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統計》教案分析人教版
學習重點:學會分析各種不同的統計圖。
學習難點:能分析起始格與其他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計圖。
學具準備:,一些不同單位的空白統計圖。
學習流程:
一、引入:
1、你知道你的身高和體重嗎?
2、比一比你們小組誰最高,誰最重?
二、自學交流:
1、統計小組內同學的身高、體重,完成統計表。
姓名
身高/厘米
體重/千克
2、討論學習:
(1)如果把以上統計表制成縱向統計圖,你準備每格表示幾厘米?
(2)能不能用最簡潔、明白的方法,根據這組數據繪制統計圖。
3、出示(每格代表10厘米、5厘米的條形統計圖)分析:能不能明顯反映數據間的差異?每格代表1厘米、2厘米的條形統計圖能不能明顯反映數據間的差異?哪一種太長?
(1)重點觀察:每格代表2厘米、1厘米的條形統計圖,要從這張圖看出學生身高的差距只要哪些部分?(底下的名字與0,上面的一部分)那中間一部分怎么辦?
(2)折疊的部分在圖中怎樣表示?
(3)出示制好的折疊式統計圖:仔細觀察,那一部分是折疊的,表示多少?與過去的統計圖有什么不一樣?估計一下,他們的平均身高在什么范圍?
4、小結:什么時候要用折疊式條形統計圖(數據比較大、數據相差比較小)
5、試一試,用這種簡潔明白的方法制作以上同學體重統計圖。
(1)從上面兩個統計圖中,你能獲取什么信息?
(2)(出示“中國10歲兒童身高體重正常值”)比較:你能發現哪些同學的身高、體重是在正常值以下,哪些是在正常值以上?
三、展現提升:
分小組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其他小組傾聽,及時補充,提出自己的見解。
四、達標測評:
1、獨立完成數學書p40頁練習十第2題:
(1)你得到哪些信息?
(2)圖書室要購買一批新書,你認為應怎樣購買?
2、完成數學書p41頁第3題:
(1)把統計圖補充完整。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他們中誰最有可能入選校游泳隊?
五、全課總結: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2、課后從報紙、書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統計圖表,分析相應的信息。
平均數(一)
學習內容:練習十一1—3題,教材42頁例1
學習目標:
1、掌握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2、知道移多補少求平均數的方法
3、會根據數據列出算式求平均數
學習重點: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學習難點:正確計算平均數
學習準備:課件,小黑板,統計表
學習流程:
一、導入:
拿8枝鉛筆,指4名同學,要平均分怎樣分?
每人2枝,每人手中一樣多,叫平均分。2是平均數
二、學習交流:
1、出示例1、小紅、小蘭、小亮、小明收集礦泉水瓶統計圖
(1)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他們四人怎樣分才能一樣多?
(3)平均分后是多少個?
2、課件展示統計圖的變化過程
(1)指名展示
(2)這種方法叫什么?
點撥:移多補少
3、要求平均數,還可以怎樣想?
(1)要把4人收集的礦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必須先求出什么?
14+12+11+15=
(2)平均分成4份,怎么辦?
52÷4=
4、歸納:
要求平均數,可以先求出( )數,再平均分幾份
5、算一算你們小組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求平均數的方法和過程
6、算出各小組的平均體重,說說你們是怎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