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的朋友》兩種教學
4.分組。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一個或兩個問題,同一問題的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或者,先組成學習小組,由學習小組討論確定本組研讀專題。
二、探究──進入研讀階段
1.討論研讀方法。小組討論所選問題要從哪幾個方面入手研讀,提出研究方法。教師參與討論,并相機給予指導,如“小男孩在獻血過程中內心活動有什么變化?”這一專題可以采用:①抓住重點詞句進行體會;②聯系上下文進行體會;③朗讀品味進行體會。
2.合作研讀課文。各小組自行合作研讀所確定的問題。教師巡回了解研讀情況和感悟程度,并給予適時適度的啟發與指導。
三、交流──反饋研讀情況
1.準備發言提綱。各小組從三個方面準備發言提綱,討論發言內容:①本組確定的研讀問題是什么?②本組是怎樣研讀的(過程)?③研讀后有什么收獲?
2.交流研讀情況。由各小組派代表發言,交流第一、二、三個問題,再交流第四、五、六個問題,分兩個層次從一般性理解到深層次體會。要求其他組認真傾聽,邊聽邊準備提出疑問或補充發言。
3.質疑問難。小組代表發言后學生提出質疑。教師對研讀不足的地方進行相機引導。如,“小男孩說‘她是我的朋友’這句話時心里是怎么想的?”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小男孩,你‘沉默’時會想些什么?‘舉起手來’時會想些什么?又‘放下手去’時你會想些什么?再‘舉起手來’時會想些什么?……”這樣,通過將心比心,體會小男孩的內心活動變化。又如,“為什么用‘她是我的朋友’做題目?”可以這樣引導:①你能不能給這篇文章另擬個題目?②比一比這些題目中哪個題目用得好?為什么?引導學生從文章的思想感情方面去體會這個題目在文中的作用。
四、融合──升華研讀成果
1.引導學生根據板書(神態與動作的重點詞),簡要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與思想感情。
2.指導并練習帶著感悟進行有感情朗讀課文。
3.課后延伸:①寫幾句送給朋友的贈言;②寫寫讀后感。
[本文收錄于人教版五年制第七冊《語文教師用書》,并發表于《小學教學研究》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