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教案示例
教師用這種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體味詞語的意思,從而提高學生對詞語的領悟能力.
(2)出示重點詞語,讓學生鞏固練習.
終于——經過種種變化或等待以后出現的情況.
奮力——充分鼓起勁來.
汲取——吸取.
猶豫——拿不定主意.
(四)指名讀生字,詞,強化練習.
(五)指名讀課文,檢查生字,詞識記情況.
(六)作業.
1.讓學生用以字組詞,以詞帶句的方法,聯系書寫強化記憶.
例:暑 暑假 暑假里,爸爸帶我去黃山爬天都峰.
2.熟讀課文,鞏固訓練.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講讀全文,教育學生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奮發向上的勇氣和力量,培養他們從小不怕困難的品格.
(二)訓練學生運用邊讀邊想的讀書方法,理解詞語,讀懂句子,從而理解課文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進而理解課文內容及人物的思想變化.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爬過山嗎 "教師用淺顯的問話,激發學生的情趣.接著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座高聳的山峰.然后問:"誰爬過天都峰 "自然地導入新課,引導學生圍繞題目質疑.在學生回答了教師的上述問題后,教師可進一步引導學生圍繞課題,展開質疑.比如:
(2)他們是怎么爬天都峰的 誰爬天都峰
(3)他們爬上去了嗎
(4)天都峰有多高
(5)他們為什么能爬上去
(6)天都峰是什么樣兒的
這時教師可將學生提出的問題——簡要地記錄在黑板上.接著教師可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是寫誰爬天都峰 并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
(二)指名按指定段落讀課文.
讀后,讓學生分析討論哪個同學讀的是爬天都峰之前的事 哪個同學讀的是爬天都峰之中 哪個同學讀的是爬天都峰之后
上述三個問題意使學生理清文章的層次結構,為進一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經過討論,學生明確了1~5自然段是寫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6~7自然段是寫爬天都峰之中;8~9自然段是寫爬天都峰之后的對話,即結果.這樣學生便對課文的篇章結構有了較為完整的認識.接著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學生質疑的問題展開教學.
(三)抓重點詞語讀句解疑.
在了解了文章篇章結構的基礎上,教師針對學生圍繞題目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答問解疑.
1.天都峰是什么樣的
教師結合這個問題讓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有關句子.并且讓學生從有關句子中找出一個能概括天都峰特點的詞.學生經過討論,很快會從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中找出"高"字,作為最能代表天都峰特點的詞.
2.讓學生通過形體演示理解詞語.
找出最能代表天都峰特點的詞語后,教師可引導學生讀出重點句,"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頭望: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讀后讓學生用動作表示出天都峰的高,設計這個教學環節,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形體動作的演示,進一步深入領會句子的意思,同時也把句子的意思通過形體動作表述出來,加深理解.
接著,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細讀本段內容.讓學生討論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天都峰高 從中體會"在云彩上面","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等詞句的意思.
3.朗讀強化理解.
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讀句子,悟句中情感.讓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出天都峰的高.這時,教師可用幻燈出示重點句:
"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頭望: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讓學生通過個人讀,集體讀加動作,表演讀等形式朗讀句子,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