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亞的木匣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18課。
教學要求:
1、學習生字新詞:法西斯 喀山 一倍 木箱字 木匣子
2、了解課文內容,理解科利亞為什么埋木匣時是從家門口起朝菜園走了十步而挖木匣時只要量五步。
3、理解句子含義,并能舉例說明“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教學重點:
1、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量的步子為什么不同?
2、理解“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么?”
教學準備:課件、字詞卡
教學方法:“三讀法”
教學過程:
一、比較法學習生字新詞(字詞卡準備)
1、開火車認讀熟字:期 額 培 相 甲
2、變換(增加)字的偏旁,通過比較字的音形認讀生字,卡的背面出示生詞(見教學要求中的生詞),解釋生詞詞意時,老師相機板畫木箱子與木匣子(見板書設計)。
二、由簡筆畫引出課題,板課題:科利亞的木匣
解題后提問:看題目可知課文主要講誰和什么之間的故事?
三、簡介故事背景:1941年6月22日,德國侵略者突然向蘇聯人民發動了進攻,蘇聯人民奮起反抗,于是開始了一場偉大的衛國戰爭。戰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還很小,剛剛學會數數,且只能從“1”數到“10”。我們的故事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課件出示學習要求:(一)聽讀,聽出主要內容。
2、課件錄音范讀故事,并演示板書簡圖以提示課文重點內容。
3、聽后指名學生用“什么時候誰干什么?”句式回答課文的主要內容。老師相機板書“埋木匣”。
4、課件出示問題:科利亞干嗎要埋木匣?他又是怎樣埋木匣的?并請學生帶者問題粗略地閱讀課文,找到答案所在的自然段。讀讀相關段落。課件出示要求:(二)、粗讀,回答問題。
5、指名學生回答第一問后,引讀:“因為德國法西斯快打到他們的村子了……”兩句話,注意讀出語氣,體會情境。
6、提問:臨走時,媽媽是怎樣埋她的木箱子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板畫房子,并用箭頭標出媽媽從家門口起朝菜園走了三十步埋下了木箱子。
7、科利亞學著媽媽的樣子,是怎樣埋他的木匣子的?
首先指名學生找到有這個問題的所有自然段。告訴學生這幾個自然段意思相同或相近。
再請學生默讀第1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話和第二自然段。用“.”符號標記其中的動詞,用手學著做做動作,按先后順序記下來。課件出示要求:(三)、細讀,標記詞句。
指名學生回答科利亞怎樣埋木匣子后,相機課件出示動詞:走、挖、放、踩、撒。課件演示科利亞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學生表演背誦。指名學生上臺按課文敘述的順序表演科利亞當時埋木匣的情景,其余學生試著背誦第二自然段。
強調:從這些動作可以看出科利亞當時埋木匣非常認真。
8、小結學法:“三讀法”,教育學生今后看書要先通讀全文,明白課文的主要內容;再讀后能回答重用問題;最后細讀,學習體會作者用詞之精妙。指導作文:描寫人物動作,用上連動詞,作文會更形象、生動。
五、運用學法,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講解要點:
1、主要內容:板書 挖木匣
2.戰爭結束后,科利亞和媽媽、還有奶奶回到了家鄉,媽媽是怎樣找到木箱子的?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再用紅線重填箭頭線,使學生明白:媽媽埋木箱子、挖木箱都是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三十步,結果是很快就挖出了木箱子,媽媽很高興。課件出示媽媽高興地說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