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風雨 走向成功──《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故事
“溪流因為有了阻礙,才有歌聲;人生的樂章因為有了困難、挫折,才變得壯美。”我就聽過這句話,可真正感悟到此中的內涵,那是在我經歷了那次青年教師大比武之后。一、年輕的沖動
2003年春節剛過,學校要舉行青年教師大比武活動,教材自定,課題自選。初聽此訊,我內心竊喜,哈,可該我大顯身手啦!但靜下心來又確實沒底,當時我教三年級語文,上哪課?從這次大比武活動對手的強勁,從自己擅長的個長,我應該選擇的是高年級的情感型課文。《林海》、《窮人》、《白楊》……這些課文我都聽別人講過,總感覺他們有許多不到位的地方,而且還覺得自己可以,但拿出課本、教參來一讀,發現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簡單。年輕的沖動是經不起考驗的,實屬無奈,我最終決定在現在所執教的課文上,將所有的課文瀏覽了一遍,我被《一次成功的實驗》吸引了,文章講述的是講的是一位教育家來到一所小學進行的一次意外危險時刻的心理測試實驗。實驗的成功反映了三個學生懂得要團結,要心中有他人的好品質。我想,現在的孩子也太需要這種優秀品質了。于是我陷入了鉆研之中……
二、艱難的跋涉
隨著對文章研究的深入,我發現問題來了,學生對于讀懂課文根本不成問題,但這節課的著眼點應該是什么?課堂上上什么?經過思考,我把它定位在孩子們通過化為深深的共鳴,從內心深處真正懂得“事情取得成功的關鍵在于團結合作,心中有他人”這點上。課堂教學要體現知識與能力,要展現過程與方法,要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是課程標準中著力指出的三個維度。我的課堂著力點就是如何體現這三個維度的有機整合。接下來就是我該如何設計,用什么方法去體現?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自己琢磨著試了兩次,本教研組的兩位老同志也來聽課肯定了我的突破點──從重點段入手,以三讀為手段,小組合作,自主學習,學生感悟得也頗深,但畢竟是大比武,得精益求精。于是,我又是陷入思考、修改、討論之中,如此以往,第五次下來,自我感覺還是沒有突破,沒有達到自己理想中的課堂教學效果──師生合作的程度還不夠,課堂的氣氛還有些沉悶。總感覺前面就是陽光,可就是被一層薄紙蒙住了。這時離比武時間僅有三天了。此時,我真是心急如焚,我對自己說:“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有時,轉一個彎或許會柳暗花鳴,既然達不到最好,就換一課。”同事們也在催我快下決心。
那日下午,我征求王全昌校長的意見:“我想換一課,上《窮人》。您看怎樣?”王校長緊緊地盯著我,踱了幾個方步,又坐下來,語重心長地說:“現在你面臨的問題確實很棘手。你的課題已經挑出來了,但你覺得你不能超越自己了,是吧!不過,憑我的經驗,臨陣退卻還是失敗的多。我不能為你做什么決定,你還得自己認真思考一下。”晚上,我還是徘徊于換與不換之間,坐在電腦前打《窮人》一課的教材,就在我進退兩難之際,我腦中卻閃現出了一篇書中描述的“蜘蛛織網”場景,蜘蛛織網總是接了斷,斷了接,對待每次失敗都沒有灰心,而我難道連蜘蛛都不如?就這樣認輸?這時,電話鈴聲響起,一聽是王校長,他不緊不慢地說:“怎么樣?認輸啦?”我頓時明白了,急忙說道:“不!”最后王校長鼓勵說:“我對你充滿了信心!”我最終下定了決心:還是上《一次成功的實驗》。一個不眠之夜就這樣不知不覺地過去了。
三、激qing的釋放
3月1號終于到了,或許是我長期思索的緣故吧,我終于捅破了這層紙。說也奇怪,盡管我抽到的是上午第一節,許多學生我還沒來得及認識,盡管評委是區里的教研員和兩位資深的語文專家,盡管諾大的階梯教室座無虛席,一向心理素質較差的我卻沒有一絲緊張,在講臺上,我談笑風生,與孩子們會心地交流,忘乎了所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