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亞的木匣
“如果當初我隨便挖個坑把箱子埋了,現在就不好找了”。讀出語氣。理解句子意思,突出媽媽埋木箱很認真,所以找起來就非常快。用關聯詞“如果……就……”說話。
3.這時候科利亞也拿來鏟子挖木匣,他是怎樣挖的,結果怎樣?引讀第8自然段,體會“卻”、“還是”、“仍然”在句中的作用。
4.設疑:為什么媽媽同樣的三十步,很快就找到了木箱子,而科利亞同樣的十步卻找不到木匣子?
同桌、周圍的幾個同學互相討論:
是不是科利亞埋木匣沒有媽媽埋木箱那么認真?
也許科利亞的木匣子被法西斯挖走了?
也許科利亞記錯了步子?
通過討論,找到問題不可能發生的原因。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所在。在討論中讓學生明白四年后科利亞個子的變化。
讓學生幫助科利亞找木匣子。
引讀第11自然段。注意“不是……而是……”后的內容。
5.小結。(略)
六、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課件出示科利亞找到木匣子后高興地說的一段話,學習關聯詞“不光……還……”,強調讀“還”后的內容。學習反問句,練習變反問句為陳述句。課件出示科利亞受啟發的句子: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2.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教育學生做事要善于隨機應變。
附板書:
18 科利亞的木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