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故鄉的楊梅》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六冊二、教學設計的理念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重視培養學生的良好語感和對語文的整體把握能力。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創新精神。
三、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積累文中優美的詞句。
2、通過文中生動、形象而優美的語句,體會作者對楊梅的喜愛之情。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4、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四.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
本課綜合運用啟發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各種策略,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體悟,引導學生運用自讀勾劃,獨立品味,討論匯報,感情朗讀,背誦積累,口頭習作等方法,全面深入地學習課文。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4課《我愛故鄉的楊梅》。(教師板書)
師:大家想看看楊梅真正是什么樣的嗎?
(學生拿出自己準備好的楊梅,口述親眼看到的楊梅的形狀和顏色。)
(激qing導人新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產生了學習的積極性,由此拉近了學生于課文內容的距離,讓學生帶著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進入學習,為教學的開展作好了鋪墊。
二:整體回顧課文內容:
1、通讀全文,回顧課文的敘述順序。說說第一句話是什么句式。
2、匯報:•課文的敘述順序是整體到分述,第一句是總起句。
•寫了楊梅樹的枝葉和楊梅果的形狀、顏色和味道。
師:現在,你對哪一部分最感興趣,你們小組就來選擇這個段落來學習。
三: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學習方法:首先由小組選擇要學習的段落進行朗讀,然后可以圍繞這一段描寫的景物的特點、怎樣寫具體的、都用了什么寫作方法、哪些詞句優美等問題進行討論,最后按照課文順序和討論內容進行匯報。)
楊梅樹:
•楊梅樹很茂盛很美麗。
•從貪婪、吮吸、伸展、歡笑四個詞可以感受到楊梅樹充滿了茂盛的生命力。
•通過這四個詞可以看出作者描寫楊梅樹用到了擬人的寫法,這樣寫可以表現出作者對楊梅樹的喜愛之情,而且使句子生動、形象。•仿照這一段,用“貪婪、吮吸、伸展、歡笑”說一段話。••
楊梅果:
•形狀:圓圓的,和桂圓一搬大小。
•顏色:先是淡紅的、隨后變成深紅的,最后變成黑的了。
•味道:沒有熟透的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
•喜歡哪些詞語,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
•從那些詞句,可看出作者對楊梅很喜歡。有感情讀給大家聽。
(本環節意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學生對課文的研討,是學生處于積極的思維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考慮到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學過程中教師隨時做適時點撥。可見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個環節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在課堂中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積極的參與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了主動作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生的積極發問、教師的點撥和評價等互動的形式,展示了新的教學理念,使課堂不再枯燥,學生活躍起來了。)
四、學生小結。再通讀全文,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