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閱》教學案例
探究中讓學生個性飛揚----《檢閱》教學案例
教學設計:
《檢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本課講述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在國慶來臨之際,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國慶游行檢閱時,讓拄拐的博萊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時,他們的檢閱隊伍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閱讀中體會人物心理的變化,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本課語文學習的重點。體會關鍵語句“這個孩子真棒”“這些孩子真棒”的深層含義是學習本課的難點。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和編者之間對話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師生共同沐浴著人性的光輝,盡情享受著閱讀的樂趣。學生不僅是在解讀文本,而且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啟迪、審美樂趣、文化積淀、語言發展的同時,實現對文本的超越,讀出有創意的感悟,實現自我建構。
教學過程: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都了解了什么?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檢閱》一課。
師:在這一次盛大的檢閱中,博萊克和兒童隊員們以他們出色的表現博得了觀眾的稱贊,他們是這樣說的——
生齊:這個小伙子真棒!這些小伙子真棒!
師:觀眾為什么稱贊他們呢?下面我們就先走進博萊克,去體驗一下,他“棒”在何處。誰來把博萊克參加檢閱時的情景展示給大家?(指名讀)
師:我們都來認識認識博萊克吧。(全體讀)
師:看,這位小伙子就是博萊克。看著這拐杖,這高揚的頭,這挺起的胸脯,你想對他說句什么話呢?
生:博萊克,你真了不起,我佩服你!
師:博萊克真的讓我們佩服,那就讓我們把他介紹給所有的人吧!(生齊讀)
師:有句話說得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透過這個鏡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仿佛看到了博萊克在訓練,他跌倒了又爬起,爬起來再跌倒。但一直在練習。
師:你不僅看到了,而且還聽到了他們在說話。好!同學們,這一幕幕鏡頭,一個個場景不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萬的觀眾也看到了,所以,他們由衷的稱贊這個自信、堅強的孩子——
生齊:這個小伙子真棒!
師:我聽到了你們發自內心的稱贊!
師:如果說博萊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堅強迎來了觀眾的稱贊,那么兒童隊員們呢?他們可是手腳健全啊,走得好是應該的。為什么他們也得到了大家的稱贊呢?
師:沒考慮這個問題是么?沒關系,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并不難,只要我們走進檢閱前的那次討論中,去看看,去聽聽,去想想就明白了。(出示課文2——9段)讀一讀,想想自己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在討論時同學們因為要不要博萊克參加這件事很為難。
師:從哪兒感受到大家的為難?
生:從“大家都鴉雀無聲”感受到了,誰都不愿意說這件事。
師:是啊,這一段有6個問號,多為難哪。誰能把你的為難傳遞給大家?(生讀)
師:這我就不明白了,博萊克左腿截肢,很不適合參加這次檢閱,直接告訴他不就行了么?相信他會理解的,還用為難么?
生:不能直接告訴他,會傷害他的自尊心的。
師:能傷害么?我不信。我們來模擬一下這個情景。誰覺得自己能說會道,愿意承擔起勸說博萊克的任務?(隨即點了三名同學)剩下的同學和我就是博萊克,來聽聽他們是怎么勸說的。(三名同學模擬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