第六課時
教學內容:
練習八
教材第67、68頁第1-6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提高計算能力。
2、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3、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1、訓練正確計算的能力。
2、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課堂作業設計。
1、教材第67頁第2題。
(1)板書:48×6+2=290 290÷6的余數是( )
(2)引導學生弄懂題意。
(3)嘗試獨立解答。
(4)敘述解答思路。
(5)提問:為什么要填2?在除法算式中,48、6、2、290分別是什么?(290是被除數,6是除數,48是商,2是余數)。被除數、除數、商和余數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被除數÷除數=商+余數)。
(6)板書:106×6+3=427 427÷4=( )……( )
(7)獨立完成。
(8)為什么這麼塊就填好了?
你運用哪個知識解決的這個問題?(除法的驗算方法,被除數=商×除數+余數)
2、教材第67頁第3題。
(1)投影出示。
(2)看懂題目要求。
(3)估算商是幾位數。
(4)交流估算過程。
學生:這幾道題是一位數除三位數,商有的是兩位數,有的是三位數。當被除數的最高位上的數比除數小時,商就是兩位數,如330÷8,424÷7,411÷6。被除數的最高位上的數比除數大時,商就是三位數,如582÷4,725÷6,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