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度第一學期三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五、課后延伸:
1、實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寫一篇數學日記:《我心目中的千米》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初步認識噸。
教師用課件出示課本第31頁主題圖。
(1)提問:從圖中我們獲得了哪些信息?(集裝箱的貨物重2噸,貨物列車載重60噸)
(2)思考:我們知道“噸”是用來計量較重物體的質量單位,那么1噸有多重呢?“噸”和“千克”有什么關系?》
(3)談話:在了解1噸有多重之前,我們先來解決一個問題,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列式:100×10=1000(千克)
1000千克是一個很重的質量,數學上規定用1噸來表示1000千克,即1噸=1000千克。
(4)提問:1噸里面有幾個1千克?噸和千克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體驗1噸有多重。
(1)學生嘗試抬起教師事先準備好的一袋重10千克的豆子感受1噸。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都用力提一提豆子,感受10千克豆子有多重,力氣小的同學也可以兩個人一起提。
學生操作后匯報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豆子重10千克,這樣的豆子多少袋重1噸?(100袋)
演示:每次呈現10袋豆子(因為10袋豆子為100千克),學生一邊看一遍數: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1000千克。當100袋數完了,學生會感嘆:哇!1噸這么重呀!
(2)談話:課前你們都自己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互相說一說你的體重是多少千克。再相互背一背,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三年級學生的體重差不多25千克左右,如果一名學生的體重是25千克,算一算,10名這樣重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40名這樣重的同學呢?
(3)舉例: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什么東西大約重1噸。
教師可以用課件出示各種例子,如“兩頭牛大約重1噸”,“兩匹馬與1只熊合起來大約重1噸”,“一般電梯的載重量是1噸”……
3、感受1噸水的重量。
(1)學生匯報自己家上個月或幾個月用水數量。(由學生課前去了解)
(2)師:1噸水到底有多少呢?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1噸水裝在一個正方體的水箱里,這個正方體該有多大?
(3)出示一個邊長是1米的正方體:在這個正方體里裝滿水,水的質量就是1噸。
(4)談話:想一想,如果要把這個正方體水箱注滿,大約需要多少時間?(課件出示流水速度)
4、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師出示例8。
4噸=( )千克 3000千克=( )噸
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再讓學生組內交流,班內集體交流、說方法。
5、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第32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1)用“噸”作單位的物品有哪些?
(2)一頭大象重6000千克,大象重多少噸?一輛卡車質量5噸,是多少千克?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完成“練習七”中的第1、2題。
第1題,是一組連線題,通過此題的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千克、噸的感受。先獨立連線,再交流。
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集體反饋,重點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完成“練習七”第3題。
這題不僅要會根據千克與噸之間的進率進行換算,還要掌握不同單位之間的加減計算,明確在計算前要統一單位。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五、拓展作業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為能做到嗎?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節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