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故鄉的楊梅》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我愛故鄉的楊梅》教學設計《我愛故鄉的楊梅》是三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選讀課文。這篇課文描述了故鄉的楊梅,從楊梅的形狀、顏色、味道,突出了它的可愛,表達了作者熱愛故鄉的思想感情。
課文篇幅短小,層次清楚。首先,作者開門見山地點出“我”的故鄉所在地,“我故鄉在江南,我愛故鄉的楊梅”。這里既有突出強調的作用,又能引起讀者的好奇:“我”為什么愛楊梅,楊梅有哪些可愛之處呢?接著,作者采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春雨的及時,楊梅樹的渴望以及它那旺盛的生命力。然后,作者抓住楊梅的形、色、味的特點,生動、細膩地描寫,使讀者對楊梅產生了如見其形、如觀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覺。另外,在描述的過程中,作者對楊梅的喜愛之情溢于字里行間。
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是:作者按楊梅的生長過程,由整體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順序進行敘述,語言十分精練、簡潔、樸實、親切,是學生學習寫作的一篇很好的范文。
教學目標:
1.認識與理解“貪婪、狹長、細膩、甜津津、細雨如絲”等詞語;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寫作方法,學會簡單運用。
3.理解與體會楊梅的可愛,體會作者喜愛楊梅、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與體會楊梅的可愛之處,體會作者喜愛楊梅、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寫作方法,并學會運用在自己的習作中。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設想:
一、回顧導入,揭示課題。
1、師:我們上學期學過關于思念故鄉的古詩,還記得嗎,請誰來背背?
指名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師:這首詩里,詩人想起了故鄉的“茱萸”,便以此來表達對故鄉的思念與喜愛之情。
有個著名作家叫王魯彥,他也想念自己的故鄉,所以寫了一篇關于故鄉的楊梅的文章,那讓我們跟著他走進《我愛故鄉的楊梅》吧!
二、認讀生詞,檢查預習。
[小黑板出示]
貪婪 吮吸 甘露 平滑
細膩 柔軟 狹長 漸漸
又酸又甜 細雨如絲 甜津津
四季常綠 新鮮紅嫩 豆腐
請小老師讀。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作者的故鄉是指哪里?(江南)
2、楊梅上市大概是什么時候?(什么時候可以吃楊梅了?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端午節過后,楊梅樹上掛滿了楊梅。)
3、給各段落標上序號,想想哪幾個自然段寫楊梅樹,哪幾個自然段寫楊梅?
四、深入課文,接近楊梅。
(一)、學習課文4——6自然段
1、故鄉的楊梅是什么樣的?課文哪幾段是在寫楊梅果的?
2、思考:楊梅的形狀,顏色,味道分別是什么樣的?相機理解詞語“細膩、甜津津”
(講到形狀時,拿楊梅實物做道具,請一位學生嘗嘗。)
3、楊梅的味道真是鮮美啊!那么,這么美味的果子是長在哪里的呢?(楊梅樹上)讓我們找一找課文哪一段是在寫楊梅樹的?
(二)、學習課文第2段
1、誰愿意來讀一讀這一段?
2、你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了楊梅樹充滿生機活力?在書上劃一劃。
3、品讀語句
(1)“細雨如絲,一棵棵楊梅樹貪婪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