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的朋友教學設計
⑴ 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由選擇一句或一段進行有感情朗讀。
⑵ 有感情朗讀第5~14自然段。
四、回顧──升華文章思想感情
自由談談學習本課后的感受,再有感情地把課文多讀幾遍。
〖設計思路2〗
在略讀課文的基礎上,提出探究研讀專題;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討論、探究;最后通過各個側面問題的匯總交流和重點品味,讓學生體會小男孩獻血時內心活動的變化,滲透無私奉獻的友愛教育,學習探究性閱讀方法。
〖教學過程〗
一、略讀──提出研讀問題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由紅十字會宣傳義務獻血的課件或教師義務獻血的事情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2、略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初略課文情境。
3、交流略讀情況與感受,提出研讀問題:
讓學生說說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再引導學生從題目處、提示處、關鍵處、疑問處、省略處等地方提出問題,教師梳理歸納出幾個有代表性的研讀問題:
⑴ 小男孩獻血時是怎么想的?
⑵ 小男孩在獻血過程中內心活動有什么變化?
⑶ 醫生對小男孩說了些什么,小男孩就立刻停止了哭泣?
⑷ 小男孩為什么愿意這樣做呢?
⑸ 小男孩說“她是我的朋友”這句話時心里是怎么想的?
⑹ 為什么用“她是我的朋友”做題目?
⑺ 獻血到底是怎么回事(這個問題留待課后拓展性閱讀解決)?
4、分組: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一個或兩個問題,同一問題的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或者,先組成學習小組,由學習小組討論確定本組研讀專題。
二、探究──進入研讀階段
1、討論研讀方法:
小組討論所選問題要從哪幾個方面入手研讀,提出研究方法。教師參與討論,并相機給予指導,如“小男孩在獻血過程中內心活動有什么變化?”這一專題可以采用:
⑴ 抓住重點詞句進行體會;
⑵ 聯系上下文進行體會;
⑶ 朗讀品味進行體會。
2、合作研讀課文。各小組自行合作研讀所確定的問題。教師巡回了解研讀情況和感悟程度,并給予適時適度的啟發與指導。
三、交流──反饋研讀情況
1、準備發言提綱:
各小組從三個方面準備發言提綱,討論發言內容:
⑴ 本組確定的研讀問題是什么?
⑵ 本組是怎樣研讀的(過程)?
⑶ 研讀后有什么收獲?
2、交流研讀情況:
由各小組派代表發言,交流第一、二、三個問題,再交流第四、五、六個問題,分兩個層次從一般性理解到深層次體會。要求其他組認真傾聽,邊聽邊準備提出疑問或補充發言。
3、質疑問難:
小組代表發言后學生提出質疑。教師對研讀不足的地方進行相機引導。如,“小男孩說‘她是我的朋友’這句話時心里是怎么想的?”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小男孩,你‘沉默’時會想些什么?‘舉起手來’時會想些什么?又‘放下手去’時你會想些什么?再‘舉起手來’時會想些什么?……”這樣,通過將心比心,體會小男孩的內心活動變化。又如,“為什么用‘她是我的朋友’做題目?”可以這樣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