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鐵牛 教學設計
2. 學生練習書寫生字新詞,教師巡視指導。
六、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查閱課外書,查找懷丙和尚的故事或有關水的浮力的課外小知識。
第二課時
一、 復習檢查。
聽寫詞語:陷進、拴住、潛到、船艙、鏟到。
二、 觀察圖畫,引入新課。
1. 出示課文插圖,觀察畫面。畫面上有哪些人和物?(懷丙和尚、水手、兩只大木船、幾只小木船、大鼓、旗幟)簡單地說說他們在干什么。(懷丙和尚指揮水手們打撈起鐵牛。)
2. 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寫到打撈第一只鐵牛的經過?(第四、五自然段)哪個自然段寫打撈其他鐵牛的經過?(第六自然段)
三、學習第三部分。
這一部分請同學們自己學,要求認真讀書,思考:(出示投影題)
(1) 懷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撈起鐵牛?
(2) 根據課后思考·練習3的提示,想想帶點的詞語之間是什么關系,能不能用什么關聯詞把它們連起來?
1.學生自由學習、討論。教師巡視。
2.師生交流。
(1) 懷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撈起鐵牛?(水的浮力)讀出關鍵語句:“船靠著水的浮力,把鐵牛從淤泥里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拔。”
看有關“水的浮力”的演示:在玻璃缸中裝入大半缸水,缸內盛一裝有石子的圓口瓶,缸口上架一木尺,木尺的兩端系上棉線,線下吊一鐵塊,沉入缸底。教師將圓口瓶內石塊兒逐一取出,讓學生觀察會出現什么現象。(缸底的鐵塊為什么會往上生?)通過觀察交流,得出結論:利用了水的浮力。
(2) 交流:課后思考·練習3中帶點詞語之間的關系。
① 學生讀思考·練習3中的這段話。
② 帶點詞語:“泥沙減少……船身向上浮……繩子越繃越緊……把鐵牛向上拔”,這些詞語之間可以用上關聯詞:因為……所以……。(因為泥沙減少,所以船身向上浮;因為船身向上浮,所以繩子越繃越緊;因為繩子越繃越緊,所以鐵牛被向上拔。)
3.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強調:帶點詞語表現了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這些詞語要朗讀的特別分明。兩個“慢慢地”、“越繃越緊”這幾個詞語也要讀出味道來。學生讀后評議。
4.讀第五自然段。
(3) 學生讀。
(4) 引導質疑:鐵牛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來?(鐵牛太沉了,沒辦法拉上船;即使拉上船也因為太沉,不容易劃到岸邊: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放在水里拉回來,可以省力氣。)
(5) 多么聰明的和尚呀!把第四、五兩自然段讀一讀。
5.讀第六自然段。
(1) 學生讀。
(2) 誰能以這一自然段為基礎,結合前兩個自然段的內容概括一下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笨重的鐵牛從淤泥里拖了回來。)
小結:同學們通過一段一段地讀課文,讀懂了內容,要概括出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四、 習課文第四部分。
2. 學生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3. 師生交流: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五、 顧全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1. 這篇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每部分講了什么?(可以分成四個部分:(1)鐵牛陷進了淤泥,懷丙和尚說他有辦法撈。(2)懷丙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3)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鐵牛撈了上來。(4)懷丙和尚是個出色的工程家。)
2. 把每部分內容連起來,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桌練習說,全班交流。(拴浮橋用的鐵牛陷進淤泥,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鐵牛撈了上來,他不愧是個出色的工程家。)