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她是我的朋友
8課上可以讓學生交流一下課前了解的關于友情的故事和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關于友誼的故事。可能的話,結合課文內容來交流,會有利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同步閱讀》中的文章《平分生命》,同樣是一個關于獻血的動人故事,可引導學生結合對課文的學習讀一讀,議一議。
四、參考資料
血型與輸血 我們通常所說的血型是就abo血型系統而言的,共有a型、b型、o型、ab型4種血型。輸血時,要求供者和受者血型相配,否則輸血后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輸血反應,嚴重的甚至會出現生命危險。輸血是治療措施之一。將血液或血液的組成部分輸給病人。輸血的目的主要是增加血量,提高血漿蛋白,從而改善循環,改變血液成分,提高血液帶氧能力和增強抵抗力。輸血途徑有靜脈、動脈輸血等。輸入前應鑒定血型,證明無凝集現象才可輸入。
獻血與健康 血液是一種紅色不透明的粘稠液體,它流動在心臟和血管內,承擔著輸送生命活動必需的養料和各種代謝物的重任。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兩大部分組成。血漿中90%是水,其余為各種有機物(如蛋白葡萄糖)和無機物(如鈉、鉀等)。組成血液的各種成分構成了人體高度發達的防御和運輸系統。
人體內的血液并不都參與血液循環,有20—25%的血液貯存在脾、肝、肺、皮膚等“貯血庫”內,脾臟是人體中最大的“貯血庫”,可以貯存人體總血量的20%。當人體血循環需要血液時,脾臟等會連續不斷地釋放血液進入血管,參與血循環。人體內每天約有1/120的紅細胞(即20億個紅細胞)衰老、死亡,白細胞的平均壽命約7—14天,血小板的壽命就更短,約7—9天。人體骨髓有強大的代償功能,在一定條件激發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加到正常時的6—8倍。
獻血后失去的血容量能很快地從組織間液和飲用水得以補充,血細胞則能在一個月內通過新生補充至原有的水平,而且獻血的刺激還會使血細胞數量比原先有所增加。實踐證明,一個人一次失血不超過總血量的10%,對健康不會產生影響。一次失血量超過30%,就有生命危險,必須及時輸血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