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乘兩位數(精選13篇)
兩位數乘兩位數 篇1
教學內容:第6頁例1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口算乘法的基礎上,掌握乘法是兩位數的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遷移推理能力,掌握其數學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用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被乘數,得數的末位要與十位對齊的道理。
教學過程 :
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畫面:
學校買了一些彩色筆要獎給數學競賽獲獎的同學,每盒彩色筆24支,學校買了3盒
讓學生根據畫面情景提出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以下幾種問題:
(1)3盒一共多少支?(2)2盒一共多少支?(3)學校一共買了多少支彩筆?
問:如果買了13盒,怎樣列式?24×13(出示例1)
主動探索
1.教學例1。
(1)討論24×13的算法
(2)匯報交流
(3)討論哪種方法最簡便?
(4)統一認識,確定最簡便的方法,引導學生試寫成豎式。
(5)針對出現的情況討論,關鍵處教師點撥,讓學生領悟計算方法。
2.練習
(1)第7頁做一做
(2)練習二第1題。
練習后,教師總結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反饋練習
練習二第2題
板書設計 :
2 4
× 1 3
7 2 ……24×3的積 2 4 ……24×10的積(個位的零不寫)
3 1 2
兩位數乘兩位數 篇2
教學內容:(不進位)第63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不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2、在探索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評價意識及會傾聽其他同學發言的良好學習習慣,能夠有條理地表述自已的想法。
3、主動參與學習新知識的活動,獲得成功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教學過程:
(一)激活目標,創設情境。
1、復習口算和筆算。
師:出示復習題:
(1)筆算:
a:3654= b:40502=
(2)直接寫得數:
123= 1230= 3220= 321=
4239≈ 3219≈
206+46= 410+42=
2、回顧整理,導入新課:
上節課,同學們還知道我們一起參觀了什么嗎?
(學生說:美麗的街景)對,我們參觀了美麗的街景。
(出示情境圖:美麗的街景)
我們當時提出了許多問題。
(課件出示5個問題):
(1)右邊的氣球團有多少個氣球?
(2)左邊的氣球團有多少個氣球?
(3)這條街上一共有多少盞燈?
(4)市府辦公大樓有多少間辦公室?
(5)新聞大廈有多少個房間?
我們上節課已經解決了第(1)、(2)兩個問題,通過解決這兩個問題,我們學習了整十數乘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我們還提出了幾個問題沒有解決?(課件出示沒有研究的問題)這節課我們接著解決好嗎?
二、探索交流,合作探究:
(一)我們先來解決這條街上一共有多少盞燈?
(板書問題:這條街上一共有多少盞燈?)
(1)哪些信息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讓學生說)
(2)怎樣列式?(讓學生說列式,教師板書:2312)
(3)為什么這樣列式?(讓學生說列式理由)。
(4)老師小結:象2312 這樣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式我們以前沒有研究過,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板書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
1.我們先來估計一下2312大約等于多少?(讓學生想)
2.誰來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
(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將學生估計的結果寫在黑板上)
3. 2312的結果要比它怎么樣?(讓學生明白2312大致結果)
4.我們以前只研究過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計算,那么2312準確結果到底等于多少呢?下面請各小組同學一齊想想辦法用過去學過的知識求出它的結果。
(小組活動,教師巡視,估計此處學生能用自已的方法得出2312的結果,如果學生做不出來,教師要在巡視后,提示學生可用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注意發現特色。)
5.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做的?
(展示學生的做法,師生評析比較,引出簡便的口算方法)
學生展示時,可能會出現幾種情況,我要認真區別對待:
一種情況:學生展示時只將2312中12拆成10和2,教師要引導其他學生質疑:10和2從哪來的,為什么拆成10 和2,2310求得是什么? 232呢?得出結果還要怎么辦?讓學生明白每一步算理?
二種情況:學生可能有多種拆法,有拆成6和6、10和2、或其他,教師要引導學生弄明他們從哪來,為什么拆成10和2、6和6等,還有別的拆法嗎?這些拆法里哪種拆法簡單,為什么?(將學生引向拆成10和2簡單,)再讓學生明白2310、232各求得什么?
三種情況:學生出現多種拆法,在比較中,學生不認為10和2簡單,教師要將12改成13,再讓學生再拆,學生就會發現拆成10和2簡單,在研究2310、232各求得什么?明白算理。
6.剛才同學們都是用口算的方法求出2312的結果,那么你知道怎樣用豎式進行計算嗎?(教師板書:2 3
12 )
(1)我在列豎式時注意了什么? (讓學生說)
(2)老師小結:相同數位要對齊,這一點跟前面我們學過的兩位數乘一位數一樣。
(3)該怎樣計算呢?請各小組商量一下?
(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注意指導,發現特色準備展示)
(4)誰來說說你們小組的做法。
(展示學生的想法,引導其他學生進行質疑,評價)(要讓學生明白每一步的意義,結果從哪來,應該寫在哪?)
7.剛才大家交流的,同學都聽明白了嗎?誰能再來完整的說一說?
(板書豎式): 2 3
1 2
4 6
2 3
2 7 6
(1)我們在計算時,用了兩行數表示,46是算得是什么?
(學生說)(板書:232的積)
(2)23指的是什么呢?(引導學生說出這是23個十)
(板書:2310的積)
(3)276呢?(學生說)(276是計算結果)
(二)你會列豎式解決兩位數乘兩位數了嗎?接著讓我們獨自解決:
(1)市府大樓有多少間辦公室?
(展示學生的做法,重點關注用豎式計算的方法)
三、練習鞏固,提高能力:
1、計算:
4 2 2 2 2 1
1 2 1 3 4 3
2、火眼金睛辨對錯:
3 4 4 3
2 1 1 2
3 4 8 6
6 8 4 3
1 0 2 5 1 6
3、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元?
四、概括總結,條理知識: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在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要先用一個因數個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因數,得數的末位和這個因數的個位對齊;再用十位上的數去乘,得數的末位和這個因數的十位對齊;然后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五、板書設計:
兩位數乘兩位數
這條街上一共有多少盞燈?
2312=276(盞)
2 3
1 2
4 6 ……232的積
2 3 ……2310的積
2 7 6
兩位數乘兩位數 篇3
教學內容:蘇教版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下冊)第30~31頁。教學目標:1、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會用交換乘數位置的方法驗算。2、在具體情景中,應用有關運算解決實際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3、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教學過程:今天,老師請了一位朋友來和我們一起上課,看,它是誰?小叮當有著一個充滿智慧的大腦袋,和它一起上課會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思維熱身操共有8節:12×30 60×50 20×13 50×706×8+2 5×9+6 2×8+8 4×7+3真不錯!
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高了,很多小朋友家都訂了牛奶。老師這也有一張訂單,瞧,小叮當正盯著它在研究呢! 一份牛奶(每天一瓶)每月28元訂一個月 送文具盒一個訂一個季度 送文具一套訂半年 送書包一個訂一年 送四驅車一輛你猜小叮當會選擇哪種定奶的方式呢?四驅車的誘惑太大了,小叮當決定訂一年。不過訂之前,得先摸摸口袋里有多少錢。要求需要多少錢,得先來列一個算式?(板書:28×12)為什么乘12呢?那大概要多少錢?你是怎樣估算的?(28×10=280,28×12比280多一點,可能是300元。)那究竟需要幾元呢?你們能幫小叮當來算算嗎?四人小組討論一下,看看你們有哪些好辦法?(1)先算一季度再乘4。 28×3=84 84×4=336(2)先算半年再乘2。 28×6=168 168×2=336(3)先算十個月再加上2個月。 28×10=280 28×2=56 280+56=336(4)用豎式計算。好,那我們先把豎式列好,注意數位要對齊。這和我們以前學得乘法豎式有什么不同?以前是一個數乘一位數,現在是乘一個兩位數。第一步算什么?用個位上的2去乘28,2乘8得16,對齊個位寫6,向十位進1,2乘2得4,加上進上來的1得5,對齊十位寫5。好,2乘28得56,表示的是56個1,所以6要對齊個位寫。做到這結束了嗎?第二步再算什么?用十位上的1乘28,得28個十,也就是280,對齊個位寫0,對齊十位寫8,對齊百位寫2。然后怎樣做?相加,為什么加呢?第一步2乘28求出的是2個月需要多少錢,第二步1乘28求出的是10個月需要多少錢,那么把兩次的結果加在一起就是12個月也就是1年需要多少錢,所以我們用加法。那么,在書寫時呢,這里280的0可以省略不寫,下面仔細看老師完整的再算一遍。第一步用個位上的2去乘28,2乘8得16,對齊個位寫6,向十位進1,2乘2得4,加上進上來的1得5,對齊十位寫5。第二步用十位上的1乘28,1乘8得8,對齊十位寫8,1乘2得2,對齊百位寫2。然后56加280,6加0得6,5加8得13,寫3進1,2加1得3,所以是336。誰也會像老師這樣來說一說計算過程呢?都會說嗎?同桌互相說一說。你們知道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嗎? 板書 2 8 2 8 × 1 2 × 1 2 2個月 5 6 ……56個一 5 6 10個月 2 8 0 ……28個十 2 8 3 3 6 3 3 6好,下面我們來看一組練習,你能說出下面各道題目的下一步該怎樣計算嗎?21 24 53 54 ×25 ×32 ×23 ×46 5 48 159 324 6 6如果調換28和12的位置相乘,結果會怎樣呢?打開書31頁,試一試,在書上完成!(一人板演) 1 2 × 2 8 9 6 2 4 3 3 6比較一下這兩道算式,你有什么發現?(交換兩個乘數的位置后,計算的過程不同,結果卻是一樣的。)那么乘法可以怎樣來驗算呢?(交換兩個乘數的位置)好,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內容啊?(板書:兩位數乘兩位數)那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大家說的都很好,那能不能根據剛才說的來完成這幾道題目呢?(打開書p31頁第1題)(3人小黑板,逐一講解,反饋并糾錯)2 4 6 2 1 3× 2 3 × 4 1 × 7 27 2 6 2 2 6 4 8 2 4 8 9 1 5 5 2 2 5 4 2 9 3 6我同桌也做了兩題,她做的對嗎?(p31頁第2題)1 4 3 4× 2 5 × 2 3 7 0 7 2 2 8 6 8 9 8 7 5 2錯在哪里?應該怎么做?你會把它改正過來嗎?1 4 3 4× 2 5 × 2 3 7 0 1 0 2 2 8 6 8 3 5 0 7 8 2所以說,我們做題一定要細心啊!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比賽,請組長拿出作業紙,上面一共有四道題,一人做一題,不允許一個人全做完,如果出現取消比賽資格,不過當一個人在做的時候,其他小朋友可以在旁邊監督,發現錯誤可以提醒,但是不能報答案給他聽,比比哪組做的又對又快!(p31頁第4題,實物投影校對)1 4 2 6 6 3 7 3× 5 2 × 2 4 × 3 2 × 2 3 2 8 1 0 4 1 2 6 2 1 9 7 0 5 2 1 8 9 1 4 6 7 2 8 6 2 4 2 0 1 6 1 6 7 9經過這么激烈的比賽,我們放松一下,春天已經不知不覺的來到了我們身邊,看,公園里景色多美呀!(p31頁第5題)你從這幅圖上得到了什么信息?(成人票24元,兒童票12元)我買32張兒童票。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呢?(一共需要多少錢?)可以怎樣列式?(32×12)打開書31頁,獨立完成。(一人口答)今天你有什么收獲?課堂作業:31頁想想做做2。
兩位數乘兩位數 篇4
教學內容:
本單元基礎: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20×3,200×3),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每位乘積不滿十)(43×2),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材內容安排如下表:
教學目標:
1、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會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2、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3、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教學時間:9課時
1、口算乘法(3課時)
7第1課時
教學內容:58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十四1~4題。
教學目標:
經歷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教學重點: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教具準備:口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回顧學過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題: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選兩題,說說口算方法。
二、新課
1、提出問題
(1)仔細觀察例1圖
(2)請學生提出問題。
(3)從學生回答中選擇例1的兩個問題:
郵遞員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
2、探討口算方法。
(1)請學生思考、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組討論:怎樣想出得數?
(3)各組代表向全班匯報本組的各種口算方法。
(4)評價。
3、嘗試解決問題。
(1)請學生運用口算方法解決其余的問題。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組織交流。
請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讓學生在交流中品嘗學習的樂趣。
4、探討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 23×30 14×200
請學生思考,討論怎么算?
(2)組織交流,并由教師評價每種方法。
三、練習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題。
(1)先由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2)引導學生總結,發現規律。
2、獨立完成練習十四1~2。
3、解決實際問題:練習十四3~4。
四、總結
請學生談收獲。
8第2課時
教學內容:59頁例2(估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
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教學重點:初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口算下面各題:
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
12×400 240×2 130×3 30×3 11×50
2、求下面各數的近似數:
32 18 687 295 358 42
選擇幾個數說一說是怎樣求近似數的。
3、估算:
198×4 305×6 485×3 182×5
說一說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問題:
(1)出示例2圖:請學生仔細觀察。你從圖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圖中獲取的信息匯總,說成完整的一道題:
大會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個座位。有350名同學來聽課,能坐得下嗎?
2、探討估算方法。
(1)請學生思考、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 22×18
(2)小組討論:怎樣估算得數?
(3)各組代表向全班匯報本組的各種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
方法二:18≈20 22×20 = 440
方法三:22≈20 18×20 = 360
(4)比較、評價。
3、嘗試解決問題。
(1)請學生運用估算方法解決問題。有一本書,它其中的一頁有23行,每行約有22個字。一頁大約有多少個字?
(2)組織交流。
請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讓學生在交流中品嘗學習的樂趣。
三、練習
1、完成練習十四的第7題:
(1)先由學生獨立計算;
(2)集體訂正,講講估算的方法。
2、練習十四第8題:
(1)學生認真讀題,理解題目要求。
(2)“已經種了的93棵樹苗是幾行?”這塊地有幾個93呢?
(3)請獨立列出算式并進行估算。
四、總結
請學生談收獲。
9第3課時
教學內容:口算乘法的練習課(完成練習十四的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學生回顧上兩節課學習的內容。
2、開火車的形式進行口算練習:
50×10 70×20 40×40 500×70 600×80
12×300 240×2 130×2 90×3 11×30
選擇一部分題目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口算的。
3、聽算練習:
40×10 30×20 30×50 300×10 300×80
22×40 330×2 120×3 30×6 10×50
4、估算:
42×11 68×10 32×47
45×17 26×18 36×21
四人小組互相說說是怎樣估算的?有多少種估算的方法?
二、解決問題:
1、養一張蠶需要桑葉約600千克,可產繭約50千克。
(1)小明家養了4張蠶,可產繭多少千克?需要桑葉多少千克?
(2)張村共養40張蠶,可產繭多少千克?需要桑葉多少千克?
學生仔細讀題,理解題目意思,并弄明白兩個問題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體講評。
2、果園里有28行橘子樹,每行32棵。果園里大約有多少棵果樹?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還是準確的值?該怎樣解決?
學生獨立完成。
三、綜合練習:
1、獨立完成練習十四第5、6題,比一比,誰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得最好。
2、分組進行“奪紅旗”比賽(練習十四第9題)
3、合作完成練習十四第10、12題。集體講評。
四、學習總結:
生生互相談收獲。
2、筆算乘法(4課時)
10第1課時
教學內容:63頁例1、做一做,練習十五1、2題。
教學目標:
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過程,學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學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不進位)。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呈現例1的畫面,讓學生觀察
用完整的話把這幅圖的內容、問題說一說。
請學生說一說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從而列出算式24×12。
二、探討計算方法
1、各組討論:怎樣計算24×12。
請把想出的計算方法寫在紙上。
2、組織交流。
各組展示本組的算法。不容易說清楚的,就寫在黑板上。
方法一:
24×10 = 240
24×2 = 48
240 + 48 = 288
方法二: 2 4
× 1 2
48 ……24×2的積
2 4 ……24×10的積(個位的0不寫)
2 8 8
3、師生評議。
(1)請學生說一說,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2)教師對學生發表的意見作以肯定或補充。
(3)重點評議筆算。
用檢查豎式每一步計算的方式,再現筆算過程。
三、練習
1、嘗試練習。
用豎式計算63頁“做一做”的8道題。請幾名學生上黑板板演,講評。
2、獨立完成練習十六第1題。
四、總結
1、請學生討論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么問題,并交流。
2、教師強調:用豎式計算時,每次乘得的數的末位應該和那一位對齊。還要注意記住進位數,正確處理進位問題。
12第2課時
教學內容:筆算乘法的練習課(完成練習十五的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能解決用乘法計算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學生回顧上節課學習的內容。
2、口算練習:
60×20 80×20 60×40 300×70 30×80
12×40 330×2 240×2 60×3 33×30
3、筆算:
練習十五第2題:
39×11 31×31 23×33
22×24 12×41 21×32
請6名學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學生每題都做。講評。
說說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該注意什么?
4、正誤辯析:
教師用小黑板出示4道計算出現錯誤的筆算式題,讓學生判斷正誤,并進行改正。
二、解決問題:
1、完成練習十五第3題:
(1)引導學生看圖,獲取信息。
(2)同桌互相說:把圖上的意思完整的說一說。
(3)獨立列出算式,并用豎式筆算。
(4)集體講評。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五第4題:
三、綜合練習:
完成《學案》相應的練習。
四、學習總結:
說說這節課有什么收獲?筆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13第3課時
教學內容:65頁例2、做一做,練習十六1、2題。
教學目標:
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過程,學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學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呈現下圍棋的畫面,介紹有關圍棋賽的事例或戰績。
放大棋盤,讓學生觀察棋盤結構。使學生了解到:圍棋的棋盤面由縱橫19道線交叉組成。
接著,把棋子放在縱橫線的交叉點上,引出問題:“棋盤上一共有多少個交叉點?”
請學生說一說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從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討計算方法
1、各組討論:怎樣計算19×19。
請把想出的計算方法寫在紙上。
2、組織交流。
各組展示本組的算法。不容易說清楚的,就寫在黑板上。
3、師生評議。
(1)請學生說一說,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2)教師對學生發表的意見作以肯定或補充。使學生了解每一種算法的特點和適用范圍。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約有400個交叉點,但它不能滿足解決問題的要求。
(3)重點評議筆算。
用檢查豎式每一步計算的方式,再現筆算過程。
三、練習
1、嘗試練習。
用豎式計算65頁“做一做”中的4道題。
2、完成練習十六第1、2題。
四、總結
1、請學生討論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么問題,并交流。
2、教師強調:用豎式計算時,每次乘得的數的末位應該和那一位對齊。還要注意記住進位數,正確處理進位問題。
14第4課時
教學內容:筆算乘法的練習課(完成練習十六的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
2、能解決用乘法計算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學生回顧上節課學習的內容。
2、開火車進行口算練習:
40×20 60×20 80×40 400×70 12×30
12×40 44×20 230×2 70×3 11×400
3、筆算練習(進位與不進位的對比):
23×31 33×31 43×12 11×25
23×34 54×13 39×27 17×28
(1)學生筆算。
(2)請學生觀察比較:上行的題目和下行的題目有什么異同?
(3)學生討論交流:它們的計算方法是一樣的,不同的是上行的題目計算時沒有進位,而下一行的題目需要進位。
(4)說說筆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4、正誤辯析:
教師用小黑板出示6道計算出現錯誤的筆算式題,讓學生判斷正誤,并進行改正。
二、解決問題:
1、完成練習十六第3題:
(1)引導學生看圖,獲取信息。
(2)同桌互相說:把圖上的意思完整的說一說。
(3)獨立列出算式,并用豎式筆算。
(4)集體講評。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五第4題、第8題。
第8題:在解決這道題時,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用上?為什么“每套12張”用不上?這樣的題目給了你什么啟示?
三、綜合練習:
獨立完成練習十六第5、6、7題。
四、學習總結:
說說這節課有什么收獲?筆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15、16 3、整理和復習(2課時)
整理復習:兩位數乘兩位數
復習要求:
把本單元所學的知識點進行系統的整理,使學生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培養學生整理概括的能力。
復習過程:
一、整理本單元的知識點
1.請學生把書本從58頁看到69頁 ,看看本單元學了哪些內容。
2.在四人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互相補充。
3.匯報:本單元學了哪些內容?還有什么問題?
二、練習
1、口算練習:
20×60 90×30 80×80 15×20
700×30 80×40 50×70 400×20
說說你是怎么口算的。
2、估算練習:
42×18 39×11 57×28 42×12 63×47
你是怎么估算的?能有幾種方法?
3、筆算:(練習十七第2題)
4、解決問題:
練習十七(3、4)
(1)讀題后學生獨立思考,這兩道題你選擇什么方法做,為什么?
(2)小組討論:你選擇什么方法做,為什么?
(3)匯報:你是怎么想的?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4)小結: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把題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
三、學習總結:
1、在這一單元中你學會了什么?
2、給自己這個單元的學習態度和收獲作個評價。
兩位數乘兩位數 篇5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材簡介:兩位數乘兩位數口算乘法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估算筆算乘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本單元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20×3,200×3),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每位乘積不滿十)(43×2),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主要內容有:口算乘法、筆算乘法。
教材內容安排如下表:
教學目標:1、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會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2、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3、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教學重點: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解決問題。教學難點: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教學建議:1、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學習計算方法。2、讓學生主動探索計算方法。3、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4、注意處理好口算、估算、筆算三者之間的關系,要做到三算互相促進,達到共同提高的目標。
兩位數乘兩位數 篇6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
教學內容:教材第38-39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彩筆問題,經歷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2、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
3、在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中,體驗算法多樣化,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看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什么了?
學生觀察,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可觀察到左邊有兩盒彩鉛、右邊有十盒彩鉛,每盒里有彩鉛24枝。
學生可提出問題如:
1. 兩盒彩鉛有多少枝?
2. 10盒彩鉛有多少枝?
3. 12盒有多少枝?
二、自主探索
重點解決第三個問題:
12盒有多少枝彩鉛?怎樣算?
請同學們試著在練習本上算一算
有會用豎式計算的嗎?
1、20×12=240(枝) 4×12=48(枝) 240 + 48=288(枝)
2、24×2=48(枝) 24×10=240(枝) 48 + 240=288(枝)
3、豎式等
三、合作交流
1.小組交流
請同學們把你計算的方法跟你小組的同學說一說,總結一下你們小組一共有幾種方法。
2.全班交流
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小組的方法向全班同學說一說?
3.重點交流豎式(講清積的定位)
(1). 小組內交流各自的算法,然后共同總結算法。
(2). 各組間交流算法,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可隨時進行質疑、提問或提建議。
(3).你能介紹一下豎式的書寫格式嗎?(學生不會老師講解)
四、實踐與應用
1.用豎式計算
34×12 25×11 43×22 32×13 24×21 32×21
2.解決問題
一個會議室有23排座椅,每排有22個座位。召開500人的會議,座位夠嗎?
3.一只杜鵑平均每天能吃掉14只松毛蟲。算一算:它21天能吃掉多少只松毛蟲?
教學隨筆:
兩位數乘兩位數 篇7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p63例1(不進位)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經歷探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過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計算法則。
2、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感受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方法的多樣化,培養學生的數感和數學思維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識。
3、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或失敗的情感,體會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乘的順序和第二部分積的書寫位置。
教學準備:課件、練習紙、秒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舊知
1、小朋友們,今天和大家一起去新華書店逛逛(出示新華書店門口圖片)
2、在出發之前我們先來一個熱身練習,口算
13×3=
11×2=
21×2=13×30=
11×40=
21×30=390+39=
440+22=
630+42=學生練習紙上完成,利用課件集體校對3、看來大家都作了充分的準備,讓我們一起進入書店吧。(出示書店一角)
二、探索新知
(在課件播放的同時,出示小紅買書的情景)
1、從圖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觀察得出:小紅買《上下五千年》,一套書有12本,每本24元)誰知道小紅在為什么問題而苦苦思索著呢?(課件“?”)生答:一共要付多少錢?”(課件出示對話框)
2、誰會列出算式?(生列式:24×12=)
3、揭題:
從這個算式中誰知道我們將學習什么新知識?兩位數乘兩位數(板書課題)
4、估算:
師:現在有這樣的四個答案(課件出示)a:274元b:72元,c:258元,d:288元,你覺得哪個答案肯定是錯誤的?為什么?(生說著各種理由,a:從積的個位考慮;b:從積的位數考慮;c、d無法確定)
師:c、d無法確定該怎么辦呢?那我們就一起來試著算一算吧!
5、獨立嘗試計算
教師巡視指導,特別關注學困生,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和同桌之間或者前后桌之間相互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6、全班交流、展示方法
學情預設:方法1:12分成10和2,24×10=240,24×2=48,240+48=288
方法2:24分成4×6,4×12=48,6×48=288
方法3:12拆成2×6,24×2×6=288。
方法4:筆算。
2
4
×
1
2
―――――
48個一
←—
4
8——————24×2=48
24個10←—
2
4——————24×10=240(個位的0不寫)
——―――――
2
8
8
(注意:抓住筆算重點,生說,師相應的課件顯示)
48是怎么得到的?(師板書:24×2=48,表示48個一,所以從個位開始寫)
這里的24實際上表示什么?(板書24個10)這個“240”是由誰相乘得到的?(板書:24×10=240)明明是240怎么只寫24?4為什么寫在十位上?(4乘1個十等于4個十,十位上的4就表示4個十)用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24的時候,要把積的末位和十位對齊)同意這樣說的請把掌聲送給他(個位的0可以不寫)那揭示答案:所以d答案才是正確的,師板書完成答句:小紅一共要付288元。
7、請板演錯誤的學生反思自己的錯誤原因:你現在覺得自己錯在哪里?
師:找到了錯誤的原因,相信下次你肯定不會出現同樣的錯誤。
8、溝通橫式和豎式之間的聯系
問:筆算和剛才的第一種方法有什么聯系嗎?24×10在24×12這個算式中其實算出的是什么?豎式是我們的基本計算方法。
9、方法優化:剛才小朋友們想了這么多種方法,你最欣賞哪一種方法?為什么?(筆算簡便、不容易錯)師:這節課我們主要來研究《筆算》(補充板書)
10、誰能把這種方法再來說一說,(生說師重新板書)
11、快樂小嘗試(分4組,每組2題,完成自己本組的題目后,可以向其他組題目挑戰,最后我們來比一比哪一組勝利的小朋友最多):
a、33×31=
b、11×25=
c、32×12=
d、22×14=
21×34=
23×32=
22×33=
12×22=
請該組的學生上臺扮演,其他組當裁判1、書寫規范;2、計算正確;3、提出相應的意見
三、鞏固提升
1.師:小紅順利地買到了書。可是粗心的小明和他的幾個朋友還沒有買到書,這是怎么回事呢?(課件顯示:改錯題)
小明:22×23=110(元) 小亮:41×21=661(元)小剛:34×12=516(元)(抄錯題目)2 2 × 2 3 6 6 4 4 4
1 × 2
1 4
1 6 2 6 6
1 4
3 × 1
2 8
6 4
3 5
1
6 1 1 0 2 2 × 2 3 6 6 4 4 4
1 × 2
1 4
1 6 2 6 6
1 4
3 × 1
2 8
6 4
3 5
1
6 1 1 0 2 2 × 2 3 6 6 4 4 4
1 × 2
1 4
1 6 2 6 6
1 4
3 × 1
2 8
6 4
3 5
1
6 1 1 02、師:通過大家的幫忙,各自都買到了滿意的圖書。為了吸引更多的讀者和顧客朋友,新華書店的經理準備購買一批新書,這是他剛剛下的訂單,你能幫助經理算一算各需要多少錢嗎?(課件顯示:一批新書的訂單:名稱單價
(元)數量
(本)金額
(元)《小房子》2241 《勇氣》1214 《愛的教育》2911 《愛心樹》1332 《小房子》
《勇氣》《愛的教育》《愛心樹》
3、購買一批新書后,現在書店有文學類32本,故事類是文學類的11倍,故事類有多少本?
(機動)4、據統計,書店上午賣出42本,平均每本書的12元,上午一共賣了多少錢?
5、計算大比拼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解決了那么多的問題,最后我們來一個計算大比拼,敢不敢挑戰?)
比賽規則:①在規定的2分鐘時間內完成,比一比誰的速度快,精確度高
②通過計算,發現什么規律?
11×11=
61×11=
81×11=
25×11=
運用規律,隨機挑戰,學生口答,課件出示題目,如:71×11=、63×11=、18×11=、33×11=、44×11=、53×11=、35×11=……
四、全課總結:這節課的學習大家有哪些收獲?在計算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五、板書設計:24×10=240(元)
24×2=48(元)
240+48=288(元)24×12=288(元)
2
4
×
1
2
―――――
4
8—————24×2=48
24個10 ←—2
4——24×10=240(個位0不寫)
——―――――
2
8
8
答:一共要付288元。
兩位數乘兩位數 篇8
第五單元
兩位數乘位數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每位乘積不滿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主要內容有:口算乘法、筆算乘法。
本單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兩項內容,第一項內容是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第二項內容是估算,即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它是在學生學過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的。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也是估算的基礎。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擴大學生的口算范圍的同時,為學生學習新的估算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做好必要的準備。并且,在估算和筆算教學活動中,又可以進一步鞏固口算。這樣,有利于培養、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本單元的筆算乘法的內容是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在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接著,編排進位的,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需要進位的筆算過程,幫助學生掌握筆算乘法的方法。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
本單元加強了“解決問題”的教學。首先,把計算內容都置于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報紙(送信)、估座位、購書等。讓學生在現實問題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探討計算方法。然后,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有意義的、聯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學生體會計算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并且,對于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會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2、使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過程,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3、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4、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
第二課時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估算
教學內容:
教材第59頁例2及做一做,練習十四第7~8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在積極參與和討論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進行乘法的估算,會說明估算的思路。
2、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3、給學生創設主動探索估算知識的空間,培養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重點難點:
會進行乘法的估算,會說明估算的思路。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你能說出下列各數的近似數各是多少嗎?
39、74、68、99、17、44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題的結果嗎?你是怎么想的?
28×4
62×7
89×7
12×8
37×3
81×6
二、親身經歷,探索新知
1、出示例題2的主體圖。
引導學生觀察:用自己的話敘述一下主體圖向我們提供了有關多媒體教師里的哪些信息?
2、教學例題2。
教師:根據畫面的內容,口頭編一道應用題。
出示例題2:多媒體教室一共有18排,每排22個座位,現在有350名同學來聽課,能坐得下嗎?
(1)教師:這一道題只要我們判斷多媒體教師能否坐得下350名同學,因此不用大家計算,只要估一估就可以了,大家想應什么方法估算?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
(2)匯報:要判斷350名學生能否坐得下,必須估算出多媒體教室大約有多少個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個)所以350名學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個)所以,350名學生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個)所以,350名學生能坐下。
小結:大家根據已學在估算知識,想出了三種方法,通過這一道我們知道估算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3)總結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時,先把兩位數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數,然后再進行計算。
三、鞏固練習,運用新知
1、完成教科書第59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看清題意,獨立完成。然后教師講評。 提問:你是怎么估算的。
2、完成教科書第61頁練習十四的第7題。
(1)引導學生觀察圖,說說你從圖中得到什么信息?
(2)獨立完成,將估算結果寫在課堂本上。然后教師講評。
3、完成教科書第61頁練習十四的第8題。
(1)理解題意,根據題目畫面的內容說說從“學生已經種了93棵樹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2)說一說你是怎么估算的?
四、課堂總結
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兩位數乘兩位數 篇9
第一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口算和估算(一)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2~3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學習過程,體會乘法的口算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能采用多種方法較熟練地進行口算,培養類推的能力。
3能從現實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能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
切聯系,進一步了解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如何使學生采用多種方法正確、熟練地進行口算。
【教具、學具準備】
單元主題圖,情景圖,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學校準備組織同學們到市體育館觀看籃球比賽,瞧,這就是市體育館。(展示單元主題圖,不出現對話框)
教師:你想知道些什么?
教師:這些問題我們請圖中的小朋友來幫助我們好嗎?
根據學生的提問點擊小朋友依次出現對話框。
教師:看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從學生提的問題中抽出:“a區有多少個座位?”這個問題進行解決。
二、新課教學
1教學例1
教師:要求體育館a區有多少個座位,怎樣列算式呢?(列出算式)教師引
導學生思考:
怎么口算48×10?哪位同學來說說自己的算法?
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方法:
①我是這樣想的,10個十是100,48個十就是480。
②40×10+8×10。
③48×5+48×5。
④48×2×5。
⑤10×6×8。
⑥48×9+48×1。
⑦48擴大10倍,就是480。
教師:同學們真會動腦筋,能應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相信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算法,你能把自己口算48×10的算法說給同桌聽嗎?(同桌兩人互相說算法)
教師:用你喜歡的算法來計算第2頁的算一算,把結果寫在書上。(集體訂正)請同學們觀察這4道題(包括48×10),通過口算,你發現了什么?
教師:同學們說得很好,那如果兩位數與其他整十數相乘,又該怎么算呢?
2教學例2
(出示例2的情景圖)請學生觀察主題圖
教師: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教師:你能解決嗎?從哪兒知道的?
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說法:
教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那你知道這些面粉的共重多少嗎?(出現另一
個對話框)你會列式計算嗎?試一試。
教師:這道題你準備怎么做?把你的算法先講給同桌聽一聽。
誰愿意把你的算法講給大家聽一聽。
教師:同學們想得好,計算得也很正確,有的同學把兩位數乘整十數變成
兩位數乘一位數和一個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進行口算;也有的同學采用把兩位數先乘一位數,再把積擴大10倍的方法。大家用舊知識解決了新問題,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
教師: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第3頁的算一算中的3道題(集體訂正)。
三、鞏固學習
(1)學生互相出題算一算。
(2)看卡片算積,一個小朋友拿卡片,另一個小朋友說積。
四、課堂小結
教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同學們交流。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2~3頁例2。
【教學過程】
(出示例2的情景圖)
教師:一共有多少袋面粉?你們是怎么數的?
教師:如果要算出這30袋面粉共總多少千克,我們還要知道什么條件才行?
教師:現在可以求出這些面粉共重多少了嗎?怎樣列算式?
教師:這道題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計算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小伙伴商量商量吧!
學生間相互討論,教師也參與到他們的討論中。
教師:你們的方法都不錯!用到了我們前面例1學習的知識,讓兩位數與10相乘,直接擴大10倍。還想用你們的好方法計算其他的計算題嗎?
教師出示練習題:
21×20=45×30=50×32=
學生做題時,教師察看作業情況。
教師:你們又是怎么算這些題的呢?
口算和估算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4頁例3、例4。
【教學目標】
1經歷整十數乘整十數的學習過程,會正確口算整十數乘整十數。
2體會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重要價值,并能根據實際情況用多種方法來估算生活中的乘法問題。
3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共同進步的團隊精神。
【教學重難點】
掌握整十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能根據實際情況用多種方法來估算生活中的乘法問題。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出示以下題目:78×2030×5620×4090×81
43×5070×4050×6090×50
教師:你能將這些算式分一分嗎?你準備怎樣分?
教師:同意他的標準嗎?請大家按照這個標準把這些算式分一分。
學生將算式分類后匯報,教師板書:
第1類第2類
78×2020×40
30×5670×40
90×8150×60
43×5090×50
教師: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口算第1類算式。完成后選一道和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學生口算后交流(略)
教師:(指著第2類算式)這種兩個因數都是整十數的算式我們叫它整
十數乘整十數。這節課我們就先來探討這種乘法的口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索新知
1探索整十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教師:你準備怎樣口算20×40?先自己想想,然后和小組同學交流自己的方法。
學生小組交流后匯報。
教師:還有別的算法嗎?
教師:這種方法好。那為什么要在8的后面添兩個0呢?
教師:說得真好。同學們的這些算法都很好。大家運用舊知識解決了新問題,老師為你們感到高興。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口算剩下的3道題。
學生獨立完成剩下的題目。
2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
(出示例4的商品圖)說說你從圖上獲取了哪些信息?
學生說出自己獲取的信息。
教師:體育老師準備為學校買11個皮球,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幫老師
估算一下大約要準備多少錢。先自己想想,并小聲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小組的伙伴。小組交流后組織匯報。
教師:如果學校再買19副乒乓球拍大約要多少元?
三、鞏固深化
教師:今天你滿意自己的表現嗎?互相說說自己都有些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咱們帶著今天的收獲進入數學王國。
1猜一猜下面算式的積的末尾有幾個0,并說說理由
27×3070×4086×3050×8093×2060×50
2看卡片口算
首先教師出示卡片,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估算,然后同桌利用卡片互相練習。
3估算52×19,先獨立思考然后互相交流
教師:今天這節課同學們利用舊知識來解決了整十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并且能用多種方法來估算生活中的乘法問題。其實在生活中,很多問題都可以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大家多想想,就會越來越聰明。新 課標 第一 網
筆 算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8頁,例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現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全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2通過比較各種方法的優點和不足,尋找適合自己的最佳方法,訓練學生掌握優化策略的
思想和方法。
3學會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算法的算理。
【教具、學具準備】
算式卡片,3種顏色的燈,例1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提示課題
教師拿出準備好的卡片貼在黑板上:
25×539×1013×1630×4047×1529×31
57×4
教師:你會算這些題嗎?你們以舉手的方式來示意老師。老師手中有3盞燈,我們把全班都會做的題用綠燈表示,一部分同學會做的題用黃燈表示,都不會做的題用紅燈表示。第一題,會做的同學請舉手……(老師根據情況貼燈)
教師:這節課我們就要來解決黃燈題和紅燈題。(板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二、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出示例1卷筆刀圖)教師:你知道一共有多少個卷筆刀嗎?我們先一起來猜一猜。(請每一個同學都猜測,并說說是怎樣猜測的。)
(2)學生進行猜測,說說想的方法。
(3)教師:怎樣才能證明你猜測的答案是正確的或者比較接近答案呢?(要計算出12×14=?)
(4)教師:怎么算呢?我們沒有現成的辦法,你能獨立地,用盡可能多的方法計算出12×14嗎?
三、探索嘗試,尋找方法
1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
學生用盡可能多的方法去解決“12×14=?”。
2小組交流整理
小組交流自己計算的結果和方法,并整理。
3以小組為單位,全班匯報,匯總解答策略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大致有以下一些方法。
①12+12+…+12=168(14個12相加)
②14+14+…+14=168(12個14相加)
③12×2×7④14×3×4⑤14×2×6
⑥12×10+12×4⑦12×20-12×6
⑧14×10+14×2⑨20×14-8×14⑩列豎式計算
4方法歸納,發現最佳方法
教師:你最喜歡哪種方法呢?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14×12這道題。
教師:在計算像“12×14”這樣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時,你認為哪一種方法適用的范圍比較廣?為什么?(在前面知識的鋪墊下,應該是用豎式的比較多)
5研究豎式計算
(1)教師:我們就一起來研究14×12這個乘法的豎式。你能做嗎?(學生進行討論,然后全班交流)
(2)理解豎式中第1步的算理。
教師用空白卡片將14中的“1”遮住,像這樣12×4的題大家會算嗎?試一試。學生得出48。
教師:這里的48表示的是什么?(4盒卷筆刀的個數)
(3)理解豎式中第2步的算理。
教師:算出單獨的4盒后又該算什么?(整十盒的)教師將“4”用寫有“0”的卡片遮住,下一步怎樣算?
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方法:
①用10去乘12,得120,表示10盒有120個卷筆刀。
②用1乘12得12,2對著4寫,1寫在4的前面。
……
教師: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呢?用乘數十位上的“1”去乘12得12,這個“2”為什么要寫在十位上呢?
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說法:
①因為用1乘12,1表示的是1個十,得到12個十,所以“2”寫在十位上。
②豎式第2步求的是10盒卷筆刀的個數,所以“2”寫在十位上。
……
(4)理解豎式中第3步的算理。
教師:大家的理解都是正確的,這個豎式算完了嗎?
學生獨立完成第3步。教師巡視。
教師:請同學們自己試著說一說12×14用豎式計算的全過程,一會兒再說給全班同學聽聽。請幾個學生說。
(5)教師:那我們在用豎式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
教師簡要小結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
四、鞏固練習,推廣應用
完成第8頁試一試的題目。(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五、交流收獲,小結回顧
教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探索規律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15~16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從具體情景中發現積的變化規律和從有趣的數的排列中發現數的變化規律
的過程。
2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比較、分析,發現一些給定事例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初步培養
學生的觀察、分析及思考能力。
3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究知識、建構知識的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
團隊意識。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教師用課件出示十字路口紅綠燈的情景,畫面只出現一個紅燈亮時,讓學生猜一猜下一個發光的燈的顏色?教師按紅、黃、綠;紅、黃、綠;紅、黃、綠……逐一展示,直到絕大部分學生能猜中。
教師:你是怎么猜中的?
教師:十字路口的紅綠燈是按一定的順序依次發光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隱含著一定的規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發現規律”。(板書課題)
二、探索規律
1出示第15頁例1的情景圖
用畫外音介紹汽車行駛情況。最后出現示意圖:
教師:從剛才的情景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教師:這些信息可以解決哪些問題?
教師:同桌合作,把剛才大家說的信息填入表格中。(教師指導學生認識表頭,讓學生明確所填內容。)
每時行駛(km)60
行駛時間(時)12612……
行駛路段(km)60〖6〗……
學生填好后,選擇一組同學到視頻展示臺前匯報。
教師:請大家采用自己喜歡的觀察方式,仔細觀察表中的數據,你有什么發現?(學生6人一組合作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要求每個小組要有專門的記錄人員,每人都說一說自己的發現,各小組推薦1名同學匯報交流。)
教師:剛才大家觀察了表格中已有的數據,從這些數據的變化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各合作小組繼續討論。
學生:匯報討論情況。
教師:剛才大家通過仔細觀察、比較,發現了表格中隱含的規律,請你用這種方法找一找下列算式的規律。(第16頁課堂活動第1題)
(1)8×20=160(2)3×12=36
8×10=806×12=72
8×5=409×12=108
教師:要想發現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必須學會觀察和比較,善于歸納總結,我們繼續挑戰自己吧!
教師:小白兔在數學王國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數塔。(教師把例2的4排數
制成課件,一排數一排數依次出現)你能幫助小白兔發現其中隱藏的規律嗎?小組合作討論。
教師:你能試著把第5排數寫出來嗎?第6排、第7排呢?寫完后小組內交換檢查是否符合前面的規律。
教師:按這樣的規律,你還能繼續寫下去嗎?
教師:剛才大家從已知的數推出了未知的數,可見發現并遵循規律可以給解決問題帶來極大的方便。你能從下列算式中發現什么規律?可以怎樣又對又快地算出結果?(第16頁課堂活動第2題)
7+10+13+7+10+13+7+10+13+7+10+7+10+13=
三、應用規律
教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現象也是有規律的。想一想,你能舉出哪些例子?
學生分小組討論后匯報。
教師:剛才大家發現了生活中的一些規律,老師這里有一群數學娃娃(課件出示1~50的數),你能選出幾個數來擺出一條規律嗎?
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再匯報。
教師:今天,數學博士從數學王國中趕來,他從數學寶庫中給我們帶來了一些題目,你們想不想和小博士比一比?請看題。課件依次出現第17頁練習三的第1題,第2題,第3題。學生先小組討論,再匯報交流。
四、小結升華
教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觀察、比較,發現了數學知識里隱藏著許多的規律,運用這些規律可以給解決問題帶來方便。剛才大家發現的這個數列(例2)的規律,早在幾百年前,我國古代數學家楊輝就發現了,稱作“楊輝三角”。大家可登錄中國數學網了解“楊輝三角”的有關內容。中國古代數學家在數學的許多領域中處于遙遙領先的位置,中國了不起!希望大家從小努力,做一個了不起的中國人。對于這個有趣的數塔,中間的數還可以怎樣創設規律?大家下去繼續探討好嗎?
解決問題(一)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課件出示運動會入場式的畫面,同時播運動員進行曲。
教師:某地區的校際運動會開幕了,大家想去看看嗎?
教師:首先我們來到團體操比賽現場。(課件出示例1的畫面)
二、教學例1
1呈現信息。(課件出示例1的相關信息,不出現問題但把“訓練”改為“比賽”)
教師:誰來說說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①有22所學校參賽。②一所學校站了4列,每列18人。③每所學校參賽人數差不多。
教師: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①一所學校有多少人?②22所學校大約有多少人?
2解決問題
(1)學生獨立解決第1個問題。
(2)分組討論第2個問題。
①討論解題的方法。②討論估算的方法。③全班交流。
通過討論,讓學生知道估算的常用方法是將參與計算的數估計成與其接近的整十、整百數來計算。
3分組活動:第21頁上面的課堂活動。
關鍵是要讓學生先討論出方法,交流,然后再動手操作。
三、教學例2
教師:運動會的組委會給運動員們送來了礦泉水。(課件出示:手推車推出25箱)
教師:你們知道一共有多少瓶礦泉水嗎?如果要知道一共有多少瓶,首先得明確什么?(每箱多少瓶)(課件出示:“3箱礦泉水共有36瓶”)
教師:現在可以求出結果了嗎?試試看。
學生獨立試算,然后全班交流。(重點說說解決問題的思路)
四、反饋練習
第21頁下面的課堂活動。
學生先獨立解決,然后交流評價、訂正。
五、課堂小結
教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解決問題(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22~23頁例3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在現實的問題情景中,探索綜合運用乘、加解決問題的策略,并能運用數學語言進行表述和交流。
2經歷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從問題入手、分析解決問題和通過移動變換解決問
題的策略。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價值,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春游嗎?在春游中會遇到許多與數學有關的問題,你們有信心解決嗎?今天,我們一起來解決春游中的數學問題。(板書:解決數學問題)
二、教學例3
1呈現信息
(出示例3畫面)
教師:從上面的錄像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錄像中的信息有:
①每輛車可坐45個同學。
②已經開走了7輛車。
③又坐滿了5輛車。
④還有32人沒上車。
2解決問題
(1)教師:你準備怎樣計算參加春游的人數?參加春游的人可以看成由哪幾部分組成?
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
①車上的同學和沒上車的同學。
②已經走了的同學和沒走的同學。
③已經走了的同學、坐在車上正準備走的同學和還沒有上車的同學。
(2)根據上面的交流,學生獨立列式算出總人數。
(3)展示各種算法,并請學生結合算式說出解決問題的思路,相同算法的同學互相補充,其余同學認真傾聽。你認為哪一種算法比較簡便?
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已經開走的和已經坐好沒有開走的車都是準載45人,可以合在一起看,一共坐了12輛車,算出車上的人,再加上沒上車的,算出總人數。
三、課堂活動(第23頁)
1學生看題、思考。
2全班交流,打開思路。
3獨立提問,并解答。
四、課堂小結
師:請大家說說本節課有什么收獲?
兩位數乘兩位數 篇10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在弄清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書寫格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二)培養學生準確計算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書寫工整、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及善于思考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乘數是兩位數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乘數是兩位數筆算乘法的算理.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1.計算:
把這四道題分別寫在小黑板上,請四名同學在自己位子上做.
2.口算練習:
(全體同學進行口算練習,投影出示)
14×2
31×30
214×3
16×5
23×4
22×3
21×5
12×20
18×3
23×6
27×4
42×3
請同學說一說,14×2,31×30,214×3的口算過程.重點強調要用乘數分別去乘被乘數的每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集體訂正小黑板上的四道題,請同學回憶乘數是一位數乘法的計算法則,教師再強調說明:在計算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時,要用乘數依次去乘被乘數的每一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3.根據乘法的意義寫出算式并口算出結果.
1個24
2個24
3個24
10個24
(24×1=24)
(24×2=48)
(24×3=72)
(24×10=240)
同學們想一想:3個24和10個24合起來是幾個24?(13個24)
根據乘法的意義:13個24寫成乘法算式.24×13
揭示新課: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教學例1:
投影出示,引導學生看圖片.
提問:圖上畫的是什么?每盒有多少只?
一共有多少盒?求的是什么?怎樣求?
以上幾個問題,四人小組討論.
集體討論,說明圖意.(每盒彩色筆24支,13盒彩色筆共多少支)
老師提出幾個問題,請學生獨立思考.
(這幾個問題,投影出示)
(1)求13盒彩色筆共多少支,應該怎樣列式?
(2)講一講24×13的意義.
(3)從圖中看出13盒彩色筆可以分成幾部分?怎樣求出這兩部分彩色筆的支數?
(先求3盒的支數,再求出10盒的支數,最后求出13盒一共的支數)
請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1)3盒的支數
(2)10盒的支數
(3)13盒的支數
這三步是學生已掌握的舊知識,可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請一名書寫好的學生到黑板上板演.
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在豎式中標明乘的箭頭.
教師邊重點補充講解邊完善板書:這道題分三步計算,先求3盒的支數,再求10盒的支數,最后把兩部分加起來,得到13盒的支數.
提問:怎樣把這三步寫在一個豎式里呢?板書:
教師示范演示:
第一步:用紙片蓋住乘數十位上的“1”,用個位上的“3”依次去乘被乘數的每一位數,如式:
第二步:揭開十位數字上面的紙片,用十位上的“1”依次去乘被乘數的每一位,(用十位上的1去乘個位上的“4”得4,(即4×10=40,故4要寫在十位上;用“1”去乘十位上的“2”,得20,即:20×10=200,故“2”寫在百位上.)
第三步;綜合一,二步,把兩部分積相加起來.寫一個完整的算式:
在把兩部分積相加的時候,個位上是計算2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為了簡便,這個0可以省略不寫,邊說邊把“0”擦掉.
小組討論:每個同學都有機會說一說計算的全過程.
(先用乘數個位上的 3去乘被乘數 24,得數的末位和乘數的個位對齊;再用乘數十位上的1去乘被乘數24,得數的末位和乘數的十位對齊;最后把72和240加起來)
引導學生觀察完整的豎式和分步計算的聯系與區別.強調說明用一個豎式計算比較簡便.
試做:
完成下面各題:
(以上三題寫在小黑板上,由三個學生完成,其余同學寫在課本上)
完成后進行集體訂正.
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乘法”,想一想:乘法應該怎樣計算呢?
(同桌兩個同學互相討論一下)
投影出示:
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法則:
1.先用乘數個位的數去乘被乘數,得數的末位和乘數的個位對齊;
2.再用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被乘數,得數的末位和乘數的十位對齊;
3.然后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請個人讀、集體讀.
(三)鞏固反饋
1.計算下面各題.
要求:
(1)先說出下面各題的計算步驟,再計算;
(2)計算后請把被乘數和乘數調換位置再算一遍,看看兩次計算的結果相同嗎?
43×12 31×23 26×13
2.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要求:計算后結合每道題具體說一說“為什么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被乘數,得數的末位要和乘數的十位對齊?
3.出示投影片.
學校買了32把椅子,每把椅子的價錢是15元.根據左邊的豎式在里填數.
通過讀題、審題后,由學生獨立寫在課本第8頁.完成后集體訂正.
4.判斷正誤.錯誤的說明錯誤原因.
請在自己的練習本上,把上面的錯題改正過來.然后把乘數和被乘數交換位置,再計算一遍.(用這樣的方法可以驗算)
5.課堂驗收.
要求:格式規范、書寫整齊、計算正確.
(1) 36×12 (2)53×28
第1,2,3組同學做第(1)題,第4,5,6組同學做第(2)題.并用交換被乘數、乘數的位置,再做一遍.
小結 同學們學習得很好,老師再出一道思考題,用你們今天學習的知識能解決嗎?
123×23
家庭作業 :看書第6頁.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和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基礎上學習今天的新知識.導入 新課正是舊中引新,為講授法則和算理做好知識上和心理上的準備.
講授新課時,利用遷移的原理,在教師引導下,使學生一步一步地加深對算理和法則的認識和理解,從而很輕松地獲得了新知識.
通過對練習的精心設計,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法則及算理的認識,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計算能力,注意了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
兩位數乘兩位數 篇11
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p63例1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初步掌握筆算方法,理解算理。
2.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3.在探索算法與解決問題過程中,感受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策略意識。
教學重點: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
教學難點:理解乘的順序以及第二層積的書寫方法。
教學過程:
一、課前獨立學習任務支架
獨立學習任務單
問題:一套書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錢? 列式:¬¬¬¬¬¬¬_________________
計算方法
(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二、課堂學習
(一)1.引入:同學們你們愛看書嗎?書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我們學校的書香語藝節就剛剛閉幕,看看老師為同學們買書的時候遇到什么數學問題?
2.出示問題:一本書24元。問:如果買2本要多少錢?怎樣列式計算?買10本呢?這是我們之前學過的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乘法。
3.買12本要多少錢呢?怎樣列算式?(24×12)為什么選擇用乘法計算呢?請看,這是一道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式。板書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
(二)探究算法,解決問題
1.估算:
師:那么這個算式的結果會是多少呢?我們不妨先用上一節課學的乘法估算來估一估吧!估一估,24×12大約是多少?學生反饋:
a:24估成20,12估成10,20×10=200。
b:24估成20,20×12=240。
c:12估成10,24×10=240。
2.師:以上的結果都是我們通過估算得出的,那么準確的結果到底是多少呢?請同學們拿出課前獨立學習任務單,把你的計算方法與小組內的其他同學進行合作交流。
3.小組內交流計算方法
要求:小組四人輪流匯報獨立學習任務單,交流時選擇一種與其他成員不同的方法進行匯報。
4.小組匯報
a:12分成10和2,24×10=240,24×2=48,240+48=288。(學生邊匯報算式,老師邊板書,同時追問:結合這道題的情境,三道算式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分別求出10本書和2本書需要多少錢,然后把這兩部分錢加起來就是一共要付的錢。)
b:12拆成2×6,24×2×6=288。
師:哦,其實是把其中的一個因數進行拆分,變成了連乘。
(師:非常棒!不過是否所有兩位數乘兩位數都能把其中的因數進行拆分呢?例如23×13能將其中一個因數進行這樣拆分嗎?看來變成連乘不一定都能適用。)
c:筆算:
2 4
× 1 2
___________
4 8
2 4
___________
2 8 8
5.研究筆算:
(1)主要問題:
① (指著板書口算的部分和筆算)觀察一下,它們有什么相通的地方?
② 0是否可以省略。在把兩個乘積加起來的時候,個位上是計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為了簡便,這個零可以省略不寫。
(2)師:大家發現得很好!其實這種口算和筆算是相通的,只不過是表達的形式不同。這里的48其實就是24×2的積,那240呢?288又是?
2 4
× 1 2
___________
4 8 …… 24×2的積
2 4 …… 24×10的積
___________
2 8 8 …… 兩個乘積的和
(3)請同學完整地說說豎式計算的過程。
6.師小結:以上我們獨立學習和匯報交流,找到了幾種方法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這節課我們重點是要掌握列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也就是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完整板書課題)。
三、鞏固練習
1.你能接著算嗎?
3 1
× 2 2
___________
6 2 ……□×□
□ □ ……□×□
___________
□ □ □
師講評:指著兩個62,問:兩個乘積都是62,表示的意思一樣嗎?
小結:相同的數寫在不同的數位上表示的結果是不同的。
2.小樹生病了,你會治嗎?
3.我是計算小能手(課本第63頁做一做)
23×13 33×31
講評完,出示:13×23等于多少?從而拓展: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是不變的。所以可以用交換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進行乘法的驗算。
4.布置我們的教室(課本第64頁練習十五解決問題)
5.拓展:三位數乘兩位數124×12,你會用豎式計算嗎?
四、回顧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我們碰到新問題的時候可以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決,這種遷移的方法將會在我們以后的學習中繼續用到。
兩位數乘兩位數 篇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在積極參與和討論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進行乘法的估算,會說明估算的思路。
2、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3、 給學生創設主動探索估算知識的空間,培養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學會乘法估算。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
一、知識遷移,導入新課
1、 你能說出下列各數的近似數各是多少嗎?
69、22、74、87、99、18
2、 下列豎式,你能估算各題的結果嗎?你是怎么想的?
18×4 53×7 89×5
22×8 37×3 71×6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導言:同學們都在多媒體教室里上過課,那么你們知道多媒體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個座位呢?
哪個同學知道?愿意來說一說嗎?
2、 出示p59例2情境圖
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中提供了有關多媒體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學提出了什么問題?
三、遷移類推,探究新知
1、 教學例2.“350名同學來聽課,能坐得下嗎?”你能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解決這個問題嗎?試試看。
(1) 小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 指名匯報。師小結整理如下:
要判斷350名學生能否坐得下,必須估算出多媒體教室大約有多少個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個)
所以,350名學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個)
所以,350名學生能坐下。
方法一:22≈20 18×20=360(個)
所以,350名學生能坐下。
(3) 小結:同學們太棒了,能根據已學的估算知識,想出了這么多的好方法,可見,估算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誰能告訴老師,你是怎么估算的呢?同時出示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估算》
(4) 小組合作交流后,引導學生總結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時,先把兩位數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數,然后再進行計算。
四、鞏固新知
1、 第59頁做一做。①看清題意,獨立完成
②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算。
③說一說你是怎么估算的。
2、 第61頁第7題:投影出示情境圖
引導學生觀察圖,說說你從圖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動手獨立完成,將估算結果寫在亮題板上。
②同桌交流,說說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學生的試題,說說你的估算方法,集體講評。
3、第61頁第8題:
(1) 小組合作學習,理解題意。
說說從“學生們已經種了93棵樹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2) 人人動口在小組交流估算方法。
(3) 請個別同學全班交流。
4、 第62頁第9題,奪紅旗小游戲。
①以小組為單位,按箭號所指的方向開始計時。
②請優勝組派代表介紹經驗。
③給優勝小組插上小紅旗。
五、全課總結:這節課,你又有什么收獲?
六、作業:第62 頁第10—12題。
兩位數乘兩位數 篇13
兩位數乘兩位數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 63 頁 例 1。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2、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 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3、在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恰當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和算理。
教學難點:
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 課前談話
師:同學們喜歡讀書嗎?
生:喜歡。
師:讀書有什么好處?
生:可以學到很多知識。
師:看來我們同學都喜歡讀書,老師也非常喜歡愛讀書的孩子,你想不想知道原因?
生:想。
師:因為愛讀書的孩子會特別聰明,并且能夠在課堂上有出色的表現。你們有信心在這節課上表現出色嗎?
生:有。
二、 估算
1、出示主題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從中你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
生:一本書24元,一套12本。
師:那根據這些數學信息,請你提一個數學問題?
生:一共要花多少錢?
師:如何列算式?
生:24×12
師:為什么這么列式?說說你的想法?
生:12個24。
師:請大家仔細看看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學的是兩位數乘整十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而這個算式是兩位數乘兩位數。
師: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兩位數乘兩位數。(板書)
2、估算
師:請同學們估算一下,買12本書大約需要多少錢?
生1: 24×12(10)≈240
生2: 24(20)×12(10)≈200
師:估算的結果240與實際結果相比怎么樣?
生:小了。
師:為什么?
生:因為240是10本書的價錢。
師:那少算了多少?
生:少算了2本書的價錢。
師:那兩本書的價錢如何算?那12本書到底多少錢?
3、 師:好,請同學們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趕緊將剛才24×12的過程在練習本上寫一下,有困難的同學同桌之間互相討論一下。
4、 匯報
師: 240求的是什么?
生:十本書的價錢。
師:48求的是什么?
生:2本書的價錢。
師:288求的是什么?
生:12本書的價錢。
5、 比較
師:大家看看這兩個同學的做法,你有什么想法?
哪一種口算起來更簡單?
生:第一種。
師:為什么?
生:因為24×10算起來比較簡單。
6、 課件演示
師:下面請同學們和老師跟隨課件把口算24×12的過程再詳細的看一下,首先把12分成10和2,10個24是24×10=240元,2個24是24×2=48元,那么要求12個24,再怎么算?
生:240+48=288。
7、 師:這也就把兩位數乘兩位數轉化成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也就是把新知 識轉化成以前學過的知識,這是數學上很重要的思想,就是轉化。
三、 筆算
1、 師:那么這道題能不能用豎式計算,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一下,有困難的同學同桌之 間互相討論一下。
2、匯報
① 師:說一說你的計算過程,能不能讓大家一眼就看出288是怎么來的?
生:不能。
師:那能不能把豎式補充完整,讓大家一眼就看出288是怎么來的。
② 師:大家來看看這位同學的做法?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很麻煩。
師:為什么?
生:有些數字在豎式里出現了兩次,240、48
師:能不能把它們結合起來,讓豎式變的簡單而清晰。
③ 師:48是怎么來的?
生:24×2。
師:240是怎么來的?
生:10個24就是240.
師:哪來的十?
生:十位上的1是一個十。
師:288是怎么來的?
生:48+240=288。
3、課件演示過程
師:兩本書的價錢24×2=48元,10本書的價錢24×10=240元,那么12本書的價錢240+48=288元。
4、再回過頭來看一下24×12詳細計算過程
師:首先用個位上的2乘24的每一位,得48,然后用十位上的1去乘24的每一位,得240,4寫在什么位上?
生:十位上。
師:那么0怎么辦?
生:個位上。
師:十位上的1乘十位上的2得200,2寫在什么位上?
生:百位上。
師:最后把48和240加起來,得288.
5、師:那老師這里還有一個和這兩個豎式不一樣的豎式,請大家比較一下,哪一個更簡便?
生:第二個。
師:那么0可以省略嗎?
生:不可以。
師:為什么?
生:如果省略,240就變成24了。
師:大家看2在百位上,4在十位上,0寫還是不寫,都代表240,所以為了簡便0可以省略。那么加號呢?因為都知道是加起來,所以為了簡便也可以省去。
6、師:下面請大家和老師一起將黑板上的豎式計算完成。2乘4得8,2乘2得4,1乘4得4,
4要寫在十位上,1乘2得2,最后加起來。8落下來,4加4得8,2落下來。
7、回歸主題
(課件)師:這是一道解決問題,所以別忘了寫單位和答語,要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
8、練習
12×44 31×23
師:觀察兩個48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有什么不同?
生:一個是48,而另一個是480.
四、 練習
師:那大家想一下,在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應該要注意什么?
生1:數位要對齊。
生2:別忘了要加起來。
師:那大家來看一下這兩位小馬虎又出了什么樣的錯誤?
改錯題
五、 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