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是大家的說課
尊敬的評委下午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七組的第一課《太陽是大家的》。我準備從教學目標的分析與定位,教學設計的理念與依據,教學過程的安排與意圖,這三個方面談談我的教學設想。
一、教學目標的分析與定位
1、解讀教材、分析學情
本單元圍繞“國際理解和友好”組織教材,目的是引導學生關心世界,增進理解,培養熱愛和平的感情。把《太陽是大家的》編排在第一課,因為這是一首有趣的兒童詩,讀起來朗朗上口;她把太陽當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里,來到不同的國家,和不同膚色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傳遞著世界各國小朋友之間的友誼。
三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寫字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自主識字能力,閱讀方面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理解感悟的能力還不夠。就本課而言,感悟“國際理解”這一深奧的主題并非易事。本詩擬人手法的運用,讓孩子們感到親切、易懂,孩子們在享受快樂中知道世界各國的人共享一片藍天,分享太陽的溫暖,分享世界的和平和社會的安寧,這樣就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促成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的思考,為學習下面幾課打下基礎。
2、依據課標,擬定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朗讀,通過讀達到“悟詩意、品詩味”的目的。確定“理解詩歌的含義”為教學難點。同時預設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2個生字,會寫四個生字,正確讀“紅彤彤、晚霞、睡夢”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各國兒童的團結友愛,感受詩歌的快樂氛圍。
二、教學設計的理念與依據
詩歌的意義是最多元,最豐富的。不同的人,可以讀出不同的意蘊來,不同的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閱讀。因此,讀詩最需要個性化體驗,最需要自由的想象。本設計從搜集資料、品析文字、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自由地閱讀中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出理解,讀出體驗,讀出情感。
本課的教學,我決定從文本出發,從學情出發,把握兩個原則:第一,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第二,重視學生主體能力的發揮和人文精神的培養,遵循因材施教。優化“創設情境”、“朗讀感悟”、“分享閱讀”、“課件輔助”等教法,選擇 “自主閱讀”、“合作交流”等學法。
依據對教材的分析、教學目標的擬定及教學設計的理念與依據,我預設以下五個環節的教學流程:
三、教學過程的安排與意圖
語文的問題要用語文的方法來解決,泛語文的東西往往會事與愿違,耗時低效。預設本課的教學設計時,我力求總體上體現一個“實”字,環節上體現一個“簡”字,過程中體現一個“真”字。將“扎實的語言學習”與“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基于這樣的思考,第一課時設計了如下教學流程。
(一)用好導讀,引入新課。
1.通讀單元導讀,把讀放在首位,開課即聞語文香。因為本文是本組課文的第一課,單元導讀領學生讀一讀,有利于整體把握本單元內容和具體要求,讓學生做到學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