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數連續退位減法(精選2篇)
三位數連續退位減法 篇1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p22-23例1、做一做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能正確計算。
2、能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估算,養成驗算習慣。
3、能結合具體情況提出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探索并掌握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口算
二、創設情境
走進美麗的云南
三、探究新知
1、情境導入,提出問題
出示書本主題圖
說一說從圖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提出問題
2、探索算法,解決問題
獨立思考,列式
引導學生算法多樣化
估算、列豎式計算
四、教學效果測評
1、p23做一做
2、拓展性練習
三位數連續退位減法 篇2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24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被減數中間、末尾有0的連續退位減法的算理,掌握連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提倡算法的多樣性,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3、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計算、檢查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被減數中間、末尾有0的連續退位減法的算理,掌握連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被減數中間、末尾有0的連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目標:
1、創設情境:我們學習了三位數減三位數的退位減法,大家學得非常認真,掌握得很好,今天老師又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把例1:517-348=改成507-348=),你們想不想幫助老師解決?
2、提出學習目標:
(1)請同學們想一想, 并說一說有哪些問題值得我們研究呢?
(2)出示學習目標:
a、用豎式計算時,被減數中間有0該怎么減?
b、被減數中間有0跟無0的算法有什么異同點?
二、展示成果,激發沖突。
1、自主探索,獨立思考。教師巡視指導,收集信息。
2、組內合作,質疑問難。教師參與到學生小組交流活動中,適時調控合作時空。
3、全班交流,形成共識。
①小組派出代表匯報小組探索所得。
②小組派出代表匯報小組困惑問題。
③小結:在計算中,被減數中間有0,退位后,計算時要用9減。
4、教師質疑,再次激發沖突。
被減數中間有0、末尾也有0,如:500-185=,你會算嗎?要解決這個問題你有哪些計算方法?(口算、筆算、估算驗證)
(1)想想:運用學過的知識,你能用什么方法計算這道題呢?分小組合作學習,把你的想法同小組的同學說說。
(2)班內匯報交流。
方法1:185可以分成100和85,500-100=400,400-85=315
方法2:185+15=200,500-200=300,300+15=315
方法3:500-200=300,300+15=315
方法4: 500
-185
315
(3)觀察思考:在計算中,被減數中某一位是0退位后,你發現了什么?(0退位后,計算時要用9減。)
三、解決問題,擴展延伸
1、計算下面各題。
602-189 805-496 900-325 400-123
2、完成練習六第四題。(學生獨立解答,填在書上,集體訂正,全對的同學給予獎勵。)
3、思維訓練:被蓋住的數字是多少?
8□□ □ □ □ 3 0 7
- 2□8 -1 2 4 -□4□
6 6 2 3 6 7 1□ 8
四、歸納總結,完善認知。
這節課我們再次學習了減法,你知道了什么?(用豎式計算三位數減三位數的退位減法,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哪一位不夠減,要向前一位退1,退位點點清楚,哪一位頭上有一點要減1后再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